康龙化成(300759)
搜索文档
康龙化成(3007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工作制度》(2025年3月)
2025-03-26 21:03
任职资格 - 公司设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成员变更时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或至少三位且含一名会计/财务专业人士[4] - 特定股东及关联人员不得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 - 需有五年以上法律、会计或经济等工作经验[8] 提名与选举 - 董事会等可提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11] - 以会计专业人士身份提名需符合相关要求及额外条件[12] - 选举两名以上独立非执行董事实行累积投票制,中小股东表决单独计票披露[13] 任期与履职 - 任期3年,连选可连任但不超6年[11] - 每年自查独立性并提交董事会,董事会评估并出具专项意见与年报同披露[7] - 每年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15日[27] 履职规范 - 行使部分特别职权需全体过半数同意[20] - 特定事项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21] - 对议案投反对或弃权票应说明理由,公司披露异议意见[20] 会议相关 - 专门会议通知提前3日发出,一致同意可不受限[22] - 由过半数推举召集人,半数以上出席或委托出席方可举行[23] - 决议需全体过半数同意[25] 补选与解职 - 连续两次未出席且不委托他人,董事会30日内提议解除职务[14] - 特定情形致比例不符或缺专业人士,60日内完成补选[14] - 辞职致人数不符或缺专业人士,履职至新任产生,公司60日内补选[16] 公司支持 - 为独立董事履职提供工作条件和人员支持[33] - 董事会秘书确保其与相关人员沟通[34] - 保障知情权,定期通报运营情况并提供资料[35] 费用与津贴 - 公司承担聘请专业机构及行使职权费用[37] - 津贴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年报披露[38] 其他 - 工作记录及公司资料保存10年[29] - 年度述职报告最迟在发股东大会通知时披露[30] - 可建立责任保险制度[40] - 制度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修改需批准,由董事会解释[40][41]
康龙化成(300759) - 《董事会议事规则》(2025年3月)
2025-03-26 21:03
会议召集与通知 - 代表1/10以上表决权股东等可提议召开临时会议,董事长10日内召集主持[5] - 定期会议14日前书面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5] - 临时会议通知不得晚于会前5日,紧急事项经全体董事同意不受此限[7] - 定期会议变更通知需在原定会议召开日前3日发出,不足则顺延或需全体与会董事认可[11] 股东与董事权利 - 单独或合并持股3%以上股东有权向董事会提提案[8] - 一名董事不得接受超过两名董事委托[14] 会议召开与表决 - 会议需过半数董事出席方可举行[11] - 以现场召开为原则,也可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召开[17] - 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反对和赞成票相等时董事长多投一票[18] - 董事表决意见分同意、反对和弃权,未选或多选需重新选择,拒不选视为弃权[18] - 审议通过议案需超全体董事半数投赞成票,担保事项还需出席会议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同意[19] - 关联董事回避时,由过半数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可举行,决议需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对外担保需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不足三人提交股东大会[20] 议案相关规定 - 就利润分配决议时,先通知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草案,作出分配决议后再出具正式报告,再对定期报告其他事项决议[20] - 议案未获通过,条件和因素未重大变化,一个月内不审议相同议案[20] - 二分之一以上与会董事或两名以上独立非执行董事认为议案不明等,会议应暂缓表决[21] 会议记录与责任 - 会议记录应包含会议时间、地点等内容[22] - 董事对决议承担责任,表决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可免责[22] 决议公告与落实 - 决议公告由董事会秘书按规定办理,决议披露前相关人员保密[24] - 董事长督促落实决议,董事会秘书汇报执行情况并传达意见,可协助督促检查[25] 会议档案保存 - 会议档案由董事会秘书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十年[25][26]
康龙化成(037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0:3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总收益约122.76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7.38亿元或6.4%[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17.93亿元,较2023年增加约12.0%[3]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25.77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6.4%[3] - 2024年毛利41.49亿元,较2023年的40.95亿元增长1.3%[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16.07亿元,较2023年减少15.6%[3]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总值163.19亿元,较2023年末的156.02亿元有所增加[8] - 2024年末流动资产总值76.08亿元,较2023年末的108.74亿元有所减少[8] - 2024年末流动负债总值42.24亿元,较2023年末的36.54亿元有所增加[8] - 2024年末资产净值142.23亿元,较2023年末的132.38亿元有所增加[9]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122.76亿元,2023年为115.38亿元,同比增长6.4%[17][18] - 2024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20.91亿元,2023年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13.7%[17]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收益为12,275,77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537,99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21]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84,52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74,01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5%[23] - 2024年其他开支为67,76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7,90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8%[23]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43,71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2,1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24]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26,18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78,07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25] - 2024年员工薪金及其他福利为4,383,97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43,17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25] - 2024年即期税项为410,44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19,73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27] - 2024年递延税项为 - 33,34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 - 63,631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7.6%[27]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17.69743亿股计算,2023年基于17.72423亿股计算[36][37]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7.93351亿元,2023年为16.01096亿元[3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24.92541亿元,2023年为23.16486亿元[38] - 2024年应收票据460.3万元,2023年为128万元[38] - 2024年减值拨备8351.5万元,2023年为7446.1万元[3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关联方款项7535.6万元,2023年为5896万元[3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1年内为472,489千元,1年以上为4,600千元,总计477,089千元;2023年1年内为401,034千元,1年以上为11,187千元,总计412,221千元[4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758亿美元,同比增长6.4%,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7.9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应占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16.069亿美元,同比下降15.6%[54]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5.767亿美元,同比下降6.4%,自由现金流量为5.36亿美元[54] - 报告期内,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17.934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2.0%[71] - 报告期内,每股基本盈利约为1.0133元,较2023年增加12.2%;每股摊薄盈利约为1.0113元,较2023年增加12.1%[72] - 2024年和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6.06852亿美元和19.03431亿美元[75]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5.767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6.4%[76] - 报告期内,集团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0.243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2.266亿美元或10.1%[76] - 报告期内,集团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为47.967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87.119亿美元或222.5%[7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6.231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5.767亿元[7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76.082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108.744亿元),流动负债总额约为42.2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36.545亿元),流动比率约为1.8(2023年12月31日:约为3.0)[7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计息银行借款约为54.247亿元,其中约10.473亿元将一年内到期,约43.774亿元将一年后到期[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杠杆比率为40.6%,2023年12月31日为50.0%[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约为11.027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6.917亿元),抵押的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约为1.383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1.283亿元)[7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为出具信用证及环保抵押存款约为0.668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1.277亿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集团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6474.5万元,2023年同期为1.47963亿元;全部有效股份激励计划授予股份总数为16,325,661股,占2024年末已发行股本总额约0.92%[11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21370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有20295名雇员[15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实验室服务分部收益为70.47亿元,2023年为66.60亿元,同比增长5.8%[17] - 2024年CMC服务分部收益为29.89亿元,2023年为27.11亿元,同比增长10.3%[17] - 2024年临床研究服务分部收益为18.26亿元,2023年为17.37亿元,同比增长5.1%[17] - 2024年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分部收益为4.08亿元,2023年为4.25亿元,同比下降4.1%[17] - 2024年北美洲地区收益为78.53亿元,2023年为74.01亿元,同比增长6.1%[18] - 2024年欧洲地区收益为22.72亿元,2023年为18.44亿元,同比增长23.2%[18] - 2024年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112.38亿元,2023年为105.66亿元,同比增长6.4%[19] - 2024年公司实验室服务实现营业收入70.469亿美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44.4%,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15%[59] - 2024年公司实验室服务收入中生物科学占比超54%,团队参与全球创新药的药物发现项目781个[59] - 报告期内,CMC(小分子CDMO)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988.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毛利率33.1%,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超35%[63] - 报告期内,CMC(小分子CDMO)服务涉及药物分子或中间体1,066个,其中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阶段项目19个、临床III期项目23个、临床I - II期项目242个、临床前项目782个[64] - 报告期内,临床研究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826.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毛利率12.8%,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66] - 报告期内,临床试验服务正在进行的项目达1,062个,包括94个III期临床试验项目、407个I/II期临床试验项目和561个其它临床试验项目[67] - 在临床研究现场管理服务领域,公司与中国150余城市的670余家医院和临床试验中心合作,正在进行的项目超1,600个[67] - 报告期内,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075亿美元,毛利率为 - 50.1%[68] - 报告期内,公司为24个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提供效度测定放行服务,完成和进行22个相关药物毒理试验,为14个基因治疗CDMO项目和完成1个大分子CDMO一体化项目提供服务[69] - 2024年公司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客户的收入21.88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比17.8%[55] - 2024年公司来自北美、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客户的收入分别为78.527亿、22.719亿、18.473亿和3.0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23.2%、下降6.5%和下降4.4%,占比分别为64.0%、18.5%、15.0%和2.5%[5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每10股2元(含税),合共约3.54亿元[3] - 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2元(含税),共3.57479亿元已支付;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每10股2元(含税),约3.54186亿元待批准[34] - 2024年公司向H股股东按每股派付现金股息0.2元(含税)[117] - 董事会建议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每10股股份2元(含税),合共约3.542亿元的现金股息[81] 公司业务布局与服务内容 - 公司在中、英、美有21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44] - 公司是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覆盖全球[44] - 公司构建小分子、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多疗法、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平台[44] - 公司实验室服务包括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服务[45] - 公司CMC(小分子CDMO)服务覆盖临床各阶段工艺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生产需求[48] - 公司临床研究服务包括海外和中国临床研究服务[48] - 2024年公司在美国加强临床运营、数统、药物警戒和FDA法规注册申报服务[49] - 公司海外临床研究服务通过美国拥有96个床位的独立早期临床研发中心和分析中心提供临床试验服务[49] - 公司大分子药物开发与生产服务为客户提供200L到2,000L规模的中试至商业化阶段的原液及制剂生产服务[51] - 公司宁波第三园区2024年逐步投入使用,西安园区2024年逐步投入运营,北京第二园区持续建设[62] - 公司收购上海机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约78.5%股权,2025年2月完成对浙江海心智惠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交易[68] - 2024年上半年宁波第二园区大分子药物开发和生产服务平台逐步投入使用,提供200L到2,000L规模中试至商业化阶段原液及制剂生产服务[129] - 公司在中、英、美设有21个运营实体,其中海外11个[131] - 2024年公司增资新加坡PharmaGend,加强后期及商业化制剂CDMO服务国际化部署[132] - 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研发生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具有竞争优势[123] - 公司打造多疗法药物研发生服务体系,拓展新型药物分子服务领域[124] - 公司构建全面化学技术平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126] - 公司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研发服务,搭建全球服务网络[126] - 公司打造药物发现到POC一体化平台,承接课题研究并实现里程碑[127] - 公司打造国内临床研究全流程平台,为客户提供各期临床开发服务[127]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验室服务员工数量为10,062人,其中超6,300名为实验室化学研究员[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CMC(小分子CDMO)服务员工数量为4,390人,约81.5%的收入来源于药物发现服务的现有客户[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临床研究服务员工数量为4,007人,包括海外超四百人的临床团队[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员工数量为733人[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人数为21,370人,含近1,500名应届毕业生[148] - 公司拥有近3700名技术主管及高端科研人才组成的中层管理队伍,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
康龙化成(300759) - 关于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公告
2025-03-19 22:01
投资情况 - 公司拟以10000万元认缴宁波甬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占比87.71%[5] - 合伙企业目标募集5亿元[6][8] 投资安排 - 存续期9年,可延长2次,每次不超1年[8] - 投资期4年,有限合伙人年管理费千分之三[8][9] 收益与退出 - 项目投资收益按权益比例分配给有限合伙人[10] - 有限合伙人可转让权益或退伙[11] 其他要点 - 授权董事长及/或首席财务官办理入伙事宜[13] - 本次投资短期对财务和经营无重大影响[14]
康龙化成(300759) - 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的公告
2025-03-17 16:52
公司变更 - 2024年12月18日股东大会通过注销已回购股份并减资议案[1] - 2024年12月25日回购股份注销事宜办理完成[1] - 新换发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177,778.6009万元[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4年07月01日[1] - 营业期限自2004年07月01日至长期[1] - 住所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泰河路6号1幢八层[1]
康龙化成(300759) - H股公告
2025-03-12 18:2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3759[2] 董事会会议 - 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3月26日举行[3] - 会议将审议及批准公司2024年度业绩[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
康龙化成(300759) - 关于追加投资境外参股公司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2025-03-11 19:4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11月27日公司审议通过对合资公司追加投资1050万美元议案[2] - 2025年3月10日合资公司完成股东名册更新登记[3] 投资数据 - Pharmaro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mited投资2800万美元,股权比例35%[4] - CMS MEDICAL VENTURE PTE. LTD.投资2704万美元,股权比例33.8%[4] - Rxilient Health Pte. Ltd.投资896万美元,股权比例11.2%[4] - HEALTHY GOAL LIMITED投资1600万美元,股权比例20%[5] - 合资公司合计投资金额8000万美元[5]
康龙化成(300759)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5-03-07 18:00
减持情况 - 信中康成计划减持不超10,666,716股,占比0.60%[1] - 2025年1 - 3月合计减持10,666,716股,占比0.60%,均价26.88元/股[3][5] 持股变化 - 信中康成减持前持股26,082.80万股,占比14.67%,减持后占比14.07%[8] - 信中龙成减持前后均持股2,849.85万股,占比1.60%[8] - 股东合计减持前持股28,932.65万股,占比16.27%,减持后占比15.67%[8]
康龙化成(300759) - H股公告
2025-03-05 18:14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2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301,537,125股,面值1元,股本301,537,125元[1] - 截至2025年2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1,476,658,400股,面值1元,股本1,476,658,400元[1] - 2025年2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778,195,525元[1] 发行与库存股份 - 截至2025年2月底,H股已发行301,537,125股,库存7,263,300股[3] - 截至2025年2月底,A股已发行1,476,658,400股,库存0股[3] - 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购回H股6,721,300股和542,000股作库存[3] 激励计划股份 - 2021 - 2023年A股激励计划月底或发/转371,520、1,408,022、1,545,826股[8] 本月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股[11]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XO复苏进程开启,AI赋能新药研发潜力可期-2025-02-26
中航证券· 2025-02-26 16: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2022年开始全球医药生物投融资热度下滑,医药CXO受影响业绩增速下滑,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引发地缘政治担忧致国内CXO股价回撤,当前国内CXO有望迎来复苏 [6] -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止跌回暖,海外快于国内,2024年全球医药生物投融资金额577.47亿美元,同比下滑1%,海外同比增长7%,国内同比下滑34%但较2023年有所收窄,生物医药投融资复苏利好CXO行业 [7][49] - 生物安全法案2024年未通过,估值压制因素有望缓和,该法案曾引发市场对国内CXO海外业务担忧致股价回撤 [8][50] - 人工智能兴起推动新药研发变革,其降本增效能力可解决新药研发难题,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临床开发和制造能力方面有优势,CXO行业有望复苏,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企业 [9][51] -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等企业有望长周期受益,建议围绕创新药及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等布局,挖掘二线蓝筹 [10][5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行情回顾(2025.02.15 - 2025.02.22) - 本期上证指数收于3379.11,上涨0.97%;沪深300指数收于3978.44,上涨1.00%;中小100指数收于3978.44,上涨0.75%;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438.61,上涨0.9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8位 [1][48] - 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 -2.30%、 -1.50%、0.46%、0.10%、6.87%、 -0.32%、1.12% [1] CXO复苏进程开启,AI赋能新药研发潜力可期 - 医疗投融资回暖,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止跌回暖,海外快于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复苏利好CXO行业 [7][22] - 生物安全法案2024年未通过,估值压制因素有望缓和,该法案曾引发市场对国内CXO海外业务担忧致股价回撤 [8][27] - AI赋能新药研发潜力可期,人工智能强大的降本增效能力能解决新药研发难题,给新药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CXO行业中率先在AI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9][29] - 对国内CXO企业从业绩情况、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人力投入回报率(ROP)以及海外收入占比几方面进行了梳理 [30] 行业重要新闻 - 华为与瑞金医院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该模型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融合多模态数据,结合中国人群疾病特征,能为病理医生提供辅助诊断支持,推动医疗智慧化 [2][43] - Chimerix公司的在研疗法dordaviprone获美国FD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复发性H3 K27M突变弥漫性胶质瘤患者,有望成为首款针对该患者群体的获批疗法,其新药申请得到2期临床试验结果支持,客观缓解率达2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0.4个月 [3][44] 重要公告 - 莱茵生物酶转甜菊糖苷RebM2通过美国FDAGRAS认证;奥锐特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海南海药全资子公司获得枫蓼肠胃康分散片药品补充申请批件;甘李药业胰岛素周制剂GZR4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万邦德子公司产品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泽璟制药注射用ZG005与含铂化疗方案联用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恒瑞医药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泰格医药控股子公司为其他控股孙公司提供担保;百利天恒注射用BL - M07D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获得II/I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