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化基因(BIIB)
icon
搜索文档
Biogen(BIIB) - 2025 Q3 - Quarterly Results
2025-10-30 18:13
收购相关费用及其财务影响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GAAP和非GAAP业绩将包含约200万美元的税前收购的在研流程研发、预付款和里程碑费用[5] - 上述费用预计将使2025年第三季度GAAP和非GAAP稀释后每股收益减少约0.01美元[5] - 公司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将收购的在研流程研发、预付款和里程碑费用作为单独项目列报于简明合并利润表[6] - 该费用项目包括合作与许可协议相关的成本,如预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适用的股权证券溢价和在研流程研发资产收购[6] 费用预测与业绩不确定性 - 公司不对此类费用进行预测,因其发生时间、规模和金额在任一期间均存在不确定性[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业绩尚未最终确定,并受财务报表结账程序影响,最终结果可能与当前初步估计存在差异[7]
渤健亚太区总裁呼吁:用商业保险和社会共担解决罕见病支付难题
新浪财经· 2025-10-14 19:02
罕见病支付保障机制 - 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患者人数少,导致患者经济负担沉重,解决该问题不仅是医学挑战更是经济学挑战 [1] - 罕见病支付不应仅由患者个人承担,而应通过多层次社会保障机制共同承担,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合作及提升公众风险共担意识 [1] - 商业保险能显著降低患者治疗负担,例如渐冻症已被纳入25种重疾名单,购买重疾险即可覆盖,但需解决带病参保问题 [1] - 呼吁将SOD1基因突变所致渐冻症创新药纳入国家商保创新药目录或地方惠民保罕见病药品保障目录 [1] 商业保险对罕见病的认知与作用 - 部分商保公司存在认知误区,认为罕见病属小众群体而忽视其保障价值,事实上90%渐冻症为散发而非遗传,加强宣传可提升大众投保意识 [2] - 渐冻症发病率低但治疗费用高,恰好符合保险机制应对"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保障定位 [2] - 药品医疗支出应由集体社会共同承担,各国均通过与支付方谈判实现风险分摊 [2] - 商保创新药物目录参与能有效分担疾病经济风险,构建国家基本医保、商保、普惠保多元多层次保障体系,保障范围不应局限于目录内药品费用 [2] 公司战略与产品管线 - 公司在亚太地区存在并购可能性,战略方向明确为在内部创新基础上关注外部创新,加强与中国创新医药公司合作 [3] - 公司已在中国上市全球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症疾病修正药物、多发性硬化创新药物和全球首个SOD1-ALS对因治疗药物,并与卫材共同开发上市阿尔茨海默病靶向药物 [3] - 公司将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治愈作为愿景,国内已递交一款新产品上市申报,获批后将更接近阻止该病致残目标 [3] - 公司计划启动另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三期研究,有望实现一年给药一次并进一步接近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愿景 [3] - 除已上市SOD1-ALS药物外,公司还有其他靶点的肌萎缩侧索硬化药物在研发中 [3]
LEQEMBI® IQLIK™(lecanemab-irmb) Subcutaneous Autoinjector Named to TIME's “Best Inventions of 2025”
Globenewswire· 2025-10-14 07:30
产品与荣誉 - LEQEMBI IQLIK™(lecanemab皮下自动注射剂)被《时代》周刊评为2025年“最佳发明”之一,属于医疗健康类别 [1] - 该产品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可在初始18个月治疗后提供居家注射的抗淀粉样蛋白疗法,于2025年8月在美国获批,并于2025年10月6日上市 [3] - LEQEMBI静脉注射剂曾被评为《时代》周刊2023年“最佳发明”,是首个被证实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衰退的疗法,已在50个国家获批,另有10个国家正在审评中 [4] 临床优势与数据 - LEQEMBI IQLIK™可将给药时间缩短至约15秒,为患者及护理人员提供了无需前往输液中心即可继续治疗的选项 [3] - 在III期Clarity AD临床试验中,lecanemab治疗18个月后,与安慰剂相比,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总评分(CDR-SB)的临床衰退减少了27%(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45)[29] - 关键次要终点ADCS-MCI-ADL评分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有37%的显著获益(最小二乘均值差为2.0)[29] - 皮下维持给药的批准基于Clarity AD开放标签扩展试验的皮下给药亚组研究,数据显示在18个月初始静脉给药后转为每周一次LEQEMBI IQLIK™,能维持与继续静脉给药相当的临床和生物标志物获益 [31] 商业合作与开发 - 卫材担任LEQEMBI的全球开发和监管申报主导者,并与渤健共同商业化和推广该产品,卫材拥有最终决策权 [5][33] - 卫材与渤健自2014年起就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展开合作 [33] - lecanemab是卫材与BioArctic战略研究联盟的成果,卫材于2007年12月通过协议获得了该药的全球权利 [27][34] - 针对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III期AHEAD 3-45研究自2020年7月起正在进行,针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DIAD)的Tau NexGen研究自2022年1月起正在进行,lecanemab作为骨干抗淀粉样蛋白疗法 [32] 公司背景 - 卫材株式会社总部位于东京,其企业理念是“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利益放在首位”,战略重点领域为神经学和肿瘤学 [35] - 渤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家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科学提供新药 [38]
Can Biogen Stock Rebound as New Drugs Aim to Offset MS Sales Declines?
ZACKS· 2025-10-11 00:56
核心药物销售面临竞争压力 - 公司关键多发性硬化症药物Tecfidera和Tysabri以及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Spinraza的销售因竞争压力而受损,影响了总收入增长 [1] - Tecfidera收入下降是由于北美、巴西及部分欧洲国家推出了多个仿制药版本,Tysabri销售下降则因美国竞争加剧及欧洲生物类似药上市 [3] - 参照Tysabri的生物类似药监管申请已在美国和欧洲获批,部分欧洲国家已有生物类似药上市,美国市场的生物类似药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进入 [3] 新药增长动力与市场潜力 - 公司认为与卫材合作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治疗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的Skyclarys以及治疗抑郁症的Zurzuvae等新药有潜力重振长期增长,因其需求趋势强劲 [2] - Leqembi在美国获批后,过去四个季度销售额连续环比改善,公司记录其阿尔茨海默病合作收入,即公司分享卫材净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50% [6] - Leqembi在日本、中国等国推出,并于4月在欧盟获批,2025年1月FDA批准了其较低频率的维持静脉给药版本,8月批准并于10月推出了名为Leqembi Iqlik的皮下自动注射器用于维持给药 [7] 财务表现与业绩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增长7%,Tecfidera、Tysabri和Spinraza销售额的下降被新药收入的增长所抵消 [11] - 公司四种上市产品(Leqembi、Skyclarys、Zurzuvae和Qalsody)在第二季度贡献了约2.52亿美元收入,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91% [11] - 基于强劲的上半年收入表现和改善的下半年业务展望,公司上调了2025年全年收入和盈利指引,预计2025年总收入按固定汇率计算将与2024年水平大致持平,较此前预期的中个位数百分比下降有所改善 [11][1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今年迄今下跌2.2%,而行业指数上涨了8.7% [13] - 从估值角度看,公司相对于行业具有吸引力,其远期市盈率为9.49倍,低于行业的15.88倍和其自身5年均值13.55倍 [15] - 在过去90天内,Zacks对2025年每股收益的共识预期从14.87美元升至15.68美元,对2026年的预期从15.54美元升至15.81美元 [16]
What to Expect From Biogen’s Q3 2025 Earnings Report
Yahoo Finance· 2025-10-10 16:36
公司概况 - 公司为一家顶尖生物技术公司,市值达221亿美元,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 [1] - 公司专注于神经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罕见病疗法的发现、开发与交付,核心领域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1] 财务表现与预期 - 公司预计于2025年10月30日市场开盘前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预期每股收益为394美元,较去年同期408美元下降34% [2] - 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公司有三个季度的盈利超出华尔街预期,有一次未达预期 [2] - 对于整个2025财年,分析师预期每股收益为1583美元,较2024财年的1647美元下降39% [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过去52周内下跌了195%,表现显著逊于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163%以及医疗保健板块ETF下跌6%的表现 [4] - 在2025年7月31日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后,公司股价上涨11%,调整后每股收益547美元及营收265亿美元均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多发性硬化症疗法Vumerity和Tysabri的强劲销售 [5] 分析师观点 - 华尔街分析师对公司股票持"适度买入"评级,覆盖该股的34位分析师中,14位建议"强力买入",1位建议"适度买入",19位建议"持有" [6] - 分析师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17321美元,较当前股价有158%的溢价空间 [6]
Biogen and Stoke Therapeutics Present New Data at the 54th Child Neurology Society (CNS) Annual Meeting that Support the Potential of Zorevunersen as a Disease-Modifying Medicine for Dravet Syndrome
Globenewswire· 2025-10-10 04:30
– An analysi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the Phase 3 zorevunersen dosing regimen showed continuing improvements in cognition and behavior at 2 years; results contrast with minimal change in natural history – – Improvements in overall clinical status at 3 years in the open-label extension studies reported by clinicians and caregivers in 95%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zorevunersen – CAMBRIDGE, Mass. and BEDFORD, Mass., Oct. 09, 2025 (GLOBE NEWSWIRE) -- Biogen Inc. (Nasdaq: BIIB) and Stoke The ...
Stoke Therapeutics and Biogen Present New Data at the 54th Child Neurology Society (CNS) Annual Meeting that Support the Potential of Zorevunersen as a Disease-Modifying Medicine for Dravet Syndrome
Businesswire· 2025-10-10 04:30
公司动态 - Stoke Therapeutics公司与Biogen公司联合公布了zorevunersen用于Dravet综合征的长期开放标签扩展研究分析结果 [1] - 分析结果支持zorevunersen作为一种疾病修饰疗法的潜力 [1] 产品研发 - 所公布数据为zorevunersen的长期随访分析结果 [1] - zorevunersen旨在通过RNA医学恢复蛋白质表达 [1] - 该药物目前处于针对Drave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阶段 [1]
Biogen's Comeback: Why The Bulls Are Finally Winning Again
Seeking Alpha· 2025-10-09 22:54
公司概况与投资理念 - 公司拥有超过20年的投资经验 专注于为个人投资者寻找盈利机会 [1] - 投资风格以保守著称 致力于发掘被低估的资产 [1] - 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大宗商品、科技及制药公司 [1] 核心价值与服务目标 - 公司致力于简化复杂的投资策略 使其对经验丰富和新入市的投资者都易于理解和操作 [1] - 核心使命是通过分享专业知识 为投资者社区提供具有启发性的分析和见解 [1] - 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個信息灵通的投资者社区 帮助其以智慧和理解驾驭市场 [1]
Eisai and Biogen Announce U.S. Availability of LEQEMBI® IQLIK™ (lecanemab-irmb) Subcutaneous Injection Maintenance Dose for Treatment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Globenewswire· 2025-10-07 04:30
产品上市与治疗方案 - LEQEMBI IQLIK皮下注射剂于2025年8月获美国FDA批准,作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初始治疗18个月后提供居家注射的抗淀粉样蛋白疗法[1] - 该药物用于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完成18个月、每两周10毫克/千克的静脉注射后,可选择每四周一次的静脉维持治疗或使用LEQEMBI IQLIK自动注射器进行每周360毫克的皮下注射[1] - 皮下注射方案为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了居家治疗能力,缩短了治疗时间,并避免了前往输液中心的麻烦[7] 患者支持计划 - 卫材和百健共同推出了LEQEMBI Companion™计划,旨在为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供支持资源[2] - 该计划新增了由护士教育者提供的注射培训(可面对面或线上进行)以及包含教育资源的欢迎工具包,帮助患者为居家注射做好准备[7] - 通过LEQEMBI Companion应用程序,患者可获得注射过程教育信息、注射追踪工具等数字解决方案,该应用是与药物管理平台Medisafe合作开发[3] 财务援助与药物获取 - 卫材的患者援助计划将为符合资格、未投保或保险不足且满足经济需求等标准的患者,免费提供LEQEMBI和LEQEMBI IQLIK[4] - 患者可通过访问LEQEMBI官网或拨打电话获取更多关于保险覆盖范围、自付费用以及财务支持计划的信息[4] 临床数据与疗效 - LEQEMBI的批准基于III期Clarity AD临床试验数据,该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具有统计学显著性[35] - 在18个月时,lecanemab治疗使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总分的下降较安慰剂组减少了27%(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45,95% CI -0.67至-0.23,P<0.001)[35] - 在轻度认知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上,lecanemab组显示出较安慰剂组37%的统计学显著获益(最小二乘均值差为2.0,95% CI 1.2至2.8,P<0.001)[35] 作用机制与治疗必要性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β聚集形成的斑块和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5] - LEQEMBI通过靶向淀粉样斑块和原纤维(被认为是对大脑损伤毒性最强的Aβ物种)两种方式对抗阿尔茨海默病,这可能影响下游的tau蛋白[5][9] - 由于停止治疗后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会重新积累,临床衰退会回归到安慰剂组的水平,因此在初始18个月治疗后继续维持治疗对于减缓疾病进展和延长治疗效果至关重要[6] 皮下给药的临床依据 - 皮下维持给药的批准基于Clarity AD开放标签扩展试验的皮下给药子研究数据,该研究评估了多种皮下剂量[36] - 数据显示,在18个月初始静脉剂量后转为每周使用LEQEMBI IQLIK自动注射器,能维持与继续静脉给药相当的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益处[36] - 在超过600名患者中,皮下给药的安全性特征与静脉维持治疗相似,但全身反应发生率远低于静脉给药(低于1%对比约26%)[36] 合作与商业化 - 卫材负责lecanemab的全球开发和监管申报主导工作,并与百健共同进行产品的商业化和推广,卫材拥有最终决策权[8][39] - lecanemab是卫材与BioArctic战略研究联盟的成果,卫材于2007年12月获得了该药物在全球的研发和商业化权利[33][40] - 截至目前,lecanemab已在50个国家获得批准,并在8个国家接受监管审查[34] 研发管线与未来研究 - 针对临床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III期AHEAD 3-45研究自2020年7月起正在进行,该研究由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联盟、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卫材和百健通过公私合作模式开展[37] - 针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阿尔茨海默病的Tau NexGen临床研究自2022年1月起正在进行,该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领导的DIAN-TU单位实施,并将lecanemab作为骨干抗淀粉样蛋白疗法[38]
Eisai and Biogen Announce U.S. Availability of LEQEMBI® IQLIK™ (lecanemab-irmb) Subcutaneous Injection Maintenance Dose for Treatment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Globenewswire· 2025-10-07 04:30
New LEQEMBI Companion™ program launched to expand helpful resources for patients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journey, including Nurse Educators who can provide patients with injection training, and an injection tracking tool and more LEQEMBI IQLIK, approved by the U.S. FDA in August 2025, is the first and only anti-amyloid treatment to offer an at-home injection after initial treatment of 18 months TOKYO and CAMBRIDGE, Mass., Oct. 06, 2025 (GLOBE NEWSWIRE) -- Eisai Co., Ltd. (Headquarters: Tokyo, CEO: Haruo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