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方医药-B招股中,怎么看?
格隆汇· 2025-09-14 16:42
创新药是打新热门,药捷安康最近更是杀疯了,上市至今不到3个月累计最大涨幅近20倍。 当然,这也是套路回拨操作下的怪胎,普通投资者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如果上头了,请看一看思路迪医 药股份2023年7月13日之后的走势。 言归正传,港交所又迎来一家18A创新药公司——劲方医药-B,招股日期为9月11日至9月16日,那么能不能参与呢? 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 01 劲方医药-B招股情况 股票代码:2595.HK 招股时间:9月11日至9月16日招股,9月19日上市 招股价格:每股20.39港元 每手股数:200股,入场费4119.13港元 集资额:15.82亿港元 发行比例:绿鞋前22.47%,绿鞋后27.71%。 发行总市值:70.4亿港元 招股总数:77,600,000股H股,公开发售10%,国际配售90%;此次发行采用的是B方案,无须采取强制追回或重新分 配机制。 保荐人:中信证券 绿鞋:有,稳价人是中信里昂证券 基石投资者:共有9名基石,包括RTW基金、TruMed、OrbiMed、UBS Asset Management、Vivo基金、汇添富基金实 体、富国实体、中信证券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清池 ...
ST天圣(002872.SZ):湖北天圣产品碳酸氢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格隆汇APP· 2025-09-14 16:41
药品研发进展 - 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天圣药业有限公司的碳酸氢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 [1]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 [1]
603516,四连板!600376,8天7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6: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逼近3900点创10年新高 深证成指冲上13000点创3年多新高 创业板指、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均创多年新高[1] - 全周成交11.63万亿元 连续第5周成交超10万亿元[1] - 融资净买入523亿元环比增长超1倍 融资余额达2.3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连续12周净买入超百亿元[3] 资金流向 - 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均获逾百亿元融资净买入 通信、计算机获超40亿元净买入 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非银金融获超30亿元净买入[3] - 交通运输遭融资净卖出逾12亿元 食品饮料、银行、建筑装饰等被净卖出超亿元[3] - 电子行业获69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机械设备获284亿元净流入 计算机、汽车、通信、有色金属等七行业获超百亿元净流入[3] - 轻工制造连续11个交易日获净流入 仅银行、综合行业遭主力资金净流出15.62亿元和2.67亿元[3] 科技板块表现 - 芯片概念股领涨 存储芯片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 汽车芯片、MCU芯片、先进封装等板块强势上攻[3] - 淳中科技连续4日涨停创历史新高 圣晖集成8日4涨停创历史新高 深圳新星4日2涨停[3]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光通信、专精特新等科技相关板块大幅走强 新炬网络、科华数据、通鼎互联、必得科技等连续涨停[7] 存储芯片行业 - CFM闪存市场预计四季度存储芯片将迎价格普涨行情[5] - 芯原股份在手订单金额30.25亿元创历史新高 新签订单12.05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85.88%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5] 机器人产业链 - 电机制造、人形机器人、减速器、特斯拉概念等多个细分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5] - 首开股份8日7涨停 卧龙新能5日3涨停 东山精密6日3涨停 上海沪工、均胜电子、横河精密等多次涨停[5] - 深圳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金额接近5亿元的战略合作 宏润建设参股矩阵超智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7] - 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约5000台 2030年增至近6万台 年复合增长率超95%[7] 机构观点 - 华安证券认为A股呈V型走势 趋势性上涨行情的中长期逻辑坚韧 建议聚焦弹性成长科技和业绩支撑方向[7]
000953,一月两次“易主”,股价再“抢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5:07
核心观点 - 河化股份在一个月内两次推进控股权变更计划 首次交易因重整投资款未支付而终止 第二次交易金额降低且接盘方变更 但均存在股价提前异动及股份质押等不确定性因素 [4][6][8][9][13][19][23][24] 股权变更交易 - 首次控股权变更计划于8月6日披露 银亿控股拟将100%股权转让给北京胜顶或其指定方 交易总价6.92亿元 完成后北京胜顶将间接持有公司23.76%股权(8700万股) 实控人变更为张建伟和苌向阳 [6] - 该交易于8月15日终止 因银亿集团等十七家合并重整企业的重整投资人厦门象达投资未在8月14日前足额支付剩余3.52亿元第三期重整投资款 [8] - 第二次控股权变更计划于9月10日披露 银亿控股直接向中哲瑞和转让所持8700万股(占总股本23.76%)及全部应收款项 交易对价合计6.32亿元 较前次减少6000万元 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哲瑞和 实控人变更为杨和荣 [9][10] - 两次交易接盘方均为2025年7月新成立企业 北京胜顶成立于7月1日 中哲瑞和成立于7月23日 [12] 股价异动情况 - 7月30日公司首次披露"筹划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 当日股价盘中快速拉升 10时13分触及涨停 报8.02元 封单103万手 [13] - 9月9日银亿控股与中哲瑞和签署《资产转让协议》 当日股价9时36分封死涨停 封单85万手 股价与消息披露存在"精准联动" [13] 新控股股东背景 - 中哲瑞和注册资本3亿元 由中哲集团100%持股 实控人杨和荣为中哲集团核心掌舵者 [13] - 中哲集团始创于1998年 总部位于浙江宁波 员工超5000人 业务横跨七大领域 2019年起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2021年起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24年全口径销售额达375亿元 [16]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3家外资机构和2名自然人 瑞银持股176.95万股(0.48%) 摩根士丹利持股143.17万股(0.39%) 高盛国际持股108.75万股(0.30%) 自然人吴克斌持股208.49万股(0.57%) 陈毓佳持股108.09万股(0.30%) [16][17] 交易风险因素 - 银亿控股所持8700万股股份自2016年7月13日起质押给浙商银行宁波北仑支行 质押比例100% 且质押状态持续至今 [19][20] - 标的股份目前仍处于质押状态 未取得质权人同意函 银亿控股计划在收到中哲瑞和第二笔3.55亿元交易款后优先用于清偿债务以解除质押 [23] - 资产转让协议设置严格追责条款 若公司因2026年1月1日或交割日前自身原因被实施风险警示或退市警示 银亿控股需支付5000万元违约金 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 中哲瑞和有权单方面解除协议 [24]
服务贸易成全球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新引擎,中国如何抢占高地?
第一财经· 2025-09-14 14:55
服务贸易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1][4] - 服务出口额1.7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1] - 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比重达11.5% 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1] 细分领域表现 - 运输服务出口4185亿元人民币 增长23.9% 为规模最大领域 [4] - 旅行服务出口1748.7亿元人民币 增长68.7% 为增长最快领域 [4] -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8650.4亿元人民币 增长7.8% [4] - 其他商业服务出口4163.3亿元人民币 增长6.9% [4]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3771.6亿元人民币 增长14.6% [4] 全球地位与竞争力 - 2024年中国服务出口占全球5% 位居第五 年增速达17% [4] - 服务进口占全球7.6% 位居全球第二 [4]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4] 结构升级趋势 - 知识密集型和数字化服务比重持续提升 [5] - 信息服务、工程技术、专业咨询领域增长显著 [5] - 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呈现较快扩张势头 [5] 价值链整合作用 - 服务贸易作为全球价值链高附加值组成部分 [2] - 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支撑货物跨境流动 [5] - 货物贸易扩张带来更大规模运输、金融结算和专业服务需求 [5] 发展机遇与动力 - 2025年全球服务出口预计增长4.0% [6] - 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推动模式创新 [7] - 旅行服务进出口规模超1万亿元人民币 增速达12.3% [6] 政策支持方向 - 加大财税、金融、便利化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 [7] - 扩大数字贸易对外开放 建设平台载体 壮大经营主体 [8] - 积极推进加入CPTPP和DEPA进程 [8][9]
微软CEO纳德拉:微软必须重新获取员工的信任
环球网· 2025-09-14 14:25
公司管理层表态 -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员工会议上承认需要缓和与员工关系 [1] - 纳德拉回应员工关于公司文化缺乏同理心的质疑 承诺领导团队将做得更好 [2] 公司人员调整政策 - 微软于7月宣布裁员9000人 此前数月已进行多轮小幅裁员 [2] - 公司要求雷德蒙德总部附近员工自明年2月起每周线下办公三天 后续将扩大实施范围 [2]
南向资金一周净流入超600亿港元 互联网龙头获重点加仓
新浪财经· 2025-09-14 13:3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82%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31% [1]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3.4% [1] 南向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608.22亿港元 为5月以来最高 [1] - 净流入较上周增长83.97% [1] - 连续17周保持净流入状态 [1] 活跃个股交易情况 - 29只个股登上每日前十大活跃股榜单 [1] - 阿里巴巴-W港股通成交总额达702.7亿港元 位列榜首 [1] - 美团-W 中芯国际 腾讯控股港股通买卖总额均超200亿港元 [1]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3:05
退市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1][4]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 此后每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 [4]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退市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予以摘牌 [4] 退市原因 - 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且在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 [4] - 自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两个月内 公司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 [5]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5]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违规使用总额法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5]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 [6]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6] 交易数据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总市值4.4亿元 [6]
300280 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2:52
退市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代码不变[3] -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3]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6] 退市原因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责令改正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6] - 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6]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6]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7]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7]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7] - 2023年年度报告违规使用总额法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7]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8]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8] 交易状态 - 公司股票已于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8] -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总市值4.4亿元[8]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时报· 2025-09-14 12:44
退市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证券简称变更为"紫天退" 代码不变 [1][4] - 退市整理期共15个交易日 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10月13日 整理期届满次一交易日摘牌 [1][4] - 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后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20% [4] 退市原因 - 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责令改正 但未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 [4] - 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经改正的财务会计报告 [4] - 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4.18条第三项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4] 财务造假细节 - 2022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手段连续两年虚增收入合计24.99亿元 [5] - 2022年年报通过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利润总额35.99% [5]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收入2.07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利润总额51.64% [5] - 2023年年报违规使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5] 其他违规行为 - 存在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以及拒绝、阻碍执法等多项违规行为 [6] - 证监会对公司及12名管理层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6] 交易状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1日起停牌 停牌前股价收报2.74元/股 [6] - 停牌前总市值4.4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