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服务

搜索文档
又涨价了,一年“躺赚”百万的网约车平台牌照涨至200万
36氪· 2025-09-12 20:20
在滴滴出行、高德打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官宣将最高抽成降低后的半个月,网约车司机们并没有感受到收入提升的实质性变化。相反, 随着暑假结束,网约车淡季来临,司机依旧要为生活"精打细算"。 从公告来看,滴滴、T3和高德最高抽成降至27%,较此前默认的30%抽成"红线"下降了3%,曹操出行则降至22.5%。表面上看是平台让利给司机,解决近 来频发的"收空调费""车辆脏乱差"等问题,但网约车生意的链条,并不是"平台少赚3%,司机就多拿3%"那么简单。 本周,《IT时报》记者采访多位网约车司机,他们普遍表示对抽成下调几乎没有感知。背后原因一方面是抽成算法和订单来源不透明,另一方面,网约车 平台经营许可证的生意仍在继续,不断涌入市场的小平台,转卖订单的大平台,都在持续"卷"低里程费,有些订单的每公里单价已经低于出租车费的五 成。 记者调查 抽成算法难摸透,显示与实际"两层皮" 从天潼路到太阳宫,距离3公里左右。9月3日,《IT时报》记者在聚合平台叫到一辆T3出行。 驾驶网约车已有四年的陈师傅,通过聚合平台同时接到了T3出行和桔子出行的订单。抵达目的地后,记者支付车费15.87元,陈师傅实际到账14.1元。因 ...
盛威时代招股书解读:营收大增39.8%,净亏损隐忧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9-12 00:26
来源:新浪港股-好仓工作室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出行服务市场中,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港股IPO,其招股书披露的财务信 息和运营情况备受关注。尽管公司营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净亏损问题却始终存在,这背后究竟隐 藏着怎样的风险与挑战?本文将对盛威时代招股书进行深度解读。 业务模式:多元化出行服务构建综合体系 综合出行服务,业务覆盖广泛 盛威时代作为中国城内网约车服务提供商及城际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提供商,构建了综合出行服务体系。 业务涵盖网约车服务、客运服务(联网售票服务和定制客运服务)以及数字化及业务解决方案。通过与 政府、客运企业、聚合平台等多方合作,满足乘客多元化出行需求。网约车服务:与高德等主流聚合平 台合作获客,通过第三方SaaS平台招聘注册司机并连接至聚合平台及其自有平台,为乘客提供网约车服 务,部分业务按总额基准确认收益,部分以净额基准呈列收益。客运服务:通过"云站务""客运达"等系 统,为客运站及客运企业赋能,从旅游供应商收取佣金,按净额列示收益。数字化及业务解决方案:为 多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涵盖软件开发、硬件销售、系统集成等,收益确认时间根据不同业务类 型,在客户验收软件、硬件或服务完成 ...
多地叫停一口价特惠订单 网约车如何反“内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04
当多地对网约车一口价订单相继出手调控,一场围绕平台竞争秩序与劳动者权益的深层博弈,正浮出水 面。 8月底,一份由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约车平台经营价格行为的通知》在网络上广泛传 播,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随后,该市交通运输局等多个部门对外确认文件属实,并表示正逐步推进落实,督促各平台企业严格执 行。 《通知》明确提出,自8月19日零时起,全市全面暂停"一口价""特惠价"等低价营销行为,严禁任何形 式的价格欺诈和恶意压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广东清远、河南开封、江西鹰潭等多地也相继出台类似政策,禁止平台以一 口价模式强制司机接单,试图从定价机制上遏制低价无序竞争蔓延。 低价策略曾是平台抢占市场的利器,但其长期施行也衍生出诸多争议,甚至悄然构筑起一个吞噬行业健 康生态的"黑洞"。一方面,它不断挤压司机的利润空间和工作条件;另一方面,服务质量与安全监管隐 忧渐显。如何在其中求一个平衡? 行业恶性循环的推手? 上班族杨悦向21世纪经济报道展示了她的"出行成本优化方案":通过精准参与平台跨界营销活动,比如 将目的地设定为合作商户肯德基等地,单次通勤成本可降低逾30%。 此外,她还会灵活运用闲时优惠券避开 ...
网约车“一超多强”格局稳定:滴滴继续高增,曹操、如祺努力止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0:31
行业整体表现 - 网约车行业上半年核心交易额呈现双位数增长 滴滴上半年经调EBITA为49.25亿元 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亏损收窄 后者毛利率首次转正[1] - 行业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特征 竞争依然激烈 发展重点转向精耕运营和Robotaxi布局[1] - 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运营和服务驱动 进入精耕与智驾新赛道[2][8] 滴滴财务与运营数据 - 滴滴二季度核心平台交易额1096亿元 固定汇率下同比增长15.9% 其中国内出行GTV 825亿元增长12.2% 国际业务GTV 271亿元增长27.7%[3] - 滴滴二季度收入564亿元 同比增长10.9% 上半年营收1096.66亿元 同比增长9.7%[3] - 滴滴二季度调整后EBITA盈利25亿元 其中中国出行板块盈利36亿元[4] - 滴滴订单量连续10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二季度国内订单量33.76亿单同比增长12.4% 国际订单10.88亿单增长24.9% 日均交易量国内3710万单 国际1196万单[5] - 滴滴中国业务GTV增速接近订单增速 客单价保持健康状态[5] 第二梯队平台表现 - 曹操出行上半年营收94.56亿元增长53.5% 经调整净亏损3.3亿元收窄34% 毛利率从7.0%提升至8.4% 订单量3.79亿单增长49% GTV 109亿元增长53.6%[6] - 如祺出行上半年收入16.76亿元增长61.7% 净亏损收窄至1.2亿元减少62.3% 毛利率2.2%首次转正 订单量7330万单增长51.1% 平均每单交易额从26.7元提升至27.7元[6] - 后发平台体量虽与滴滴有差距 但整体呈现向上趋势 出行市场仍有增量空间[7] 行业运营变革 - 行业重视司机权益 多家平台集体下调抽成比例 滴滴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 高频司机月均抽成不超过25% T3出行将抽成限制在27%以内[9][10] - 滴滴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14% 通过高温补贴发放5亿元 优化接单算法减少空驶里程[10] - 平台优化用户体验 滴滴升级会员体系与酒店餐饮品牌权益互通 曹操出行推出7座定制车型和商务服务 如祺出行在粤港澳推出社区专车服务[11] Robotaxi布局与发展 - 滴滴自动驾驶完成C轮融资2.98亿美元 发布新一代Robotaxi硬件平台 与广汽埃安合作L4车型计划2025年底量产 已在三城市混合派单安全运营超1700天[14] - 曹操出行在苏州杭州测试自动驾驶车辆里程超1.5万公里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车型 T3出行、享道出行和嘀嗒出行也在推进Robotaxi服务[14] - 如祺出行运营超300台Robotaxi 上半年订单量增长超470% 启动"Robotaxi+"战略计划五年内构建超万辆车队覆盖100城市[15] - Robotaxi面临技术安全性、政策监管和用户接受度等挑战 预计2026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13][15]
交通运输部公布7月网约车数据:这些平台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02 18:2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网约车平台公司数量达392家 环比增加3家[1] - 7月订单总量7.87亿单 环比增长4%[1] - 聚合平台完成订单2.73亿单 占全国总量34.7% 但环比下降2%[5][11] 头部平台合规表现 - 订单量前10平台合规率排名:如祺出行(97.7%)、旅程约车(97.6%)、喜行约车(94.1%)、T3出行(91.4%)、及时用车(91.3%)、享道出行(90.8%)、阳光出行(90.7%)、曹操出行(81.7%)、滴滴出行(72.2%)、花小猪出行(61.3%)[1][3] - 合规率增长前三:T3出行(11.6%)、曹操出行(11.4%)、滴滴出行(10.4%)[3] - 合规率下降前三:喜行约车(-3.9%)、如祺出行(-0.8%)、花小猪出行(-0.8%)[3][10] 聚合平台运营状况 - 聚合平台合规率排序:花小猪出行(80.5%)、滴滴出行(76.3%)、高德打车(71.4%)、百度打车(59.0%)、腾讯出行(57.8%)、携程用车(57.5%)、美团打车(50.4%)[5] - 花小猪出行订单量环比增长15.6% 滴滴出行增长16.0%[5] - 高德打车合规率71.4% 百度打车订单量环比增长124.1%[5][12] 区域市场合规格局 - 订单合规率超80%的城市达24个 包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南方城市[6] - 合规率增长前三城市:乌鲁木齐、上海、宁波[6] - 合规率下降前三城市:昆明(-11.5%)、厦门(-5.4%)、兰州(-3.8%)[6][14] - 北方城市合规率普遍偏低 北京、沈阳、西安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 行业结构调整 - 180天未传输数据平台达97家 包括OK出行、东风出行、一嗨出行等曾经知名品牌[9][15] - 未运营平台覆盖全国多地 多为区域性小平台或转型失败企业[15] - 监管通过数据接口实现动态监控 行业门槛显著提高[15] 合规化发展趋势 - 合规率成为核心竞争指标 低于70%的平台可能面临限单或下架处罚[16] - 聚合平台监管将升级 要求承担连带合规责任[17] - 南方城市治理经验可复制推广 北方城市需加强政策引导[18] - 建议建立强制退出机制 清理僵尸平台释放牌照资源[19]
为什么女骑手越来越吃香?
吴晓波频道· 2025-09-01 08:30
女性骑手数量增长趋势 - 2022年至2024年女性骑手数量从51.7万人增长至70.1万人,两年增长35.6% [2][8] - 2024年女性网约车司机超过105万人,2023年仅60万人,同比增长75% [2][9] - T3出行女性司机数量超过7万人,10个月内增长14% [9] - 菜鸟数据显示2021年女快递员数量同比增长超20%,占比超20% [14] 女性骑手群体特征 - 85%已婚,96.6%已育,72.8%有未成年子女需抚养 [14] - 平均年龄37岁,显著高于男性骑手 [14] - 受教育水平以初高中学历为主 [14] - 31.6%骑手因失业选择配送工作,23.5%有创业经历 [17] 行业负债与经济压力 - 骑手团队中超过80%家庭背负债务 [18] - 外卖骑手负债人数占比达62.94%,近半数因购房或购车负债,三成因创业失败负债 [18] - 案例:黄晓琴创业文印店亏损,每日固定支出超300元,通过跑外卖填补债务 [19][20] 传统行业挤出效应 - 女性骑手此前主要从事服务业(50.8%)、制造业(19.8%)和农林畜牧业(9.2%) [22] - 45.5%曾从事小微企业或个人打工岗位(如清洁工、服务员、家政) [22] - 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岗位收缩,中年女性因年龄和技能劣势被挤出 [22] 平台经济与女性优势 - 女性在沟通、共情等情感领域具有优势,适合服务精细化升级需求 [28] - 美团女性骑手占比约6%,但管理岗位女性占比超30% [30] - T3出行报告显示女性司机五星好评率更高,服务态度、耐心等受认可 [31] 劳动力市场再平衡 - 数字平台提供灵活用工模式,解决传统工种未能完全托举的女性就业问题 [23][33] - 女性涌入骑手行业是劳动者、市场和平台共同选择的结果 [26][31] - 平台经济创造过渡地带,平衡母职与市场需求 [33]
网约车降佣金,无人受益?
新浪财经· 2025-08-31 00:34
行业核心数据表现 - 2024年网约车司机小时抽样收入为27元 较2023年下降12.9% [2][12] - 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4年间暴涨2.6倍 日均接单量从23单跌至10单 [12] - 日活车辆、驾驶员及总订单量整体增长但单司机收入下滑 [2][12] 平台佣金调整动态 - 滴滴将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 曹操出行抽成上限由22.7%下调至22.5% [5] - 实际抽佣比例普遍维持在20%左右 达到29%上限的订单占比有限 [10] - 第三方聚合平台额外抽取10%-25%佣金 叠加优惠券成本后总抽成可能超30% [10][13] 低价订单政策变化 - 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地叫停"一口价"及"特惠单"等低价接单模式 [6] - 特惠订单利润微薄 司机反映20分钟行程仅收入6元 仅能覆盖基本成本 [8] - 低价订单导致司机采取附加收费行为 如空调服务收费或要求支付双程高速费 [8][10] 行业困境深层原因 - 运力过剩导致供需失衡 平台为维持订单量被迫陷入低价竞争 [12][13] - 曹操出行累计亏损超130亿元 如祺出行2021-2024年累计亏损25.69亿元 [12][13] - 聚合平台流量分配机制优先低价运力 加剧行业恶性循环 [13] 平台战略转型方向 - 头部平台布局自动驾驶赛道:滴滴获2.98亿美元C轮融资 曹操出行接入卫星通信 T3出行推动Robotaxi商业化 [16] - 滴滴在墨西哥通过"网约车送外卖"获取56%外卖市场份额 并向巴西复制该模式 [18] - 会员体系升级实现跨界权益互通 覆盖酒店、餐饮等高频生活场景 [18][20] - 曹操出行推出翻译专车、特护专车及"好空气3.0"计划 瞄准中高端差异化市场 [20] 行业发展趋势 - 监管层面约谈平台禁止不正当价格行为 推动市场秩序规范化 [16]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服务与生态竞争 通过运营效率优化和多元收入拓展实现三方利益平衡 [21] - 长期健康发展需打破"市场饱和-平台亏损-低价竞争-司机收入下降"的恶性循环 [13][14]
行业驶入改革深水期 T3、曹操出行等宣布降低抽成比例
中国经营报· 2025-08-30 21:58
平台抽成比例调整 - T3出行将最高抽成比例降低至27% 2025年底前将26%-27%抽成订单占比从21%降至17% 对月完成50单以上司机保障抽成上限不超过25% [2][3] - 曹操出行将抽成比例上限从22.7%下调至22.5% [2][3] - 高德打车推动超80家合作平台抽成上限不超过27% 将其信息服务费上限降至9% 通过减免佣推动合作平台综合成本降低2% [4][5] 司机收入状况分析 - 上海全职网约车司机月流水约1万元 出车时间长者月流水约1.3万元 [2] - 50%网约车司机每小时收入30-45元 按中位数38元计算 10小时收入380元扣除成本后属中低收入 [2][6] - 平台降佣后司机日均收入增加不足10元 月增约280元 [2][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网约车司机数量从2019年约300万增长至当前日活800万 [6] - 日均订单总量4600-5000万单 平均每位司机日接单5-6单 [6] - 超过一半快车订单为特惠一口价订单 上海短途订单起步价14元 乘客使用优惠券后实际支付仅数元 [7] 平台政策响应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南鼓励平台向经营者提供让利服务 禁止不合理收费行为 [3] - T3出行承诺持续关注司机收入状况 共建健康可持续的网约车生态 [7] - 曹操出行强调将优化平台规则与服务 探索更多惠及司机举措 [7] 行业核心问题 - 司机收入下降根源在于供给过剩和价格战导致客单价压低 [6] - 聚合平台订单经过多次抽佣 司机到手收入比自营订单少20%左右 [3] - 行业需通过政策约束价格战 推动竞争回归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 [2][7]
滴滴因股东集体诉讼案,计提一次性准备金53亿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8-29 20:48
8月28日,滴滴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滴滴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增长10.9%;净亏损为25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9亿元;经调整 净利润为31亿元,去年同期为15亿元,同比增长约107%。 针对二季度增收不增利,滴滴方面表示, 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此前披露过的股东集体诉讼案计提了一次性准备金53亿元。 彭博社分析指出,滴滴因一次性费用导致季度亏损,掩盖了其核心业务的强劲增长。 滴滴在声明中否认集体诉讼案中任何过错、责任、不当行为或损害的指控,称达成和解旨在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给业务发展带来的成本和干扰。 尽管公司努力控制成本,但由于持续扩张,海外业务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亏损同比增加。中国市场日均交易量达到3710万笔,创出新高。 来源:国际财闻汇 【 热门视频推荐 】 点击在 看 持续关注↓↓↓ ...
平台抽佣集体下调,网约车“最难一年”发生了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9:29
今年是网约车司机公认最难熬的一年,也是行业动作最多的一年。 降佣能为司机解困吗? 8月15日晚,四家网约车平台迎来一次集体降佣:针对车费的最高抽成比例,头部平台主动下调0.2%~2%。 具体来说,滴滴出行和T3出行承诺,单笔订单的最高抽成比例不会超过27%。滴滴出行称,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且对每月完成50单以上 的司机,保障月均抽成上限25%;曹操出行承诺,APP、小程序订单的抽成比例上限将由原来的22.7%下调至22.5%。 从"打车有异味"到"付费才能开空调",司乘矛盾频繁发生,一个原因是司机收入持续承压。在监管部门频频出手的背景下,滴滴出行、高德地图等多家网约 车平台近日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T3和高德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降至22.5%。 网约车司机对此都很关注,但为之雀跃的并不多。 "没感受到什么不同,年年都说要降(抽成),从没觉得降过",多位网约车司机告诉21记者。如果每笔订单下调2%的抽成,意味着一个月多出约100元~ 200元的流水收入,比起今年大幅下滑的订单量和收入,几乎是杯水车薪。 海豚智库创始人李成东认为,司机赚钱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供给过剩,二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