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滔搏:表现符合预期,关注NIKE改善驱动零售
申万宏源· 2024-12-18 09: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滔搏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滔搏发布FY25财年三季度运营数据,表现符合预期,呈现底部回升趋势[5] - 线上销售优于线下,双十一表现亮眼,线下渠道仍在调整优化[6] - 库存水平保持稳健,折扣率短期有所加深,预计财年年底库存去化完成后折扣率将逐步改善[7] - NIKE新任CEO上任,更加重视产品功能性和与零售合作伙伴的协同,有望重启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带动公司零售业务回暖[8] - 公司深耕运动服饰零售业务,聚焦全域零售的高质量增长,品牌拓展打造多元成长曲线,短期调整不改中长期向好趋势[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4年12月17日收盘价为2.83港币[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为7105.44[3] - 52周最高/最低价为6.28/2.11港币[3] - H股市值为175.49亿港币[3] - 流通H股为6,201.22百万股[3] - 汇率(人民币/港币)为1.0813[3] 一年内股价与基准指数对比走势 - 滔搏股价一年内下跌51%,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SCEI)下跌1%[4] 公司运营数据 - FY25Q3公司直营、批发合计税前销售额同比下滑中单位数,环比FY25Q2的10-20%低段下跌有明显改善[5] - 线上销售同比双位数增长,占直营渠道比例提升至40%,双十一期间天猫运动鞋服成交榜首次上涨,位居首位[6] - 线下渠道客流环比改善,但仍有压力,直营毛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2.1%,店铺数同比高单位数下降[6] - 库存水平保持稳健,库销比为4-5个月,新品占比70-80%,折扣率同比加深,预计财年年底库存去化完成后折扣率将逐步改善[7] - NIKE新任CEO上任,聚焦功能性和专业运动领域,有望启动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滔搏将持续受益于NIKE的底部复苏[8] - 预计FY25-FY27财年净利润为13.2/16.7/19.3亿元,对应PE为12/10/8倍[9] 财务数据 - FY25-FY27财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62.6/275.9/289.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5%/5%[11] - FY25-FY27财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2/16.7/1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27%/15%[11] - FY25-FY27财年每股收益预计为0.21/0.27/0.31元/股,毛利率预计为40.0%/40.5%/40.9%[11] - FY25-FY27财年市盈率预计为12/10/8倍[11] 合并利润表 - FY25-FY27财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6256/27588/28978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营业成本预计为-15754/-16415/-17141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毛利预计为10502/11173/11838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销售费用预计为-7851/-8083/-8404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管理费用预计为-1103/-1104/-1130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为1649/2086/2404百万元[17] - FY25-FY27财年净利润预计为1322/1672/1926百万元[17]
滔搏: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3流水中单下降、折扣加深,静待库存改善后轻装上阵
开源证券· 2024-12-17 22: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滔搏(06110.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滔搏在FY2025Q3的流水中单下降,折扣加深,但预计库存改善后将迎来业绩复苏阶段,维持“买入”评级[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价走势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为2.83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价分别为6.280港元和2.110港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175.49亿港元,总股本和流通港股均为62.01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为34.31%[2] - 股价走势图显示,滔搏的股价在2023-12至2024-08期间相对于恒生指数有较大波动,从-90%到60%不等[4] 经营状况与策略 - Q3线下客流下降幅度略好于H1,线上流水占比显著提升至40%左右,环比、同比提升(FY2025H1:30%),直播电商同比增长最快,私域和平台电商增速类似[5] - FY2025Q3折扣加深,库销比略有提升,预计库存改善的经营策略下,库销比至FY2025年底改善[5] - 线下门店数量同比下降高单位数,环比加速(H1门店数量下降6.4%),单店销售面积同比提升[5] - 线上持续扩大平台电商布局,通过矩阵式直播体系建立内容电商优势,坚持全域货品管理,提升全域零售的货品效率[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预计FY2024-2026归母净利润为13.3/15.3/1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2.2/10.6/9.0倍[5] - FY2025Q3全渠道折扣加深,其中线下折扣加深、线上折扣改善,线上折扣改善部分抵消线上占比提升对折扣的负面影响[5] - 截至FY2025Q3,全渠道库销比预计4-5月,同比环比由于季节性及备货节奏不同略有上升,库存结构中新品占比相对稳定[5] - FY2023A至FY2027E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7073/28933/26710/28309/30448百万元,YOY分别为-15.1/6.9/-7.7/6.0/7.6%[6] - FY2023A至FY2027E的净利润分别为1837/2213/1327/1532/1810百万元,YOY分别为-24.9/20.5/-40.0/15.4/18.1%[6] - FY2023A至FY2027E的毛利率分别为41.7/41.8/38.6/40.2/40.7%,净利率分别为6.8/7.6/5.0/5.4/5.9%,ROE分别为18.7/22.5/13.5/15.6/18.4%[6] - FY2023A至FY2027E的EPS分别为0.3/0.4/0.2/0.2/0.3元,P/E分别为8.8/7.3/12.2/10.6/9.0倍,P/B分别为1.7/1.6/1.6/1.6/1.6倍[6]
名创优品2024年三季报点评:海外直营加速拓展,IP战略持续推进
甬兴证券· 2024-12-17 19: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于门店数量增加,公司业绩稳步提升,海外直营市场收入占比提升助力毛利率升至44.1% [4]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813亿元,同比增长22.8%,经调净利润19.281亿元,同比增长13.7%,剔除净汇兑亏损及收益后经调净利润约19.5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24Q3实现收入45.226亿元,同比增长19.3%,经调净利润6.862亿元,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海外市场加速拓展,海外加速拓店趋势仍将延续 [4] 核心观点 - 截止24/09/30,公司已在全球开设门店7420家,其中名创优品品牌国内/外门店数分别为4250/2936家,同比分别增加448/623家;TOP TOY门店数234家,同比增加112家,依然处于快速扩张期,2024年前三季度共新增859家门店,距离24年净增900-1100家门店目标仅一步之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国内收入77.38亿元,同比增长14.0%;据测算,24年国内线下门店数预计为4326家,单店收入预计为209万元,同比增长2.1%。海外直营市场收入占比提升助力毛利率升至44.1%。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5.43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24Q3,公司海外市场收入18.11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海外直营/代理市场同比增长55.4%/26.5%。24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升至37%,其中海外直营市场收入占19.9%。由于海外直营市场投入,费率有所提升,24Q1-Q3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4.9pct,其中与直营门店相关的销售与分销开支同比增速为75% [4] 投资建议 - 作为全球最大的自有品牌生活家居综合零售商,在国内/海外的门店依然保持相对较快的扩张速度,IP产品的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升,海外高毛利率的直营模式发展较快,整体带动盈利能力提升。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26.6/33.3/41.6亿元,按12月11日收盘价,对应EPS 2.12/2.65/3.31元,对应PE19.85/15.8/12.7,给予"买入"评级 [5]
中烟香港:预告24年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天风证券· 2024-12-17 18:09
投资评级 - 中烟香港(06055)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格为25.8港元 [1] 核心观点 - 中烟香港2024年全年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同比增幅预计不低于30% [1] - 公司五大业务板块毛利额均实现增长,包括烟叶类进口业务、烟叶类出口业务、卷烟出口业务、新型烟草制品出口业务和巴西经营业务 [1] - 公司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指定的国际业务拓展平台及相关贸易业务独家营运实体,具有稀缺性和经营模式优势 [1]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7亿港元、9.10亿港元、11.00亿港元 [1] 业务板块分析 - **烟叶类进口业务**:2024年度到港烟叶中,毛利率较高的巴西烟叶类产品占比提升且烟叶销售单价上涨,使烟叶类产品进口业务毛利实现增长 [1] - **烟叶类出口业务**:受益于公司积极组织适销货源,同时优化定价策略,有效提高毛利率,烟叶类产品出口业务毛利大幅增长 [1] - **卷烟出口业务**: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自营业务占比,推动卷烟出口业务毛利水平大幅上升 [1] - **新型烟草制品出口业务**:公司持续优化经营模式,毛利率不断提高,新型烟草制品出口业务毛利实现增长 [1] - **巴西经营业务**:2024年度销售单价较高的成品片烟销量占比大幅增长,同时巴西烟叶类产品销售单价上行,巴西经营业务毛利大幅增长 [1] 公司优势 - **稀缺优势**:中烟香港拥有相关烟草国际业务独家经营权,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指定的从事国际业务拓展平台及相关贸易业务的独家营运实体 [1] - **经营模式优势**:公司背靠中烟集团,收入稳中有增,各项业务毛利率波幅较小,抗风险能力较高,议价能力较强且现金流较好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7亿港元、9.10亿港元、11.00亿港元 [1] - 公司是中烟体系唯一的国际业务平台,维持“买入”评级 [1]
滔搏:三季度销售下滑收窄至中单位数,财年底有望实现库存改善目标
国信证券· 2024-12-17 18:08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滔搏(06110 HK)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3][27] 核心观点 - 滔搏2025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中单位数 跌幅环比收窄 线上渠道表现好于线下渠道 预计同比双位数增长 占比提升至40%[3][4][5] - 公司以库存健康为首要目标 预计到财年底有望实现库存改善 三季度直营折扣同比加深[4][6] - 看好公司经营韧性及长期现金回报 预计财年底库存将有明显改善 下一财年有望实现良性增长 中期派息率达99% 全年预计达到100%[4][26] - 主力品牌阿迪达斯表现优异 前三季度大中华区收入增长高单位数 连续三次上调全财年指引 预期全年收入增长10% 耐克处于调整期 未来有望复苏[4][26] - 预计2025~2027财年净利润分别为14 4/17 9/19 2亿元 同比-35 1%/+24 5%/+7 6% 合理估值区间为3 8~4 0港元 对应2025财年15~16xPE[27]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直营和批发业务税前总销售额下降中单位数 跌幅环比收窄 线上渠道预计同比双位数增长 占比提升至40%[3][5] - 截至2024年11月30日 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较上一季末减少2 1% 较去年同期减少4 4% 店铺数预计下降高单位数[3][5] - 预计2025~2027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 418/28 074/29 746百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14 4/17 9/19 2亿元[27][36] - 预计2025~2027财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 23/0 29/0 31元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 1%/16 7%/17 2%[36] 品牌表现 - 阿迪达斯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好于预期 不变汇率收入+10% 营业利润同比+46%至6 0亿欧元 大中华区不变汇率收入+9%[16] - 耐克FY2025Q1收入同比-10% 大中华区、亚太拉美地区下滑幅度较小 好于彭博一致预期 但大中华区直营-16%[13] - 阿迪达斯库存金额同比下降7% 降幅好于彭博预期 管理层上调2024财年指引 预计不变汇率收入增长10% 营业利润上调至12亿欧元[16]
滔搏:FY2025Q3销售下滑中单位数,推进库存去化
国盛证券· 2024-12-17 08:4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滔搏(06110.HK)FY2025Q3销售下滑中单位数,推进库存去化 [2] - 电商表现优异,销售增速或有双位数 [3] - 预计FY2025营收下降高单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接近40% [3] - 主力品牌Nike和adidas在大中华区及全球范围内发展节奏略有差异,Nike短期业绩波动,但长期增长潜力看好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与销售情况 - FY2025Q3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中单位数,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环比/同比减少2.1%/4.4% [2] - 线下销售受客流波动影响,预计下滑幅度大于整体平均水平 [2] - 电商销售在促销活动刺激下,增速或有双位数 [3] 门店与库存管理 - 截至9月末门店毛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1%,同比减少4.4%,主要因门店数量减少 [2] - FY2025H1线下直营门店净关331家至5813家,预计Q3单店销售面积或有增长 [2] - 公司持续优化低效亏损店铺,基于品牌特色进行精准门店运营 [2] 财务预测与盈利能力 - 预计FY2025-FY20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8/14.77/16.40亿元 [4] - FY2025营收预计下降8.3%,归母净利润下降39.6% [6] - 毛利率压力较大,预计FY2025毛利率为39.6% [14] 品牌合作与发展 - adidas整体保持稳健增长,Nike短期业绩波动,但长期增长潜力看好 [4] - Nike在新CEO上任后进行产品和渠道业务结构调整,推动专业品类增长 [4] 财务指标与估值 - FY2025PE为12倍 [4] - 营业收入预计FY2025为265.23亿元,FY2026为281.52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预计FY2025为13.38亿元,FY2026为14.77亿元 [6] - P/E估值FY2025为11.6倍,FY2026为10.5倍 [6]
黑芝麻智能:国内智驾芯片新势力,蓄力后起重塑竞争格局
东吴证券· 2024-12-16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车规级 SoC 赛道高成长,2022-2028 行业复合增速近 30%。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架构升级单车 SoC 用量提升、技术升级芯片 ASP 提升的乘数效应下,SoC 市场有望迅速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 年中国/全球车规级 SoC 市场规模分别为 181/428 亿元,2022-2028 CAGR 预计为 29.0%/27.0%。2024 年北京车展高速 NOA 功能下探,中端新车型全系标配高配智驾硬件成主流,渗透加速已有验证。SoC 赛道增速中期有望随特斯拉 FSD 入华、激光雷达降本、L3 落地等事件催化而进一步加速 [1] - 国内智驾芯片优质厂商,技术筑底前瞻性布局。公司高层产业背景丰富,技术积累深厚,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先生在半导体行业拥有 20+年经验,曾于全球知名影像半导体公司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担任软件工程部副总裁。2021-2024H1 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 380%,高强度研发保障技术领先。公司拥有核心 IP 掌握技术主动权。前瞻性布局跨域计算和高算力 SoC,武当 C1200/华山 A2000 新产品计划于 2025/2026 年量产,新产品落地有望驱动业绩高增 [2] - 自主可控+开放生态,市占率提升可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市场,英伟达/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72.5%/7.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瀚海平台+山海工具链" 打造开放生态,帮助车企降低开发门槛和成本,同时解决产品定制化等难点,打破终端自研必要性。公司与一汽、东风、吉利、亿咖通科技、均联智行、斑马智行等生态链伙伴合作服务未来智驾,叠加公司"车路云"布局形成"产品-数据"良好闭环。在自主可控背景下,叠加公司开放生态,公司 SoC 产品及解决方案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国内智驾芯片优质厂商,技术筑底驱动业绩稳步提升 - 国内智驾芯片新势力,高算力+跨域 SoC 双线布局。公司成立于 2016 年,主营业务包括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车规级 SoC 以及基于 SoC 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已经推出华山系列高算力 SoC、武当系列跨域 SoC、ADAS 至 L3+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BEST Drive 以及 V2X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 BEST Road 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截至 2024H1,公司已与超过 49 名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合作,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江汽集团、合创、亿咖通科技、百度、博世等,已获得 16 家汽车 OEM 及一级供应商的 23 款车型意向订单。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3.1 亿元,同比+88%,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 [9] - 股权结构分散,高层产业及技术积累深厚。公司创始人单记章先生可全权行使 Pan Dan 女士、Ruby Wealth、New Key Trade、Marvel Stars、Xiong Chengyu 先生及 Gu Qun 先生持有的所有股份附带的投票权,因此单记章先生合计约控制 21.68%的股份,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公司高层产业背景丰富,技术积累深厚,首席执行官单记章先生和总裁刘卫红先生为公司创始人,其中单记章先生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过 20年经验,曾于全球知名影像半导体公司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担任软件工程部副总裁,在车用高动态范围技术、汽车软件和芯片的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在视觉感知领域拥有超100项专利 [10][14] - 营收规模快速提升,盈利水平持续向上。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0.6 亿元提升至 3.1 亿元,CAGR 为 128%,24H1 伴随量产车型逐步增加以及自动驾驶导航开始上车量产,公司营收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营收 1.8 亿元,同比增长 69%。营收结构上,2021-2023 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占比从 57%提升至 93%,成为公司营收主要来源 [108] - 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研发投入维持高位。2020-2022 年伴随公司产品复杂度提升以及自研 SoC 芯片量产交付,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从 19%提升至 24%,但由于生产初期封测成品较高且公司战略下调部分产品价格,2023 年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下滑至 21%,伴随公司自动驾驶算法持续完善和验证,产品逐步软件化,硬件组件占比下行,24H1 公司自动驾驶业务毛利率快速提升至 47%,带动综合毛利率快速提升至 50%。由于智能驾驶 SoC 所需研发投入巨大,公司为保持产品性能领先并不断提升业务范围而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21-24H1 公司研发费用率尽管因营收规模扩张而逐步下降,但仍高于 380%,因此 2021-2023 年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113][114] 2. 单车智能+车路协同齐头并进,国内厂商有望实现突围 - 政策+感知设备顺利推进,高阶智驾落地指日可待。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平台化趋势确定,自动驾驶渗透率持续上行。智能化即汽车搭载智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感知终端及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芯片,实现超视距数据采集与自动驾驶,网联化即汽车通过车载单元与人、车、路、云全面互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化即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等涉车业务的实现逐步向云平台迁移 [125] - 国家战略布局车路协同,智驾芯片为车端关键设备。车路协同是指基于车与车之间(V2V)、车与路之间(V2I)、车与人之间(V2P)、车与网络之间(V2N)的信息获取、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实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功能,主要包括智能车端、智慧路侧、通信网络和云端平台四大领域。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路协同成本更低、实用性更强,能够有效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重要方向 [148] - E/E 架构升级推动 SoC 用量提升,智驾等级提升推高 ASP。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表现为从分布式升级到域集中,最后至中央集中式。架构升级的优势在于减少算力冗余,提升算力利用率;利于数据统一交互,实现整车功能协同;缩短线束,降低故障率,减轻质量。目前小鹏、蔚来、理想等车企,已实现域集中架构,并推动 E/E 架构向中央集中式升级。跨域融合解决方案可将智驾、座舱、控制及数据交换功能通过单 SoC 芯片进行支持,实现主流场景需求降本增效、降低通信时延和多功能交互难度。随架构进一步复杂化、数据处理量提升,SoC 凭借强计算能力,高数据传输效率,软件升级灵活等优势,将逐步替代传统 MCU 芯片,单车 SoC 用量将得到提升 [156] - 终端竞争聚焦高阶智驾,自主可控+开放生态为新势力破局之道。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国产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 年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市场,Mobileye/英伟达/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27.5%/23.7%/2.2%;中国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 市场,英伟达/地平线/公司市占率分别为 72.5%/14.0%/7.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芯片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本土厂商在供应链安全及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速度的优势是推动国产化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173] 3. 公司:创新驱动国产 SoC 发展,车路云生态共建未来 - 车型落地加速推广,前瞻性布局跨域产品。公司华山 A1000 和 A1000L 于 2022 年实现量产,可提供 58/16TOPS 算力;A1000Pro 于 2021M4 推出,可提供 106 TOPS 算力。A1000 为中国首款具有自有 IP 核的高算力自动驾驶 SoC,A1000Pro 为中国首款超 100 TOPS 算力的自动驾驶 SoC。截至 2024Q1,公司 SoC 总出货量超 15.6 万片。截至 2024H1,华山 A1000 芯片已成功为多款热门车型实现量产搭载,如领克 07EM-P、领克 08EM-P、合创 V09、东风奕派 eπ007、东风奕派 eπ008 等。随公司与一汽、江淮、吉利等合作的其他车型陆续上市,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 [181] - 核心 IP 自研修炼内功,前瞻性布局跨域计算和高算力 SoC。公司拥有自主可控核心 IP,包括车规级图像处理 ISP 和车规级深度神经网络加速器 NPU,掌握技术主动权。公司计划于 2025/2026 年分别量产武当 C1200 跨域 SoC 芯片/华山 A2000 高算力 SoC 芯片。武当系列为行业首个集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功能的跨域 SoC,支持多路高清视频输入及跨域融合,公司前瞻性布局以服务未来车内多场景处理需求。华山 A2000 基于第三代 NPU DynamAI NN,原生支持大模型应用,算力高达 250 TOPS+,支持 L4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 [182]
新秀丽:稳坐行业龙头,受益国际旅游复苏
西南证券· 2024-12-16 17:56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秀丽是全球领先的旅行箱公司,品牌矩阵完善,产品力强,市场份额全球领先,疫情后营收业绩快速反弹,2020-2023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33.7%,20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已超过2019年水平 [4] - 亚洲地区营收在2023年首次超越北美,成为最大的营收贡献来源,增速达到55.8%,其中中国地区增长78.7%,为亚洲地区增速最快的国家 [4] - 核心品牌Samsonite、Tumi、American Tourister在2023年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Tumi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4.3%,高端产品需求的回升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2023年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 [4] - 全球旅游市场显著回暖,2024年全球RPK和ASK两大指数均已回到疫情前常态化水平,民航班次接近2019年水平,平均载客量超过80%,中国国内游显著恢复,国际民航班次仍待继续修复 [5] - 全球箱包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126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5%,旅行箱市场增速最快,预计2022-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 [5] - 亚太地区行李箱市场增速最快,中国为主要市场,2023年行李箱CR5为17.6%,相比北美等地区品牌集中度较低,本土白牌占比较大,市场份额有待进一步提升 [5] - 2023年国内旅游出行人次48.9亿人次,同比增长93%,旅游总消费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中国为公司第二大市场,营收占比8%,同比增长79%,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7] - 公司通过拓宽各品牌旅游类产品种类,加快创新和推新,吸引更多消费者目光,如Samsonite与New Balance联名推出多场景使用行李箱,提升消费者使用频率及多场景化 [7] - 公司通过明星效应和跨界联名扩大营销声势,签约多位明星为品牌代言,积极寻求跨界联名,包括英国博物馆、艺术家品牌、运动品牌等,提高产品时尚属性和收藏价值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旅行箱龙头,营收业绩高弹性修复 - 新秀丽是全球最著名、规模最大的行李箱公司,主要从事行李箱、商务包及电脑包、户外包、休闲包以及旅游配件的设计、制造、采购和分销,旗下品牌矩阵丰富,覆盖大众、中端及高端领域 [14] -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10-1955年在美国本土崛起,1956-2010年全球化布局,2011-2017年外延并购扩张,2018年至今疫情受挫后高弹性修复 [19][20][21][22] - 2018年引进职业经理人Kyle Francis Gendreau,担任行政总监,推动公司改革强化零售 [27] - 股权结构中,易方达为第一大股东,持股8%,董事会主席Timothy Charles Parker及其配偶共持股4.02%,首席执行官Kyle Francis Gendreau持股2.23% [32] - 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大幅下滑,2021年开始恢复增长,2023年营收达到36.8亿美元,接近疫情前2018年水平,2020-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3.7% [37] - 2023年亚洲地区营收同比增长55.8%,首次超越北美成为最大营收贡献地区,北美市场因高利率和高通胀影响增速放缓 [41] - 2023年中国地区营收同比增长79%,为亚洲地区增速最快的国家,印度地区连续三年保持正增长,增速最快 [45] - 2023年核心品牌Samsonite、Tumi、American Tourister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Tumi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4.4% [49] - 2023年批发渠道贡献主要收入,营收22.5亿美元,占比61%,DTC线上渠道增长亮眼,同比增长35% [52] - 2023年旅游类产品营收占比再次回到60%左右,2020-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7.4%,非旅游类产品为35% [57] - 2023年毛利率达到60%,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净利率在2023年达到11.3%,超过疫情前水平 [63] - 2023年总费用率41.4%,同比+0.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来自分销和营销费用的增长,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有所下降 [70] - 2023年库存增速放缓,同比增长1.7%,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11天,2022年库存达到历史新高,主要为满足复苏的消费需求而战略性增加库存 [75] 全球旅游需求快速回升,旅行箱市场充分受益 - 2024年全球RPK和ASK指数均已回升至正常水平,平均载客量全面领先2022年和2023年,全球航空业运营已基本回归正常水平,全球旅游业复苏进入常态化阶段 [81]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国际民航客运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国内航班恢复至94.1%,国际航班恢复至92.4% [84] - 中国国内游显著反弹,2023年国内RPK指数相比2022年提升139%,相比2019年提升7.1%,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际游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9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客运运输量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88%,预计2025年将重新回到常态化水平 [96] 明星效应触达粉丝群体,跨界联动扩大品牌声势 - 公司通过明星代言和跨界联名扩大品牌声势,签约多位明星为品牌代言,积极寻求跨界联名,包括英国博物馆、艺术家品牌、运动品牌等,提高产品时尚属性和收藏价值 [8][169] 旗下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箱包品牌组合 - 公司旗下有Samsonite、Tumi、American Tourister三大全球知名箱包品牌,覆盖高中低三档以及商务、学生、大众等全面消费群体,品牌矩阵全面且丰富 [134] 相比竞品,公司布局广、选择面大 - 公司竞品按价位和档次分,奢侈品级主要竞争对手为Rimowa,中端Delsey,低端主要是国货品牌如外交官和皇冠等,公司在高中低多价格带均有布局,品牌矩阵完善、竞争优势明显 [139] 增长驱动 - 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升温,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人次,同比增长93%,旅游总消费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消费4.4万亿元,同比增长17.9% [143] - 高收入群体旅游消费增加,跨省游更受欢迎,2025年春节有75%的受访者计划国内跨省游,46%选择省内周边游 [146] - 公司持续加码中国市场,2023年中国地区营收占比回升至8.1%,尽管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但中国地区仍然是公司在全球营收排名第二的国家 [151] - 公司拓宽各品牌旅游类产品种类,加快创新和推新,如Samsonite与New Balance联名推出多场景使用行李箱,提升消费者使用频率及多场景化 [156] - 公司加大非旅游类业务板块,布局新赛道,如推出商务双肩背包和学生日常用品,培养青少年对品牌的认知度 [160] - 公司通过明星效应触达粉丝群体,带动单品营销,签约明星大多流量较高、粉丝基础庞大、消费能力强,带动明星同款单品和连带产品的销售 [166] - 公司通过跨界联动,打造热点话题,如与英国V&A博物馆、法国生活方式品牌Maison Kitsuné、运动品牌New Balance等联名,扩大品牌声势 [170] 行业情况 - 全球箱包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126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5%,线上购买箱包的消费者逐渐增多,2023年线上消费占比达到27%,预计2029年将达到33% [99] - 手提包和背包占比最大,占箱包市场份额的36%,行李箱/公文包和钱包均占比25%左右,2022-2026年行李箱增速最快,预计年复合增速为12% [111] - 行李箱市场规模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后,2021年开始进入增长趋势,2023年达到1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亚太地区行李箱市场份额增速最快 [115] - 全球行李箱制造商中Samsonite市场份额领先,占全球行李箱市场规模的18.1%,中国公司开润股份占比0.7%,中国行李箱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23年行李箱CR5为17.6% [119][127]
名创优品:双市场之捕捉者;出海打开成长空间;首予买入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2-16 16:1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0港元,潜在涨幅28.2% [3][16] 核心观点 - 公司定位于自有品牌生活家居产品市场和潮流玩具市场,捕捉双市场高增长 [1][3] - 名创优品通过合伙人模式、代理模式和直营模式实现快速扩张,未来合伙人模式将持续扩张,海外市场直营门店数量有望提升 [1][3] - 预计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均有望实现超过20%的增长,海外收入增速将快于内地市场 [3][16]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主要品牌为名创优品和TOP TOY,分别定位于生活家居用品和潮流玩具市场 [34][95] - 名创优品凭借成本优势和独特商业模式,2024年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7%和18.5% [3] - TOP TOY品牌在悦己消费趋势下实现良好增长,2024年前3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2.5% [20][21] 门店扩张与运营模式 - 截至2024年前3季度,名创优品在1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420间门店,合伙人模式、代理模式和直营模式占比分别约为六成、三成和一成 [3][64] - 2024年计划新增中国内地名创门店340-450家,海外名创门店550-650家,前3季度完成进度约八成 [3][21] - 合伙人模式是主要扩张方式,代理模式适用于文化差异大的海外市场,直营模式用于市场潜力大的地区 [3][6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前3季度,中国内地市场收入77.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海外市场收入45.43亿元,同比增长41.5% [20][21] - 预计2024年收入16,708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0.7%;净利润2,74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5.6% [7][16] - 未来三年海外收入有望呈现30-40%的增长,对公司整体收入贡献接近50% [3][16]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全球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到868亿美元,2024-2026年复合增长率15.7% [41][42] - 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突破760亿元人民币,并延续双位数增长 [3][36] - 生活家居用品市场预计2024年达到5.43万亿人民币,未来以高个位数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 [35][36] 竞争优势与战略 - 名创优品凭借本土化供应链优势和灵活商业模式,抢占市场份额,产品兼具潮流感、独特设计和高性价比 [34][46] - TOP TOY以多品类整合为主,形成全产业链优势,背靠名创优品的供应链和渠道资源 [53][58] - 公司通过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布局多元线下零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多样性 [23][24]
香港交易所:业绩稳健,现货市场及沪深港通交易量激增
第一上海证券· 2024-12-16 15: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360港元,较前一收盘价有16%的涨幅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交所在2024年前三季度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沪股通及深股通、衍生品市场和债券通北向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推动了收入增长 [3] - 通过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如新增ETF产品和提升系统效率,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3] - 港交所注重股东回报,通过回购和分红平衡自由现金流使用,提供了有性价比的无风险收益率和股息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稳健,现货市场及沪深港通交易量激增 - 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及利润为历来第二高,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159.9亿港元(YoY+2%),归母净利润9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00万港元 [3] - 现货市场收入为63.5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27亿港元,同比增长5% [3] - 沪深港通交易量表现较好,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233亿元(YoY+14%),实现收入17.8亿港元,同比增长4% [3] 衍生品及LME平均每日成交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 2024年前三季度衍生品产品合约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创下新高达到151.6万张,同比增长12% [3] - 衍生品部门收入同比下降12%至42.8亿港元,主要是源于保证金投资收益净额的减少 [3] - 商品部门受益于LME交易及结算费增加,收入同比增长31%至21亿港元 [3] 投资收益净额受保证金资金金额下降及奖励增加影响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净额37.3亿港元,同比减少4%,主要因为保证金要求降低令平均保证金规模减少、为吸引成交量而增加部分合约的结算参与者利息回扣 [3]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的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减少14%至23.2亿港元,平均资金规模同比减少13%至1925亿港元,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6% [3] 财务预测 - 2024年预测总收入222.33亿港元,净利润127.7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0.1港元 [10] - 2025年预测总收入239.41亿港元,净利润137.31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0.8港元 [10] - 2026年预测总收入243.84亿港元,净利润139.33亿港元,每股已摊薄盈利11.0港元 [10] 股价表现 - 目标价360港元,对应33.2x的PE,较前一收盘价有16%的涨幅 [3] - 52周高/低397.8/207.8港元,市值3938.4亿港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