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以岭药业投资者关系总监张宏斌:以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破解中药“黑匣子”,给投资者吃下“定心丸”|聚焦2025华夏大健康
华夏时报· 2025-11-23 17:53
通过这一可量化的研究模型,以岭药业得出核心结论:复方中药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包含某个古方,而在 于如何通过科学配伍,使古方精髓重新耦合成一个更高效的整体。 张宏斌表示,这类研究正是以岭药业试图打开"黑匣子"的关键实践,"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中药原理, 让中药疗效看得见、摸得着、可验证,才能让资本青睐中药创新。" 张宏斌以以岭药业旗下知名产品连花清瘟的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中药复方验证中的应 用。他介绍,连花清瘟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融合了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清代《温病 条辨》中的银翘散,以及明代疫病防治常用的大黄三方精华。为验证这种"1+1+1"的复方效果究竟是小 于3、等于3还是大于3,以岭药业开展了专项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药理学杂志。 据介绍,该研究首先完成了连花清瘟211种化学物质成分的全面鉴定,随后将其拆分为"去除麻杏石甘 汤""去除银翘散""去除大黄"三个组,建立抗病毒、抗菌、清热、肠道菌群等多维度药效学评价模型进 行交叉验证。 "研究数据清晰显示,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大黄在连花清瘟中存在明确的协同作用。"张宏斌强调,麻 杏石甘汤可促进银翘散有效组分的吸收,大黄能进一步促进前两 ...
同仁堂2025年三季度财报:现金流表现亮眼,股东权益稳步增长
北京商报· 2025-10-30 21:1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3.08亿元,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9.8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 [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36.6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54% [1] - 资产总计达318.19亿元,同比增长1.99% [1] 经营状况 - 公司经营韧性凸显,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 受市场环境影响短期营收承压,但为日常运营与战略布局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1] - 资产结构持续优化,财务基本面稳固 [1] 研发投入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43亿元,为传统中药创新与产品升级注入动力 [1] 行业前景 - 作为中药行业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凭借扎实的财务功底与稳健的经营策略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发展定力 [1] - 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释放品牌与资源优势,推动业绩稳健回升 [1]
维康药业三季报:业绩短期承压 研发锻造增长潜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10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1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 [1] - 业绩承压主要因合并范围减少 公司剥离医药零售相关业务以优化结构 [1] - 行业整体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 公司展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聚焦中药创新主业 [1] 战略调整与业务聚焦 - 公司积极优化业务结构 剥离医药零售相关业务 聚焦中药创新主业 [1] - 短期业绩波动未削弱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结构优化与研发深化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1] - 公司拓展中药大健康赛道 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依托龙泉产地优势打造灵芝孢子粉新大单品 [2] 研发实力与创新平台 - 公司建立多个高能级科研平台 包括省级研发中心 技术中心 企业研究院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等 [1] - 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并设立诺贝尔奖工作站 [1] - 新药黄甲软肝颗粒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适应症在国内中成药中临床试验进度领先 [2] 产品管线与成果转化 - 明星产品银黄滴丸已建立较高品牌认知度 [2] - 玉屏风滴丸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枫蓼肠胃康分散片等5款产品被评为省级工业新产品 [2] - 血塞通泡腾片等8项药品被登记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 有效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2]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公司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策略 与多家知名连锁药房达成战略合作 [3] - 通过举办灵芝体验官等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与终端渗透力 [3] - 市场举措为灵芝类产品放量提供渠道支撑 为公司打造第二成长曲线注入动能 [3]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正构建更清晰更具韧性的成长路径 [3] - 在研发驱动与产业协同双重加持下 公司有望在中药创新与大健康产业浪潮中夯实核心竞争力 [3] - 公司预计将逐步重回稳健增长轨道 为投资者与社会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 [3]
维康药业发布三季报:业绩短期承压,研发驱动塑造未来成长潜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9:24
公司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 [1] - 业绩承压主要因公司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剥离医药零售相关业务,导致合并范围减少 [1] - 公司展现出较强的战略定力,聚焦中药创新主业,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1] 研发体系与创新能力 - 公司建立了多个高能级科研平台,包括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重点企业研究院 [2] - 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并设立诺贝尔奖工作站,提升研发能力的国际化水平 [2] - 新药“黄甲软肝颗粒”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适应症,在国内中成药中临床试验进度领先 [2] 核心产品与成果 - 明星产品银黄滴丸已在市场中建立起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2] - 玉屏风滴丸获得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枫蓼肠胃康分散片等5款产品被评为省级工业新产品 [2] - 血塞通泡腾片等8项药品被登记为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有效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管线 [2] 大健康产业拓展 - 公司依托浙江龙泉“中华灵芝第一乡”的产地优势,着力培育以灵芝孢子粉(破壁)产品为代表的新大单品 [3] - 建立高标准种植体系,采用低温物理超微破壁技术,实现98%的超高破壁率,提升产品生物利用度,形成工艺壁垒 [3] - 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市场策略,与多家知名连锁药房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举办“灵芝体验官”等活动增强品牌影响力 [3] 战略转型与行业前景 - 公司战略意图是从“制药企业”向“健康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转型 [3] - 健康消费升级与中医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药大健康市场前景广阔 [3] - 在研发驱动与产业协同的双重加持下,公司有望逐步构建更清晰、更具韧性的成长路径,重回稳健增长轨道 [4]
前三季扣非净利增90.53%!以岭药业凭多业务支撑、高研发投入与国际化突破,筑牢增长根基并回馈股东
市值风云· 2025-10-29 18:20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27亿元,同比增长3.78%,扣非净利润为3.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扣非净利润达9.66亿元,同比增长90.5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3] - 公司已摆脱去年呼吸产品存货减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业务基础扎实牢固 [3] 三大业务板块分析 - 中药板块作为核心支柱,拥有17个专利品种,其中11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4] - 主导产品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多年稳居心脑血管领域前十,并获2025年最新治疗指南推荐 [5] - 抗衰老新品八子补肾胶囊成长为OTC销售额过亿单品,二线专利新品如通络明目胶囊、解郁除烦胶囊也实现高增长 [5] - 化生药板块践行从“仿创结合”向“自主创新”迈进的战略,CDMO业务打开全球合作和出海增长空间 [5] - 大健康板块围绕“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四大需求推出系列产品,覆盖千亿级健康消费市场 [5] 研发投入与管线布局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5.44亿元,领先国内中药同行,2019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 [6] - 公司构建了“上市一批、申报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管线梯队 [7] - 短期有4款中药新药已提交上市申请,包括芪桂络痹通片、小儿连花清感颗粒等 [7] - 中期有5款中药、3款化药处于临床阶段,长期有上百个院内制剂作为新药研发储备 [7] - 化药创新药管线中,苯胺洛芬注射液已申报NDA,另有3款药物进入Ⅱ/Ⅲ期临床 [8][10] 国际化进展 - 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连花清瘟、八子补肾等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芪防鼻通片在澳门获批为中药创新出海提供范本,百余个海内外络病专业委员会构建了全球学术交流平台 [10] 股东回报与资本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达0.5988元,同比增长80.31% [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攀升至9.34%,较上年同期增加4.54个百分点 [1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红5.01亿元,占当期利润的77%,形成“盈利增长+现金分红”的良性循环 [11]
片仔癀:以研发创新与产业投资,书写“老字号”成长“新逻辑”
证券时报网· 2025-10-28 14:35
公司战略投资 - 公司以2亿元自有资金参投的漳州高鑫润信大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 [1] - 公司已先后参投四只产业基金,包括以2亿元参投20%份额的漳州圆山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2] - 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公司正构建涵盖中医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日化美妆等领域的健康产业版图 [2] 研发创新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1.1类中药创新药温胆片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该药针对轻中度广泛性焦虑障碍,全球焦虑障碍总患病率达4.4%,中国成年人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7.6%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进18个在研新药研究,包括5个中药1.1类、1个中药1.2类、4个化药1类的临床研究 [5] - 公司与璃道医药合作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PZH2107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纤维肌痛;自主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PZH2108已启动Ⅱa期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癌性疼痛 [5] 行业政策与地位 - 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中药科技创新,推出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的中药创新药 [4] - 公司被描述为漳州市乃至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药上市公司企业之一,是中医药名片 [2][3] - 公司参与漳州市“圆山计划”下的产业投资基金,该计划旨在推动两岸医药医疗医养医旅融合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 [2]
中药逆市收红!东阿阿胶、太极集团涨超1%!中药ETF(560080)收涨0.28%,连续9日“吸金”!融资余额接连攀升!机构盘点产业两大发展趋势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45
中药ETF市场表现 - 中药ETF(560080)在大盘冲高回落背景下逆市收涨0.28%,全天成交额超过1亿元 [1] - 该ETF全天持续溢价,收盘溢价率达0.14%,已连续9天获资金净流入,近10日合计净流入超2.2亿元,最新规模超26亿元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东阿阿胶涨幅超过1%,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华润三九、白云山均微幅上涨 [3] 中药指数历史走势与估值 - 中药指数年内收益为负值(-2.86%),2024年指数下跌8.13%,2023年微涨0.27%,2022年下跌11.65%,若将2023年视为阴线则年线已“四连阴” [4] - 指数在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上涨三年,2016年至2018年则连续下跌三年 [4] - 标的指数市盈率TTM为24.86,处于近10年20.6%分位点,显示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 [6] 资金面与融资情况 - 杠杆资金借道ETF布局中药板块,中药ETF(560080)最新融资余额超9100万元,融资余额保持历史高位 [7]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构观点 - 华源证券指出,中药和消费板块整体表现平淡,但刚需类和创新中药品种表现较好 [9] - 中药OTC受药店客流减少、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承压,品牌OTC细分龙头如羚锐制药、马应龙、华润三九预计表现较好 [9] - 院内中药公司加速创新转型,受益于药材成本下降及新产品放量,部分企业如以岭药业、方盛制药增长较快 [9] - 长江证券盘点中药两大未来趋势:中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医药优势明显,有望成为大健康“新风口” [9][10] - 浙商证券指出,中药行业具备类似银行属性,现金充裕分红高,利润增长波动少 [10] - 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第一季度均有改善,预计下半年行业业绩增速有望环比上半年好转 [10] 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 - 国企改革、治理理顺、激励到位驱动企业发展,2021年至今中药公司在管理层面有显著积极改善 [11] - 华润三九、江中药业、济川药业、羚锐制药等公司激励计划已落地,东阿阿胶、江中药业的2025-2027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获批复 [11] - 中药央国企在考核目标达成上表现优于民企,股权激励机制赋予了更市场化的考核方式 [11] 分红与股息价值 - 中药央国企红利价值凸显,2024年股息率超3%的中药企业中超半数为央国企 [13] - 江中药业、东阿阿胶股息率靠前,天士力2024年加大分红力度,全年分红3次,股息支付率达82.9% [13] 板块资金配置与阶段表现 - 中药板块在2024年12月中旬至2025年1月中旬随大盘普调快速回落,之后进入横盘震荡 [14] - 2025年2月中旬以来配置资金受“AI+医药”虹吸影响,板块持续回调;5月以来受一季报业绩压力出清及创新药管线估值提升影响,板块企稳回升 [14]
云南白药、片仔癀跌超1%,中药ETF(560080)跌近1%,连续8日"吸金"!融资余额逼近历史新高!机构:渠道调整接近尾声,看好年底旺季需求回暖
搜狐财经· 2025-10-13 18:06
中药ETF(560080)市场表现 - 10月13日收盘下跌近1%,全天成交额超1.1亿元 [1] - 全天持续溢价,连续8天获资金净流入,近10日合计净流入超1.7亿元,最新规模近24亿元,在同类产品中断层领先 [1] - 基金最新融资余额超8400万元,融资余额保持历史高位 [7] 标的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下跌,吉林敖东下跌1.44%、云南白药下跌1.01%、片仔癀下跌1.03%、东阿阿胶下跌1.22% [3][4] - 截至10月13日收盘,中药指数年内收益为负值(-3.27%),2024年指数下跌8.13%,2023年微涨0.27%,2022年下跌11.65% [4] - 指数市盈率TTM为25.11,处于近10年22.28%分位点,显示估值性价比更高 [6] 行业基本面与机构观点 - 渠道调整已接近尾声,多数企业渠道库存已处于常规水平,看好第四季度旺季需求逐步回暖 [9] - 全国中成药集采扩围接续落地温和,随着外部环境影响缓和,第三季度院内品种持续恢复 [9] - 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国标切换持续推进,集采影响或将边际减弱,部分企业逐步恢复 [9] 中药行业创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9月,CDE新增92项中药IND申请,其中70项为1类新药;新增42项中药NDA申请,其中12项为1类新药 [10] - 2024年全年中药1类新药NDA共11项,2025年前9月已达12项,显示新药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 [10] - 政策端持续支持中医药发展,如2019年10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10] - 部分上市公司新药进展不断,如方盛制药养血祛风止痛颗粒获批、天士力生物创新药普佑克新增适应症,创新管线有望带来重要增量 [12]
探厂vlog|带你揭秘中药创新的“硬核”实力
中国经济网· 2025-10-13 14:57
公司科研实力 - 公司作为中药创新代表企业,其实力可通过探厂之旅进行观察 [1] - 公司的实验室和生产车间是科研密码所在 [1] 行业创新探索 - 中药行业的创新实力来源是核心议题 [1] - 行业创新模式可通过实地探访具体企业进行揭示 [1]
中药行业框架
长江证券· 2025-09-29 20:42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首次 [6] 核心观点 - 中药行业基于传统医药理论 产品主要分为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五类 [12] - 中药发展历程经历近代怀疑否定 2006年安全事件和2012年后政策支持三大阶段 [15][16] - 产业链上游为中药材生产与供应 中游为中药产品制造 下游为销售终端 [18][19] - 政策总体基调支持鼓励 涵盖供给端 支付端 需求端全方位扶持 [24][28] - 中药创新是未来高质量发展关键 中医药有望成为大健康新风口 [63][66] 中药行业概览 - 中药定义: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 炮制 制剂并说明作用机理的药物 [12] - 产品分类包括中药材(初级产品) 中药饮片(炮制后可直接调配) 中药配方颗粒(现代工艺提取无需煎煮) 中成药(按规定处方和工艺制成的中药制品) 中药注射剂(注射用制剂) [12][13] - 发展历程:1929年废止中医案 2006年鱼腥草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 2012年后国家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15][16] - 产业链上游含药用植物 动物 矿物及辅料设备 中游为饮片 中成药等制造 下游为医疗机构 药店等消费市场 [18][19] 中药政策分析 - 政策总体基调支持鼓励 2009年至2023年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法》等 [24][25] - 供给端政策:优化中药审评审批 完善分类注册管理 建立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 [32][34] - 供给端政策:推动中医药人才建设 提高教育水平 发展师承教育 完善服务体系 [35][38][39] - 供给端政策:国企改革激发活力 2018-2021年云南白药 太极集团等多家中药国企推进混改 [41][43][44] - 支付端政策: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支付方式 如中医优势病种同病同效同价 单独创立中医DRG分组等 [45][46][47] - 支付端集采: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23%-56% 较化药50%以上更温和 独家品种平均降幅36.4% [50][51] - 支付端医保:医保目录中成药数量从2000年575个升至2023年1390个 占比45% 谈判成功率和降幅优于西药 [54][55] - 支付端基药:基药目录中成药占比从1981年0%升至2018年39.1% 2018版新增中成药独家品种占比64% [57][58][59] 未来发展趋势 - 中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关键 研发方向包括新分子新组分 现代工艺定量富集 濒危药材替代品 新剂型开发等 [63] - 中医药以治未病为主导 治疗为协同 康复为核心 药食同源食品受青睐 有望成为大健康新风口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