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产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未来3年,咬牙买房还是尽快卖房?曹德旺的忠告很实在
搜狐财经· 2025-10-08 06:58
泡沫与现实:被价格牵引的焦虑 曹德旺先生那句掷地有声的"做生意要脚踏实地,切莫奢望一夜暴富",同样适用于眼下的房产博弈。当前,一股强烈的恐慌情绪正在蔓延:有人因担心错 过"底部"而"咬牙上车",有人则因惧怕"亏本出局"而裹足不前。这种由价格波动引发的集体焦虑,实则大可不必。 环顾当下的市场格局:一线城市的房价增速已然趋缓,局部区域甚至出现松动迹象;而二三线城市的调整则更为显著,部分区域的售价较之昔日峰值,跌幅 已触及两成。但切勿草率地下定论,房价的走势并非"一泻千里"的断崖,亦非"疯牛狂奔"的单边行情,它正处于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盘整期。 "去年我本想果断入手,却在犹豫中蹉跎了半年,如今同地段的房源已比当时便宜了十万元。"一位期盼安家的年轻人道出了错失良机的遗憾。反观另一侧, 一位计划出售现有住房的中年人则苦叹:"我去年担忧下跌而未果断出售,如今市场回调,我少卖了八万,这笔钱可够一家人半年的油盐开销了。" 洞悉喧嚣:曹德旺商业哲学下的购房与售房抉择 "该买还是该卖?"近来,这道关于房产的终极叩问,如同病毒般席卷了社交圈。无论是渴望安居乐业的购房者,还是计划置换资产的售房者,心中都充满了 难以抉择的彷徨。然而,我们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偷偷收购老旧小区顶楼?知道实情,我也想买了
搜狐财经· 2025-10-05 11:44
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波诡云谲的变化中,城市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歇,新兴住宅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当下,许多家庭在购房时,第一时间的联想往往是崭 新的商品房,追逐高层住宅,认为其居住体验更为舒适便捷。然而,一个令人玩味的趋势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老旧小区,甚至在不为人 知的角落里"低调收藏"起那些被遗忘的顶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老旧小区的顶楼,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心头好?当内行人揭示其中的奥秘时,连我也忍 不住心动,想要亲自置办一套。 01、老旧顶楼:被低估的"性价比之王" 当然,老旧小区顶楼缺乏电梯,需要爬楼梯,这一点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得不接受的"小瑕疵"。但对许多人来说,这并非不可克服。更重要的是,许多老旧小 区的顶楼往往附赠面积可观的露台——这是新房市场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在这里,你可以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空中花园",种满喜爱的花草,开辟一个小 小的菜园,或是布置成一个阳光休闲区,尽情享受私密的户外时光。此外,老旧小区的物业费和公摊面积通常都较低,住在顶楼不仅省去了为电梯维护操心 的烦恼,还能在日常开销上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对于那些热爱"动手实践",又追求实惠的购房者来说,老旧顶楼无疑是一个待人发掘 ...
美联储降息+国内新政双驱动,核心城市房价上涨或已成定局
搜狐财经· 2025-10-05 03:01
外部环境与资本流动 - 美联储于9月降息25个基点,降低了美元资产吸引力,促使全球资本寻找新的价值洼地[1] - 中国一线城市核心房产估值不高,成为外资抄底目标[1] - 外汇局于9月15日简化外资购房流程,为外资进入提供便利[1] - 人民币汇率趋稳,持有美元存款的投资者更愿意兑换人民币并投资国内房产[3] 国内核心城市政策支持 - 深圳9月5日新政大幅降低限购门槛,盐田、大鹏新区无需审核购房资格,罗湖、龙岗等区域非户籍人口无社保也可购买两套房[3] - 贷款利率下调,二套房利率从3.45%统一降至3.05%,购买800万房产贷款30年可节省51万利息[3] - 公积金政策优化,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首套房首付,并允许在异地购房还贷时于深圳提取公积金,多子女家庭可全额提取公积金支付租金[3] 市场供需与价格趋势 - 全国住宅用地供应量在2025年下降20%,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停止供地[5] - 深圳外围区域库存较多,新政预计刺激该区域成交量环比上涨40%,加速库存去化并带动房价补涨[5] - 核心区域市场表现强劲,北京西城区次新房上半年价格上涨8%,上海黄浦区新盘开盘销售额达66亿,近200组客户抢购[7] - 8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降幅亦呈收窄趋势[7] 市场活跃度与房企状况 - 深圳9月售楼处客户量环比增长近30%,龙岗一新盘原计划3个月销售,实际半个月去化率达60%[5] - 房企融资环境改善,新城发展于9月发行1.6亿美元债券,为近三年来首家重启境外融资的民营企业[5] - M1增速从4月的1.5%上升至8月的6.0,表明活期存款增加,投资需求旺盛[1]
切勿乱买房!
搜狐财经· 2025-09-27 18:34
行业宏观趋势 - 房地产市场已从过去的供不应求阶段转变为供大于求阶段,房价难以出现普遍上涨 [2] - 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供求情况存在差异性,导致未来房价走势将出现分化 [2] 城市市场分析 - 一线及部分强二线城市由于持续的人口流入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楼市不会出现绝对供大于求,房价企稳回涨的概率较大 [2] 购房需求分析 - 当前投资房产的盈利难度很大,即便在大城市也面临高资金门槛和专业判断要求,投资不合时宜 [3] - 对于自住需求急迫的购房者,在市场低迷期可考虑入手,但需避免以“伪自住”需求为理由进行抄底 [3] 财务规划考量 - 购房预算需同时考虑总价和首付,警惕因低首付而购入高总价房产,导致未来还贷压力过大 [3] - 购房应量力而行,控制总价并预留应急资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核心是解决居住问题而非博取投资收益 [4]
不敢投资的人,注定一辈子打工
搜狐财经· 2025-09-25 11:52
工资与存款的局限性 - 工资仅能维持体面生活,无法实现财富自由,高收入亦被房贷、车贷、教育及养老支出所挤压 [1] - 存款利息为2%,而通胀率为3%至5%,导致资金实际购买力每年缩水,10万元存款在十年后购买力减半 [1] 传统投资渠道的现状 - 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一线城市门槛高,二三线城市库存过剩,房价涨幅有限甚至可能下跌,投资可能被套牢十年 [3] - 指数基金过去十年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理财产品,长期持有者实现财富翻倍 [3] - 虚拟币等高风险资产存在一夜暴富或归零的极端情况,但提供了尝试和翻盘的机会 [3] 资产配置策略 - 将部分资金存放于银行作为保底 [5] - 配置部分资金于房产等稳健资产 [5] - 进行股市和基金的长期投资 [5] - 少量尝试虚拟币、创新项目等高风险高回报资产 [5]
买房,真的稳赚不赔吗?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37
所以问题来了:你买房是为了稳赚,还是为了生活? 如果是为了稳赚,盲目跟风,很可能血本无归; 更扎心的是,你买房的同时,还承担着隐形成本:装修、物业、税费、维修……加上利息,很多人算下来,其实投资回报并不比稳健理财高多少,甚至可能 低于通胀。 但是,我也不会吓唬你——买房仍有价值,关键是看你怎么买、在哪买、为什么买。 友们,我今天要说一句扎心的话:买房,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神话! 你可能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买房的人成了有钱人,房价越涨越高,年年升值,谁买谁赚。可是,现实呢?2025年的房市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高速上涨时 代了。政策收紧、房贷利率上行、人口增速放缓,房子再也不是自动印钞机。 先看看数据:部分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高企,房价已经连续几年停滞甚至下跌;而房贷利率比你工资增速还高,很多年轻人一辈子都在为房贷"奔命"。所 谓的稳赚不赔,不过是过去市场红利的幻象。 如果是为了居住,合理规划,自住价值远大于投资收益。 结尾给大家一句话:买房不是稳赚不赔的游戏,它有风险、有成本、有周期。懂得选择、懂得规划的人,房子才能真正成为财富;盲目跟风的人,只会被市 场教育。 核心城市、学区房、地段好的房子,依然保值抗跌,有长期 ...
房价普跌时代,什么样的人还在买房?现在终于想明白这件事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32
说实话,还把买房当投资的人,真的该醒醒了。指望房价暴涨时代回归,无异于刻舟求剑。特别是需要掏空全家积蓄才能上车的家庭,你本来就经济条件一 般,为什么还要赌上一个大概率会贬值的大额资产?有人说现金也会贬值啊。但你想过没有,买房可能是双重贬值——房子本身价值缩水,你的现金也变成 了流动性极差的资产。如果不买房,你至少躲过了房价下跌,只是面对温和的通胀。而买了房,你就得同时承受房价下跌和现金贬值的双重压力。 二十多岁时,我觉得百万房贷只是个数字,月供几千块好像也没什么。那时贷款父母还,挣钱的能力还在上升期,自然感觉不到压力。等到三十多岁,见多 了行业动荡、公司裁员,我才意识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多么难得,保持收入增长多么不易。试想一下:四十岁的你,体力不如年轻人,职场竞争力下降,却 还要每月还八千房贷,持续到六十岁。光是想想这个场景,就足以让人喘不过气。 我理想中的安全边界是:首付至少50%,月供不超过收入的20%,最好公积金能覆盖大部分。这样即使失业,也不至于立即断供。当然,这个比例因人而 异,但原则是统一的:别让房贷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月供超过收入20%,我劝你三思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最近身边聊房价的人, ...
请注意!买房遇这6类小区,合适就下手,刚需买了,未来等升值
搜狐财经· 2025-09-12 07:41
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优劣直接关乎孩子的未来。2025年中国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权威报告 指出,虽然知名学区房的溢价率已从历史最高点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着约35%的稳定水平。然而,更 具投资价值和性价比的选择,在于那些教育资源正在蓄势待发、稳步提升的区域。 举例而言,某省会城市在引进优质教育集团后,其周边楼盘在短短两年内就实现了23%的显著涨幅。因 此,在购买此类小区时,切忌只看眼前,更要擦亮眼睛,深入研究当地的教育发展规划。那些有明确规 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往往是下一个价值洼地。 2025置业指南:拨开迷雾,精选房产投资的六大黄金法则 买房,早已超越了"遮风挡雨"的物理功能,它承载着家庭的未来,是安身立命最重要的资产。步入2025 年,在经历了市场的一轮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迈向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然而,对于无数怀揣购 房梦想的置业者而言,如何在众多的房源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却依然是一道充满挑战的难题。中国房地 产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一个令人警醒的现实是:尽管高达72%的购房者将房屋的未来升值潜力视为首 要考量,但真正懂得如何"选对小区"关键要诀的,却不足两成,仅占23%。 我在房产领域摸爬滚打 ...
想买房的注意!未来3年,越接近这3个地方,房子升值空间越大
搜狐财经· 2025-09-12 03: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 区域分化加剧 未来三年房产增值潜力将集中于交通枢纽周边 产业升级区域和宜居生态城区三大类区域 [1][2][17] 区域市场表现 - 2024年第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增至43个 较第一季度净增7个 [1] - 区域间马太效应日益凸显 房价普涨时代已结束 结构性差异成为市场关键变量 [1] 交通枢纽区域价值 - 高铁站周边3公里范围内房产价格增长率比周边区域普遍高出15-25% [3]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开通两年内沿线房产价格飙升约22% 远高于北京市同期11.3%的平均涨幅 [3] -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9500公里 地铁新线开通后沿线站点1公里范围内房产价格平均上涨18-20% [3] - 上海18号线开通后半年内沿线楼盘录得19.7%涨幅 [3] - 78%购房者将临近地铁站视为核心择房标准 权重超越学区和配套 [4] - 长三角高铁站周边新兴城区房价过去两年平均增长17.3% 远高于同期这些城市9.1%的整体涨幅 [4] 产业升级区域价值 - 新兴产业集群周边房产价格增长率比所在城市平均水平高出40%以上 [5] - 深圳光明科学城周边房产2024年价格上涨21.5% 远超深圳市13.2%的平均水平 [5] - 上海张江科学城周边住宅价格增长率达18.7% 比上海市平均水平高出7.3个百分点 [5] - 每新增1000个高新技术产业就业岗位带动周边住房需求约850套 [5] - 成都高新区2024年新增就业人口3.7万 拉动区域房价上涨16.8% [5] -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所在地房产价格预计未来三年有25-35%增长空间 [6] - 2024年杭州未来科技城周边房产涨幅19.3% 西安高新区达17.8% 均大幅领先城市平均水平 [6] - 2024年全国甲级写字楼空置率降至15.7% 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 - 产业集聚区写字楼租金同比上涨5.3% 资本回报率回升至4.7% [6] 宜居生态区域价值 - 生态宜居因素对房价影响力提升约35% [7] - 高品质住宅项目价格平均比周边普通住宅高出25-30% [7] - 2024年一线城市高品质住宅销售均价同比上涨15.3% 普通住宅涨幅仅为7.1% [7] - 重点学校周边1公里范围内房产价格比周边区域普遍高出30-40% [7] - 2024年北京海淀区重点学区房均价达每平方米12.5万元 较非学区房高出约45% [7] - 上海静安区优质学区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3.7万元 溢价率高达38% [7] - 三甲医院周边3公里范围内住宅价格平均高出周边区域15-25% [7] - 医疗资源密集型城市2024年房价涨幅均超过15% 显著高于这些城市10.2%的平均水平 [7] - 空气质量每提升10% 周边房价平均上涨4.5-5.5% [8] - 水体景观资源附近房产价格普遍比周边区域高出20-25% [8] - 2024年杭州西湖区 武汉东湖区 重庆两江新区等生态环境优越区域房价涨幅均超过17% [8] - 城市更新区域房产价格在改造完成后平均上涨35-40% [8] - 2024年广州 深圳 成都等城市旧改项目周边房产价格上涨约25% [8] 投资策略建议 - 85%高净值人群将交通便利视为首要购房因素 [12] - 优质教育资源可为房产带来30-40%溢价 [13] - 国家将重点支持19个城市群和49个都市圈建设 这些区域将获得更多政策红利 [13] - 中心辐射卫星联动投资组合过去三年平均年化回报率达8.3% 远高于单一区域投资的5.1% [14] - 房产投资应作为资产组合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需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配置 [15]
楼市“黄金时代”落幕,五大家庭资产“难题”逐渐映入眼帘
搜狐财经· 2025-09-03 23:07
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转变 - 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深刻结构性转变 超过40%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 人口结构变化和市场饱和导致家庭面临现实难题 [1] 流动性危机 - 二手房市场供过于求成为普遍现象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 平均成交周期延长至半年以上 [3] - 2023年全国二手房挂牌量同比上涨34% 成交量下降18% 二线城市反差尤为明显 [3] - 新一代购房主体90后00后多为独生子女 将从父母和祖父母处继承多套房产 自身购房需求大幅减弱 [3] 资产估值重构 - 除少数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稀缺资源外 大多数地区房价进入平台期 可能经历长期阴跌过程 [4] - 中国家庭财富中房产占比高达70%以上 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4] - 房价每年下跌3-5%将导致十年累积家庭资产大幅缩水 中产家庭面临纸面富贵尴尬境地 [4] 持有成本攀升 - 物业费持续上涨 一线城市普通住宅月物业费达500-800元 [6] - 房产税试点范围可能扩大 税率可能设定在房产价值0.5%-1% 以价值200万元房产计算每年需缴纳1-2万元税款 [6] - 多套房产持有者面临现金流压力 资产正在转变为负累 [6] 租赁市场转变 - 一线城市租金收益率降至1.5%-2%之间 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7] - 以租养贷投资模式难以为继 租金难以覆盖月供和管理成本 [7] - 租客对房屋品质要求提高 老破小房产难以出租 持有者需持续投入装修改造资金 [7] 传承困境 - 未来十年将迎来房产继承高峰 50后60后持有的多套房产将转移给独生子女 [8] - 继承房产多位于非核心地段 房龄超过20年 面临设施老化和社区衰败问题 [8] - 子女继承后陷入两难:继承需支付税费 出售难找接盘者 出租收益有限 许多人选择放弃继承 [8] 应对策略 - 刚需购房者应优先考虑核心地段小户型 总价低流动性强 避免盲目追求大面积豪宅 [10] - 多套房产持有者需优化资产配置 保留位置佳品质好房产 处理偏远老旧物业 [10] - 家庭财富需要多元化配置 不能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10] - 房产首要作为居住场所而非投机工具 智慧和远见比盲从和投机更加重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