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体商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体育盛会加速三地融通 ——来自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报道
经济日报· 2025-11-14 06:27
赛事组织与跨境协同创新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首次实现跨境比赛,公路自行车赛在港珠澳大桥举行,创造了全运会历史[2] - 赛事采用“前置查验、封闭运作”的“无感”通关模式,是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重要成果[2] - 这种创新模式为未来举办更多跨境文体商贸活动探索了新路径,奠定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制度基础[2] 消费刺激与经济效益 - 赛事期间沿线城市酒店预订量环比激增,毗邻港珠澳大桥的珠海、香港大屿山等区域出现“一房难求”景象[2] - 自十五运会筹备以来,大湾区核心城市大型商场、餐饮街区在周末及赛事日的客流量平均提升超过20%[3] - 赛事门票与文旅产品捆绑销售的“全运套餐”备受青睐,有效放大了消费客单价[3] 文体商旅产业融合 - 形成“早上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深圳看比赛,晚上去香港逛街”的湾区一日游特色线路[4] - 深圳宝安区推出“十五运会票根享优惠”及“港澳客专属礼遇”活动,打造“旅游+快递”轻松行网络,推动“体育+科技”“体育+文旅”“体育+消费”深度融合[4] - 广东省体育局联合文旅部门推出“全运+”城市旅游线路,提供“赛事+交通+酒店+景区”全流程服务,并加强智慧赋能消费体验[5] 新兴业态与商业模式 - LAVELO GO品牌在广州南沙打造“骑行+咖啡+打卡+看海”的滨海骑行运动基地,配套观海平台、骑咖驿站等服务,设计6条主题骑行路线[5] - 广州南沙区拾柒糖商业综合体举办“全运会美食嘉年华”,购买门票的游客可申领“全运文旅大礼包”享受多重消费优惠[4] - 赛事官方特许商品融入粤港澳文化符号和现代设计,遍布城市核心商圈的主题商业促销活动、品牌快闪店持续激发消费潜力[8] 区域协同与长期发展 - 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构建“赛事赋能—产业升级—经济提质”的良性循环,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6] - 作为跨域样本,十五运会产生多产业同频乘数效应与多城市共振协同效应,为粤港澳晋级世界级湾区奠定基础[6] - 赛事促进三地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数万名港澳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三地市民共同参与群众赛事,实现精神层面的“心联通”[7]
2025CFC国民体能赛巡回赛上海站收官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4:23
赛事概况 - 2025CFC国民体能赛巡回赛上海站比赛于10月14日前落幕,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 [1] - 比赛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体能精英与运动爱好者,通过激烈比拼诞生了多个组别的获奖选手 [1] 赛事定位与特点 - CFC国民体能赛将体能健身与户外场景结合,旨在辐射新一代年轻人群 [1] - 赛事顺应"Z世代"社交生活方式,通过互动趣味项目吸引大众参与 [1] - 赛事为各个年龄段的体能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机会,促进体能运动在不同年龄层的普及与发展 [1] 比赛项目与组别 - 综合体能项目产生了个人赛女子公开组、精英组和男子公开组、精英组冠亚季军 [2] - 赛事进行了团体混双组比拼,万事轻松队(袁博、万佳丽)夺冠 [2] - 技能闯关项目进行了成人女子组、男子组较量,并决出了青少年组U7、U9、U12、U15不同组别名次 [2] 赛事创新与影响 - 赛事以创新赛制和多元项目设计让运动回归生活,推动"全民健身"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4] - 今年赛事引入"文体商旅融合"新模式,场内设置互动展区与体验打卡环节 [4] - 互动展区为参赛者与观众提供专业运动装备、能量补给与潮流运动产品体验 [4] - 赛事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消费的融合发展 [4]
上海网球大师赛多指标有望创新高,文体商旅成外资流入新热点
第一财经· 2025-10-11 23:10
赛事经济规模与效应 - 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预计吸引现场观众24万人次,上座率、票房及周边销售有望创历史新高[3] -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吸引境内外观众超22万人次,票房较2024年增长30%[5]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3.78亿元,产出效益309.90亿元,对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6] - 国务院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的发展目标[6] 上海体育赛事战略布局 - 上海体育赛事布局系统化程度高,包括引进的顶级国际赛事和自主创办的品牌赛事[6] - 公司集中资源培育本土品牌赛事,形成“三上”(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等城市形象名片[7] - 公司已培育成熟的赛事消费市场和专业的运营团队[7] 外商投资结构与趋势 - 2025年1-8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同期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23家,同比增长3.9%[9] - 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高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额达52.44亿美元,同比增长61.9%[10] - 截至2025年9月,上海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60家、外资研发中心631家[10] 产业生态与投资环境 - 以文体旅为代表的服务商业新业态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如乐高乐园开园和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落地[9] - 迪卡侬将全球羽毛球研发实验室设在上海,原因包括上海强大的运动氛围和智能制造优势[11] - 公司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在上海兴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11]
宝安“双节”商圈消费热力全开,三大湾区文旅新地标成假期“顶流”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35
核心观点 - 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宝安区消费市场全面升温 线下消费金额约29.87亿元 同比增长17.08% [1] 线上消费热度亦持续攀升 [7] 线下消费表现 - 全区9大重点商圈累计客流561.75万人次 同比增长38.33% 总销售额5.83亿元 同比增长20.3% [16] - 前海壹方城和海雅缤纷城销售额均超亿元 新开业的大悦城客流突破百万人次 [16] - 各大商圈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有效引流 如前海壹方城的"大湾区潮流生活节"和海雅缤纷城的非遗文化季 [21] 新文旅地标表现 - 三大新文旅地标成为假期最热目的地 包括前海冰雪世界、湾区书城和欢乐剧场 [3][8] - 前海冰雪世界假期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其中港客占比约两成 [10] - 作为全球最大实体书城的"湾区之眼"书城通过七大主题活动吸引客流 [12] 欢乐剧场通过明星音乐会为假期预热 [13] 线上与数字消费 - "宝安城市种草计划"话题在抖音平台总阅读量突破5600万 小红书平台阅读量超过400万 [7] - 美团数据显示宝安区交易规模同比增速为10.5% 在全国非县域地区排名第3 餐饮品类交易规模在深圳市和广东省均居首 [23] 文体活动带动消费 - 清平古墟"国潮文化周"和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深圳大师赛等文体活动成功举办 成为体育消费焦点 [26] - 丰富的"文体商旅"供给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28]
双节同庆需求大 远行近游玩法新—— 国庆中秋假期江苏文旅市场观察
新华日报· 2025-10-09 07:41
假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江苏省国庆中秋8天假期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8%和23.73% [1] - 日均游客接待量和游客花费分别增长8.92%和8.26% [1] - 假期旅游市场合家欢氛围浓厚,家庭客群占比超八成 [2] 旅游主题与特色活动 - 红色旅游热潮显著,各地推出红歌快闪等主题活动,将红色主题与自然景观融合 [2] - 传统中秋文化活动受欢迎,牛首山景区日均客流近4万人次,跻身美团旅行热度TOP10景区榜单 [2] - 各地推出150余项文艺晚会、中秋灯会等主题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进商圈 [3] - 夜游经济火爆,携程平台“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南京博物院等夜间场馆热度同比上涨超5倍 [3] 旅游出行模式与目的地选择 - 多目的地“串游”趋势明显,飞猪平台用户足迹覆盖超180个国家和地区 [4] - 国内长途游订单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途牛平台数据显示46%的长线游用户选择5至6天行程 [4] - 游客兴趣向小众目的地加速分散,美团平台上“本地人推荐”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升438% [5] - 县域旅游升温,美团数据显示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宜兴等县域订单量提升超100% [6] 消费群体与新兴趋势 - 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力,95后预订人次占比最高,05后预订人次同比大增61% [6] - “反向旅游”和“窝囊游”风靡,00后热选黑马景区,更多游客选择在酒店“躺平”的松弛型旅游 [6] - 深度在地旅游需求增长,游客更注重体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相关搜索关键词向“美容”“放松”等场景延展 [5] 文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文体商旅”融合成为消费亮点,3场“苏超”比赛带动主场城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 [7] - “演出+旅行”效应显著,假期前7天全省举办1490场演出活动,观演人次58.85万,票房收入4.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7% [7] - 博物馆接待观众7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实现文创收入3966.49万元 [8] - 全省异地文旅消费208.69亿元,同比增长25.89%,占全国总额的9.74%,保持全国第一 [8]
“郑BA”“郑超”双赛同开 助力郑州市建设“赛事名城”
郑州日报· 2025-09-05 08:43
赛事概况 - 2025年郑州市篮球联赛(郑BA)于8月22日开幕并持续至9月27日 采用小组循环加主客淘汰加巅峰对决的创新模式 小组赛前两轮已完成 本周末进行第三轮并决出八强 八强赛采用主客场双回合淘汰制 四强赛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 [2] - 2025年郑州市足球联赛(郑超)于9月6日开幕并持续至11月23日 采用男子成人十一人赛制 全市16个区县的16支队伍参赛 比赛在每周双休日举行 赛场设在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田径场和郑州市体育场 通过小组赛和淘汰赛决出名次 [2] 办赛模式创新 - 两项赛事首次实现全市16个区县全覆盖 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加市场运作加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 [3] - 郑BA开展赛事进商圈 将部分比赛设置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内 推出篮球主题美食街及专属消费优惠 覆盖餐饮酒店等200余家商户 实现观赛加购物加餐饮一站式体验 单场平均吸引观众超3000人 带动周边商业营业额显著提升 [3] - 郑超将结合16区县文化特色 联合本地餐饮品牌推出足球嘉年华主题夜市和诸侯套餐 以赛事加夜市延长消费链条并激活夜间经济 [4] 文体商旅融合 - 两项赛事深度融合体育加商业加文化加旅游元素 旨在打造以赛促健 以赛兴文 以赛促产 以赛惠城的典范 [3] - 赛事期间统筹惠济 新密 巩义 中牟 登封等区县及全市重点文旅企业 共同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系列文旅活动 [3] 城市体育发展战略 - 郑州市以建设体育强市和赛事名城为目标 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 优化场馆布局 完善赛事体系 强化青训培养 深化体教融合 [5] - 郑BA和郑超是郑州市青少年三大球联赛的延伸与升级 实现从校园到社会 从普及到提高无缝衔接的重要平台 [5] - 两项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促进体育消费 营造城市体育氛围 是探索以体育赛事促进消费升级 彰显城市活力的新发展路径 [5]
文体商旅深度融合 郑州将打造“赛事名城”新IP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2:49
赛事规划与定位 - 郑州将构建篮球足球三大球运动多层次发展体系并建设赛事名城[1] - 篮球联赛于8月22日开赛持续至9月27日 足球联赛9月6日开赛11月23日落幕[3] - 赛事将作为城市固定体育IP长期举办 并计划建立业余联赛星级评定标准推动IP化运营[5] 赛事组织创新 - 首次实现全市16个区县市全覆盖参赛 各队伍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打造一队一文化标识[3] - 篮球联赛创新引入业余联赛主客场制 足球联赛设计诸侯争霸主题注入历史人文元素[3] - 部分篮球赛场嵌入商业综合体打造篮球主题美食街 足球联赛结合诸侯主题推出特色夜市与套餐[4] 商业开发模式 - 篮球联赛吸引餐饮服装金融等40余家企业共建赛事生态 足球联赛与多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5] - 推出线下商圈打卡方言互动吉祥物巡游 以及线上AI视频古风蹴鞠表演等多元互动手段[5]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模式 探索以赛促健以赛兴文以赛促产以赛惠城的发展路径[5] 文体旅融合举措 - 同步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活动 凭票可享少林寺黄帝故里方特度假区等景点优惠[3] - 联动全市200余家餐饮酒店推出专属福利 提供观赛+消费的一站式体验[3][4] - 通过体育+深度融合延伸至文旅消费领域 激活夜间经济[3][4]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4 17:43
赛事经济总体成果 - 采用赛事深度融合的一体两翼发展策略推动赛事经济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七省市监测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1] - 单场赛事平均消费超过3000万元 [1] 赛事体系构建成效 - 通过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深度融合完善赛事体系 [2] - 杭州亚运会期间消费增幅最高达40%以上 [2]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突破8000万元 [2] -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2] 群众赛事带动效应 - 苏超单场观赛人数超过6万人 [2] - 群众赛事带动江苏多场景消费达380亿元 [2] 文体商旅融合发展 - 文体商旅成为拉动消费的黄金组合 [3] - 推出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主题活动和跟着赛事去旅行理念 [3] - 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新风尚 [3] 场景化赛事创新 - 体育赛事进入景区街区和商圈 [3] -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吸引5.8万人次到访 [3] - 街舞小轮车滑板等潮流赛事显著提升服贸会经济效益 [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继续制定赛事经济发展政策文件 [3] - 进一步丰富赛事内容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3] - 强化赛事与各产业协调互动 [3]
借十五运会契机,深圳以“体育+”激发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8-16 11:20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文体商旅融合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1月举行,深圳市福田区深业上城举办"全民全运"文体商旅融合促消费活动,探索"体育+"模式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 [1] - 中国银联发布《2025-2027年金融支持体育消费活动方案》,通过金融工具支持体育消费 [2] - 广东省体育局发布典型体育消费场景案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促进体育消费活动计划 [2] - 福田区推出"都市体育产业政策",包括职业体育支持、高端赛事补贴、体育场馆建设支持等5项举措 [2] - 美团、同程旅行推出"全民全运"专属产品,涵盖运动装备、观赛住宿、文旅套餐等多元场景 [2] 福田区文体商旅融合成效 - 福田区深业上城与笔架山体育公园通过空中连廊无缝衔接,成为文体商旅融合的典型案例 [4] - 今年上半年福田区举办赛演活动超2100场,覆盖850万人次,拉动消费15亿元 [4] - 福田区未来将以"一圈、两街、N场景"为抓手,打造深圳市体育中心赛演经济中心、节日大道和乐活新城活力消费目的地 [4] 体育带动消费的实际效果 - 深圳市体育中心作为十五运会重要赛场,成为体育带动消费的"强引擎" [7] - 2025年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吸引超5.4万人次观赛,带动周边商圈日均客流增长9.4% [7] 专题讨论与理念推广 - 活动举办专题座谈会,围绕"促进试点城市体育消费发展"和"赛事带动消费监测机制建设"等主题展开讨论 [5] - "全民全运"理念正从赛场蔓延至城市肌理,通过"体育+"模式激发消费新动能 [5]
六大类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展现广东体育产业的蓬勃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14 14:51
活动背景与主办方 - 活动于8月13日在深圳举行 由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 广东省体育局及央视网联合主办 [1] 活动内容与案例发布 - 广东省体育局发布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 涵盖数字体育 户外运动胜地 体育融合消费 体育赛事 体育消费主题活动 体育新空间六大类型 [3] - 案例展现广东体育产业蓬勃活力 [3] 活动目的与意义 - 活动旨在为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预热 [3] - 活动为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