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山东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大众日报· 2025-11-07 09:00
政策制度体系建设 - 推动颁布实施《山东省慈善条例》《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 [2] - 针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认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文件 [2] - 在全国率先建立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3] 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 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132.5万人、特困人员34.8万人 [2] - 投入保障资金970.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88.2% [3] - 构建救助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的"三主动"工作机制 [3] - 高水平建成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28个部门77类救助数据资源 [3] - 将186万低收入人口和840万重点关注对象纳入监测范围 [3] - 兜底保障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 [3]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2] - 构建覆盖县、乡、村、家庭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2] -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稳步推进老年助餐 [3] -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达1125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2][3]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76.4% [3] - 成为全国首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3个试点省份之一,争取试点资金、发放消费券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4] 民政服务创新 - 在全国首创婚姻登记全流程免费政策,每年为群众节省费用约1000万元 [3] - 全国首张"跨省通办"结婚证从济南市历下区发出,"十四五"以来累计办理跨区域结婚登记34.7万件 [3] - 推动"婚育一件事""社会救助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重点民政服务事项集成改革,实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 [4] - 在全国率先推出"居民身后一件事"全省域集成办、高效办,整合12个部门37个事项一次联办 [4] 改革试点与资金争取 - 先后承接民政领域全国性改革试点24项,争取试点补助资金9.3亿元 [2][4]
【图解】谋篇布局“十五五”|人民至上!感受建议的民生“温度”
中国经济网· 2025-11-06 15:19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2] - 支持勤劳创新合法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促共富,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 [5] -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7] 就业创业支持 - 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 [3][4] - 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4] - 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5] 教育体系发展 - 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 [6] - 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8] - 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8]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 [9] - 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 [9] -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 [12] 住房与医疗健康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10] - 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 [11] -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保险制度,落实生育休假制度 [11] 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 -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12]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 [11][12] - 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发展防治康管全链条服务 [11]
中国经济微观察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民生建设发生深刻转变
人民网· 2025-11-05 09:46
民生建设战略转向 - “十四五”时期民生建设聚焦于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具体领域,着力推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转变 [1][2] - 民生福祉类指标在“十四五”规划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 [1] - “十五五”时期将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构建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64.6%,标志着养老服务供给重点从基础生活服务向专业医养结合服务转变 [1][3] - 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已覆盖300多个地市,旨在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3] - 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是对亿万家庭关切的精准回应,将生儿育女的家庭私事转化为社会共担的公共责任 [2][3] 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举措 - 通过实施县域医共体、城乡教育共同体等举措,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延伸 [4] - 国家和地方出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对护理型养老床位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内容提出明确规范,以标准化保障民生底线公平 [5] - 将民生改善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对口支援、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5]
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山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大众日报· 2025-10-30 09:06
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1] - 政策方向包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 - 全会提出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1] 就业与社会保障 - 山东省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城镇新增就业连续9年超过120万人 [1] - 人社部门计划健全“乐业山东”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抓实高校毕业生、农村务工人员、特困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1] 医疗卫生服务 -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常住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持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生育保险等医保制度体系 [2] - 全省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5张、执业医师数达到4.2人 [2] -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以“生育友好、儿童友好、早孕关爱”为抓手,着力筑牢全周期健康守护网 [2] 养老服务体系 - 济宁市兖州区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16处,养老床位2863张 [2] 教育事业发展 - 安丘市实验小学以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为目标,形成了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 [2] - 教育领域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坚定不移提升育人质量 [2] 文化服务与创新 - 菏泽曹县“一元剧场”开唱6年来,已累计演出400余场次,惠及20万人次 [3] - 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4] - 山东省被指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4]
民生兜底保障网越织越密 前三季度救助帮扶彰显政策温度
央视网· 2025-10-27 17:35
民生保障政策进展 - 今年前三季度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28元和616元 [1] - 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4094元和10696元 [1] - 全国1-9月实施临时救助372万人次并发放临时补贴1564万人次 [1] 儿童福利保障措施 - 民政部联合财政部持续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 [1] - 2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1] 婚姻登记服务成效 -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成效显著截至9月底累计办理33万余对 [1] 未来政策方向 - 将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并研究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措施 [1] - 指导有关省份做好冬季取暖救助工作及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1]
学习快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造福人民
新华社· 2025-10-24 16:26
政策导向 -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1] -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1]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1] 发展重点 - 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聚焦人民幸福这一国之大者 [1]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1] - 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 -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
“十四五”看山东:用599万新增就业与95%医保养老,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齐鲁晚报· 2025-10-24 11:26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7项民生指标预计均能顺利完成[1] 就业促进 -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9.4万人[3] - 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岗156.8万人[3] -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5亿元[3] -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82.2万人次[3] - 建设30家“数智就业”服务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229.5万人次[3] 公共服务与民生投资 - 深入实施社会领域六大工程,累计实施项目726个,总投资1211.2亿元[3] - 争取中央投资176.3亿元[3] - 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支持社会民生项目1998个,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3] - 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提供10个方面、90项公共服务项目[3] -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3] - 居民和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左右[3] 教育发展 - 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4.3%[4] - “十四五”新增10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新设13所高职院校[4] - 首所公办职教本科淄博职业技术大学获批成立[4] 医疗卫生 - 全省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5张,执业医师数4.2人[4] -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4] 养老与体育设施 - 支持382个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全省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6.4%[4] - 新增体育公园117个,体育场地数量达到27.8万个[4] - 城市社区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4]
赵一德在调研民政工作时强调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陕西日报· 2025-09-29 06:53
调研活动核心观点 - 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民政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1] 社区社会救助工作 - 在碑林区黄雁社区,对“融救联助”服务模式及“三张清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做法给予肯定 [1] - 指出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需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1] - 强调要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干部等力量,推动救助对象覆盖更全面、“政策找人”更精准、资源匹配更高效 [1]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 在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了解管理运行和孵化情况,并与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交流 [2] - 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组织运行全过程,坚持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2] - 勉励社会组织健全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治理、提高服务能力,更好为群众谋福祉、为社会添正能量 [2] 儿童福利事业 - 在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听取建设管理汇报,察看智能档案室,看望孤残儿童 [2] - 要求福利院积极探索“开门办院”,深化“养、治、康、教、社”一体化、专业化服务,满足孤残儿童多元化需求 [2] - 强调全社会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为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 民政系统工作部署 - 强调全省民政系统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大体系 [3] - 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3] - 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实答好民生答卷 [3]
国家统计局: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 2025-09-28 09:59
民生发展基础 - 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140828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85798万人占总人口60.9% [2] - 城镇化率67.00%较2020年提升3.11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人口占比40.32%提高0.30个百分点 [2] -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0岁较2020年提高1.07岁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21年提高0.46年 [2] 就业结构优化 - 20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47345万人较2020年增加1074万人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48.8%提高1.1个百分点 [3]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1%较2020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 [3] - 农民工规模29973万人较2020年增加1413万人 进城农民工规模稳定在1.3亿人左右 [14] 居民收支增长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较2020年增加9125元 年均实际增长5.5% [4]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较2020年增加7017元 恩格尔系数29.8%下降0.4个百分点 [4] - 城乡居民收入比2.34较2020年下降0.22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5]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人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3162元较2020年提高262元 [6]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亿人 人均财政补助标准670元较2020年增长21.8% [6] - 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798.1元/月和593.9元/月 较2020年增长17.8%和19.5% [7] 教育医疗发展 - 高等教育在学规模4846万人较2020年增加663万人 教育经费总投入6.5万亿元增长21.8% [8]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23张较2020年增加0.77张 执业医师3.40人增加0.50人 [9] - 2023年总诊疗人次95.5亿较2020年增长23.4% 入院人次3.0亿增长31.2% [9] 文化消费升级 - 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955元较2020年增长67.8% 占消费支出比重3.4%提高0.7个百分点 [10] - 网络视频用户10.7亿人较2020年增长15.5%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66600亿元增长73.2% [11] - 博物馆数量7046个较2020年增长21.7% 公共图书馆活跃读者1.1亿个增长9.8% [10] 重点群体保障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较2020年增加4934元 年均实际增长7.8% [13]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85%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2.5万户 [16] - 儿童福利保障标准较2020年提高375.8元/月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633个增加381个 [15] 生活品质提升 - 居民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51.2辆较2020年增长38.0% 空调拥有量150.6台增长28.0% [18] - 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比43.4%较2021年提高0.3个百分点 [19] - 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保持98%以上高水平 研发人员1079.7万人较2020年增加324.4万人 [18][19]
儋州洋浦一批民生新项目即将投用
海南日报· 2025-08-22 10:16
民生项目建设进展 - 儋州洋浦一批民生新项目即将投用 包括妇幼保健所、职工场所和学校修缮等[1] - 洋浦妇幼保健所建设项目预计9月底完工 当前工程进度达98%左右[2] - 儋州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已建设完成 预计本月底进行竣工验收[3] - 洋浦高级技工学校修缮工作正推进 涉及140间宿舍 力求开学前完成[4] 项目功能与服务规划 - 洋浦妇幼保健所规划设置妇科、儿科、孕产保健等功能科室 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健康保障服务[2] - 项目配备婴幼儿活动区、休息区、喂养区等功能区域 并提供专业照护人员破解家庭婴幼儿照护难题[2] - 儋州市工人文化宫集职工文化、体育、职工之家等功能于一体 配备报告厅、职工服务中心、技能竞赛室及标准足球场与篮球场[3] 建设背景与需求驱动 - 洋浦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及外来就业人口持续增长 对高质量专业化妇幼医疗服务需求与日俱增[3] - 民生项目建设旨在增强当地宜居宜业舒适度 弥补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并提升职工生活质量[3] - 儋州洋浦正高质量推动民生建设 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增强居民幸福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