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化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从预防到治理,济宁任城检察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2 00:14
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 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通过"E.企航"经济犯罪检察特色工作,聚焦"四大检察"业务协同发力,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辖区企业发展 [1] - 优化长效服务机制,综合运用剖析典型案例座谈、开通法律咨询热线、送法进企业等方式,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与风险防范能力 [1] - 在案件办理中坚持全面审查事实与证据,精准适用法律条文,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负面影响 [1] 司法实践创新 - 运用公开听证、行刑反向衔接等机制,在打击违法犯罪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之间寻求平衡 [1] - 针对办案中发现共性问题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1] - 通过向相关部门及企业提出堵塞漏洞、完善管理的对策建议,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1] 未来发展计划 - 坚持法治赋能的现代化思维,持续提升法治服务质量和水平 [2] - 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化"E.企航"特色工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 - 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检察动能 [2]
“三聚焦”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图景
新华日报· 2025-08-01 08:48
聚焦依法行政,构建"监管护商"防护网。系统构建涉企行政检查"三张清单"制度,明确涉企行政检查清 单共47项,严格框定检查边界,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全面推行企业"安静期"制度,每月1日—20日 原则上不对企业开展行政检查,保障企业集中精力生产经营。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 全力推广"宿懿查"综合监管系统,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的二维码后才可入企进行行政检查,确保每一次入 企访企活动都有据可查、公开透明,今年以来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18%。创新非现场监管方式开 展"无感监管",实现对全县危化品运输、重点排污等行业领域14家重要监管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500余 次,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 聚焦企业需求,搭建"服务惠商"快车道。优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链,公开沭阳县 涉企法律服务清单12条,根据不同产业链特点,分类别制定《法律风险防范服务手册》等,助力企业提 升法治意识,防范法律风险。开通"复议惠企"、涉企诉讼案件快速办理、涉企纠纷调解快速响应、涉企 公证高效办理等绿色通道。开展"千警进千企、千警护万家"、"检察护企"、"法护'企'航"等活动,为企 业提供专业"法治体检",针对性开 ...
法润三晋 e法同行丨立法“直通车”携普法同行,网络立法联系点让法治建设更接地气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21:13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网络立法联系点建设 -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立法联系点",为山西省内唯一入选单位 [4] - 通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延伸助企法律服务、加大涉企纠纷化解力度,实现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4] 法治助企服务举措 - 开展"法务管家服务试点",累计接待法律咨询百余件、举办普法沙龙十余次 [4] - 为初创企业提供六个月免费公益法律服务 [4] - 建立涉企多元解纷机制,2024年成功调解案件270余件 [4] 创新普法模式 - 运用互联网思维定制普法,针对年轻化、快节奏的互联网从业者特点 [5] - 举办创意普法集市,融合互动闯关游戏和潮流元素,提供"普法外卖"服务 [8] - 开展"法治大讲堂"线上直播,实现普法从单向传播向互动场景式传播转变 [8] 立法征询与民意反馈 - 立法联系点完成"网络安全法"和"反网络暴力高位阶立法"征询工作,征集59家单位个人的140余条意见 [11] - 设立沙龙会客厅、意见征询室等功能区,打造便捷高效的立法综合服务平台 [11] - 通过面对面宣讲和解读,确保基层意见"原汁原味"反馈至立法层面 [9] 产业协同效应 - 示范区集聚大量数字经济与互联网企业,拥有多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 - 普法活动促进网络法治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的协同共进 [8]
【渭南】公安制定13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日报· 2025-07-22 07:57
人才引进与落户 - 简化人才引进落户流程 引进人才凭"东秦人才"入户通知单及身份证件即可在辖区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1] - 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 5000人以下活动可提前7日申请 5000人以上可提前15日申请 系列活动可合并申请 [1] 出入境与商务服务 - 出入境接待大厅设置商务专办窗口 专人协助企业办理护照等证件 [1] - 缩短外籍人员签证及居留证件办理时限 [1] - 落实与比利时 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驾驶证互认换领协议 [1] 车驾管服务优化 - 依托"交管12123"APP提供线上业务导办服务 主动提醒审验及换证等业务 [2] - 下放中型客车注册 转让等业务至大荔 富平2个县级车管所 [2] - 3个试点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可办理驾驶证补换领业务 [2] - 邮政车驾管业务网点可代办电动自行车挂牌 驾驶证期满换证等业务 [2] - 新增3处自助车管所 便利就近办理驾驶人体检 补换证等业务 [2] 企业服务与执法监督 - 实行重点企业项目"警长制" 由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定期上门走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派出所接报案大厅张贴"码上督"二维码 企业遇报案不受理可扫码投诉 [2] - 畅通企业举报投诉渠道 通过"12389平台"收集线索 30日内完成核查反馈 [2] 政策实施目标 - 以13项便民利企措施为抓手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优化法治“软环境”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镇江日报· 2025-07-17 13:11
政府服务与企业支持 - 镇江高新区"暖企"服务团队走访企业江苏"挂车帮"有限公司,发现其面临租金收取难、车辆到期收回慢、跨区域协调力度弱等经营难题 [1] - 高新区综合治理局、综治中心启动涉企矛盾纠纷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上门问需、联动市仲裁委、法院、公安等单位会商解决路径、常态化跟踪回访等方式解决问题 [1] - 今年以来镇江高新区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1] - 高新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化府院联动,整合司法和行政资源,高效化解纠纷,累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6件 [1] - 试点建成"6+2+N"涉企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微平台,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1] 知识产权保护 - 镇江高新区综合治理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接洽,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2] - 强化辖区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开展"法护知产 向'新'而行"新闻发布会暨新时代法治故事宣讲会 [2] - 推动辖区律所设立镇江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工作站,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 [2] 法治宣传与服务 - 镇江高新区依托企业服务中心"企业沙龙"平台和区级"冬日送暖 助企发展""送法助企"等暖企普法活动 [2] - 面向企业常态化宣传推送涉企政策、开展多元化普法宣传,先后走进60余家企业,开展专题普法10余场 [2]
持续释放民企活力,稳固经济向好态势
第一财经· 2025-07-16 09:10
中国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CPI同比下降0.1%,6月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4%,超出市场预期 [1] - 高科技和装备制造业占比提升,创新药、泡泡玛特、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表现突出,展现民营经济生命力 [1] 政策与民营经济 - 北京和东莞等地简化审批流程,如文艺演出和外摆摊位无需消防审批,酒吧驻唱实施"应批尽批",释放经济自由空间 [2] - 改革开放经验表明,清除人财物流动桎梏(如迁徙自由、公平竞争)是经济繁荣的关键 [2] 经济刺激与需求 - 社融和M2高企推动GDP增长,但居民有效消费不足(社零增长5.0%,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5.3%),可能导致低效资产风险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需动态调整,优先用于缓解有效需求不足,如社保福利领域,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3][4] 民营经济活力 - 当前经济稳中向好,需通过简政放权、轻税薄赋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避免过度干预 [4] - 泡泡玛特在韩国市场受热捧,但因门店秩序问题中止线下销售,反映其国际影响力 [6]
一财社论:持续释放民企活力,稳固经济向好态势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51
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CPI同比下降0.1%,6月份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4%,超出市场预期 [1] - 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提升,创新药、泡泡玛特、大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领域表现突出,展现民营经济生命力 [1] 政策与改革 - 北京取消文艺演出和外摆摊位审批,东莞实施商业性演出活动"应批尽批",简化审批流程 [2] - 改革围绕清除妨碍人财物自由流动的桎梏,如人的迁徙自由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2] - 建议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根植法治化营商环境,避免过度干预经济内生力 [3] 消费与需求 - 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长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3%,但居民有效消费能力不足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应动态评判资金使用方向,舒缓有效需求不足,避免低效风险资产 [3] - 建议将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社保福利领域,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市场供需匹配能力 [4] 民营经济 - 民营经济展现顽强生命力,政策"松手"可释放其增长潜力 [2] - 简政放权、轻税薄赋是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关键 [4]
阳光下的守护|主动跨前 上海警方的这只“蓝鲸”如何开启护企“新模式”?
央视网· 2025-07-15 10:00
主动跨前 "蓝鲸"护企工作站 - 上海市公安经侦部门在全市建成并运行17家"蓝鲸"护企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2] - 长宁分局经侦支队在2021年底走访企业时发现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经过专案组调查,2024年4月被告公司及相关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判决 [2] - 长宁经侦支队累计走访企业700余家,发现并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3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5亿元 [3] 区域联动 "蓝鲸"推动互商互联 - 松江区"蓝鲸"护企工作站设有"G60九城联动室",促进长三角地区九城公安经侦部门紧密互联 [3] - 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2024年7月挂牌成立松江区"蓝鲸"护企工作站 [4] - 松江公安分局经侦支队依托区域联动机制,与安徽合肥、浙江宁波经侦部门合作,成功破获一起合同诈骗案件,追回1170万元 [6] 多方合力 "蓝鲸"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 - "蓝鲸"护企工作站实现从单警种作战到多警种联动,从打击服务到综合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7] - 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开发和更新30余门涉企类课程,进企业宣讲130余场,强化企业防范和识别风险的能力 [7] - 整合公安警种和行政部门资源,协调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在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提供便利措施 [7]
依法严惩操纵市场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中国证券报· 2025-07-15 04:55
金融审判工作 - 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贷款诈骗、洗钱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1] - 加强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协同治理 [1] - 完善数字货币、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跨境金融资产交易等新兴领域金融纠纷审理规则 [1] - 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 [1] 法治化营商环境 - 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和腐败犯罪(贪污、职务侵占、行贿、受贿等) [2] - 完善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对侵犯所有制经济产权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2] - 防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避免对合法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2] -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等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2] - 强化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2] -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 [2] - 依法审理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等纠纷,推动数据要素流通 [2]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 加大对关键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 [2] - 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2] - 健全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 [2] 数字法院建设 - 建设统一办案办公系统,实现全国法院"一张网"、一个平台办案办公 [3] - 建设完善司法大数据库,建立四级法院司法大数据资源同步、汇聚、融合机制 [3] - 推进中央政法单位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融通共用 [3] - 加强司法数据安全保护,实施数据流通和公开全过程动态管理 [3] - 推动智能化司法应用,变革审判流程、诉讼规则、司法模式 [3] 法院队伍建设 - 加强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金融、涉外、破产、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领域人才 [2][3] - 提升政治能力、公正司法能力、依法履职能力、审判管理能力 [3] - 严惩司法腐败,完善审务督察和司法巡查制度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发布 要求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金融审判工作 - 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贷款诈骗、洗钱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1] - 加强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协同治理,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1] - 完善数字货币、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跨境金融资产交易等新兴领域金融纠纷审理规则 [1] - 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 [1]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 加大对关键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 [1] - 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1] - 健全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治理 [1] 法治化营商环境 - 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包括贪污、职务侵占、行贿、受贿等腐败犯罪 [2] - 完善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2] - 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依法适用财产保全和司法强制措施 [2] -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等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2] - 健全涉企冤错案件防范和纠正机制 [2] - 强化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2] -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 [2] - 依法审理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等纠纷 [2] 民生司法保障 - 加强家事、医疗、养老、就业、消费等民生领域司法保护 [2] - 妥善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促进平等、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 [2] - 探索推进涉老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工作 [2] - 依法维护平等就业和劳动权利,严惩恶意欠薪,及时兑现农民工胜诉权益 [2] -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司法裁判规则 [2] 专业化审判队伍建设 - 健全法官职业培训体系 [3] - 加大金融、涉外、破产、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专业审判人才培养力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