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

搜索文档
司法解释可否加一条:企业破产避免夫妻连带责任
吴晓波频道· 2025-08-13 08:29
民营经济促进法背景 - 法治化进程显著进步,相比十年前行政文件治理方式,《民营经济促进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破产法》等法规推进体现法治化思路[2][22] - 全球首个为民营经济单独立法的国家,此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未出现在《公司法》《民法典》等重量级法规中[4] 民营企业困境 - 普遍面临银行断贷抽贷、客户拖欠款、融资难等问题,典型案例显示500万元扩产资金因抵押不足被拒,最终300万元贷款被提前收回[2] - 客户拖欠款现象严重,数百万元货款以质量瑕疵为由拖延支付,最终仅支付30%并核减20%合同金额[2] - 调研显示企业主要难题:市场需求不足、成本费用高、政策环境不佳、执法频率高、招标采购不公平等[4] - "三角困境"突出:政策承诺不兑现、融资渠道不稳定、纠纷解决成本高[4] - 超1/3失信人为创业者,90%失信企业为民营企业[16] 法规核心内容 - 最高法院25条指导意见聚焦司法实践统一,确保类似案件类似处理[6] - 三大关键点: 1) 公平竞争:落实"非禁即入",打破市场壁垒[7] 2) 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及个人财产保护[7] 3) 融资支持:规范金融机构断贷抽贷行为,缓解融资难[7] - 其他重点条款: - 第22条:健全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机制,区分"失信"与"失能",建立动态调整机制[19] - 第4条:确认非典型担保法律效力,如融资租赁保留所有权担保[20] 专家解读 - 常东岳指出三大价值规定: 1) 平等准入与竞争审查:负面清单外领域平等开放,清理隐性壁垒[25] 2) 政务诚信约束:禁止政府以换届等理由违约,需合理补偿[25] 3) 规范涉企执法:禁止"小过重罚",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5] - 鲍乐东建议补充: 1) 建立企业家个人破产制度,参考美国Chapter 7和Chapter 11[27] 2) 简化融资担保程序,探索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方式[27] 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 银行风控导致"强制担保"潜规则: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法人夫妻连带担保,有限责任变无限责任[10][11] - 企业主个人与公司财产混同现象普遍,加剧连带责任风险[15] - 破产制度执行不足,需建立"企业经营者个人债务豁免机制"[28] - 法治化需实现政府守约、银行去"连坐"、破产非"社会性死亡"[29]
夯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治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4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政策框架 - 党中央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重大战略决策 已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等法规文件 法治基础持续夯实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五统一、一开放"核心要求 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1] - 当前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制度完善/设施联通/要素市场突破/规模效应显现 但仍存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基础制度不完善/要素规则不健全等问题 [1] 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 - 需明确政府行为边界 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 [2] - 强化法治约束机制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刚性要求 完善反垄断执法约谈机制 严查行政权力滥用行为 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形成震慑 [3] - 推动招标投标法修订 加强中标公平性审查 实现全流程公开管理 统一跨区域监管标准与执法衔接 [3] 市场经济制度完善 - 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仍存短板 如产权保护薄弱/准入标准不一致/信用监管不健全等 [4] - 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 统一涉产权纠纷执法司法标准 平等保护各类主体权益 [5] - 推行"全国一张清单"市场准入模式 放宽新业态准入 优化企业破产退出机制 加快社会信用立法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5] 要素市场化改革 - 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市场框架已建立但规则待完善 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7] - 劳动力要素改革需健全城乡统一市场 修订户籍相关法规促进流动 [8] - 数据要素需加强立法明确交易规则 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同时对接国际规则优化营商环境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发布 加强金融审判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
证券时报· 2025-07-15 02:42
金融审判与监管 - 依法严惩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非法集资、贷款诈骗、洗钱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2] - 完善数字货币、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跨境金融资产交易等新兴领域金融纠纷审理规则 [2] - 加强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协同治理,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 [2] 产权与营商环境 - 完善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2] - 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避免对合法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2] - 推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2] 知识产权保护 - 加大对关键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 [3] - 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衔接机制 [3] 生态环境与民生司法 - 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3] - 健全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司法责任承担方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 - 依法维护平等就业和劳动权利,严惩恶意欠薪,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司法裁判规则 [3] 涉外审判与国际规则 - 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司法措施,完善海外利益司法保护机制 [3] -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网络空间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 [3] 数据要素与新兴领域 - 依法审理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等纠纷,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交易 [2][3]
”民企发展有了“法治靠山”
证券日报· 2025-05-09 00:1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 [1] - 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 60%以上GDP 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 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90%以上企业数量 [1] - 解决市场准入壁垒 融资难融资贵 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1] 公平竞争环境建设 - 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1] - 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 生产要素获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1] 产权保护机制 - 明确规定产权保护相关内容 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2] - 依法查处侵犯商标专用权 专利权 著作权和侵犯商业秘密 仿冒混淆等违法行为 [2] 科技创新支持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2] - 向民营经济组织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 法律实施保障 - 政府部门需加强法律宣传解读 严格依法行政 落实政策措施 [3] - 司法机关需公正司法 及时解决法律纠纷 提供司法保障 [3] - 民营企业需增强法治意识 依法经营治企维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