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从治山理水到城景共生:解码集宁如何重构“生态算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6:11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4日电 题:从治山理水到城景共生:解码集宁如何重构"生态算力"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清晨的白泉山,第一缕阳光穿透林间时,孙杰已经跑完了5公里。"这是我坚持晨跑的第3年,每天在林 荫道上呼吸新鲜空气,这座山就是'天然氧吧'。" 孙杰脚下的这片绿地,十几年前还是乱石遍布、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从"三山"披绿到"两河"焕新, 集宁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生态贫瘠到绿色宜居的华丽转身。 从治山理水到城景共生:解码集宁如何重构"生态算力" "石头山"种出四季景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南麓,是建在玄武岩上的美丽园林城市。 "白泉山的土是白灰石,见水就发热,树根本活不了。"老集宁人李大庆还记得,这座因地质特性得名的 山,曾是城市边缘的"伤疤"——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别说种树,连杂草都难长。不仅是白泉 山,同属"三山"的老虎山、卧龙山,也曾是土地裸露、树木稀疏的荒坡。 要在这样的"石头山"上植绿,难度可想而知。但集宁人没放弃:打井引水解决水源短缺问题,人工挖坑 换土改良土壤,再用上树穴覆膜、增施保水剂、树体输液等"科技手段"。"这些法子看着简单,却是一 遍遍试出来的。"园 ...
从“一黑一白”到“步步皆景”,华蓥采煤沉陷区实现破茧重生 “煤城”变“绿城” 激活新动能
四川日报· 2025-11-04 11:22
10月30日,鸟瞰华蓥市油樟产业园,连绵群山被油樟覆盖,与蜿蜒道路交织成生态产业图。邱海鹰 摄 10月30日,华蓥市四川谦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经过高温熔融的玄武岩纤维拉丝。邱海鹰 摄 举措 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实施矿山"创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 理 成果 目前,全市新增(抚育)林地10万亩,累计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4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3.18%,森林蓄 积量达152.19万立方米 10月30日,登上华蓥市华龙街道柏木山油樟产业园的观景平台,眼前油樟林绿浪翻滚,蜿蜒的公路为油樟的 种植、运输、加工打通"脉络"。不远处的油樟综合利用中心里,全自动化数控提炼设备将炼油废渣转化为生物质 燃料。 这片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建成7.1万亩油樟基地,每亩年产值达1300元,油樟育苗、栽培、提炼及观光 旅游等产业链初具规模,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 从"一黑(煤炭)一白(水泥)"产业留下的生态创伤,到如今"步步皆景"的生态画卷,这是华蓥市自2018年 以来持续实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成果。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华蓥是如何让 采煤 ...
藏矿瑰宝耀高原 科创赋能启新程——2026中国西藏昌都国际矿业大会邀您共襄盛举
搜狐财经· 2025-11-03 13:42
智启高原,绿动未来 藏矿瑰宝耀高原 科创赋能启新程——2026中国西藏昌都国际矿业大会邀您共襄盛举 2026 中国(昌都)矿业大会 暨高原矿业智能化技术装备博览会 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为大会举办注入现实动力。近年来,昌都矿业虽取得一定发展,但仍面临诸多挑 战:高海拔、低气压、生态脆弱等特殊工况对开采技术提出严苛要求,传统开采模式效率低、能耗高且 易破坏生态;产业链条短,多以原矿输出为主,精深加工环节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对接不畅,缺 乏与国内外顶尖企业、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全球矿业正朝着绿色化、 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型,AI勘探、智能开采、生态修复等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昌都矿业亟需通 过一个高端交流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对接优质资本、拓展市场渠道,推动产业从"资源粗放开 发"向"绿色精深加工"转型,这成为大会举办的直接需求。 昌都的区域枢纽优势与产业基础,为大会举办提供坚实保障。作为西藏连接川、滇、青的交通枢纽和经 济门户,昌都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川藏铁路昌都段的建设更将进一步提升 资源运输与人员往来效率,为大会举办提供便捷的交通保障。同时,经过多年发展 ...
点绿成金 向美而行 “两山”理念绘就浙江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18:52
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 - 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瀑布咖啡”景点,采用“地质+生态+产业”开发模式,预计未来三年可带动就业120人,年均客流量25万人次,为村集体每年创收30余万元[3] - 长兴县陈湾石矿经生态修复后建成龙之梦乐园超大型旅游度假区,吴兴区埭溪镇东红村婆棚山废弃矿区通过治理变为千亩茶山[3] - 嘉兴市嘉善县祥符荡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从“烂泥塘”蝶变为长三角“生态绿心”,吸引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载体落地[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浙江省发布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并开发“生态信用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搭建“两山合作社”推进竹林碳汇交易试点[6] - 丽水景宁实现一笔100万元的“空气净化服务”成交,丽水龙泉将瓯江源头水资源定价为每吨0.12元[7] - 缙云胡源乡通过集体统管山林地收益权量化到户改革,将2.3万亩荒废、低效山林变成可连片开发资源,6456户家庭获得收益权证[6] 绿色能源与低碳产业 - 温州乐清湾亨泰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年均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7万吨,每亩滩涂每年可额外创造约3000元渔业产值[9] - 桐昆集团通过原液着色项目每年可减少电耗约5亿度,减少染色废水产生量约1000万吨,并设立以废丝为原料生产再生聚酯的造粒车间[9] - 浙江省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产业平台、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等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额1980亿元、同比增长15.2%,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10]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2020年以来浙江省建成幸福母亲河65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6.32%[4] - 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4个[4]
守望绿洲
中国青年报· 2025-10-30 10:12
生态治理成效 - 柯柯牙生态工程区累计造林超过120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已超过70% [2] - 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通过疏通400余公里引洪渠与50多公里拦洪坝,使胡杨林逐渐恢复生机,林下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 [8] - 阿瓦提县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跨区域调水和利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破解了“有地无水”难题,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6] - 生态修复重塑了当地气候,沙尘暴天气减少,例如盖孜库木乡地头成排的梭梭树发挥了防风固沙作用 [11] 生态驱动产业发展 - 柯柯牙依托百万亩林海打造生态旅游区,游客量逐年递增 [10] - 沙雅县胡杨林生态好转后,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使昔日“死亡之海”成为热门打卡地 [10] - 林下种植肉苁蓉提高了当地农户收入,挖取一公斤肉苁蓉可赚取1元 [6][10] - 温宿县干果供应链车间将果品加工成果干,一家企业可带动上千人就业 [10] - 盖孜库木乡建成产业园,培育梭梭树与肉苁蓉共生关系,形成“群众得益、企业得利、政府得绿”的模式 [10] 农业与纺织业运营 - 棉花采收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收割机每天可完成约100亩棉田的采收工作 [8] - 阿克苏地区特色经济果林中苹果种植面积占51万亩 [10] - 纺织厂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例如一名员工在分拣袜子8个月后,每月可领3000多元工资 [4][11] - 生态修复减少了沙尘暴对农业机械的损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11]
生态修复换来洪湖水清岸绿,7000名跑者感受湿地之美
第一财经· 2025-10-27 14:27
项目背景与核心成果 - 洪湖山水项目是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于2023年3月开工 2024年9月29日通过验收 [3] - 项目核心生态成果显著 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8个月达到Ⅳ类 创下近5年以来最好水平 [1][5] - 主要污染物氮磷总量下降30% 湿地植被覆盖率由2023年的13.7%大幅提升至30% [1][5] 具体生态修复措施 - 通过生态斑块吹填480万立方米 乔木种植15万株 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平方米进行系统性修复 [3] - 实施养殖尾水治理约9000亩 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 清除12万立方底泥污染 [3][4] - 创新采用四池三坝工艺升级和纳米微管增氧技术 构建物理拦截加植物吸附双重防护网以净化水体 [4] - 项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 恢复野莲莼菜菹草等18种水生植物 恢复面积超万亩 重现洪湖水下森林 [4] 社会与经济效益 - 生态改善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洪湖市旅游人数突破830万人次 同比增长16.4% [6] - 水产养殖效益提升 清水蟹亩产由100斤增至200多斤 每亩增收1500至2000元 [6] - 成功举办2025环洪湖马拉松 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跑者 80%赛道沿湖布设 展示项目成果 [1]
“生态绿”已成为金岭煤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中国环境报· 2025-10-22 16:59
公司核心业务与规模 - 公司为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自2004年投产,拥有1500余名职工 [1] - 公司于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1] 绿色发展理念 - 建矿之初即确立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将绿色矿山视为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最优整合 [2][3]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建设 - 2004年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成为河南省首家应用极薄煤层开采保护层技术并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煤矿 [5] - 自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设备升级,引进智能选矸机器人、水仓清挖机等先进装备,建成河南省首家地方煤矿智能化系统 [5] - 实现全国首个商用5G-A网络在井下重点区域全覆盖,智能化改造年增效益超千万元 [5]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 投资700余万元建设矿井水与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零外排",处理后的清水回用于灌溉、洗浴等 [7] - 将智能分选后的煤矸石作为原料供应水泥厂,彻底解决矸石堆积问题 [7] - 投入6000万元建设瓦斯抽采泵站与发电厂,年发电量达800万千瓦时—1000万千瓦时,瓦斯实现100%综合利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3万吨 [7] - 投资1300余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400万千瓦时—600万千瓦时 [7] 生态修复与社会责任 - 在455亩矿区范围内,通过覆土绿化使252亩土地披上绿装,可绿化区域覆盖率达到100% [9] - 累计恢复耕地300余亩,昔日的荒山丘陵已成为职工休闲公园 [9] - 矿庆期间发放各类补贴3500余万元,实现一线职工免费就餐,全员办理社会保险并定期组织健康体检 [9] - 二十年来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用于捐建学校、修缮道路、治理河道,切实解决当地就业与饮水难题 [9] 未来发展方向 -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公司正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持续深化绿色转型 [9]
重庆:汉丰湖生态修复显效益
新华网· 2025-10-18 08:48
原标题:美丽中国丨重庆:汉丰湖生态修复显效益 金秋时节,重庆市开州区汉丰湖一带秀美如画。近年来,开州区实施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基塘工程、 林泽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和多带多功能生态缓冲系统工程,全力推进汉丰湖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 呈现出"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和谐画卷。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1】 【2】 【3】 【4】 【5】 这是10月17日拍摄的汉丰湖景象(无人机照片)。 ...
安徽铜陵:废弃矿坑“蝶变”文旅“金山”
中国青年报· 2025-10-17 18:55
公司业绩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20.2万人次,门票收入达990万元 [1] - 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营收突破2亿元 [1] - 景区通过农产品订单每年为当地签订2000多万元的采购协议 [7]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公司所在地原为依靠清泉铁矿厂等村办企业发展的矿区 [1] - 2003年企业家杨树根启动生态修复,将废弃矿地转型为旅游景区,并定下生态优先的铁律 [3][5] - 转型战略核心为用文化激活山水,用乡愁留住脚步 [5] 生态修复与景区建设 - 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清矿渣、覆新土、引活水、种树苗,山野间种下2万多棵香樟、三角枫 [5] - 将最大废弃矿坑改造成“鸳鸯湖”亲水景观,矿渣堆变为错落有致的绿地 [5] - 深挖地方历史文化,将修复后山体打造成“江南12景” [5] 旅游产品与服务特色 - 收集600多件明清老物件融入建筑,复刻出江南韵味“老街” [7] - “江南味道”街区汇聚150多种皖南地道小吃 [7] - 采用“铜钱消费”模式,并推出自编自演情景剧《媒婆说亲》及“乡愁巡游”等互动环节 [7] 社会影响与带动效应 - 公司牵头建起20多个无公害种养基地,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发展 [7] - 直接带动600余名村民就业,辐射超过2000户家庭,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7]
【神木】黄土石山披绿装 森林康养引“金”来
陕西日报· 2025-10-16 07:16
10月14日,"守护绿水青山 书写榆林绿色答卷"采访活动走进神木市,记者们见证一座荒山的绿色 逆袭。 马镇镇沿黄土石山区,曾是神木生态脆弱的区域之一。 "过去一下大雨,黄土裹挟着石头往下冲,地里刚长出的苗就被埋了。"马镇镇盘塘村村民说。由于 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这里的农民种地难有收成。 转变始于太子山作业区的综合治理。 "我们对沿黄土石山区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山顶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坡洼进行绿化造林,沟底打 坝蓄水。"神木市林草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志强介绍,"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空压机凿石坑、无人机 运输苗木、人工换填土、远距离抽水等措施,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土层浅等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 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站在神木市马镇镇太子山作业区的高处远眺,曾经的黄土秃岭如今已被层层梯田和葱郁林木覆盖, 密布山间的柠条、樟子松、山桃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勃勃生机。30公里外,坐落在水磨河林场的大 庄森林康养基地里,游客们悠然散步,尽情沐浴着阳光,欣赏美丽的秋景。 在水磨河林场,大庄森林康养基地依山就势而建,仅进行必要设施建设,且所有建筑采用环保材 料。漫步林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据介绍,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