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刘若鹏称形成5大超材料生产基地 光启制造大纲字数多达38亿
深圳商报· 2025-08-10 02:3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在超材料领域攻克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世界级难题,并在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应用[1] - 15年来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开发1331万行源代码,打造4641套专用设备和161款定制化基础材料[1] - 从研究院发展为"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技术自主可控[2]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授权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4] - 完成四代超材料技术迭代,第四代技术在我国先进航空装备上实现跨代性能领先[4] -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从团队组建到首飞仅耗时3.5个月[4] 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 - 2017年提出"深度垂直"战略,系统推进超材料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上中下游全链条[3] - 通过"深度创新+成本革命"双轮驱动,实现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2] - 形成深圳总部及佛山、洛阳、株洲、天津、乐山5大生产基地的全国布局[2] 人才体系与未来规划 - 自主培养13名产品技术大总师、134名博士后、649名研发设计人员,在职员工总数超4200人[6] - 计划成立新研究机构开发微观材料设计制造工具,探索超材料5.0与传感技术、新一代半导体的融合[6] - 未来15年将聚焦微观设计信息化、智能化及高分子结构的人为设计制造[6]
科创会客厅 | 光启创始人刘若鹏:从实验室创新到全球超材料赛道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8-06 01:15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攻克超材料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世界级难题,在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全方位应用[1] - 15年来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技术文档、38.28亿字工艺大纲[5] - 开发1331万行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8000万条实测曲线,定制4641套专用设备和161款基础材料[5] - 构筑"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6]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授权4000余件,超材料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9] - 完成四代超材料技术迭代,第四代技术在我国先进航空装备上实现跨代性能优势[9] -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从组建团队到首飞仅用3.5个月[13] 战略与管理变革 - 2017年提出"深度垂直"战略,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服务的全产业链整合[7][9] - 2021年推行"持续管理数字化变革",开发数字化平台覆盖全流程管理[15] - 通过AI大模型实现生产进度、质量、库存等关键信息的实时监控[15]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核心材料自主化使生产成本降低40%-97%[17] - 2024年单位收入成本较2020年优化:物料采购降55%、人力降33%、管理费用降81%、综合运营成本降56%[17] 人才与企业文化 - 自主培养13名技术大总师、134名博士后、649名研发设计人员、94名核心骨干[18] - 提出"深度创新以终为始"战略和"三能"精神(能吃苦、能打仗、能坚持)[20]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成立新研究机构开发微观材料设计制造工具[20] - 研发超材料5.0技术,融合传感技术和新一代半导体技术[20] - 目标开拓万亿新兴市场,推动超材料技术在全球领域的领先地位[20]
十五载!从实验室到全球领跑,光启技术用超材料定义中国创新力量
证券时报网· 2025-08-03 19:1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用15年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批量的跨越式发展,发明并量产了第一至第四代超材料技术系列产品 [2] - 公司构建了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从底层技术到系统应用的自主可控 [2] - 公司推行"深度垂直"产业发展战略,从底层技术突破到系统应用,持续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产品价格比行业低30%~50% [3] - 公司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技术文档、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 [3] - 公司开发1331万行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8000万条实测曲线,打造4641套专用设备、8646套特种工装、161款基础材料 [3]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公司完成四代超材料技术迭代,第三代与第四代实现大规模产业化,推动装备行业在设计、制造、材料应用层面的变革 [4] - 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在我国先进航空装备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应用,提升装备性能并改写技术竞争局面 [4] - 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款低成本可量产超材料无人机,实现多种低可探测性兼具低成本、可量产及大航程优势 [5] - 无人机各项性能指标均达100%,完成多架次试飞任务,包括极端环境测试 [5] 知识产权与数字化管理 -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件,授权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全球第一 [5] - 公司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覆盖38.28亿字工艺制造大纲、47768条制造流程、953795个工序、3877568个工步 [6] - 平台管理300多个研发产品、35516个研发节点、184723条供应链条目,汇总10.6万余条采购订单,自动生成21.98万份检验报告 [6] - 数字化使编制效率提升5~10倍,AI大模型实现从全数字化经营管理到全智能化经营决策的跨越 [6] 人才建设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自主培养13名产品技术大总师总工、134名博士后、649名研发设计人员、94名核心研发技术骨干、3607名大国工匠 [7] - 公司员工总数达4200人,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维激励机制 [7] - 公司提出未来15年将拥抱科技变革,与更多同行者共拓万亿新兴市场 [2] - 公司计划把超材料技术刻进祖国装备,用"中国方案"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版图 [2]
佳驰科技接待10家机构调研,包括富国基金、鼎兴量子、国盛证券等
金融界· 2025-07-11 21:47
调研机构与接待情况 - 公司于7月10日接待富国基金、鼎兴量子、国盛证券等10家机构调研 [1] - 参与接待人员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卢肖 [1] - 调研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1] 民品业务布局 - 重点布局新一代电波暗室系统集成建设和关键吸波材料产品 [1][2] - 电磁测控领域设立子公司成都皓晶电磁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3] - 新一代电波暗室已完成关键吸波材料研发和系统集成设计能力构建 [1][2] - 新一代电波暗室在低频性能、使用寿命、运维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吸波材料阻燃性能优异,已中标多个项目,金额达数千万元 [2] EMMS技术 - EMMS是"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的简称 [3] - 超材料是控制电磁波传播的技术方式 [3] - 公司研制特定人工周期薄膜属超材料,已广泛应用于EMMS产品 [3] 产能建设 - 建成国内最大YS功能涂层材料生产基地 [3] - 募投项目"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3] - 项目形成行业先进YS功能结构件生产制造能力和测试能力 [3] 市场拓展策略 - 军品方面:深度挖掘航空领域客户需求,横向布局舰船、航天、兵器等领域 [4] - 民品方面:以新一代电波暗室扩大份额,聚焦电磁相关测试业务 [4] 研发投入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硬科技模式 [4] - 已形成国内EMMS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队伍 [4] - 吸纳知名高校毕业生,培育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部级4人、成都市级若干 [4]
军工材料:为什么隐身材料是真正的“新”材料?(附75页PPT)
材料汇· 2025-07-09 20:34
隐身材料行业核心观点 - 隐身技术已成为现代空战模式的核心竞争力,隐身战斗机在超视距作战中具备压倒性优势[18][19] - 隐身材料行业呈现"四新"特征:新需求(装备渗透率提升)、新市场(前后装市场共振)、新逻辑(短中长期成长路径)、新格局(高行业壁垒)[2][3][4][5] - 隐身材料技术路径呈现三足鼎立格局:红外隐身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超材料[46][47][64] 新需求分析 - 隐身空战模式下,F-22对三代机交换比达9:1,隐身性能是关键制胜因素[19][25] - 现代战机隐身技术实现路径中,外形设计贡献90% RCS缩减,材料贡献10%[36] - 飞行器尾部方向特征信号95%来自发动机腔体散射和红外辐射,需多重隐身涂层[46] 市场前景 - F-22维护成本50%来自隐身涂料,凸显后装市场持续性[3] - 前装市场受益四代机列装加速,预计带动特种功能材料需求快速增长[3] - 国内厂商形成差异化布局:华秦科技(中高温)、佳驰科技(常温)、光启技术(超材料)[5] 行业发展逻辑 - 短期逻辑:新型装备加速列装带动材料从0到1突破[4][7] - 中期逻辑:隐身性能提升与军机数量形成共振[4][7] - 长期逻辑:结构隐身材料开辟新增长极[4][7] - 后市场逻辑:耗材属性驱动行业持续高景气[4][7] 技术路径拆解 红外隐身材料 - 采用"粘结层+扩散阻挡层+功能层"三层结构,类比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77][78] - 功能层通过控制发射率(金属填料)和温度实现隐身,铝粉发射率最低(0.478)[86] - 扩散阻挡层主要采用陶瓷材料,高温稳定性优于金属类[82] 雷达吸波材料 - 工作原理是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耗散,需满足宽频带吸收特性[54] - 按形态分为涂敷型和结构型,涂敷型包括Salisbury屏、Jaumann吸收体等[63] - F-35在10GHz频段RCS仿真显示全方位隐身特性[57] 超材料 - 通过人工结构设计实现自然界不存在的电磁特性[64] - 发展历程包括理论验证(1968)、技术突破(2006)和快速应用(2011年后)[71] - 工作频段覆盖声波到光波,结构单元尺度从纳米到米级[69] 产业链格局 - 行业存在三大壁垒:军品资质、先发优势和研发壁垒[5] - 美国主机厂主导隐身材料研发,中国厂商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突破[5] - 上游原材料制备难度大,下游客户集中度高[5] - 2021年起行业进入订单密集落地期,基本面加速兑现[14]
第四届超材料大会举行 光启技术加速升级产业生态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13:57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深圳举行,吸引近3000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是国内超材料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 [2] - 超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关乎材料科学进步并影响众多行业变革 [2] - 我国在超材料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但仍面临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挑战 [2] 技术特性 - 超材料通过微纳光刻实现"人造分子结构",编辑"人造物质",在电磁、声学、力学等领域展现超常性能 [2] - 超材料产品具备轻质、高强度特点,可在特定环境下实现电磁调制等功能,为新兴产业带来革命性突破 [2] 产业化进展 - 刘若鹏深耕超材料领域22年,推动该技术在我国尖端装备领域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先进装备核心性能 [2] - 2024年是超材料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 [3] - "底层重构"理论强调超材料需对传统行业进行系统性变革,实现跨领域应用需全产业链颠覆性创新 [3]
光启技术刘若鹏:中国在超材料领域最具创新活力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00:10
超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超材料学者群体规模全球最大且创新活力最强 在领域内已取得一定话语权 [2] - 超材料学科建立仅十几年(2006年英文术语出现 2008年中文术语确立) 中国起步略晚于欧美但发展迅速 [2] - 研究群体从物理系拓展至工程系、机械系、电子系等 多元化背景推动学者规模壮大 [3] 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 超材料是材料编辑技术而非特定材料 通过微纳光刻实现"人造分子结构" [2] - 可编辑出超越自然特性的"人造物质" 在电磁、声学、力学等领域展现特殊性能 [2] - 被公认为本世纪前沿交叉科技领域 是诸多颠覆性技术的源头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进展 - 国家自"十二五"起将超材料列为战略发展领域 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重点扶持 [3] - 政策支持与学界努力形成合力 促成中国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3] - 光启技术(002625 SZ)凭借"超材料规模化量产"技术获"中国超材料十大进展"奖项 [2] 行业活动与里程碑 - 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2024年5月在深圳举办 首次颁发行业十大进展奖项 [2] - 前三届大会分别于2019年(西安)、2023年(南京)、2024年(乌镇)举行 [3]
从“底层重构”到“文明融合” 光启技术加速推进超材料产业生态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5-17 11:48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全国超材料大会在深圳召开,吸引近3000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是国内超材料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行业盛会 [1] - 超材料通过微纳光刻实现"人造分子结构",在电磁、声学、力学等领域展现出超常性能,具有轻质、高强度及电磁调制等功能特点 [1] - 超材料打破传统材料性能局限,为解决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提供新思路,是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 [2] 公司进展 -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表示超材料正从学术研究迈向产业化发展,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颠覆性技术领域 [1] - 公司攻克新一代航空装备十大关键技术瓶颈,建立"米级-微米级-纳米级"完整制造体系,实现核心工艺国产化替代 [2] - 独创"功能结构一体化"超材料多功能结构件成为航空航天装备复杂功能系统设计的核心解决方案 [2] - 近三年披露的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合同金额累计突破46亿元,领跑产业化赛道 [2] 技术产业化 - 公司建成覆盖超材料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化体系,形成理论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制造-性能测试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2] - 创新实践验证了超材料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转化路径,为学术研究成果工程化应用提供可复制示范样本 [2]
材料“基因编辑”用到AI,学者称产品设计时间可缩到一周
第一财经· 2025-05-16 18:18
超材料行业概况 -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制造复合材料,具有自然界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包括电磁、力、光、热控等分支 [1] - 超材料技术被称为材料"基因编辑技术",是本世纪初开始被业界关注的年轻学科 [1] - 国内产业化较快的企业包括光启技术(电磁超材料)、华秦科技(声学超材料)以及创冷科技(辐射制冷技术) [1] AI技术在超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 AI技术显著提升超材料设计效率,传统设计需要研究生一年训练才能入门,而AI可在几天至十几天内完成设计 [1][3] - 东南大学研究显示AI设计的结构性能超越传统经验设计,使研究者难以用原有经验解释 [3] - 光启技术使用AI模型跳过复杂方程求解步骤,每年AI技术投入持续增长,2011-2015年仅人造物质数据库建设就投入1亿元 [3] - 国防科技大学利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减少对专家经验的依赖,计划构建开源基础大模型作为智能体研究底座 [4] - 南京大学研究显示AI将声学超材料设计周期从2-3个月缩短至1周 [6] 超材料设计方法革新 - 超材料采用逆向设计流程:先拟定性能目标,再设计材料结构 [6] -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和实验数据构建数据库,结合AI算法和物理公式加速设计迭代 [6] - AI在科学计算领域不会产生明显幻觉问题,但计算结果与实际需求仍存在偏差 [6] 产业化现状 - 光启技术2023年营收15.58亿元,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装备市场 [7] - 辐射制冷涂料领域头部企业预计2024年营收1亿元,全球5-6家企业中多数为近2-3年成立的国内企业 [7] - 超材料细分领域中热控、光电领域产业化相对成熟,但各领域能共享的经验有限 [7]
未知机构:【公告全知道】军工信息化+机器人+鸿蒙+AI芯片+跨境支付+华为海思!公司推出全新开源鸿-蒙版智能手持终端-20250512
未知机构· 2025-05-12 1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军工信息化、机器人、鸿蒙、AI芯片、跨境支付、服务器制造等行业,公司包括优博讯、光启技术、浪潮信息、恒而达、蓝黛科技、江南化工等多家公司[1][4][7][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优博讯 - **市场扩展计划**:海外推进全球化战略,在新产品研发、海外销售团队扩充等方面增加投入,开拓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区域市场;国内巩固物流电商、新零售领域优势,拓展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领域,完善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信创市场开拓和电商销售渠道建设[1]。 - **产品应用及技术研发**: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及专用打印机用于军事物流及军用资产管理;超高频RFID智能手持终端DT50U可搭载国产芯片,满足国家军用标准;利用多种技术开发多样化智能自动化装备,应用于多个领域;推出搭载紫光展锐芯片的全新开源鸿蒙版智能手持终端DT50 5G;围绕“AI + AIDC”战略深化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1][2][3]。 - **跨境支付业务**:在全球市场提供支付业务所需智能POS终端,支持多种货币和支付工具,协助配合银行客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跨境支付,未来将关注新兴技术,布局全球化战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3]。 - **海思芯片应用**:是海思芯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将海思芯片应用于智慧零售和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3]。 光启技术 - **产品应用及研发**:推动超材料产品在电子装备、智能汽车检测以及无人机等民用领域应用,致力于打造长航时大规模无人机蜂群,相关产品处于试飞阶段;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推进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创新及全链条智能化生产,负责开发超材料关键部件[4]。 - **军工业务**:收购光启尖端100%股权,主营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和军工超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及产品生产;拥有新一代舰艇隐身技术;发布全球首款全机身超材料无人机;签署无人机战略合作协议及框架采购合同,合作伙伴累计采购金额不低于20亿元;与乐山市合作建设“先进低空无人机产业链总部基地项目”[4][5]。 - **技术优势**:核心技术赋能低空经济领域新型航空器;拥有算力资源,自建超算中心为国内最大超材料设计和仿真平台,峰值计算能力可达4200万亿次/秒;在先进检测领域服务包括HUAWEI在内的不同行业企业[6]。 浪潮信息 - **合作战略**:实施“多元算力”战略,与20余家国产AI芯片厂商合作,AI Station软件平台实现30余款国产AI芯片兼容纳管,持续推进开放计算标准演进,构建国产智算生态[7]。 - **市场地位及产品优势**:服务器、存储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全球前列,2024年服务器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存储装机容量全球前三、中国第一,液冷服务器中国第一,2024年上半年边缘服务器中国第一;发布多款创新产品,如仅靠4颗CPU运行千亿参数大模型的AI通用服务器NF8260G7等[8]。 其他公司 - **恒而达**:收购德国SMS公司高精度数控磨床业务相关资产,加快滚珠丝杠副及行星滚柱丝杠副等产品的研发[10]。 - **蓝黛科技**:拟收购控股子公司重庆台冠18%股权[10]。 - **江南化工**:拟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并取得东神楚天控制权[10]。 - **龙蟠科技**:常州锂源及南京锂源签署超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合同[10]。 - **涪陵电力**:拟签订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10]。 - **益生股份**:4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下降7.28%[10]。 - **龙源电力**:4月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690.64万兆瓦时[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优博讯**:2023年2月8日表示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及专用打印机产品已应用于军事物流及军用资产管理场景[2]。 - **光启技术**:2024年11月25日举办“低空无人机框架采购合同签约仪式暨战投签约仪式”[5]。 - **浪潮信息**:2022年8月5日发文称浪潮AlStation与NVIDIA AI Enterprise共同合作[8]。 - **其他公司**:成飞集成近期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万向钱潮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方案正在进一步磋商;红墙股份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春光科技流通盘较小,存在二级市场非理性炒作交易风险;华纺股份动态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龙芯中科、经纬辉开、华兰股份、可立克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虹软科技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2%公司股份;红塔证券董事长提议1亿元 - 2亿元回购股份;*ST有树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中国一重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宁波富达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卧龙地产证券简称5月15日起变更为“卧龙新能”;曲江文旅控股股东所持4.7%公司股份拟被拍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