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市不免责
icon
搜索文档
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或处罚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9 20:25
A股强监管态势 - 11月7日晚间,8家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被证监会立案或行政处罚的消息,涉及5家公司或责任人被立案,3家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2] - 监管信号持续释放“退市不免责”,彻底打破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退市不是终点而是追责起点 [2] - 10月中旬一周之内有3家退市公司相关方被立案或处罚,9月初至今还有恒立退、ST思科瑞、ST创意等多家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10][11] 立案调查公司具体情况 - 八一钢铁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规,*ST长药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主体为上市公司本身 [3] - 退市海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铜川高鑫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3] - 洲际油气股东海口东铎商务服务合伙企业在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时未停止交易 [3][4] - 上海洗霸职工董事潘阳阳和副总裁索威均涉嫌短线交易 [4] - 多家公司称立案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ST长药提示若后续认定触及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5] 行政处罚公司违规细节 - 退市龙宇(原龙宇股份)被查明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约145.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3731.96万元 [6] - 龙宇股份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累计达20.9亿元,公司及徐增增等5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徐增增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7] - *ST金泰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及吴纯超等3人被合计罚款460万元 [8] - ST天圣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公司和22名相关责任人被罚款合计499万元,控股股东刘群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8] 其他受罚公司案例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共计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560万元 [12] - ST创意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公司及4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2] - 恒立退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被罚款35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1]
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或处罚
第一财经· 2025-11-09 20:15
监管动态概述 - A股强监管持续,8家上市公司于11月7日密集披露被立案或处罚的消息 [3] - 监管层释放“退市不免责”信号,彻底打破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 [3] - 退市公司也难逃处罚,10月中旬一周内曾有3家退市公司相关方被立案或处罚 [12] 公司立案调查详情 - 5家公司或责任人遭立案,涉及八一钢铁、退市海越、洲际油气、上海洗霸、*ST长药 [5] - 立案原因包括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短线交易、持股达5%时未停止交易等 [5] - 部分公司称立案系对股东或高管的个人调查,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6] - *ST长药提示若因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认定触及退市情形,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6] 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 3家公司受行政处罚,包括退市龙宇、ST天圣和*ST金泰 [7] - 退市龙宇被查明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约145.4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3731.96万元 [9] - 退市龙宇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累计达20.9亿元,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9] - *ST金泰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款460万元 [10] - ST天圣因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等被罚款499万元,实际控制人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10] 其他违规处罚实例 - 9月初至今多家公司受行政处罚,恒立退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款35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4]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被合计罚款560万元 [15] - ST创意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15]
A股强监管持续,8家上市公司批量被立案或处罚
第一财经· 2025-11-09 19:09
A股监管动态概述 - 11月7日晚间,8家A股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被证监会立案或行政处罚的消息,其中5家遭立案,3家受行政处罚[1] - 监管层持续释放“退市不免责”信号,多家已退市公司相关方亦被追责,彻底打破“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1][8] 立案调查公司具体情况 - 八一钢铁、*ST长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或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立案,立案主体为上市公司本身[2] - 退市海越控股股东、洲际油气股东海口东铎、上海洗霸两名高管均因涉嫌信披违规、持股达5%未停止交易、短线交易等被立案[2] - 洲际油气表示立案系对股东的调查,不涉及公司,不影响日常经营,海口东铎持股5123.74万股,占比1.23%[3] - 上海洗霸称立案系对高管个人调查,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ST长药提示若认定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股票将被强制退市[4] 行政处罚公司具体情况 - 已退市的龙宇股份被查明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年至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约145.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3731.96万元[5][6] - 龙宇股份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年至2024年资金占用余额累计达20.9亿元,公司及5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3810万元,实控人徐增增被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6] - *ST金泰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公司及3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460万元[7] - ST天圣因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被罚,公司及22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499万元,实控人刘群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7] 近期其他监管案例 - 10月13日至17日当周,中国中期控股股东、富通信息母公司、江苏阳光控股股东等退市公司相关方因信披违规被立案或处罚[8] - 恒立退因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被罚款350万元,7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9]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560万元[10] - ST创意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8亿元、1.25亿元,公司及4名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10]
1个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23
监管处罚动态 - 10月以来有7家退市公司受到监管处罚,包括泛海控股、青岛中程、长江健康、江苏阳光、中国中期、富通信息控股股东和贵人鸟[1] - 青岛中程因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和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750万元,时任董事兼总裁被罚65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4][5]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罚合计84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6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5][6] - 监管趋势表明“退市不免责”已成为常态,全面从严监管覆盖企业IPO、经营和退市全周期[1] 公司违规详情 - 青岛中程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菲律宾项目虚假确认收入、虚增工程进度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并在印尼矿权问题上未对已失效采矿权证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无形资产虚增[4][5] - 青岛中程2023年5月其印尼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金额约6.27亿元人民币,占2022年末净资产的57.47%,但迟至2023年11月才公告[5] - 泛海控股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59.4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15%;2023年未能清偿债务26亿元,占净资产的290.83%[6]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证监会发布意见强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要求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8][9] - 投资者索赔方式包括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先行赔付,美尚生态案中投服中心接受超过3.3万名适格原告授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9] - 证监会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基础[10]
1个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1:17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以来有7家退市公司被监管处理,包括泛海控股、青岛中程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长江健康、江苏阳光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的控股股东被立案调查,贵人鸟因控股股东增持承诺问题被出具警示函 [1] - 青岛中程因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和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被处罚,其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菲律宾项目虚假确认收入、虚增工程进度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收和利润,并在印尼矿权问题上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导致无形资产虚增,此外2023年5月其印尼子公司涉及约6.27亿元人民币的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 [2][3] - 青岛中程及相关责任人员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750万元,时任董事、总裁被罚65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泛海控股因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处罚,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金额为59.4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3.15%),2023年未能清偿金额为26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90.83%) [4] - 泛海控股及相关责任人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400万元,多名相关负责人被处以6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的罚款 [4]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强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引导存在相关风险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6] - 当前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多种投资者索赔方式已在退市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美尚生态案由投服中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已裁定的适格原告超过3.3万名 [6] - 证监会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文件的制定修订,并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夯实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基础 [7] 行业趋势与影响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全面从严监管贯穿企业IPO、经营、退市全周期,这一趋势将全面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并净化市场生态 [1] - 随着退市公司追责案例增多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退市不免责”已从监管宣言转变为市场常态,在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任何试图“借退市逃责”的幻想都已不再现实 [7]
别想跑!1月内7家退市公司接罚单,A股“退市不免责”幻想破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20:16
退市公司监管处罚 - 10月以来7家退市公司被监管处罚包括泛海控股和青岛中程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长江健康和江苏阳光被开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国中期与富通信息的控股股东被立案调查贵人鸟因控股股东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披露继续增持计划被出具警示函 [1] - 青岛中程因财务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7月21日摘牌其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包括2017年至2022年通过菲律宾项目虚假确认收入和虚增工程进度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并在2020年至2022年未及时处理印尼矿权证问题导致无形资产虚增 [5][6] - 青岛中程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其印尼子公司2023年5月涉及诉讼金额约6.27亿元人民币占2022年末净资产57.47%直至2023年11月才公告 [6] - 青岛中程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其中公司罚款750万元时任董事兼总裁罚款65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7] - 泛海控股因交易类退市指标于2024年2月摘牌其在2022年至2023年有8笔融资合同违约未及时披露2022年违约金额59.43亿元占净资产43.15%2023年违约金额26亿元占净资产290.83% [7] - 泛海控股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其中公司罚款400万元相关负责人罚款60万元至160万元不等 [7] 投资者保护机制 - 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的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8] - 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范围扩大美尚生态案中投服中心接受超过3.3万名适格原告授权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8] -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多种索赔方式已在退市过程中发挥作用 [8] - 证监会推动《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并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指导意见夯实投资者保护制度基础 [9] 监管趋势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全面从严监管覆盖企业IPO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监管趋势旨在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实现惩首恶与护弱小的有机结合 [1][9]
监管部门10月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财经网· 2025-11-03 19:00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披露重大诉讼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资金占用及担保信披违规被江苏证监局拟罚款5330万元,江苏阳光因信披违法违规被拟罚款330万元 [2] “退市不免责”监管原则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查或处罚,传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信号,秉持“退市不免责”原则一追到底 [3]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旨在全面提升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 [1] “一案双罚”追责机制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因组织、指使资金占用及担保违规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各被拟罚款1200万元 [4] - 江苏证监局拟对长江健康两名董事长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一案双罚”能更全面追究责任,对公司形成警示,对责任人形成约束,避免滥用职权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追责呈现行民刑立体化趋势,民事追责和刑事追责案例增多,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6] - 退市公司千山制药两名高管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挪用资金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6]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6]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可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增强投资者信心 [7]
10月份监管部门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证券日报· 2025-11-03 00:57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原则,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或处罚,传递出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信号 [3] 具体公司处罚详情 - 泛海控股因2022年至2023年共有8笔融资合同违约未及时披露,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涉嫌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定期报告重大遗漏及未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罚款5330万元 [2] - 江苏阳光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330万元 [2] - 贵人鸟控股股东因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在退市板块披露将继续增持,被福建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一案双罚”监管策略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例如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分别被拟罚款1200万元,且2人被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一案双罚”能明确管理层具体责任,形成有效震慑,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避免责任归咎于个别人员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民事追责、刑事追责逐渐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强化监管威慑力 [7] - 例如退市公司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7]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7]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 [8]
泛海控股被罚,青岛中程被罚,退市不免责!
上海证券报· 2025-11-01 17:25
青岛中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 - 违法违规事实包括2017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以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7][8]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被深交所终止上市,目前在新三板挂牌转让[7] 青岛中程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详情 - 2017年至2021年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财务数据虚假记载,风电项目虚假确认收入利润,光伏项目虚增工程进度提前确认收入利润[10] - 2020年至2022年虚增印度尼西亚矿权相关财务数据,未对已撤销或到期的采矿权证进行资产转销[10] - 2017年虚增营收约14.03亿元占当期披露营收92.18%,虚增利润总额约5.53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136.17%[11] - 2018年虚增营收4.68亿元占36.00%,虚增利润总额2.18亿元占94.92%[11] - 2019年虚减营收6.72亿元占88.83%,虚减利润总额2.85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78.36%[11] 青岛中程未披露重大诉讼及处罚结果 - 印度尼西亚子公司TBR于2023年5月3日收到法院传票,涉诉金额约6.27亿元占2022年末净资产57.47%,但公司迟至2023年11月6日才披露[13][14] - 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处以750万元罚款[14] - 对时任总裁JIA XIAOYU处以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4] - 对其他多名责任人员处以警告及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罚款[17] 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违约事项收到北京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18] - 2022年至2023年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共有8笔融资合同发生违约[18] - 公司已于2024年2月被深交所摘牌,目前在新三板挂牌转让[7] 泛海控股债务违约详情及处罚结果 - 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金额为59.4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43.15%[18] - 2023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金额为26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90.83%[18] - 北京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22] - 对时任董事长栾先舟处以160万元罚款,对时任财务总监刘国升处以140万元罚款,对时任总裁方舟处以8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会秘书陆洋处以60万元罚款[22] 监管导向分析 - 监管机构对已退市公司在上市期间的违法违规行为追责到底,彰显退市不免责的监管导向[7]
退市不免责!10月份4公司领8560万罚单2人获刑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11:57
监管处罚概况 - 10月内4家已退市公司收到或拟收到监管罚单,总金额达8560万元 [1] - 处罚对象包括公司本身及相关责任人,体现全链条追责 [1][6] - 除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退市公司责任人还进行刑事制裁,如千山药机董事长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1][5] 青岛中程处罚详情 - 因2017至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披露重大诉讼被处罚,公司被罚750万元,8名责任人共被罚1310万元 [2] - 具体财务造假包括:2017至2019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55276.88万元、21775.90万元、28537.80万元,2020年虚减利润总额28179.72万元 [2] - 时任董事、总裁JIA XIAOYU被处以65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泛海控股处罚详情 - 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违约事件被处罚,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59.43亿元占净资产43.15%,2023年未能清偿债务26亿元占净资产290.83% [3] - 公司于2024年2月7日被摘牌退市,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3] 江苏阳光与长江健康拟处罚情况 - 江苏阳光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拟被罚200万元,4名责任人共拟被罚130万元 [3] - 长江健康因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重大担保及定期报告遗漏,拟被罚1050万元,控股股东润发集团拟被罚1500万元,5名责任人共拟被罚2780万元 [4] - 对长江健康2名责任人拟采取终身市场禁入,1名拟采取3年市场禁入 [4] 千山药机刑事追责 - 公司董事长刘祥华及子公司董事长刘华山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挪用资金罪,各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5] - 千山药机此前因财务造假被处罚,2015年虚增利润7950.52万元,2016年虚增利润27716.43万元 [5] - 公司年报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21年被罚没420万元,3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共被罚15万元 [6] 监管趋势分析 - 针对退市公司形成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6] - 追责精准指向核心责任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失职中介机构,体现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的执法思路 [6] - 通过刑事调查手段更深入打击核心违法行为,震慑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