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智能体

搜索文档
外滩大会一线投资人热议Agent投资路径:通用与垂类智能体的路径权衡
环球网· 2025-09-13 10:43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技术正从大模型向多模态、AI Agent与具身智能跃迁 产业处于技术奇点与商业爆发交汇口 [1] - 智能体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快速渗透 下一代智能硬件竞争焦点为"会做事、总在场、有记忆、能进化" [1] - 世界模型建立将推动智能体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实现自主学习甚至与人类共同发现新物理规律 [1] 智能体发展前景与挑战 - 高容忍度场景(如线下中介、情感陪伴)将优先落地 但需要精确数据闭环的场景仍需发展过程 [3] - 金融场景容错率极低 市场对交付完成度要求越来越高 [4] - 需平衡时效性、准确性和成本 构建用户安全感 并与全球监管机构互动 [4] 中国AI应用竞争力 - 中国AI应用走在国际前列 多个全球"首个智能体"来自中国 [3] - 中国过去20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积累了大量产品经理能力 技术跟进速度快 [3] - 预计未来全球最顶尖的智能体中三分之二将来自中国创业团队 [3] 投资策略与方向选择 - 智能体公司估值尚未锚定 商业化处于早期阶段 [5] - 通用智能体天花板更高但投资风险更大 垂直智能体超额回报想象空间有限 [5] - 蚂蚁集团投资以垂类智能体为主 选择标准为市场空间大、付费意愿强、能构建护城河 [7] - 需持续关注算力等底层基础设施 Token消耗及能源支撑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7] 创业与竞争策略 - 智能体创业需避开大模型能力迭代主赛道 避免被大模型公司版本升级冲击 [7] - 应基于能力定义具体服务领域(如Replay在编程领域的实践) [7]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投资:一方面投资与复杂工作流紧密结合的To B应用 另一方面投资高风险高天花板的通用方向 [7] - AI时代产品增长靠创新而非流量 应优先构建产品再随模型能力提升 追求认知领先与极致执行 [4] - 新一代Agent产品应具备"天生全球化"特性 [4]
姚顺雨离职OpenAI,开启下半场
量子位· 2025-09-12 08:59
姚顺雨职业动态 - 姚顺雨已从OpenAI离职 但尚未官宣下一步去向 [2][3] - 传闻其可能加盟中国科技巨头或选择个人创业 但均未获证实 [2][53] - 有爆料称其以上亿薪资入职腾讯 但已被腾讯官方辟谣 [53] 教育背景与早期成就 - 合肥一中毕业 高考704分位列安徽省第三 进入清华姚班主修计算机科学 [4][10] - 曾获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银牌(495分) [10] - 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博士 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强化学习 [4][22] 学术研究与技术贡献 - 提出思维树(Tree of Thoughts)方法 显著提升大语言模型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6][39] - 开发SWE-bench评估数据集和SWE-agent开源AI程序员工具 [6][34] - 创建ReAct框架 使语言模型在交互中同步进行推理与行动 在AlFWorld任务中成功率提升至71% [36][38] - 构建WebShop模拟电商环境 验证语言智能体在真实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31] - 累计学术引用15253次 h指数24 i10指数29 [42] 行业观点与职业转向 - 提出AI发展进入"下半场" 重点从模型构建转向现实任务定义与评估 [46][47] - 强调语言作为实现AI泛化的核心媒介 其研究聚焦通用智能体开发 [28][30][41] - 职业规划从学术研究转向产品与商业应用 曾表达创建万亿美金级Agent公司的意向 [50][51]
“专家团”齐上阵,全球首个全端通用智能体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9 08:45
产品发布与升级 - 百度文库联合百度网盘发布全球首个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2 0 支持超100个专家智能体同时干活 3分钟并行完成超5项复杂任务 [1] - GenFlow2 0重点解决通用Agent描述难、等待久、交付差、不可编辑等难题 可自主理解用户意图并规划执行 自动切换不同协作模式 [1] - GenFlow2 0支持用户在任务过程随时干预 包括暂停、追问、修改思考内容 记忆可追溯 [1] - 相比1 0版本 GenFlow2 0通过分析用户历史沟通记录和文件操作 提供更个性化内容结果 [2] 技术突破与行业趋势 - 多智能体协作成为科技企业竞逐热点 需解决任务分配、参数传递、上下文管理等关键问题 [2] - 360集团近期上线纳米AI多智能体蜂群 实现智能体从单兵作战到群体协同的进化 [2] - 目前GenFlow2 0已在百度文库网页端和APP端全面上线 无需排队或邀请码 [2]
面对AI业务的困境,苹果选择了吃“回头草”
36氪· 2025-08-07 19:51
苹果AI战略调整 - 公司低调成立新内部团队AKI 旨在开发类似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 由前Siri开发主管罗比·沃克领导[3] - 软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成为苹果AI团队新负责人 原Siri主管被边缘化 公司可能采取内部赛马机制并行开发个性化Siri与AKI项目[3] - 公司2023年曾否认开发聊天机器人 但在Apple Intelligence表现平淡及个性化Siri延迟后重新对聊天机器人产生兴趣[1] 股价表现与市场压力 -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下跌约16% 在"美股七姐妹"中表现仅优于特斯拉[5] - 尽管iPhone、Mac和服务等核心业务线均实现超预期增长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AI竞赛失利是股价下跌原因之一[6] - CEO库克在8月1日员工会议上强调AI革命重要性 将其与互联网、智能手机、云计算和应用程序并列称为"转折点" 承认公司起步较晚但强调历史上有后来居上先例[6] 人才流失与技术挑战 - 基础模型团队AFM负责人庞若鸣以2亿美元身价转投Meta 团队中杰出工程师马克·李、汤姆·冈特及多模态专家张博文也陆续加盟Meta[6] - AI研究人员身价被抬高至媲美体育明星 因AI开发高度依赖天才研究人员 关键人员流失对Apple Intelligence基础模型构成重大挑战[8] - 个性化Siri开发面临技术难题 因其作为通用智能体需调用iPhone多项功能 对技术实力和工程能力要求极高 而公司追求产品稳定性的调性导致项目延期[10][12] 产品战略转向 - AI聊天机器人开发难度相对较低 文生文本是大语言模型基础能力 使用场景单一化降低系统性风险[12] - 只要基础模型能力不被ChatGPT、Gemini大幅领先 公司AI聊天机器人有望提供合格体验[12] - AKI团队被视为应急产物 旨在应对友商端侧AI竞争压力 避免忠实用户失望[12]
沙龙| 未可知 x 杭州滨江: "科学家+企业家"AI+应用发展沙龙, 共话AI产业新未来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08-05 11:02
AI产业应用发展沙龙 - 活动由杭州市滨江区委相关部门及协会举办,旨在搭建"科学家+企业家"跨界交流平台,推动AI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结合 [1]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孜铭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并获聘为滨江区智库专家,体现官方对其研究能力的认可 [3][5] AI投资趋势分析 - 演讲主题聚焦《AI投资下半场:技术、赛道与商业化》,剖析全球AI产业发展趋势 [3] - 指出中国AI产业面临融资约束与算力瓶颈等关键挑战 [3] - 深度求索(DeepSeek)等创新企业正在改变产业格局 [3] 2025年AI细分赛道前瞻 - 通用智能体、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5] - 分析为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了商业化路径思考 [5]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定位 - 研究领域聚焦AI前沿趋势、商业落地与人才发展 [7] - 目标成为"AI时代的认知基础设施" [7] - 合作伙伴涵盖字节跳动、创维、博雅生物等跨领域企业 [10]
“人工智能+”战略提速,AI Agent时代正加速到来
中航证券· 2025-08-03 22:45
投资评级 - 社会服务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3] 核心观点 - 国家层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推动AI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构建创新与应用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2][18] - 国产通用大模型GLM-4.5加速开源商用化,在推理、编码、智能体三大能力维度达国产领先,参数效率与调用成本处于国际前列 [2][18] - OpenAI将于8月发布GPT-5,致力于整合推理与多模态模型,强化全场景执行能力 [2][18] - 政策明确"AI+"发展主线叠加通用大模型技术持续突破,形成政策底+能力底共振格局,AI产业即将进入价值释放窗口期 [2][18] - GLM-4.5的发布标志国产大模型在推理能力、代码生成与智能体交互等核心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其3550亿总参数、320亿激活参数的MoE架构在国际评测中位居全球开源模型前三 [19] - GLM-4.5高效版本GLM-4.5-Air以远低于竞品的规模实现"参数更小,性能更强"的优化突破,API成本仅0.8元/百万token,大幅降低使用门槛 [19] - 微软Azure因AI服务实现Q2营收同比+39%,365 Copilot月活破亿;Meta广告系统引入AI驱动算法后应用业务FoA同比增长22% [20] - GPT-5将采用后台模型路由系统,结合推理模型与多模态模型能力,逐步实现"大一统智能体"构建 [21] 市场行情回顾 - 社会服务(申万)板块指数周涨跌幅0.10%,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5/31 [5] - 子行业涨跌幅排名:教育(2.74%)、旅游及景区(2.69%)、专业服务(-1.23%)、体育II(-1.31%)、酒店餐饮(-2.72%) [5] - 个股涨跌幅排名前五:西藏旅游(46.42%)、中国高科(18.66%)、安车检测(12.69%)、苏试试验(10.42%)、学大教育(6.83%) [5] - 个股涨跌幅排名后五:兰生股份(-9.99%)、大连圣亚(-9.77%)、实朴检测(-9.12%)、中钢天源(-8.87%)、科锐国际(-5.18%) [5] 投资建议 - 2025年下半年将成为"AI应用落地元年",通用型智能体工具逐步成熟,企业AI助手、自动化工作流与智能内容生成将率先形成高频使用场景 [22] - 重点关注两类投资主线:①大模型开发与AI Agent能力提供商【昆仑万维、科大讯飞】;②AI落地场景应用【焦点科技、奥飞娱乐、值得买、上海电影、恺英网络、中文在线、万兴科技】 [22] 行业新闻动态 - 四川发力银发旅游专列扩容,推出《做优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行动方案》,构建多层次产品体系和线路网络 [23] - 免签入境已成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主渠道,带动2024年外国游客达2694万人次、同比增96% [24] - 浙江启航"AI产业加速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推出四大举措培育研发大脑、智能工具箱、市场智能助手和制控驾驶舱 [24] - 人社部部署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人工智能通识继续教育,自2025年起在全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广泛实施 [24] - 即时零售推动餐饮业捕捉"即买即用"增量需求,将餐饮店辐射范围从1.5公里扩至3-5公里,全国3万个前置仓创造50万岗位 [24]
AI“新基建”,打通算力到应用最后一公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7:24
中国大模型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 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1]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 - 行业大模型市场规模2023年达105亿元 预计2024年增长57%至165亿元 2028年有望达624亿元 [2] 技术架构与能力演进 - 大模型技术架构从IaaS/PaaS/SaaS三层升级为五层架构:IaaS(智能算力)-PaaS(语料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应用层 [6] - 下一代大模型在逻辑推理 原生多模态 记忆系统等关键能力突破 将加速高价值复杂行业场景应用落地 [1] - AI推理算力市场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未来95%的算力可能都是推理算力 [7] 行业应用与渗透情况 - 金融 政府 影视游戏和教育领域是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四大行业 渗透率均超过50% [2] - 大模型应用从B2C转向B2B 逐步渗透至自动驾驶 医疗影像分析 3D角色生成等行业深度应用场景 [2] - Agent最容易落地领域具备三特征:人力成本高 数据易取得 任务标准化 编程 医疗 法律 金融等领域Agent营收规模较高 [8] 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 - 独特内部数据成为推动AI落地和差异化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4] - 百望股份平台累计处理发票交易金额达953.5万亿元 相当于2024年全国GDP的7倍 2024年发票处理量突破206.8亿份 同比增长45% [3] - 库帕思目前日生成语料已接近1TB 预计到年底形成1000TB语料数据集 [7]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需要打通"算力-数据-模型-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产业合作和打造生态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家共识 [6] - 金盾全球交易管理智能体支持100+种语言 识别200+类票据格式 集成30000条国际财税规则 [2] 人才需求与培养 - 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需要语言 法律 心理学 哲学等各行业人才 [8] - 高校调整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采用"AI+书院"模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实习 培养懂应用又懂算法技术的人才 [8]
实现 Agent 能力的泛化 ,是否一定需要对世界表征?
机器之心· 2025-07-27 09:30
实现 Agent 能力的泛化,是否一定需要对世界表征 - 现代AI智能体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行动并提升性能的实体,其核心在于具备泛化能力,区别于仅响应预设规则的机器人[5] - 学界存在两大思想脉络:无模型范式认为智能行为可通过感知-行动循环直接涌现,无需构建显式世界模型;基于模型范式则认为灵活目标导向行为必须依赖内部世界表征[5] - DeepMind通过数学框架证明,具有泛化能力的智能体必然内化世界表征,且从策略本身可恢复环境转移函数的近似模型[6] - 研究区分短视行为与长远规划:短视智能体无需世界模型,而需长远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必须比较不同行动引发的未来轨迹优劣[7] - 当前AI领域涌现多种世界模型构建方法,但现有范式存在缺陷且实践层面仍存非共识,焦点已从"是否需要表征"转向"如何表征"[8] 技术狂飙下的AI Assistant发展现状 - 当前多数AI Assistant仍停留在对话器阶段,与真正的通用行动体存在差距,需突破场景深度与交互延迟等瓶颈[2] - 技术架构上,Cross-Attention与MoE有望降低语音交互延迟,提升实时性[2] - 商业化路径存在争议:AI Assistant可能成为企业新盈利入口,但增量流量价值尚未验证;未来形态可能介于"第二手机"与"个人操作系统"之间[2] OpenAI前产品VP的产品方法论 - Peter Deng强调产品本身并非核心,产品品味才是企业护城河,其对当前AI产品的评价未公开但隐含高标准[3] - 打造爆款产品的超级团队需具备特定特征,不同团队对产品经理的特质要求存在差异化[3] 行业数据概览 - 本期通讯覆盖3项专题解读及27项AI&Robotics赛道要事,含10项技术动态、8项国内进展、9项国外进展[3] - 通讯总字数达22439字,免费试读比例8%,完整版需消耗99微信豆(约9.9元人民币)[4]
Manus闪电撤离中国,Fabarta精准补位
搜狐网· 2025-07-23 16:24
Manus退出中国市场事件 - 公司于近期对中国业务进行大规模裁员 120名员工中除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外其余全部被裁[1] - 公司总部正式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清空内容 官网屏蔽中国IP访问[1] - 退出直接原因是美国第14105号行政命令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 迫使B轮领投方Benchmark要求调整架构[2] Manus商业模式缺陷分析 - 公司2025年5月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 估值达5亿美元 但缺乏自研模型 需支付高昂API调用成本[2][3] - 产品定价策略导致用户流失 5月公布每月19/39/199美元价格档位后 月活用户从2000万骤降至1000万[5] - 产品未能有效融入实际办公场景 用户反馈生成长篇报告需反复修改 反而增加工作复杂度[5] 行业算力环境变化 - 美国对华AI芯片管制持续加码 英伟达H100等高性能GPU获取困难 国内替代方案在训练推理效率存在差距[3] - 新加坡作为亚洲算力枢纽 能更便捷接入国际AI生态(如OpenAI、Anthropic) 并提供稳定芯片供应[3] Fabarta产品定位与优势 - 产品强调"个人专属"功能 定位为更懂企业、懂用户、更安全的智能办公伙伴[2][8] - 核心能力源自枫清科技服务大型企业构建的企业级知识引擎和行业智能体平台[8] - 通过支持MCP协议构建开放生态 能无缝对接外部通用智能体(如ChatGPT Agent)实现优势互补[9] 智能体行业发展趋势 - OpenAI于7月18日发布融合Operator、Deep Research和ChatGPT三大能力的统一"ChatGPT Agent"[5] - 行业将呈现通用智能体与精专智能体(Specialist Agent)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9] - Fabarta选择聚焦特定领域 深度理解用户与业务的"精专"路径 与通用智能体形成差异化竞争[8][9]
Manus“跑路”风波背后,AI Agent的商业化困局
36氪· 2025-07-22 07:20
Manus公司的崛起与困境 - 2025年3月凭借"智能体自主完成任务"演示视频迅速走红,一周内吸引200万用户预约,内测码被炒至10万[1] - 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公司估值飙升至5亿美元[3] - 实际产品依赖OpenAI的GPT-4和Anthropic的Claude等第三方API拼接,执行复杂任务时频繁卡壳[4] - 定价19-199美元/月但实测效果差,电商比价漏数据、金融建模偏差超15%、视频生成出现畸形生物[6][7] 通用AI Agent行业现状 - 行业预测到2027年约40%项目因成本失控或商业模式不清晰被淘汰[3][9] - 同质化严重,本质是调用大模型API加定制前端界面,护城河稀薄[11] - 麦当劳与IBM合作开发的AI Agent因餐厅环境频繁出错被弃用[12] - 采用免费获客模式但服务成本高,融资断裂导致现金流危机[14] 成功企业的突围策略 - GenSpark聚焦办公自动化等垂直场景,上线45天实现3600万美元年收入,金融报告撰写时间从3天缩短至8小时[20] - Salesforce的Agentforce提供可解释AI决策和按需付费模式,年化收入达10亿美元[24] - 医疗Agent PathChat通过数据积累将肿瘤识别准确率从78.1%提升至89.5%[27] - 成功企业共同点:深度绑定业务流程、量化ROI、构建数据闭环生态[18][22][25] 行业发展趋势 - 通用Agent陷入"泛而不精"困境,缺乏统一底层架构设计[15] - 垂直领域专业型Agent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建立壁垒[20][27] - 生态化发展成为护城河,如Salesforce允许第三方开发行业应用[27] - 技术需聚焦实际场景创造可量化价值才能持续发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