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FT中文网精选:AI假发票是个大问题
日经中文网· 2025-11-13 10:46
文章核心观点 - 图像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催生了大量由AI生成的假发票 助长了报销欺诈等更基础常见的欺诈形式 [5][6] - 伪造文件的低门槛正在威胁金融信任 [5] 技术发展与欺诈手段演变 - 过去的造假手段相当原始 例如使用复印机和修正液以及出租车司机提供的空白车票 [6] - 当前手法更高级且更容易 AI生成的假发票配有仿真的商标地址和明细 甚至模拟折痕和咖啡渍 [6] 行业潜在风险 - 高度关注AI生成深度伪造被用于政治肮脏伎俩或金融诈骗的可能性 [6] - 欺骗的民主化会助长更基础更常见的欺诈形式 [6]
保住财富往往比致富更难,为什么金融诈骗会一直存在?
第一财经· 2025-11-12 19:37
金融诈骗案例剖析 - 弗雷德·海因斯案例:一名勤杂工为获取虚构的6400万美元尼日利亚遗产,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三次抵押房产以筹集六位数资金,最终损失11万美元后通过和解挽回部分损失[1][2][3] - “飞机游戏”案例:一种庞氏骗局,参与者支付1500美元“登机费”,通过招募新成员晋升,最终可获12000美元回报,有参与者在四天内晋升并获利,一名佛罗里达州男子通过九次参与赚取十多万美元[3][4] - 骗局运作模式:尼日利亚骗局通过伪造官方文件(如尼日利亚总统信函和联邦调查局局长邮件)获取信任,“飞机游戏”则依靠层级招募维持运转,但缺乏实质性商业模式,最终因执法介入瓦解[2][3][4] 人性与金融决策心理 - 决策非理性:金钱决策易受情感驱动,人们常因寻找财务捷径而忽略风险,无论财富多寡均可能做出不明智选择[5][7] - 幸存者偏差:商业和金融教育多聚焦成功案例,但从失败和骗局中汲取教训更能帮助识别雷区,避免愚蠢行为比模仿成功更有效[6][7] - 普遍性:金融诈骗受害者涵盖不同背景人群,包括上层人士、普通农民、职业运动员和好莱坞明星,反映出人性弱点而非财富水平的关联[1][5][7] 书籍核心观点与价值 - 内容定位:本书不同于传统成功学书籍,通过分析真实诈骗案例、错误决策和心理误区,提供规避金融风险的实用洞察[6][7] - 教育意义:旨在帮助读者认清自身非理性行为,避免对“快速致富”捷径的盲目信任,强调没有一蹴而就的致富方法[6][7]
两家银行被骗超千万!男子“租牛骗贷”获刑13年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40
案件概述 -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租牛-抵押-再租牛”循环骗贷案 [2] - 犯罪分子刘某通过顶名贷款、虚假合同等手段连环诈骗,银行内部人员涉嫌收受好处费为审批开绿灯 [2] - 刘某最终获刑13年,但两家受害银行的超千万元损失面临难以追回的困境 [2][6] 诈骗手法与过程 - 2022年6月,刘某从别处租来297头活牛,以任某为名义借款人,向公主岭华兴村镇银行成功申请400万元贷款,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个人旧债 [3] - 2022年8月,刘某故技重施,再次以任某名义用新租的牛向同一银行成功骗取500万元,并私自卖掉部分抵押牛 [4] - 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间,刘某以徐某及其子名义,使用虚假购牛合同从吉林银行公主岭支行骗走300万元和280万元 [4] - 2022年4月,刘某帮助朋友郭某以虚构购牛合同、借用490头牛抵押的方式,向吉林银行贷款650万元,并给银行工作人员好处费 [4] 司法判决结果 - 刘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金20万元,犯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10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罚金共计30万元 [5] - 李某、任某、徐某三人构成共同犯罪,分别被判处2年10个月、2年7个月、1年9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5万至5万元不等 [5] - 法院判决刘某向公主岭华兴村镇银行退赔827.75万元(案发前仅归还本息72.25万元),向吉林银行退赔489.94万元(案发前仅归还本息10.06万元) [6] 银行风控漏洞分析 - 贷前调查严重缺失,未能有效核实活牛抵押物的真实权属情况,仅依赖表面材料 [8] - 资金流向监控形同虚设,贷款发放后未对用途进行有效跟踪与管理,导致资金被挪用 [8] - 客户准入和业务审核过度依赖形式审查,未对借款人经营背景及还款能力进行交叉验证 [8] - 抵押物动态管理机制缺位,未能对活牛类生物资产实施定期盘查或监管 [8] - 活牛作为生物性资产具有流动性强、易死亡、难估值、难监管等特点,在缺乏完善第三方监管和权属登记系统的情况下易被利用 [9] - 案件牵扯出银行内部人员收受好处费为审批开绿灯的问题,凸显部分金融机构内控机制漏洞 [9]
护住储户的存款!银行正式通知,以后存钱,要记得先看这点?
搜狐财经· 2025-10-30 16:14
央行政策与监管动态 - 央行在部分地区试点大额现金管理,对超过10万元的存取款进行监控以防范金融诈骗 [1] - 央行发布新规,强调储户存款时需认准“存款保险标识”以保障资金安全 [1] 存款保险制度解析 - 存款保险为储户提供保障,银行破产时,储户在本金和利息合计50万元以内的存款将获得全额赔付 [3] - 绝大多数储户的存款金额在50万元的存款保险保障额度之内 [3] - 存款超过50万元的部分,在银行破产后需等待资产清算并按比例赔付,但包商银行破产案例中对超50万元本息进行了全额赔付 [5] - 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不包括储户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基金、保险等投资产品 [8] 居民储蓄行为变化 - 传统上中老年群体是银行储蓄的主力军,因其收入稳定、开销小且偏好稳健 [7] - 近两年年轻人储蓄意愿增强,原因包括疫情反复与经济下行凸显存款重要性,以及股市、基金等高收益投资产品风险加大 [7]
“假冒银行卡”骗局勿轻信
经济日报· 2025-10-09 07:12
骗局核心特征 - 不法分子通过盗用银行标识、伪造官方客服等手段假冒银行制造混淆 [1][2] - 骗局以“消费扶贫爱心卡”和“养老补贴专用卡”等名义进行包装 宣称卡内额度高达400余万元以高额补贴进行利益引诱 [1][2] - 诈骗本质是利用政策场景包装与高利益诱惑结合 精准锚定带有民生属性的领域 [1] 诈骗实施手段 - 通过邮寄或散发假银行卡 并印制虚假“官方客服”电话为后续诈骗创造条件 [2] - 利用虚假APP、网站或客服电话展示卡内“高额余额”或谎称寄送“贵重赠品”制造陷阱 [2] - 以激活账户为借口 收取“制卡费”“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骗取钱财 例如诱骗老人支付1000余元 [1][2] - 在行骗过程中大肆套取受害者及家人个人信息 为后续不法活动创造条件 [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当前金融诈骗呈现向场景化、伪官方化演变的突出特征 [1] - 不法分子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迷惑性极强 主要利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对政策福利的信任度以及信息甄别上的盲区 [1][3]
邻居张大爷转投股票基金,两个月亏了 8 千:高收益藏着坑
搜狐财经· 2025-10-03 21:05
行业销售与营销实践 - 银行通过社区理财讲座形式进行营销,现场布置花篮与水果盘以营造氛围 [2][3] - 客户经理使用热情称呼与选择性展示短期上涨走势图等方式吸引老年客户 [3] - 宣传材料突出“年化15%”等加粗亮眼收益承诺,但未充分揭示风险 [2] 客户风险评估与适当性管理 - 线上风险评估流程存在缺陷,客户经理可能暗示选项将保守型客户改为进取型 [4] - 82岁客户在其他银行评估为R1级,但涉事银行测出R4级 [4] - 70岁以上客户购买R4级风险基金按规定需家属签字,但实践中存在未执行情况 [5] 产品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基金产品利用2025年春节后AI概念股短期行情吸引客户,但七月后市场因政策窗口期未到等因素出现震荡 [3] - 投资者在初期获得+280.56元收益后增加投入,操作频繁化 [4] - 市场调整导致基金重仓股指数单日下跌2.27%,客户持仓由浮盈300元转为亏损5000元 [4] 投资者教育与风险认知 - 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数据显示,仅北京上半年有近千名老年人因轻信高收益理财被骗,平均损失超5万元 [6] - 建议的投资者保护措施包括查验金融从业资格、关注产品风险等级、对超过6%收益保持警惕及避免匆忙决策 [6]
民生信用卡中心:警惕金融诈骗陷阱 守护您的财产安全
齐鲁晚报· 2025-09-29 08:45
金融诈骗常见手段 - 虚假投资诈骗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利用虚拟货币、炒股APP、贵金属交易等噱头吸引投资后卷款跑路,或通过搭建虚假平台、山寨APP进行虚假转账并限制提现,同时采用拉人头分红的庞氏骗局模式 [1] - 贷款诈骗以无抵押秒到账为诱饵要求先支付手续费保证金,或通过先发放小额贷款再以违约金逾期费等方式使欠款滚雪球,最终逼迫借款人借高利贷形成套路贷 [1] - 杀猪盘通过网恋建立信任后诱导受害者在虚假平台进行投资赌博 [1] - 冒充公检法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嫌洗钱等犯罪,要求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 [1] 金融诈骗行业影响 - 诈骗行为直接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可能造成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额债务的后果 [2] - 虚假投资和庞氏骗局误导公众投资决策,破坏正常金融秩序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2] - 诈骗资金可能被用于洗钱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形成违法产业链危害社会安全 [2] 风险防范措施 - 建议消费者对高收益投资和免费礼品等诱惑保持警惕,避免贪图小便宜 [3] - 强调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不随意透露银行卡号验证码,避免在非正规平台注册账号 [3] - 接到可疑电话时应立即挂断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 [3] - 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虚假APP,投资前需与家人商议并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平台资质 [3] - 发现被骗后应立即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4]
@所有人,国庆中秋假期谨防高发金融骗局!
北京商报· 2025-09-28 18:40
假期金融诈骗高发背景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礼品赠送、旅游出行、购物消费等场景集中,大众消费热情高涨易放松警惕 [5] - 理财转账等金融需求凸显,叠加部分突发状况可能被利用,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5] - 双节兼具节日与假期属性,是各类金融诈骗的高发期 [1][5] 典型诈骗套路类型 - 包括"航班取消"诈骗、"ETC"短信诈骗、山寨车票网站诈骗、景区低价门票诈骗 [1] - 刷单返利类诈骗常以"点赞""助力""买票""购物"等形式出现,并在受害人提现时以金额冻结为由要求缴纳"解冻金" [3] -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通过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账号、道具广告,诱导私下交易或以操作失误等理由要求支付"注册费""解冻费" [3] - 虚假购物类诈骗中建立与正规网店相似的交易网站,以"国庆节优惠活动"旗号引诱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导致"财货两空" [4] -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及"杀猪盘"类诈骗,后者针对单身人士通过网上交友赢得信任后诱导参与赌博或投资骗取钱财 [1][4] 诈骗手法与风险点 - "节日专属"理财诈骗以"国庆限定高收益理财""双节感恩保本产品"为噱头,承诺远超市场正常水平的收益,通过虚假App诱导充值后无法提现 [5] - 非法贷款平台冒充银行或正规机构,以"低息秒批""无抵押借款"为诱饵,要求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 [5] - 虚假购物场景中,"低价代订酒店"服务在热门城市酒店一房难求时涌现,很可能是陷阱 [3] - 任何形式的刷单行为都是违法的,诈骗分子利用兼职心理设计骗局 [3] 防范措施与建议 - 消费者不要相信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的兼职广告,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陌生App [3] - 网购时需注意甄别购物软件、交易平台是否正规可信,对异常低价商品提高警惕并通过正规平台交易 [4] - 涉及金融操作时务必通过银行官方App、线下网点、正规金融平台官网核实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 [5] - 保护好银行卡号、验证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向任何人透露 [5]
华泰证券|诈骗分子的千层套路:自称是机构从业者的“专家”真的是本人吗?
新浪基金· 2025-09-24 17:17
文章核心观点 -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专业身份和资质证件冒充持牌机构专业人士实施诈骗利用投资者对知名机构的信任降低其警惕性 [4][8][12] - 诈骗手法包括伪造工作证、营业执照、执业证书和公章冒充分析师、基金经理或核心团队成员使用专业术语营造高端形象并通过短期盈利诱导投资者追加资金 [12][13][14] - 投资者需通过官方协会核验从业人员资格谨慎对待荐股邀请和不明APP下载避免轻信和盲从 [18] 诈骗手法分析 - 伪造全套证件材料包括工作证、营业执照、执业证书和公章真伪难辨 [12] - 冒充知名券商分析师、基金经理或团队核心成员利用声誉和影响力增加可信度 [12] - 使用复杂金融概念和专业术语误导投资者伪造个股预测和持仓情况 [13] - 以免费荐股吸引投资者通过群聊直播营造氛围通过短期盈利降低警惕性诱导追加资金 [14] 案例细节 - 投资者曹某被冒充HX证券公司研究员的诈骗分子欺骗下载虚假APP转入1万元初期成功转出800元盈利后追加100万元资金 [16] - 账户显示盈利30万元后提现被拒要求缴纳20万元解冻保证金转账后被踢出群聊无法联系 [16] 投资者防范措施 - 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核验从业人员资格 [18] - 谨慎思考专家荐股动机和群聊、APP真实性避免轻信和盲从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