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经济带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风起皖西,何以六安——探寻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11-08 03:10
六安市产业发展概况 - 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采矿冶金及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健康、建材家居、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并超前布局低空经济、氢能、第三代半导体三个未来产业,形成“6+3”产业体系 [11] - 2025年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33%,增速高于全省33.1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一位,制造业投资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15.1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三位 [32]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5%,增速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居安徽省第二位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共304家,其中零部件规上企业205家、后市场企业99家 [12] - 2024年招引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关联项目81个,总投资规模达239亿元 [12][31] - 在汽车零部件11个门类中已布局9个类别,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净增规上工业企业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占比达22.7% [31] 新能源与氢能产业 - 形成以东旭康图、赛拉弗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集群,以金寨国轩、绿沃循环能源为代表的储能产业集群 [13] - 六安作为全国首批氢能示范城市,龙头企业明天氢能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座万套级产业化工厂 [10][21] 采矿冶金及新材料产业 - 形成以六安钢铁、金安矿业为代表的铁基材料产业基地,铁矿已探明储量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14][28] - 形成以将军磁业、天通新材为代表的高性能磁性材料产业集群,以欣奕华、华爵新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14] - 钼矿已探明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并规划建设金寨钼基新材料产业园 [28] 电子信息与低空经济产业 - 成功创建“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有近百家规上企业,形成以精卓光显、刚毅电子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春兴精工、博微长安为代表的现代通信产业集群 [16] - 金安通用机场已正式运营,并规划新建3座通用机场、1座民用机场 [20] 生命健康与绿色资源产业 - 形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中药深加工、康养等五大产业群,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省级102家 [19] -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29万亩,产量达25.05万吨,综合产值162.27亿元,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27] - 迎驾集团构成“白酒、饮料、石斛、文旅”四大产业格局,创新“酒业+生态”概念 [28] 区域合作与产业承接 - 受益于上海与六安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发展等多重战略机遇,采用“上海研发+六安制造”等“四+”合作路径 [24][33][34] - 六松现代产业园采用“管委会+公司+基金”市场化运营模式,设立总规模10亿元产业基金,主要投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4] - 园区协同金安经济开发区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上海项目7个,投资超35亿元 [34]
以奋进姿态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全省各地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新华日报· 2025-10-28 07:23
江苏省及各市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 全省及各市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1][2][3] - 各地市迅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推动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2][3] - 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包括高标准学习研讨、专题培训、宣传宣讲等,旨在将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个支部和每名党员 [3][9] “十五五”规划编制与战略部署 - 江苏省将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并实施“十五五”发展规划,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关键任务 [1] - 各市正加快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3][6][8] - “十五五”时期被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2][8][9] 各市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 - 南京市将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谋划,更好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国家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2] - 苏州市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3] - 无锡市坚持干字当头抓好全年收官,更有针对性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3] - 徐州市锚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系统谋划未来5年战略性目标和标志性工程 [4] - 常州市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推动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抢占新赛道 [4] - 南通市将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5] - 扬州市将紧扣万亿目标,排定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其他城市如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均结合自身实际,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6][7][9][10] 当前经济工作与“十四五”收官 - 多地强调要抓好全年收官工作,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3][5][7] - 工作重点包括集中精力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着力稳定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 [4][7] - 决胜“十四五”收官战是对过去五年奋斗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为未来发展筑牢基石 [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省级机关引发热烈反响以实干担当抓落实,为全国大局作贡献
新华日报· 2025-10-26 07:18
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 - 统筹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 [2] - 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2]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1] 产业发展与升级 - 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2] - 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发力 [2] -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4] - 努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6] -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 [9]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3]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跑出产业创新加速度,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3] - 构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科技金融体系 [6] - 为人工智能等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集成式服务 [9] 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 - 集成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2]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2]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打造江苏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等一批标志性制度型开放品牌 [4] - 以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自贸试验区等开放载体为依托,加大力度探索制度型创新 [6] 财政与金融服务 - 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引领 [5] -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6] - 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 [6] - 完善民营经济、普惠养老、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机制 [6] - 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10] 消费与市场体系 - 将惠民生和促消费有机结合,健全新需求新供给双向循环机制 [2] - 大力提振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助力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4] - 完善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大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9] 基础设施与物流 - 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力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 [8] - 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放大"水运江苏"优势和潜能,大力推进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发展 [8] - 提升大件运输审批等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交通物流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8] - 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贯穿全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协同联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平急两用为抓手 [9] 绿色发展与安全 - 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2] - 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 [4] - 坚决守牢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9] - 扛牢维护国门安全的政治责任,盯牢国门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 [6]
湖北武荆宜高速疏港铁路特大桥左幅中跨成功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3:10
在气温较低、波动较小的最佳温度窗口期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梁体热胀冷缩影响。同时,现场采用的高 强微膨胀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以及自动化监测设备,能有效防止开裂,并实时监测梁体标高、应力变 化,保障全过程信息化动态控制,实现合龙段与悬臂端的无缝连接。目前,武荆宜高速项目正全力推进 合龙后工序转换及桥面系等附属工程施工。 武荆宜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湖北省"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布局中的关键一 横,预计2026年6月实现全线通车,届时,将有效分流缓解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加速武汉至 重庆高速公路通道形成,进一步加强湖北东中西部经济联系,对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互联 互通,助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万宗游 郭南佑) 其中,该公司承建的武荆宜高速(二标段)全长13.444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 度为120公里每小时。标段内共设有桥梁6座(不含匝道桥),其中,疏港铁路特大桥位于荆门市沙洋县李 家坪,上跨沙洋疏港铁路(主桥)和342省道,全长1258米。主桥为56+100+56米跨变截面连续梁,采用挂 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是目前项目中跨 ...
相得益彰,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江苏“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三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17
区域协调发展成效 - 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缩小至1.86 [1] - 苏南与苏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1.80 [1] - 江苏成为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1][3] 南北联动合作 - 南北合作从产业转移升级为创新协同,全省已建成15家南北科创飞地 [2][3] - 苏宿工业园区以占宿迁0.16%的土地,贡献全市6%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37.5%的高技术产业产值 [2] - 全省8家共建园区现有投资超10亿元工业企业55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24家 [2] - 苏南方每年筹措3.84亿元帮扶资金,苏北方每年安排约200个项目 [3] 城乡融合发展 - 全省已建设283个“无人化”农场,培育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5] -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万公里,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2024年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400公里 [5] - 2024年江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 [6] 长三角一体化参与 - 202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万亿元,占长三角总量的41.3% [8]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2023年的24.4%提升至2024年的24.7% [8] - 江苏共建长三角实验室网络,组建两批24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 [8] 长江经济带建设 - 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9.85万亿元,占全国45.3% [9] - 2024年江苏外贸进出口5.62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长江经济带外贸总值的28.3% [9] 对口支援协作 - “十四五”以来江苏共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340余亿元,组织实施项目8000多个 [11] - 新增选派干部人才超1600名 [11]
1个中心城市+7个县域,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有3个目标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19:24
都市圈发展历程与现状 - 2006年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概念,涉及合肥市、六安市、原地级巢湖市 [1] - 2009年扩容至一个中心城区加四个周边市 [1] - 202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函复发展规划,覆盖1个中心城市加7个县域,面积2.49万平方公里 [1] - 当前都市圈GDP为1.66万亿元,其中合肥市贡献1.35万亿元,占比81% [1] 产业与科创协作 - 产业协作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例如与淮南市寿县联合建立合淮合作区,推进产业园区共建共享 [1] - 合肥作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通过科大硅谷向7个县域孵化创新成果 [2] - 推广安徽省科技大市场,建成14个分市场,运用技术经理人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 - 未来将加强产业协作,共绘产业图谱,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并发挥综合性科学中心辐射作用 [6] 交通与基础设施互联 - 合肥已与圈内6个县实现高铁直达,并开通至六安的无红绿灯快速通道 [4] - 未来将构建"1+1+N"都市圈规划体系,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城市快速路网和高速公路都市圈环线 [5] - 重点工作包括抓好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实施,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毗邻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专项规划 [5] 公共服务与环境共治 - 开通7条定制公交旅游专线,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成立合肥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 [4] - 合肥与六安两市率先实施省级大别山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并于今年6月建立市级龙河口生态补偿机制 [4] - 未来将实施巢湖流域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开展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和水质联合监测 [6] 战略机遇与未来目标 - 都市圈具备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叠加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 [5] - 2024年成为全国唯一以都市圈名义进入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单元 [5] - 目标到2030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增幅保持前列,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5]
水运江苏:江河湖海共行舟
人民网· 2025-10-13 10:00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系统性推进水域治理、船闸效能升级和生态修复,将水运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1][3][4][7][9][10] 运河港口升级与产业集聚 - 黄码港投入近30亿元进行整治,清退127座散乱污码头,新建29个千吨级泊位,使千年漕运古道重焕生机 [3] - 港口升级带来运力提升,苏粮淮安公司实现原粮从码头到车间全程封闭输送,每小时运力达300吨,比公路运输效率提升3倍 [1] - 依托港口形成“储贸加一体化”链条,益海嘉里项目通过运河运输小麦,物流成本每吨低至20元,比公路运输节省80% [3] - 龙头企业如益海嘉里、苏粮集团、华跃生物相继落户黄码港产业园,实现从“一粒米”到“一杯饮”、“一桌菜”的产业延伸 [4] 船闸减负与运输效能提升 - 江苏省自2024年5月1日起取消101座船闸收费,吕四渔港船闸取消收费后,一条188吨接鲜船一年可节省3.2万元过闸费,占其总运营成本150万元的2%到3% [6][7] - 谏壁船闸通过“单闸优化调度法”进行扩容改造,使二线闸单闸通航能力提升15%,2024年在单闸运行模式下实现船舶通过量1.21亿吨 [7] - 2024年江苏省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货运量比重达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内河航道货运量达7.4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36.1亿吨位居全国第一 [7] 水利建设投资与生态治理成效 - 近5年江苏省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超2500亿元,整治中小河流6200公里,新增三级以上航道里程410公里 [4] - 苏北灌溉总渠堤防加固工程新增灌排能力444.5立方米每秒,保障了8.6亿斤粮食产能 [4] - 南京新济洲通过生态移民和系统性治理,湿地面积增加近80%,岛上各类生物资源达到1937种,成为长江生态改善的典范 [9] - 生态修复助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崛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4年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10] 经济贡献与战略定位 - 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占比22%,凸显其经济支柱地位 [10] - 长江经济带被定位为生态主战场和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水利建设成效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 [4][10]
看,长江的华章
人民网· 2025-10-11 17:31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 约21%国土面积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1] - 安徽省芜湖市拆除整治200多个非法码头及修造船厂 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 腾退滩涂陆域面积约6000亩[9] - 江西省九江市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遵循"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要求 打造152公里长江岸线生态绿化带[10] - 湖南省推进洞庭湖系统治理 实施重要堤防加固 蓄滞洪区扩容及河道疏浚等重大项目 构建四大水安全体系[14]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 通过多项举措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18] - 云南省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金沙江干流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 流域面积10.9万平方公里 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22] 沿江城市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 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 徐汇滨江成为重要增长极 龙头企业落户 西岸中环商业集群加速形成[3] - 重庆市洪崖洞以巴渝传统吊脚楼与现代光影技术融合 打造"长江夜经济明珠" 展现文旅融合新场景[16] - 贵州省清镇市依托红枫湖生态禀赋 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17个 旅居民宿208家 衍生多元业态 日均游客量稳定在2000人次左右[20][22] 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物流 -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首座里程碑式桥梁 极大便利长江两岸物资流通 提升南北交通畅通效率[12] - 浙江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年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 海上航线总数达308条 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7] 科技创新与生态治理装备 - 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生态清淤平台"太湖之光"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每天清理8000立方米淤泥 未来6年总清淤量能装满4000个游泳池[5] 滨江景观与公共空间建设 - 安徽省芜湖市十里江湾公园总岸线长约7.2公里 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 通过防洪工程与景观建设深度融合 打造沿江绿色生态文化长廊[9] - 江西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绿道系统 实现还江于民 惠利于民 方便群众便捷亲水观江[10]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喜看大江三叠浪
人民日报· 2025-10-11 13:48
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 [1] - 2024年前8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6.3% [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湖南拆除关停长江岸线及洞庭湖区非法砂石码头39个、砂场84处 [4] - 洞庭湖区域2023年监测到越冬水鸟超过45.85万只,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长江干流水质已连续5年保持Ⅱ类 [9] - 九江石化环保改造累计投入约26亿元,外排废水、有控废气达标率和固废合规处置率达100% [8] 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 - 九江石化总投资106亿元的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营收600亿元 [8] - 九江市推动30多家化工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2023年全市石化化工产业链利润额同比增幅达13.3% [9] - 东风汽车2024年上半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9% [11] - 湖北省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研发出首颗国产车规级高性能微控制器芯片,预计2025年量产上市 [11] - 合肥培育量子科技相关企业91家,相关专利数量超2000件,形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个 [12] 区域协同与交通物流发展 -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2024年完成江海联运量3.36亿吨,占长江比重超21% [17] - 宁波舟山港至鄂州三江港的江海直达航线仅用5天,创下长江中游大宗商品物流新速度 [16] - 重庆发挥果园港区位优势,吸引国际贸易、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聚 [18]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喜看大江三叠浪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54
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 长江经济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逾63万亿元,增长5.4% [1] - 湖南拆除关停长江岸线及洞庭湖区非法砂石码头39个、砂场84处,并启动多项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3] - 九江石化进行环保改造累计投入约26亿元,外排废水、有控废气达标率和固废合规处置率达100% [7] -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长江干流已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 [7] 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 - 九江石化总投资106亿元的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营收600亿元 [7] - 九江推动30多家化工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去年全市石化化工产业链利润额同比增幅达13.3% [7] - 湖北武汉以东风汽车为龙头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企业今年上半年自主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29% [9] - 东风汽车通过构建覆盖全领域的新能源品牌格局,研发出首颗国产车规级高性能微控制器芯片,预计明年量产上市 [9] - 安徽合肥高新区培育量子科技相关企业91家,相关专利数量超2000件,形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个 [11] -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82项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通过“拨投结合”资金支持企业创新 [12] - 四川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13] 区域协同与物流发展 - 今年前8月,长江经济带11省市外贸进出口值达13.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46.3% [1] - 浙江首创“运力池”机制,2024年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完成江海联运量3.36亿吨,占长江比重超21% [16] - 重庆发挥果园港区位优势,吸引国际贸易、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聚,形成辐射西部地区的发展网络 [17]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携手推进科技创新,沪滇两地通过多种协作模式推动产业转移 [18] -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获批,是集水利、航运、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最大综合性工程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