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光火储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能源2025年三季报业绩稳健增长,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幅超150%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1:35
核心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5.25亿元,同比增长0.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2亿元,同比增长14.16%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7.90%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3%,较上年同期增长0.40个百分点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14亿元,同比增长44.73% [1] 运营与装机容量 - 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953.97万千瓦 [1] - 常乐发电公司2×1000兆瓦燃煤机组扩建项目投产 [1] - 火电板块前三季度上网电量142.44亿千瓦时,平均上网电价有所上升 [1] - 民勤、腾格里沙漠等地区风光电一体化项目储备装机容量900余万千瓦 [2] - 已核准项目计划装机容量达510万千瓦,在建项目计划装机容量为100.025万千瓦 [2] 财务结构与成本控制 - 总资产较年初增长7.31%,所有者权益增长7.54% [2] - 融资利率下降带动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6.10% [2] 战略发展与项目推进 - 积极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战略 [2] - 民勤100万千瓦风光电一体化项目、腾格里沙漠大基地项目中民勤南湖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获得核准 [2] - 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绿电聚合试点项目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在建 [2] - 在国家“双碳”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公司有望在能源保供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3]
人民日报丨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 中国已投运40余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国家能源局· 2025-10-23 12:57
特高压电网建设规模与成就 - 中国已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45项,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超远距离输电网络,包括1条±1100千伏、23条±800千伏和21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9][14] - “十四五”期间全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由“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至约3.4亿千瓦,增幅达25%[9][14] - 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由2.8万公里增长至4万公里以上,特高压交流线路长度由1.4万公里增长至2万公里,电网结构显著加强完善[14] 特高压工程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点对点直达、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可达2000-3000公里)、线路损耗低等优势[13] - 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80公里,输送水电至江苏仅需7毫秒[11] - 国家电网首次形成±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标准化系列成果,覆盖设计、装备、施工、调试、管理全领域,形成500余项各类标准规范文件[21] 清洁能源输送与绿色发展 - 2024年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总送出电量的比重接近60%[17]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4][17] -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输送的电能超过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能源,其配套电源装机1450万千瓦中新能源达1050万千瓦[16]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近5年来国家电网已投产8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长度1.36万公里,形成超50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能力[13] - 陇东至山东工程是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输电距离915公里[16] - 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是以输送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最大输送功率达800万千瓦[17] 技术创新与产业引领 - 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创造了26项“世界首个”,包括世界首条海拔最高、冰区最重等[19][20] - 白鹤滩至江苏工程是首条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的直流通道,有效化解多回直流密集接入地区的安全运行压力[20] - 多项“卡脖子”技术瓶颈取得突破,如陇东至山东工程首次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保系统,成功打破核心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21]
特高压架起电力“闪送通道”(“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6:21
行业规模与建设进展 - 中国已累计投运特高压工程45项,构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超远距离输电网络,包括1条±1100千伏、23条±800千伏和21条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 [7][11] - “十四五”时期特高压直流线路长度由2.8万公里增长至4万公里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由2.7亿千瓦提升至约3.4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提升25% [7][11] - 近5年国家电网投产8项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长度1.36万公里,形成超5000万千瓦的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能力 [10] 重点工程项目与输送能力 -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中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输电通道,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 [2][13] - 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是中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配套电源装机145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万千瓦 [12][13] - 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2080公里,输电耗时仅7毫秒,是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点工程 [9] 清洁能源输送与结构优化 - 2024年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清洁能源电量已达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总送出电量的比重接近60% [14] - 特高压工程从“输送火电为主”逐步转向“清洁能源优先”,依托存量通道增加风电和光伏配置,优化输送电量结构 [13][14] - 陇东至山东工程输送的电能超过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能源,并配套全球规模最大、能耗最低的燃煤电厂碳捕集工程,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达150万吨 [12][13]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突破 - 国家电网首次形成±800千伏/800万千瓦特高压直流标准化系列成果,覆盖设计、装备、施工、调试、管理全领域,形成500余项各类标准规范文件 [16] - 多项“卡脖子”技术瓶颈取得突破,陇东至山东工程首次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和基于自主可控芯片的直流控保系统,成功打破核心装备的国外技术垄断 [17] - 特高压电网技术在拓扑结构、柔性输电、高海拔建设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例如白鹤滩至江苏工程是首条采用混合级联输电技术的直流通道,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创造26项“世界首个” [15][16]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17:16
工程核心数据与意义 -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投运以来输送电量已达100.2439亿千瓦时,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 [1] - 工程线路全长915公里,额定输送容量为800万千瓦,是“西电东送”重大工程 [1] - 工程配套电源总容量145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万千瓦,储能105万千瓦,实现风光火储一体化打捆外送 [3] 技术与装备突破 - 工程率先示范应用国产分接开关、基于国产芯片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大量国产化设备,解决了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卡脖子”问题 [3] - 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直流设备制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电工装备自主可控的新突破 [3] 运营保障与社会经济效益 - 为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建立了联动机制,构建了立体化、全天候的设备监控体系,并深化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3] - 工程有力支撑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山东及华东地区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助推两省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3]
“陇电入鲁”,突破100亿千瓦时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6:35
项目规模与意义 -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达到100.24亿千瓦时[1] - 项目有力支撑甘肃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助推山东、甘肃两省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1] - 为华东地区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 项目技术特征 - 陇电入鲁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3] - 项目起于甘肃庆阳换流站,止于山东东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3] - 输电线路全长915公里[3]
300MW/1.2GWh!“陇电入鲁”配套F1储能项目全面建成
项目概况 -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配套F1储能项目已全面建成并具备受电条件 该项目位于环县虎洞镇贾驿村 概算投资10亿元 容量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2] - 项目投运后预计年消纳新能源电量4.2亿千瓦时 一次充电可储存120万千瓦时电量 最大可满足24万户居民一天用电需求[2] - 项目分为储能 调相机 升压站及风光项目四部分 储能项目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升压站及风光项目已带电运行 调相机进入收尾阶段[2] 技术特点 - 储能设备采用华能自主研发的单级分散式储能技术 该技术对电池兼容性更强 能提升电池安全性能[2] - 相较于传统集中式储能技术 分散式储能技术能从根源上解决簇间环流与能量衰减问题 更好提升电网稳定性[2] 项目背景 - 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 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送电的特高压工程[5] -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新能源配套储能项目按新能源装机容量10% 4小时规模配置 总容量600兆瓦/2400兆瓦时 分两个场址建设 每个场址建设300兆瓦/1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5] 行业动态 - 8月新型储能装机2.9GW/7.97GWh 大基地等源侧储能同比增长285%/354%[9] - 新疆投运1GW/4GWh超大容量独立储能电站 宁夏投运320MW/1.28GWh长时储能电站[9] - 全球最大超级电容+锂电池混合储能电站并网[9]
晋控电力(000767) - 000767晋控电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7
2025-09-17 09:58
电力业务运营与市场表现 - 1-8月山西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9% 未对电力消纳产生影响 [2] - 上半年发电量同比下降13.02% 主要因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导致火电利用小时降低 [2] - 供热量增长6.95% 因塔山电厂和同华电厂改造新增供热 [2] - 全部煤电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 现货电价最高1.5元/千瓦时 最低0元/千瓦时 [5] - 公司全部参与电力现货交易 [6] - 和顺光伏项目已于2024年12月投产 潞城光伏项目于2025年6月投产 预计年贡献发电量2.2亿千瓦时 [5] 新能源与新型业务布局 - 已布局火电储能业务 未来考虑虚拟电厂业务 [3] - 积极布局储能项目建设 参与山西省"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 [3] - 风电和光伏电力收入变化受行业周期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6] - 推进同热三期2×1000MW项目建设 已核准 预计2026年底投产 [6] 研发与技术应用 - 2025年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煤电机组调峰深度、灵活性及节能降碳技术升级 [5] - "锅炉分仓精准配煤技术"和"空冷岛翅片自动智能清洗机器人"已在部分单位投入使用 [6] 财务与资产管理 - 应收账款主要为国补电费 正按国家财政补贴要求逐步收回 [5] - 公司97.42%收入来自华北地区 暂无明确区域扩展计划 [6] - 业绩主要受电量、电价和煤价影响 公司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提升盈利 [4] 公司治理与股东关系 - 严格遵循《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 及时披露减持信息 [4] - 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提升市值管理 促进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协调统一 [3][5] -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管理体系 优化考核评价制度 [6] 集团协同与资源整合 - 集团公司积极推动公司转型 煤电一体化保障火电企业用煤需求 [6] - 正在进行大容量、低煤耗、高效能机组建设规划 提升优良资产占比 [4]
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机组转入商运
科技日报· 2025-08-28 09:28
项目投运 -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2号火电机组于8月27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转入商业运行 [1] - 该项目为2×660兆瓦火电机组 搭载世界首台套660兆瓦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 [1] - 项目采用深度煤电联营方式 打造贵州省第一批集"风光火储一体化"的高效清洁能源项目 [1] 技术创新 - 机组攻克无烟煤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难题 采用煤层气启停及助燃技术 [1] - 相较于传统燃油点火 在同等耗材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3% [1] - 氮氧化物 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过90% [1] 经济效益 - 项目全面投运后年发电量约60亿千瓦时 [1] - 年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 相当于种植200余万棵树 [1] - 项目带动就业超1000人 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战略意义 -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提升贵州电力供应稳定性与清洁能源占比 [1] - 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1]
世界首台套660兆瓦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全部成功投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7 14:58
技术突破 - 世界首台套660兆瓦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全部成功投运 标志着高效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1] - 机组攻克无烟煤高效清洁燃烧技术难题 采用煤层气启停及助燃技术[3] - 专为燃烧难着火、难稳燃、难燃尽的无烟煤设计 通过独特双拱结构实现煤粉高效均匀充分燃烧[3] 环保效益 - 相较于传统燃油点火 在同等耗材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3%[3] - 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过90%[3] - 年减排二氧化碳30余万吨 相当于植树200万棵[3] 经济效益 - 年发电量约60亿千瓦时 产值约20亿元[3] - 每年可节约电煤成本7200余万元[3] 项目特点 - 采用"风光火储一体化"清洁能源项目模式 实现"煤电+新能源"优势互补[3] - 为西南地区能源结构升级注入强劲动力[3]
向“新”向“绿”,新突破!能源“大动脉”再添“多重保险” 夯实经济硬支撑
央视网· 2025-08-27 12:53
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工程 - 西气东输果子沟管道控制性工程首条山岭隧道于8月27日贯通 创多项行业纪录 标志长输管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能力实现新突破 [1] - 工程包括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 为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长度最长(6612米) 断面尺寸最大(6870mm) 海拔最高(2005米) 高差最大(324米)的项目 [5][10] - 隧道总长23.16公里 首尾落差668米 采用双护盾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 平均每月掘进450米 预计2027年9月全线投产 [7][8][10][12] - 工程线路全长32公里 建成后将与现役管道联合运行 互为备用 提升西部油气能源大通道安全运行能力 [8][12] - 西气东输二线 三线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5570亿立方米 惠及沿线5亿人口 [7] 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 - 世界首台套660兆瓦超超临界双拱型燃煤机组全部成功投运 标志高效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13] - 机组采用煤层气启停及助燃 同等耗材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3% 氮氧化物 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90% [15] - 专为燃烧难着火 难稳燃 难燃尽的无烟煤设计 每年可节约电煤成本7200余万元 [15][18] - 项目采用"煤电+新能源"方式 为"风光火储一体化"清洁能源项目 [15] 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 -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首台机组于8月26日投产发电 [19] - 每小时可产生30万度清洁电能 相当于5万居民用户一天用电需求 全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19] - 工程装机规模120万千瓦 推动广东抽水蓄能市场化运营规模达150万千瓦 [19][20] - 建成后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抽蓄在运规模和调节能力分别突破1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