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

搜索文档
高铁自动驾驶秉持安全第一原则 以更加谨慎态度发展技术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4:40
列车运行速度越快,其吸引力就越强,会导致需求上升,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列车。一条线路上的列 车数量越多,它们之间的运行间隔就越短。然而矛盾的是,更高的速度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这反过来 又需要列车之间有更大的间距。速度、需求和安全之间的这一根本矛盾该如何解决? 7月9日,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和"发展让生活更美好"两场圆桌论坛在国家铁 道试验中心举行,论坛上主持人提出了上述问题。 破解速度、需求和安全矛盾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科院")副总经理马建军认为,中国高铁已研发出试验 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提升了运营速度,采用轻量化车体技术,缩 短了高速列车的制动距离,既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又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 同时,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增加列车编组等方式,增加了高速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马建军举例称, 在繁忙的高铁线路高峰时段采用动车组重联形式,由原来一趟列车8节车厢变成16节车厢,运输能力能 够达到翻倍的效果。为确保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和有序,中国还研制应用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调度集中 系统和运输调度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安全成熟的高速铁路运输 ...
高铁E座去哪儿了?网友调侃:给大家测视力去了!铁路部门回应
齐鲁晚报· 2025-07-11 10:41
7月11日消息,最近,高铁没有"E座"引起大家热议,有网友开玩笑称,"E给大家测视力去了"。 还有网友表示"E不发音",所以没有"E座"。 高铁座位是如何分布的? 二等座:二等座通常采用"3+2"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A、B、C、D、F A座和F座靠窗 C座和D座靠过道 一等座:一等座通常采用"2+2"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A、C、D、F A和F靠窗 C和D靠过道 没有中间座位 A和F靠窗 C靠过道 空间更宽敞一些 高铁F座为什么最受欢迎? 大家也许已经发现,在高铁座位的设计中A座和F座始终靠窗。 商务座 商务座通常采用"2+1"式排列 或"1+1"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A、C、F或A、F 相比之下,F座不仅能享受窗外的风景,出入也更加便利,也因此F座一度被网友称为"最受欢迎的座位"。 早在今年4月,国家铁路部门就高铁为什么没有E座发布过科普文章。 文中称,早期飞机多是单通道,每排6个座椅分别是A、B、C、D、E、F,其中,A、F座位靠窗,C、D座位靠过道,B、E是中间位置。 时间一长,A-F这六个字母就形成了特定的国际惯例,即A/F即为靠窗,C/D即为靠过道。 中国高铁为了和国际接轨,就延续了这种国际惯例, ...
中国高铁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6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229亿人次 [2] - 中国高铁技术水平总体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领跑优势持续扩大 [2] - 高铁带动沿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2] 高铁技术创新 - 高铁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科技,提升安全性与准点率 [3] - CR450BF动车组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具有更高速、更安全、更节能等"六更"特征 [3] - 中国构建完整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体系,商业运营时速350公里,动车组保有量超4800标准组 [3] - 实现全面自主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可控创新链产业链 [4] - 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达4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构建主动安全保障体系 [4] 智能建造技术 - 自主研发H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现TBM对100米范围地质实时感知,预报准确率90% [7][8] - 攻克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难题,具备在各种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铁的能力 [8] - 拥有世界最全面的桥梁设计建造技术,攻克大直径盾构隧道等技术难题 [8] - 建立完整的铁路建筑信息模型(BIM)标准体系 [8] 高铁网络建设 - "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1.5%,开工在建规模约14% [9] - 京沪、京哈至京港澳、青银等多条通道已实现贯通 [9] 列控系统发展 - 成功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实现三个100%自主化 [10] - 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研发支持时速400公里的双模通信列控系统 [10] - 中国高铁列控技术成功应用于匈塞铁路和印尼雅万高铁 [11] - 聚焦数智赋能,打造信号系统专业大模型,推动运控运维一体化 [12]
高铁上的E座哪去了?F座为啥最受欢迎?建议看完再买票
央视新闻· 2025-07-10 19:39
最近,高铁没有"E座"引起大家热议 是如何分布的? 二等座 二等座通常采用"3+2"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 A、B、C、D、F 有网友开玩笑称 "E给大家测视力去了" 还有网友表示"E不发音" 所以没有"E座" 那么"E座"去哪了? 一起来了解高铁上的座位分布 高铁座位 A座和F座靠窗 C座和D座靠过道 一等座 一等座通常采用"2+2"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A、C、D、F A和F靠窗 C和D靠过道 没有中间座位 商务座 商务座通常采用"2+1"式排列 或"1+1"式排列 从左到右依次是 A、C、F或A、F A和F靠窗 C靠过道 空间更宽敞一些 高铁F座为什么 最受欢迎? 大家也许已经发现 在高铁座位的设计中 A座和F座始终靠窗 相比之下 F座不仅能享受窗外的风景 出入也更加便利 也因此F座一度被网友称为 "最受欢迎的座位" 都没有"E座" 这还得从飞机座位说起 早期飞机大多是"单通道" 每排是6个座椅 分别标为A、B、C、D、E、F 随着时间推移 形成了特定的国际惯例 A/F为靠窗 C/D为靠过道 而高铁延续了这种惯例 但由于每排最多5个座位 还要保留靠窗和靠过道的特定字母 那么,它旁边的E座又去哪了呢? 没 ...
从零公里起步到全面领跑 中国高铁凭借诸多优势与技术“圈粉”
央视网· 2025-07-10 15:29
中国高铁技术展览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吸引了全球5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行业领先技术和展品 [1] - 展览面积达4万平米,汇聚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企业,7万多名观众参观 [4][6] 中国高铁技术优势 - CR450AF动车组最高试验速度达450公里/小时,安全性能与CR400AF保持一致 [6] - CR400系列复兴号动车组已是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标杆,时速350公里 [6] - CR450BF动车组已完成线路试验,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 [8] - 中国高铁形成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应用场景最丰富的综合优势 [8] 技术创新与突破 - 中铁科学研究院开发智能隧道掘进技术,可实时采集隧道前方100米地质信息并调整施工参数 [10] - 时速300公里的复兴号货运动车组正在研制,世界最大功率内电双源客货通用机车即将开展运行试验 [11] - 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已在西部高原铁路投入隧道作业 [11] 国际认可与行业地位 - 国际铁路联盟总干事认为CR450是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世界高铁运营速度迈上新台阶 [12] - 中国高铁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实现全面领跑,国际同行高度关注中国展台 [12]
中国高铁十五载重塑全球版图,技术出海迎来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08:16
中国高铁发展成就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1] - 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10000列动车组单日发送旅客可达1600万人次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已超229亿人次 [1] - 十五年间中国高铁里程从7531公里增长至4.8万公里增幅达6倍多重塑世界高铁格局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CR450复兴号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400公里阻力降低22%牵引效率提升4%整体减重10%能耗降低20% [3] - CR450已完成所有行驶实验将于8月份展开为期一年60万公里的运用考核预计最快2026年底可商用 [4] - 中国构建涵盖高速动车组工程建设列车控制等6方面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实现时速160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 [6] 高铁网络经济影响 - 高铁沿线城市GDP增速平均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人才资本技术加速向中西部流动 [7]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高铁实现1小时通勤圈中西部城市崛起为"新一线"枢纽 [7] - 高铁推动中国从"规模经济"向"效率经济"转型 [8] 国际化进展 - 全球高铁里程为6.5万公里每天有1万多列动车组运行每年运送20亿旅客 [9] - 中国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合作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进入欧洲 [9] - 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000万人次雅加达与万隆旅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 [10] 标准与未来规划 - 中国主持制定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实现从"技术领跑"向"标准引领"跃升 [11] - 到2035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覆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 [6] -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已建成投产约81.5%开工在建规模约14% [6]
“三电”迁改迎关键节点!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加速建设
齐鲁晚报· 2025-07-09 09:40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项目进展 - 中铁十局承建的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9处110kV线路已全部迁改完成 包括110kV庄唐线等4条线路的恢复送电 [1] - 220kV琅开线 岛琅Ⅱ线迁改工程此前已完成 为项目全面加速建设奠定基础 [1] - 110kV线路迁改涉及复杂四回路线路同步停电 协调难度大 且影响疏港高速连续梁施工区域 [3] - 220kV线路作为重要骨干线路 用电负荷大 其净空高度制约架桥机通行 亟需迁改 [5] 施工效率与技术方案 - 110kV线路迁改仅用7天完成 包括新建10基铁塔 架设32800米导线 拆除4基旧塔等任务 [3] - 220kV线路迁改历时10天完成 包括新建4基铁塔 架设28600米导线 拆除8基既有铁塔 [5] - 施工方联合多家单位优化方案 科学调配资源 为后续连续梁及架梁施工扫清障碍 [3][5]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长108.78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设4座车站 [5] - 线路连接青盐铁路洋河口站与潍宿高铁五莲北站 途经青岛西海岸新区 潍坊诸城市 日照五莲县 [5] - 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沿海通道的连接线 [5] - 建成后将形成青岛北上南下快速通道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络 [5]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5:31
图为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合龙现场。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供图 据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介绍,项目部在此前使用的4米智能悬臂造桥机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设计,应用了6米智能悬臂造桥机,该造桥机单次浇筑节段更长,安装、拆除更为便捷,结构更加安全 稳定,综合工效亦得以提升。 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及铜安高速公路, 共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此次合龙的连续梁,全长约242米,跨越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是成渝中线高 铁重庆段跨度最大连续梁。 中新网重庆7月8日电 (张旭)记者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获悉,7月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 浇筑完成,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成渝中线 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顺利合龙,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 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 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将 ...
探秘列控仿真实验室 看高铁列车上演“贪吃蛇”的背后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4:56
中新网郑州7月8日电题:探秘列控仿真实验室看高铁列车上演"贪吃蛇"的背后 盛夏时节,中原大地热浪滚滚。京广、郑渝、郑阜等高铁线路上,一列列高铁列车如同银色"巨龙"般穿 梭不息,载着万千旅客奔向远方。 暑运期间,客流量持续攀升,高铁线路满图运行。高密度、高频次的运行,对高铁运行的安全性与时效 性带来不小考验。在这背后,高铁列控系统犹如"贪吃蛇"游戏中的智能算法,能提前规划列车行驶速度 和方向,为列车在复杂的线路中"穿针引线",确保每趟行程安全有序。 图为铁路职工在高铁列控仿真实验内进行试验。许琛摄 列控系统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专业运维人员的精心呵护。高铁列控系统技术精密、结构复杂,传统的培 训模式往往局限于理论讲解和简单的模拟操作,难以让职工掌握实战技能。 近年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郑州局)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创新打造高铁列控运 维三维仿真实训系统,以数字化手段赋能高铁运维人才培养,为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注入新动能。 "系统还具备故障复现追溯、操作流程评估、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可精准定位学员技术短板,定制个 性化方案。"国铁集团郑州局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相关负责人介绍,学员利用仿真实训系统,可模 ...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顺利合龙
人民网· 2025-07-08 23:30
这是7月8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7月8日,工人在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建设现场施工作业(无人机照片)。 当日,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全长约242米,是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跨度最大的 连续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高速及铜安高速公路,共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当日,由中铁五局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全长约242米,是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跨度最大的 连续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高速及铜安高速公路,共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是7月8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当日,由中铁五局承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