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

搜索文档
竞购 Chrome,正面竞争 OpenAI,Perplexity 为什么要做 AI 浏览器?
36氪· 2025-08-18 14:46
AI浏览器市场动态 - The Browser Company于6月向Arc用户开放Dia浏览器Beta测试,Perplexity随后推出Comet浏览器,OpenAI也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发布浏览器[1] - Perplexity向Alphabet提出345亿美元收购Chrome的邀约,超过其自身200亿美元估值[1] - Comet浏览器目前采用邀请制,waiting list超过50万人,计划先服务早期用户再全量推出[3] Comet浏览器产品特性 - 采用OpenAI、Anthropic及自研DeepSeek模型,通过PPLX Bench基准测试筛选模型[4] - 模型训练采用定制化流程,结合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HF)优化[5] - 核心功能包括侧边栏AI助手,可理解当前页面context并执行复杂任务如信息整理和邮件发送[2] - 支持语音指令和个性化设置,可接入Google日历等第三方服务实现跨应用操作[25][28] - 采用分层收费模式,免费计划提供基础功能,付费计划支持高价值场景的复杂任务[8] AI浏览器与传统浏览器差异 - AI浏览器用户数据严格保留在本地,服务端无法访问,仅在需要时按需使用[16] - 交互方式从对话转向完整工作流执行,用户只需下达任务指令等待结果[10] - 可执行生活场景(控制家庭设备、追踪物流)和企业场景(市场比价、品牌调研)任务[10] - 浏览器成为AI私人助理的必要平台,能访问完整context并代表用户执行操作[15] 产品对比:Comet VS Dia - Comet在搜索、摘要和任务执行方面表现更优,Dia擅长工作流管理和多标签页协同[33] - 两者都支持侧边栏AI助手和语音模式,但Comet内置购物等实用功能更突出[23][28] - Comet的Spaces功能支持长期项目协作,Dia的Skill功能允许自定义快捷方式[31][33] - a16z测评认为Comet更像AI agent,Dia则类似ChatGPT替代品[1][33] AI浏览器发展趋势 - 预计2025年初将出现更多能构建简单工作流的agent产品[40] - 记忆(Memory)功能是解锁AI主动性的关键,浏览器是存储记忆的理想载体之一[41] - 未来AI将深度集成到浏览器中,实现自然语言驱动的个人效率与健康管理[40] - 目标是在高价值场景实现Larry Page提出的"提问前即知所需"的终极愿景[42]
竞购Chrome的Perplexity,为什么要做AI浏览器?
虎嗅· 2025-08-16 09:06
AI浏览器市场格局 - Perplexity向Alphabet提出345亿美元收购Chrome的邀约 这一出价超过其自身200亿美元估值[1] - OpenAI宣布未来几周发布AI浏览器 将重新思考用户浏览方式并与Operator集成[12] - The Browser Company于6月向Arc用户开放Dia浏览器Beta测试[30] Comet产品特性 - 采用多模型架构 集成OpenAI、Anthropic及自研DeepSeek模型[6] - 侧边栏AI助手可基于当前页面context执行任务 包括跨应用操作和复杂工作流[3][41] - 支持语音指令和个性化设置 等待名单超50万人 目前仅限Perplexity Max订阅用户使用[5][37] 技术实现路径 - 基于真实用户数据构建PPLX Bench基准测试集 避免模型过拟合学术基准[8] - 采用监督微调(SFT)和强化学习(RLHF)优化模型 使用DeepSeek设计的GRPO算法[10] - 动态构建训练数据 结合表现不佳的prompt与通用能力prompt[9] 商业模式创新 - 设计分层收费:免费版提供基础AI功能 付费版支持高价值场景如私有数据处理[16] - 用户愿为省时服务付费 案例显示Comet用5分钟完成原需2-3小时工作并节省200美元[17] - 拒绝广告驱动模式 认为Google将凭借垄断广告网络保持优势[14] 产品定位差异 - Comet侧重任务执行 在搜索摘要、跨应用操作和协作功能上表现突出[38][41][46] - Dia专注于工作流管理 Skill功能支持自定义代码和多标签页协同[46][51] - a16z测评显示Comet在8个维度领先 Dia在2个维度占优 4个维度持平[35] 行业发展趋势 - 浏览器成为AI代理操作系统(Agent OS)的理想平台 可无缝集成现有工作流[23][24] - 记忆(Memory)功能是解锁主动型AI的关键 需在操作系统或浏览器层面实现[57][61] - 预计2025年初将普及能完成简单工作流的代理 复杂研究任务代理将在2-3年内成熟[55][56] 竞争优势构建 - AI浏览器根本优势在于数据本地化处理 服务端无法访问用户数据[27] - Perplexity最关注用户留存率 目标是将Comet设为默认浏览器以提升日请求量[13] - 架构设计实现"按需使用数据但不收集"的平衡 避免数据用于训练或广告[29]
Perplexity可能只想恶心一下谷歌
虎嗅· 2025-08-14 00:05
收购要约事件 - Perplexity提出以345亿美元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远高于其自身180亿美元的估值 [1] - 公司声称已获得多家大型投资基金的全额资助承诺,并计划未来两年向Chrome和Chromium投资超过30亿美元 [1] - 业内创投认为此举可能旨在利用谷歌反垄断困境进行舆论施压,而非实际收购意图 [1][7] 谷歌反垄断背景 - 2024年美国联邦法官裁定谷歌在在线搜索领域非法垄断,司法部考虑强制剥离Chrome浏览器以打破搜索入口控制 [2] - Chrome全球用户超30亿,是谷歌数据收集和搜索广告业务的核心工具,强制出售将重塑互联网生态 [2] - 谷歌表示将上诉并反对剥离,称这会损害创新和安全 [2] 行业竞争格局 - 浏览器领域正成为AI竞争焦点:Opera已接入端侧AI大模型,百度发布无广告AI搜索App,OpenAI和Grok均在开发AI浏览器 [5] - 大模型公司面临"有技术无生态"困境,通过浏览器获取用户数据和流量成为突破方向 [5] - Chrome估值被认为至少500亿美元,Perplexity的345亿美元报价可能被视为低估 [6] Perplexity战略动机 - 收购Chrome可立即获得30亿用户基数,解决数据训练和流量瓶颈问题 [6] - 承诺保持Chromium开源、不更改默认设置、维持现有服务100个月以争取监管和用户支持 [4] - 此举可加速用户从传统搜索向AI驱动模式迁移,整合其AI代理等创新功能 [6] 交易可行性分析 - 谷歌尚未表示愿意出售Chrome,法院也未下达强制出售令 [3] - Perplexity作为估值18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面临OpenAI、Yahoo等竞争对手的潜在竞价 [6][7] - 即使强制剥离发生,交易仍需严格审查,Perplexity可能难以应对监管和运营挑战 [6] 市场影响评估 - 事件将谷歌反垄断困境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1] - 无论收购成功与否,Perplexity通过高调营销显著提升曝光度和投资者关注度 [7] - 反映出AI技术正在推动互联网生态的快速重构 [7]
花了3天时间,万字长文一口气评测四大AI浏览器:Dia、Fellou、Comet、Edge。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8-04 09:04
AI浏览器赛道概览 - 微软Edge Copilot模式正式进军AI浏览器领域[2] - OpenAI也计划进入AI浏览器市场[4] - 目前主流AI浏览器包括Dia、Fellou、Perplexity Comet和Edge Copilot[6][7] 产品功能对比 用户体验与交互 - Perplexity Comet交互最便捷,通过点击右上角Assistant标识即可召唤AI助手[17] - Dia需要进入具体网页后才能调出AI侧边栏[18] - Fellou提供两种调出AI助手方式但存在光标跳转的反习惯设计[20][21] - Edge Copilot操作模式复杂,包含四种大模式和多个子模式[23][26] 个性化设置 - Dia支持设置AI助手"性格特征"和自定义快捷操作[31][35] - Perplexity Comet提供高度自定义的小组件和专属知识空间[37][42] - Fellou在个性化设置方面功能较少[36] - Edge Copilot主要通过Copilot实验室提供有限定制[46] 使用条件 - Dia完全免费且支持macOS 14及以上版本[49] - Fellou采用积分制,20美元兑换2000积分[49] - Perplexity Comet仅对200美元Max会员和部分20刀Pro会员开放[49] - Edge Copilot部分功能需要每月20美元会员[49] Agent能力测评 机票预订测试 - Fellou能全自动完成预订流程并复用用户登录态[62][64] - Perplexity Comet需先打开目标页面才能执行Agent操作[65][73] - Edge Copilot流程繁琐需要多次手动干预[79][93] - Dia因Agent功能未上线无法执行该任务[56][58] 社交媒体互动测试 - Perplexity Comet在打开页面后能精准完成关注、点赞和评论[118][124] - Fellou自动完成批量关注和互动但搜索质量一般[108][112] - Edge Copilot无法完成批量操作且需要手动登录[127][136] - Dia仍因功能限制无法执行Agent任务[106]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搜集与整合 - Perplexity Comet信源最全面覆盖20个平台并支持PDF导出[158][160] - Edge Copilot深度搜索版本提供9页详细报告[168][169] - Fellou输出效果惊艳包含可视化图表和情感分析[152][155] - Dia早期版本依赖手动投递信源但更新后有所改善[142][147] 独特功能亮点 - Perplexity Comet的Spaces功能可创建主题知识库并支持AI检索[42][45] - Dia的Research功能支持一键生成带原文链接的研究报告[146][149] - Fellou能自动生成包含图表和图片的可视化报告网页[151][153] - Edge Copilot在深度思考模式下能产出更全面的分析[167]
火狐浏览器,为啥不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3:01
火狐浏览器市场表现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 市场份额30%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浏览器产品 [1] - 2024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 火狐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 37% [2] 火狐浏览器发展历程 - 2004年凭借轻巧 简洁 安全 快速及附加组件优势 从微软IE浏览器垄断中脱颖而出 [2] - 定义了现代浏览器常见使用习惯 [2] - 2012年被谷歌Chrome浏览器超越 因后者具备简单稳定 强兼容性及庞大扩展生态 [2] - 保持"小而美"定位但未能适应多元化用户需求 [2] AI对浏览器行业影响 - AI浏览器赛道快速崛起 包括创业公司(Perplexity Comet)和科技巨头(Chrome Safari Edge) [3] - 当前AI浏览器主要采用Chrome开源内核集成AI功能 如侧边栏AI聊天或AI Agent [3] - 浏览器成为AI训练关键数据源 例如OpenAI潜在收购Chrome可获取34 5亿用户数据 [3] - 隐私保护和AI风险(幻觉 深度伪造)成为厂商差异化竞争点 [3] 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参与者包括传统浏览器AI升级和AI原生企业 [4] - 中国厂商如QQ 夸克积极参与AI浏览器竞争 [3] - 未来浏览器将以AI为中心 但具体创新方向尚未明确 [3]
火狐浏览器,为啥不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2:55
火狐浏览器市场地位变化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全球市场份额30% [1] - 2024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火狐市占率已降至2.37% [2] - 2004年凭借轻巧、简洁、安全、快速及附加组件优势从IE垄断中突围 [2]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谷歌Chrome凭借简单稳定、强兼容性及扩展生态在2012年超越火狐 [2] - 当前AI浏览器赛道呈现"巨头主导、新锐突围"格局,包括Chrome/Safari/Edge的AI升级和Perplexity/OpenAI等原生AI浏览器 [3] - 中国本土厂商如QQ浏览器、夸克浏览器积极参与AI浏览器竞争 [3] 技术发展趋势 - 现代AI浏览器普遍采用"Chrome开源内核+AI功能集成"模式,将AI聊天功能嵌入侧边栏或右上角 [3] - Perplexity的comet浏览器实现语音交互功能,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挥浏览器工作 [2] - 浏览器正成为AI训练数据的关键采集器,OpenAI若收购Chrome将获得34.5亿用户数据 [3] 行业未来展望 - 业内将当前竞争称为"第三次浏览器大战",未来浏览器将以AI为核心但具体演进方向尚未确定 [3][4] - 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成为厂商差异化竞争点,需应对"AI幻觉""深度伪造"等技术风险 [3]
“白月光”火狐落幕 浏览器“新王”是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5
火狐浏览器市场地位变化 - 2008年火狐浏览器用户数量达到巅峰 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浏览器产品 市场份额30% [1] - 2023年6月最新数据显示 火狐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 37% [2] - 2012年谷歌Chrome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火狐 并从此保持领先地位 [2] 火狐浏览器兴衰原因 - 2004年凭借轻巧 简洁 安全 快速且有附加组件的优势 从微软IE浏览器垄断中脱颖而出 [2] - 定义了如今最常见的浏览器使用习惯 [2] - 未能跟上用户多元化需求 保持"小而美"定位 被Chrome的简单稳定和强大兼容性超越 [2] - Chrome建立起庞大扩展生态 单个页面崩溃不影响其他页面 [2] AI浏览器发展趋势 - AI浏览器赛道变得热闹 包括创业新贵和AI大厂 [3] - 新型AI浏览器如Perplexity的comet支持语音交互 实现自然语言搜索和总结 [3] - 当前AI浏览器分为两类 传统浏览器的AI升级(Chrome Safari Edge)和AI原生企业(Comet OpenAI) [3] - 中国本土厂商如QQ 夸克也加入AI浏览器竞争 [3] - 多数AI浏览器基于Chrome开源内核 集成AI聊天或AI Agent功能 [3] 浏览器行业竞争格局 - 被称为"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正在争夺AI浏览器入口 [4] - 浏览器成为用户行为数据核心采集器 是AI训练关键资源 [3] - OpenAI若收购Chrome将获得34 5亿用户浏览数据 [3] - 隐私保护和应对AI风险成为浏览器厂商差异化竞争点 [3]
微软推出 AI 浏览器,上网从此不一样了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7-31 07:53
微软Edge浏览器Copilot模式 - 微软Edge浏览器推出"Copilot模式",将传统浏览器改造为AI智能体,具备主动执行任务的能力[1][2] - 核心功能包括跨标签页情境感知,可同时读取分析多个标签页内容完成复杂比较和总结任务[3] - 演示案例:同时打开9篇Nature论文并总结共性[4] - 产品设计采用简洁的统一输入框界面,集成网址跳转、搜索和AI对话功能[6][7] - 支持语音控制,减少用户点击和输入操作[16] 技术功能创新 - 实时网页操作:可跳过博客故事直接提取食谱并转换计量单位[10] - 智能标签管理:一键分组功能帮助用户整理大量打开的标签页[12] - 主题式学习路径:AI识别研究主题并组织浏览活动为完整学习路径,主动推荐后续内容[17] - 未来计划扩展至生活服务:授权后可自动预订餐厅、管理行程和购物[20] 市场竞争格局 - 直接挑战Chrome浏览器60%市场份额,对比Google仅集成侧边栏聊天功能的保守策略[24][25] - 区别于Browser Company等初创公司完全AI化的激进方案,采取传统功能与AI深度结合的中间路线[26][27] - 商业模式可能转向付费订阅,限时免费政策预示未来或与Copilot服务(20美元/月)捆绑销售[29][30] 行业变革趋势 - 标志浏览器从工具型软件向智能助手转型,传统"打开-搜索-阅读"模式可能被颠覆[32] - AI功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可能推动浏览器从免费软件转向付费服务[31] - 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代表网络使用习惯的历史性转折点[5][34]
一个200美元的AI浏览器,想重新教会我“上网”
虎嗅APP· 2025-07-15 19:15
核心观点 - Perplexity推出的Comet浏览器定位为"AI Agent原生"浏览器,旨在通过深度AI集成重构用户与信息的关系,实现从"浏览"到"思考"的范式转移 [3][4][25] - Comet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情境感知"与"代理执行"能力,能跨标签页整合信息并执行复杂任务,突破传统浏览器的信息孤岛限制 [9][15][22] - 公司选择"环境重构派"战略路径,试图将浏览器从工具升级为智能环境,但面临高昂订阅门槛(200美元/月)与用户习惯转变的双重挑战 [24][26][28] 产品特性 交互设计 - 采用类智能手机桌面的UI设计,打破传统浏览器标签页架构,通过侧边栏Comet助手实现统一智能中枢 [6][8][9] - 支持跨页面信息整合(如电商页面、评测、视频、论坛等),生成结构化报告(表格/摘要)并直接操作文档(Google Docs/Sheets) [10][12][15] 技术能力 - 本地化AI Agent执行批量网页操作(表单填写、跨平台操作),无需云端虚拟环境,保障数据隐私 [21] - 基于Chromium开发,兼容Chrome扩展生态,平衡创新与实用性 [30] 行业竞争格局 技术路线分化 - **工具增强派**:Chrome(Gemini)、Edge(Copilot)保持传统形态,AI作为附加功能 [24] - **代理执行派**:探索性项目实现AI初级自主性(云端生成报告) [24] - **环境重构派**:Comet为代表,彻底重构浏览器为智能环境,目标成为"思考伙伴" [25] 市场挑战 - 早期仅限200美元/月订阅用户使用,引发Pro用户(20美元/月)不满,限制用户生态建设 [28] - 需克服"Arc教训"——激进创新导致学习成本过高,需证明效率提升足以抵消适应成本 [29] 战略定位 - 瞄准专业场景(消费研究、市场分析),通过AI Agent实现工作流自动化,差异化竞争 [15][22] - 试图定义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前台简洁交互,后台AI驱动上下文理解与任务执行 [31]
BAT的搜索框与浏览器之争
36氪· 2025-07-11 16:58
搜索引擎行业变革 - 百度曾是PC互联网时代中文搜索引擎的绝对领导者,即便腾讯、360等推出浏览器产品也难以撼动其地位 [1] - 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割裂数据生态,削弱了传统搜索引擎的流量优势 [1] - 谷歌和百度巅峰时期分别每秒处理4万次搜索和每日响应超60亿次搜索请求 [4] AI技术重构搜索体验 - 谷歌推出基于多模态分析的AI Mode,百度将搜索框升级为支持千字长文本/文件搜索/语音搜的"智能框" [2][4] - 大模型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直接获取提炼答案,降低搜索门槛 [4] - Perplexity以"AI即答案"理念半年内估值翻番至140亿美元,获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推荐 [5] - DeepSeek开源模型推动行业AI化加速,百度旗下产品迅速接入该技术 [7] 浏览器产品AI化升级 - 夸克浏览器推出"深度搜索Pro"自动拆解复杂问题,QQ浏览器植入QBot实现交互式搜索 [10] - 夸克整合AI对话/内容生成/学术研究等功能,QQ浏览器支持语音/文件/截图唤起等多模态交互 [13] - 阿里将夸克定位为"AI普惠平台"目标服务2亿用户,腾讯通过Agent功能拓展浏览器边界 [1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传统搜索引擎与浏览器在AI时代边界模糊,智能体浏览器成为新物种 [1][3] - 百度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地位,阿里以夸克颠覆搜索逻辑,腾讯依托社交生态推广AI搜索 [20] - OpenAI被曝挖角Chrome团队秘密开发浏览器,可能作为ChatGPT技术载体 [2] 技术发展挑战 - AI浏览器尚无法精准解决复杂专业问题,存在数据隐私和版权等隐患 [18] - AI聚合功能可能导致传统网站流量下降,冲击广告等既有商业模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