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问
icon
搜索文档
DeepSeek流量下滑,周鸿祎称梁文锋就没想认真做to C的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41
DeepSeek的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专注于AGI和大模型技术研发,未重视to C端App的日活、融资等指标,导致官网流量下滑但第三方云服务商上的大模型使用流量保持高位[1] - 公司免费开源世界一流模型,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包括360智能体基座)的基座模型供应商,行业渗透率达"每家公司至少1-2个DeepSeek模型"[1] - 近半年未更新模型,可能筹备重大升级(R2版本),需对比同期Kimi、千问等竞品的性能提升[1] 对中国大模型产业的贡献 - 终结"百模大战"资源内耗,推动行业转向基于开源模型的Agent开发,加速大模型商业化落地[2] - 验证中国开源路线的可行性,形成对美国封闭生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千问、Kimi共同构建国产开源生态[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形成DeepSeek、千问、Kimi等开源阵营,国际对标美国多公司交替演进模式[2] - 第三方云服务商(火山云、阿里云、腾讯云、英伟达云)成为大模型流量主要承载平台[1] 注:文档3-4为无关内容已跳过
北极光创投林路:AI竞争从“技术领先”转向“产品体验”
钛媒体APP· 2025-07-03 17:52
技术发展曲线 - 技术发展初期呈现快速突破但随后趋缓 非持续指数级增长 以ChatGPT为例 2022年底面世后市场乐观但一年多后遭遇预训练瓶颈 行业转向谨慎 [4] - 自动驾驶领域曾预测5-6年实现L4级别 实际进展远低于预期 印证技术发展趋缓规律 [4] - 基础模型层面技术差距缩小 Google、Anthropic与OpenAI技术差异不显著 中美技术鸿沟小于普遍认知 [4] 行业竞争焦点 - 基础模型差距缩小后 竞争从"技术领先"转向"产品体验" 创业公司迎来窗口期 [2][6] - 2023年行业关注点从"模型强弱"转向"落地应用" 企业尝试结合思维链与工作流模块推动复杂任务能力 [5] - 当前大模型技术水平在垂直领域已"足够好" 满足核心需求后竞争转向产品体验维度 [6] 移动互联网类比 - ChatGPT类似2007年iPhone发布 开启新应用时代 开源模型涌现类似Android爆发 中国企业未缺席开源领域 [8] - 2012年移动互联网泡沫期后 真正价值公司如今日头条、快手、滴滴崭露头角 "用新技术提升既有需求效率"模式胜出 [8][9] - 4G商用消除流量焦虑后音视频应用爆发 当前AI发展阶段类似2011年 需关注基础设施演进 [9] 产品构建逻辑 - "模型即应用"趋势下 缺乏数据壁垒或用户体验护城河的产品易被基础模型整合取代 [2][13] - Perplexity和Cursor案例显示 明确用户需求与差异化定位可创造价值 但需防范基础模型升级带来的颠覆 [13] - AI不改变人类根本需求 但能重塑服务实现方式 如Tesla租赁业务全流程自动化案例 [14] 服务重构机会 - AI驱动服务逻辑重构 传统SOP难以实现的个性化服务在AI下边际成本趋零 [15] - 共享经济底层逻辑仍成立 AI大幅拓宽服务边界 如Tesla案例可扩展为共享服务平台 [15] - AI带来非简单数字化迁移 而是服务逻辑根本性重构 定义新一代平台的关键在于重构性创新 [15] 投资决策参考 - 2023年内部讨论后决定暂不投资基础大模型赛道 回头看决策正确 [5] - DeepSeek开源策略与阿里千问上线加速模型差距缩小 验证投资谨慎性 [5] - 模型能力小幅提升即显著影响用户选择 如DeepSeek R1模型影响豆包与Kimi用户增长 [5]
公元:DeepSeek只打开一扇门,大模型远没到终局 | 投资人说
红杉汇· 2025-05-11 13:09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赛道现状 - 当前AI与具身智能赛道处于类似互联网初期的百花齐放阶段,底层技术和垂直细分领域机会众多[5] - 具身智能领域可能处于类似2018年LLM的阶段,尚未出现GPT时刻,但AGI的长期前景被普遍看好[8][9] - 行业变化极快,AI领域"一天相当于人间一年",模型迭代速度远超传统商业模式演进速度[7] DeepSeek的影响 - DeepSeek的R1模型通过开源后训练方法论实现了"技术平权",将全球AI研发重新拉回同一起跑线[6] - 该突破改变了国内大模型行业格局,但预训练与后训练技术仍需双轮发展,行业终局尚未确定[6] - 春节期间的技术突破导致行业认知发生剧烈变化,两个月内从"后训练重要"转向"预训练重要"[6] 投资逻辑变化 - 传统基于DAU/MAU的商业评估模式失效,用户可能因技术突破瞬间转移[7] - 投资人需要快速建立对AGI能力的感知,而非依赖传统商业指标[7] - 具身智能投资的核心逻辑是押注物理世界AGI的实现概率[9] 创业范式转变 - 新时代创业更强调技术颠覆创新而非明确商业化路线[1] - 当前创业者难以清晰描述具体应用场景,更多聚焦技术路线本身[8] - 成功要素转变为对AGI的信念而非传统商业计划[9] 行业参与者特点 - 顶级投资人需保持高度热爱和好奇心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10] - 国内大模型可能形成DeepSeek、千问和豆包三强格局的预测出现[6]
“MCP 意味着工具平权!”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10 16:40
MCP技术本质与架构 - MCP核心是client-server架构,实现AI应用与本地/远程资源间安全可控的交互,通过开放协议分离Host与Server功能,打破原子能力壁垒[4] - 技术定位为"万能插座",已有平台部署近万MCP Servers,显著降低开发门槛[3][4] 行业生态进展 - OpenAI全面拥抱竞对MCP协议,国内阿里云百炼上线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首批集成高德/无影等50余款服务,5分钟可搭建专属Agent[6] - 阿里云预告AI Agent Store愿景,计划开放集团及生态伙伴的Agent能力[6] MCP核心价值 - 实现"工具平权",统一标准使各模型可共用工具,扩大供给范围(如高德地图工具从单一模型扩展到全生态)[8][9] - 解决Function Call时代闭源协议痛点,类比HTTP统一互联网标准,加速Agent应用最后一公里落地[15] 阿里云战略布局 - 双端驱动:供给侧通过云计算弹性资源降低MCP服务供给成本,消费侧提供完整Agent搭建工具链[11][12] - 模型能力持续优化,支持深度推理与复杂工具调度,形成生态闭环[11][12] - 推动Software for AI趋势,重构API设计范式从为人服务转向为AI服务[12] 技术普惠路径 - 四层架构:云服务→MCP→模型层→Agent,当前瓶颈在Agent层未广泛爆发[12][14] - 类比5G/4G技术普惠逻辑,模型能力+MCP协议为上层应用爆发奠定基础[15] - 阿里云通过计算资源/模型/服务三重平权构建开发者友好生态[15]
重新认知新环境!高云程最新交流:中国资产的这一轮反弹,可能才刚刚开始……
聪明投资者· 2025-03-21 14:3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进入新增长周期,外部环境带来发展机遇,一批企业将成全球化企业,中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可平视世界,抹平估值差异 [79][81][85] 分组1:MCGF10相关 - “MCGF”即“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寻找“MCGF 10”符合景林投资决策,注重多维度研究找持续创造价值公司 [2] - “MCGF 10”集中分布在三个方向,今年是AI落地、智能驾驶普及、智能机器人开始之年,能创造自由现金流的好公司投资价值更大 [3] 分组2:政策拐点 - 2024年9月24日中央针对房地产、股票市场等打出组合拳,重点是盘活资本市场和让房地产止跌企稳 [7][8] - 2月17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是重要政策拐点,是民营企业与国家产业发展目标对齐大会,带来政策向上周期和企业家信心增长 [9][11][12] - 政策拐点后民营企业投资和就业显著增长,年初以来就业市场逐步回暖,招聘主要来自民营企业 [13] 分组3:互联网平台公司转变 - DeepSeek出现使中国在工业革命竞争中有门票,是中国资产重估拐点 [17][18] - 政府与民营企业目标一致后,大型科技公司资本开支提升,如阿里未来三年超3800亿投AI [20][22] - 上一轮移动互联网大型平台公司可能成下一轮AI应用“基座型公司”,因有基础大模型和强大“云” [23][24][26] 分组4: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资产估值刚修复,美国可能处见顶回落早期,中美估值差收敛但仍有40%左右,市值有7倍差异 [27][28][29] - 美国2023 - 2024年牛市因宏观好、企业削减成本利润率扩张、部分企业借AI找到未来,中国类似变化晚两年 [30][31][32] - 中国资产上涨不止于估值修复 [35] 分组5:中国市场情况 - 宏观上房地产交易量回升价格止跌,处于新平衡 [37][38] - 中国企业出现一批国际化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可观,与新兴市场国家做生意的企业表现更好 [41][42][43] - 中国和美国是最有活力资本市场,有最好企业出现,AI应用对中国42%市值上市公司有明显正面影响 [45][46] - 中国平台公司熬过困境,年初消费品市场回暖,公司收入增长10% - 15%时利润端增长20% - 25%甚至更多 [47][48] 分组6:好公司回购 - 熊市中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大额分红、回购回报投资者,好公司在股价低估时回购增持 [49][51][52] - 腾讯有能力大手笔回购,香港市场部分定价权被中资拿到,交易量改善,从流动性折价到均衡 [53][56][59] - 不同市场估值差异显著,中国市场还在底部区域 [60][61][63] 分组7:世界格局与中国利率 - 世界从单极变多极,对未来10 - 30年有影响 [64][65] - 中国长期利率可能在1.5 - 2%找到锚,不会重复日本故事,因研发投入、新兴领域成果、制造业占比等优势 [67][68][69] - 中国贸易转向全球南方国家,技术封锁难,因专利、人才等优势 [76][77] 分组8:总结 - 中国经济在智能制造找到新增长点,外部环境带来机遇,一批企业将成全球化企业,与美国企业市值和估值差距不合理 [79][81][83] - 民企座谈会后企业家重拾信心,就业市场回暖,中国公司杀估值时代过去,后续或有业绩成长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