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国情怀
icon
搜索文档
文博日历丨他没去过岳阳楼,却写出千古名篇
央视新闻· 2025-05-09 09:34
范仲淹玉龟钮印 - 玉质印章呈现棕褐色与青白色相间 表面有古朴隔纹 [4] - 龟形钮雕刻生动 玉龟昂首收尾 背甲呈弧形隆起 四肢蓄势姿态 [6] - 印文为篆体"范仲淹印"四字 字体端正疏朗具拙朴风格 [9] 文物背景与传承 - 印章为宋代文物 原藏于鉴赏家何澄家族 其子女将藏品捐献国家 [11] - 何澄家族背景显赫 女婿钱三强为"两弹一星"元勋 女儿何泽慧是著名科学家 [11] 范仲淹历史地位 - 北宋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以《岳阳楼记》传世 体现"先忧后乐"思想 [11][15] - 创建苏州府学 为宋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方官办学府 [13] - 与欧阳修 韩琦等名臣交好 共同推动庆历新政 [16][18] 《岳阳楼记》创作背景 - 范仲淹未亲临岳阳楼 凭友人滕子京所寄图卷创作 [13] - 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其超然境界 [15] - 湖南岳阳楼现为重要文化景区 [15] 后世影响 - 苏轼在范仲淹文集序言中表达仰慕之情 [17] - 韩琦楷书作品《信宿帖》现存贵州省博物馆 [20] - 苏州博物馆藏有范仲淹半身像轴 [13]
青年企业家欢聚“东方蓝宝石”共话青春担当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青年企业家座谈会核心观点 - 青年企业家具备敢想敢闯、跨界融合的特质,能够顺应数字化与全球化浪潮,在变化中找到发展方向 [1] - 青年企业家以爱国为底色,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商业文明发展,同时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1] - 心怀祖国和追求进步是青年企业家创业斗志和自我迭代的重要驱动力 [1] 青年企业家的角色与责任 - 青年企业家需坚定信心,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 - 青年企业家应勇于担当,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助力经济发展 [2] - 青年企业家需凝聚力量,通过文化认同和组织凝聚力,实现共同发展 [2] 青年企业家对民营经济的意义 - 青年企业家是推动社会进步、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也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种"和"引擎" [2] - 新沪商青峰会汇聚有理想、有闯劲、有情怀的青年企业家,是中国民营经济从"制造"向"创造"、从"速度"向"质量"转型的缩影 [2] 企业家合作与媒体赋能 - 应对新技术、新思潮的变局,需要青年企业家的创新引领和资深企业家的经验赋能,发扬"家文化"团结互助的内核 [3] - 上海证券报与新沪商联合会合作,在媒体赋能、资本对接、产业研究等领域打造创新平台,为企业发展铺路 [3] - 青年企业家是生力军和潜力股,上海证券报愿发挥资源优势,为青年企业家助力,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3]
笔墨饱蘸家国情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8 06:28
"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来自:广东美术馆 奔马(中国画)徐悲鸿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厅外墙上,巨型花岗岩浮雕引人注目: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 挥向土地。画面张力十足,人物顶天立地,神态各异,身体肌肉线条夸张,似有磅礴之力、雷霆之势。 这件长36米、高12米的浮雕名为"愚公移山",是以艺术巨匠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为蓝本而作。 今年是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由广东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 百三十周年纪念展"日前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展出。包括《愚公移山》《九方皋》在内的70余件佳作亮 相。 徐悲鸿是在国家危难与社会动荡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将"生于忧患"这一理念内化为艺术革新动力, 其作品展现了逆境激发的变革与自我超越,传递出深切的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 艺术再现传统故事 返回中国古代典籍,将传统故事转换为艺术形象,是徐悲鸿尝试的一条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之路。 徐悲鸿的大幅中国画《九方皋》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徐悲鸿笔下的马往往不带缰 绳、自由奔放,而在这张作品中,骏马被拴在了缰绳上。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 ...
青山不负赤子心
人民日报· 2025-05-06 06:17
《家国记忆: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陈青 法、方灵兰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人相视一笑,眼角的皱纹里漾着六十余载相濡以沫的默契。随后又叮嘱我们,能不能多放一些林木的照 片,"服务林业的40年,我们倾尽心血,那也是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岁月。" 书柜最深处,安静地躺着40多份入党申请书。从1965年第一份钢笔誊写的工整楷体,到后来微微颤抖的 圆珠笔字迹,这些文件叠成特殊的年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陈老先生挺直背脊念出这句话 时,眼里骤然迸发光芒。信仰就像是埋在心底的胡杨种子,不停地在生活的裂缝中倔强萌芽。 在寂静而悄悄流转的岁月里,无数建设者为今日之中国而奋斗,无数小我小家构成我们共同的家国。他 们走到了人生的黄昏,但伟大的建设者,从来不会真正离去。这些催人泪下又给人力量的故事,如同他 们亲手栽种的树木一样,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生长。 "下笔情深不自持。"《家国记忆:一对五十年代大学生的时代背影》还原了他们近90年的人生沧桑,深 情讲述跨越半个世纪、投身国家林业建设的感人故事。这是普通劳动者对事业的执着坚守,更是老一辈 建设者对家国的深情告白。 让我们走近他们,拥抱他们的背影,聆听他们的心灵絮 ...
平陆运河风物志㉔ | 万里瞻天家国情
广西日报· 2025-04-27 09:34
红墙碧瓦的合浦古海角亭,与钦州天涯亭遥相呼应,是古时人们眼中的"海角天涯"。 江水缓缓,白帆点点,江畔,苏东坡正闲庭信步……镶嵌在钦州市第一中学大门后的这幅画作,传 递出绵绵诗意。暮春时节,记者一行走进这所百年学府,探寻苏东坡与钦廉大地的深厚渊源。 一所中学与苏东坡有何交集? "钦州市一中的前身是绥丰书院,而绥丰书院又源自东坡书院。"学校党委书记龚玉华介绍道,"至 今,校园的部分建筑布局仍延续着东坡书院的形制,历史文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师生,这里英才辈 出。" 据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钦州知州程鼎为纪念苏东坡,在平南古渡头(今中山路房管 所处)修建了东坡书院。清道光十四年刻本的《钦州志》印有东坡书院图。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时任知州李受彤将东坡书院迁入当地的镇龙楼,易名为绥丰书院。 苏东坡与钦州何以结缘?钦州市作协主席谢凤芹在《家住运河边》一书中给出答案:苏东坡在廉州 (今合浦)期间,多次"遨游钦州"。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从海南获赦北归的苏东坡,在廉州停留 约两个月,下榻于名士邓拟的私家庄园"清乐轩"。清乾隆年间,邓氏园林荒废,廉州知府康基田带头捐 资,在原址重新建东坡亭。 走进合 ...
门楣之上家国情(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4-27 05:58
传统文化载体 - 匾额作为传统建筑重要构件承载家风家训文化 如湖南湘阴柳庄"天地正气"匾体现左氏家族家国情怀 江西吉安"仁至义尽"匾反映文氏家族精神 山西晋城"正己率属"匾强调自我约束[1] - 匾额与楹联家谱共同构成家族文化符号 将"仁义礼智信 忠孝勤俭廉"等美德沉淀为家族品格并融入民族精神谱系[1] 家风现代传承 - 广东揭阳新寮村"潜光""隐德"门楣既是黄氏千年家风 也诠释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研发核潜艇的奉献精神[2] - 江苏泰兴何氏"吏瘦民肥"匾衍生出民情小屋等现代治理实践 体现家风对社会风气的正向影响[2] - 福建屏南陈氏"为忠为良"家规催生108人参加新四军 当代每年近千人报名从军延续家国情怀[2] 文化价值延续 - 门楣文化通过文字雕刻将仁善品德家国大义可视化 实现家风民风的跨世代传递[3] - 传统匾额虽外观斑驳但价值观念通过口耳相传持续更新 如"耕读传家"到"诗书继世"的演变[1][3]
“行走的课堂”寻迹“中国精神” 让“大课”入目入耳入心 《探寻经典诗文足迹》启动第二季
解放日报· 2025-04-21 09:42
节目内容与形式 - 节目《探寻经典诗文足迹》第一季共5集 包括《七律·长征》《岳阳楼记》《少年中国说》《黄河颂》等课文内容 通过电视专题片形式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和央视频等媒体播送[1] - 节目通过实地探访诗文发源地的方式创新教育路径 例如带领学生走进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北京圆明园遗址、延安鲁艺旧址、遵义会议会址等历史地标[2][4][6] - 节目结合大思政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三门"大课" 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1] 教育理念与实施 - 节目诠释"中国精神"两大内涵 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 - 采用跨学科教学方式 例如建平实验中学联合语文、历史、地理、音乐四科教师共同授课 高桥中学以生态实践课程融合人文、科学、艺术多领域知识[4] - 通过"行走的课堂"模式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场景 例如在长城烽火台讲课、在黄河壶口瀑布诵读 使教育突破校园限制[6] 专家与机构参与 - 节目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教育电视台、绿叶传媒联合打造 并得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支持[1][2] - 参与节目的包括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余冠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田世民、河南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等跨领域专家[2][4] - 节目获得教育界人士认可 人民教育家于漪亲笔寄语肯定节目价值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称赞其教育模式创新[6] 节目影响与延续 - 第一季节目已播完并开启第二季 新一季将聚焦《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课文[6] - 节目被评价为富有感染力的美育课、贴近学生的实践课和润物无声的思政课 实现"入目入耳入心"的教育效果[2][6] - 通过实地行走使经典诗文灵动化 例如学生在岳阳楼感受"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 在黄河畔赓续红色血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