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实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数实融合”深化,华为云Stack8.2焕新升级,赋能千行百业
搜狐财经· 2025-04-22 03:28
数实融合浪潮下,华为云Stack8.2以全栈技术创新实现智能进化。通过深度耦合云计算、大数据、AI等 能力,打造"云边端"一体化架构,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新版重点突破智能调度算法,使企业IT资 源利用率提升40%;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满足等保三级认证要求;开放行业API接口,加速场景化 应用落地。从智能制造的实时质检到智慧城市的交通治理,从金融风控到医疗影像分析,华为云 Stack8.2正以"数字基座"之姿,深入政务、能源、教育等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智能升级,构筑数字经济 新动能。 在行业赋能方面,华为云Stack8.2展现出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 建产线镜像,帮助企业实现预测性维护,设备故障率下降60%;智慧城市建设中,整合城市IOC运营中 心,实现交通、能源、安防等系统一屏统管,应急响应效率提升5倍;金融领域依托AI风控引擎,构建 毫秒级交易反欺诈系统,有效识别98%的异常交易。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生态开放战略。华为云Stack8.2开放200+行业API接口,与SAP、用友等企业服务生态 深度融合,形成"云+X"解决方案矩阵。在医疗领域,与联影医疗共建影像云平台,支持百 ...
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通过科技力量构建中小企用户、司机伙伴和物流平台“物流铁三角”
证券时报网· 2025-04-17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为亚太地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搭建平台,Lalamove首席运营官参会分享经验,公司通过数实融合成长为国际化品牌,以科技实力和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全球物流数智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并为司机创造价值,未来将继续推动当地物流升级 [1][2][3][4] 会议信息 - 4月14 - 15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 - 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受邀参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探讨数智融合发展方向 [1] 公司发展与业务规模 - Lalamove是扎根大湾区走向世界的数智化物流平台,过去11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践“数实融合” [2] - 业务涵盖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超400个城市 [2] - 截至2024年平均月活商户约1670万名,平均月活司机约170万名 [2] - 2024年Lalamove和货拉拉促成已完成订单超7.79亿笔,全球交易总额达1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2] 公司发展模式与战略 - 利用香港双向“跳板”,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端到端闭环物流交易平台,推动国家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 [2] - 构建由中小企用户、司机伙伴和物流平台组成的“物流铁三角”,以高效创新物流方案贡献当地经济发展 [2] 公司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 海外业务超80%客户是中小企业,通过货运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协助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解决“最后一里配送”难题 [3] - 在马来西亚与家具公司合作,解决节日货运高峰配送效率问题 [3][4] - 在印尼协助冷榨果汁公司从线下发展到线上,降低配送成本,获逾两成业务增长 [4] 公司对司机的关怀 - 赋予司机高度工作自主性及弹性,提供灵活收入来源和安全工作环境 [4] - 自2022年起零售商营运率维持在99.9%,与各地政府合作向司机分享安全知识,普及安全文化 [4] 公司未来展望 - 扎根当地市场服务更多企业及用户,以科技推动当地物流数智化升级,数实融合打造智慧新生活 [4]
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城市
新华日报· 2025-04-14 04:34
常熟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 - 发布《常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暨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建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等5个细分领域 [1] - 揭牌常熟市智能建造产业创新中心和常熟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学研校地合作基地,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智能化升级 [1] - 目标到2027年底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1] 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落地 - 举行"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投用智算未来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总投资超150亿元的28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 [1] - 项目涵盖工业质检、智能网联车、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细分领域 [1] - 常熟市委书记虞伟表示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将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1] 传统产业AI赋能案例 - 波司登运用AI技术将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降至27天,样衣研发降本60%以上,每天可设计上千个款式 [2] - 波司登牵头建设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服饰智能设计),推动"AI设计"向"创意决策"跃升 [2] - 常熟地区生产总值破3000亿元,拥有超1.7万家工业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为AI应用提供规模化基础 [2] 新兴产业AI应用成效 - 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基于AOI系统的光伏组件智能检测平台入选苏州市"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案例,每年节省超百万元成本 [3] - 截至去年底常熟2000余家企业实施超4500个"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机器人保有量突破3.3万台(套) [3] - 苏州飞榴科技开发鞋服产业垂类大模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建设 - 聚焦工业制造、检验检测、外贸新业态等13个细分领域,构建"高算力、大模型、强应用"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4] - 已培育28个AI大模型及49个典型场景案例,打造"AI+具身机器人""AI+智造""AI+汽车"等五大垂直场景 [4] - 建设"封闭测试场+城市级沙盒"双场景实验室,提供万卡算力中心、万兆光纤网络等配套 [4] 人才支撑政策 - 常熟市致力于营造青年人才安居场景和科创空间,建立人才企业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 [4] - 打造由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机制,实现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的同频共振 [4]
企业培训 | 未可知x华润置地:AI赋能地产业的前沿洞察与实践应用
近日,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副 院长张孜铭老师受邀为华润置地的精英团队带来了一场主题 为"AI赋能地产业的趋势洞察与DeepSeek工作提效" 的精彩授课。 本次课程深入探讨了 人工智能在地产业的前沿应用 ,为华润置地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全 新的思路与方法。 张孜铭老师不仅是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副院长 ,还是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双硕 士,参与了多项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的团体标准起草工作,并在人工智能领域 有着丰富的著作与实践经验。 他的到来,为华润置地的团队带来了宝贵的 行业知识与前沿视角 。 在授课过程中,张孜铭老师首先回顾了 地产科技的发展历程 ,从 2010年大数据在地产业的 初步应用,到如今 生成式AI在地产营销、设计等环节的深度赋能 ,他详细梳理了技术浪潮对 地产业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当前地产业正处于数实融合的大趋势之中。 他强调, AI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地产项目的营销效率,还能在 建筑设计、施工流程优化 等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 张孜铭老师特别提到了 DeepSeek这一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作为一款专注于开发大语言模型 (LLM)及相关技术的AI产品, DeepSeek在地产行业 的 ...
苏盐,不只是制造: 看“一粒盐”转型“七十二变”
扬子晚报网· 2025-04-07 17:25
公司业绩与创新 - 2024年实现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22.16%,利润增速居省属企业前列 [1] - 年度专利授权、受理数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 - "江苏省盐穴能源储备创新联合体"实现省级创新联合体"0"到"1"的突破,省属企业唯一 [1] - 近三年共实现专利授权141件 [11] - 2项成果分别入选中国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跑者"案例和"揭榜挂帅"方案,1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1家企业跻身国家级5G工厂 [11] 产品与市场 - 近三年开发了食盐及盐生活品27项,包括薰衣草精油沐浴盐乳、益生菌漱口水、香薰音乐盐灯礼盒等 [2] - 1天产的盐够全省人吃1个月,产品合格率100%、小包装食盐优品率100% [4] - 全年盐化产品出口已超5000万美元 [6] - 储有5300吨食盐的储备库全省有38个,每3个月轮换一次,15天内补齐 [4] 数字化转型 - 机器人巡检优化用工55人,近三年人均产盐量增加了1285吨 [9] - 盐钙车间获评"智能制造车间",机器人巡检获得软件著作权 [9] - 高中端食盐分装车间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仓库效率 [9] - 实施AMR机器人搬运内包材示范项目,率先实现食盐分装行业机器人应用 [9] - 将2024年定为数字化转型元年 [11] 盐穴储能 - 盐穴可促进清洁能源生产,构建"盐+储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13] - 张兴储气库被列入省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65.1亿元,到2036年远景规划总容量达100亿方 [13] - 2025年确保库存气量达到3亿方,采气量达到2亿方 [17] - 应用自主研发的连通井创新技术,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革新典范 [17] 资源与产能 - 江苏是盐资源、产盐及用盐大省,地下矿盐储量达2500亿吨 [13] - 采自地下2000多米的盐芯制成工艺品 [2] - 肩负着全省及周边省市数亿人食盐安全供应职责 [4]
四年增加202万人!民富第一省,赢麻了
城市财经· 2025-03-06 11:41
人口增长 - 浙江省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至6670万人 目前位居已公布数据的6个省级行政区增量榜首[1] - 2021-2024年累计增加202万人 连续四年蝉联全国人口增量第一省[3][2] - 全省11个城市人口均实现正增长 区别于中部省会虹吸模式 主要依靠外省人口流入[8][9][10] 经济结构 -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2.7% 贡献72.4%工业增加值和79.4%增长[11][12][13][14] - 民营企业500强数量108家全国第一 制造业500强数量为广东两倍[15][1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600亿元占GDP32% 形成"4+3"产业矩阵贡献82%GDP[21][24] 产业布局 - 传统产业:纺织服装(1.8万亿产值)、机电制造(乐清占全国低压电器65%份额)、化工新材料(舟山8000万吨炼油能力)、商贸物流(义乌7500亿交易额)[21][22][23] - 新兴产业:数字经济(阿里云、海康威视)、新能源(正泰光伏全球前五)、生命健康(泰格医药)[24][25][26] - 杭州重点发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五大生态圈 目标2025年形成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4] 城市竞争力 - 杭州2023年规上工业营收21986亿元超武汉(15633亿)和成都(17780亿) 拥有4个千亿级产业[35][36] - 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67013元全国第三 11城全部进入全国前42名[28][29] - 人才政策:杭州提供本科1万至博士10万补贴 非全日制硕士亦可申请[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