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服贸会|以营造“好房子”为使命 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16:30
行业转型背景与机遇 - 建筑业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市场重心从新建项目转向城市更新,2023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十四五”期间存量建筑改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 [2] - 行业发展动能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从建造环节延伸至涵盖策划、规划、设计、投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及社区服务的全生命周期 [2] - 建设“好房子”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需坚持绿色低碳与智能化深度融合,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引领的根本转型 [5] “好房子”建设核心框架 - “好房子”需满足“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标准,部分企业已推出相关体系,如中国建筑集团的“好房子营造体系”,聚焦集成、标准、设计、材料、建造、运维六大维度 [4] - 建设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实现从规划设计、建造到运行维护的全流程统筹,并注重新建住宅品质与城市更新并重 [4] - 核心路径是“三造融合”与“四化协同”,即以制造体现实力、创造体现软实力、建造体现系统能力,并协同推进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国际化 [6] 具体实施路径与技术应用 - 绿色建造方面需加强顶层机制设计,建立碳量化管理机制,全产业链协同减碳,并攻关节能降碳关键技术 [6] - 智能建造驱动需发展智慧设计、智能生产、智慧工地与智慧运维,并突破关键软件的“卡脖子”问题,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平台 [7] - 工业化建造升级需树立产品化思维,建立标准化体系以推动模块化设计,并打造全产业链协同模式 [7] - 需推动数字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融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例如北京正大力推进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4][8] 展会与平台作用 - 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是推动建筑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平台,集中呈现了行业在“好房子”建设与“智能建造”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7]
服贸会|“好房子”与智能建造双轮驱动 服贸会见证建筑行业变革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16:13
行业转型与创新实践 - 建筑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和数智驱动转型 集中呈现"好房子"建设与"智能建造"领域的创新实践 [1] 好房子建设标准与技术应用 -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多家央企展示系统性建设方案 [2] - 中建六局发布《健康幸福家"好房子"建设技术标准》 推出C-LIFE系统解决方案 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已在天津及西安项目落地 [2] - 中建八局聚焦"六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裂、不堵"承诺 通过聚氨酯防水带等多项技术提升房屋物理性能 [2] 居住服务与社区功能升级 - 中建八局项目系统提升物业水平 支持养老托育家政服务 采用管线分离设计和架空地面 配备新风系统 [3] - 北京建工提出六大核心标准 增加适老与灵活特点 嘉境里项目引进法国鹰演健康检测设备 提供亚健康筛查及就医服务 [3] - 中建二局打造全国首个全域低碳社区"上海嘉定理想之地" 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综合型低碳社区 [3] 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效 - 嘉定项目实现40%屋顶光伏铺设 近零碳区域达50% 年发电257万度 减碳1080吨 [4] - 使用全国首创保温模板一体化施工工艺 住宅能耗降低24千瓦时/平方米·年 [4] - 商业市集采用"光储直柔"技术 装配率达82% 系统整合20余项绿色技术 减少31%碳排放 [4] 智能建造装备与效率提升 - 北京建工设立首个"工程建造机器人6S店" 提供买卖租赁定制培训一站式服务 [5] - 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误差控制0.1毫米内 3D打印设备72小时完成异形构件制作 [5] - 中建八局"天蝉"机器人系统覆盖全部施工工序 节省人力60%以上 [6] - 中建三局"空中造楼机"集成智能塔机等设备 承载力达数千吨 可抵抗14级飓风 [6] 机器人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 - 新中大科技展示四足机器人"绝影X30Pro"等产品 具备激光雷达与AI感知技术 [6] - 机器人实现在-20℃至55℃超宽温域作业 提供电站巡检和应急救援解决方案 [7] - 云深处机器狗与智能建造平台深度融合 解决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与人工巡检效率低痛点 [7] 绿色材料与资源循环技术 - 中建八局推出"方境石墨烯绝热不燃板" 为国内首款A级阻燃均质保温材料 累计使用6万平方米 [8] - 中建二局研发"建筑固废资源化处理生产线" 实现建筑垃圾100%循环利用 年处理能力60万吨 [7] - "绿碳方舟"碳管理平台实现全自动化碳源采集 已开发杭州亚运三馆建筑碳信用产品 [8] 产业协同与海外拓展 - 中建六局与中建丝路协同联动 在西安安置房等项目展现全产业链优势 [9] - 海外业务覆盖17个"一带一路"国家 承建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等标志性工程 采用中国标准与技术 [9]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展示航站楼等国际项目 通过"全球对话"活动推动中外经验互鉴 [10]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企业通过科技研发与产业协同提升工程效率质量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10] - 智能装备绿色材料数字平台等技术持续落地 推动行业向高效绿色人性化方向发展 [10]
2025服贸会 丨 智能建造按下“好房子”加速度:36天焕新老旧小区,41天再造美丽乡村
北京商报· 2025-09-12 16:00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构建新建好房子、乡居好房子、旧改好房子三大系统性解决方案 [1] - CCM预制混凝土技术实现村宅41天快速重建 [1][5] - 菜单式改造清单与机器人联合作业推动老旧小区36天高效焕新 [1][9] - 隔音、防撞、全屋智能等细节全面提升居住品质 [1][3] - 弧形防撞转角设计减少儿童磕碰风险 防滑地砖降低老人与儿童摔倒风险 [3] - 美妆专用灯光、零冷水供水系统、高效收纳空间优化居住体验 [3] 新建住宅技术 - 预制混凝土结构箱式房屋技术实现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一体化 [5] - 技术应用使96户农宅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实现41天从无到有 60天全部交付 [5] - 每家每户房屋可变成民宿 为住宅使用场景提供更多可能性 [5][6] - 96户农宅每户都有独立民宿接待用房 其中51户可经营农家乐 [6] - 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虚拟运营场景 实现村景融合资源共享的灾后重建新模式 [6] 老旧小区改造 - 喷涂机器人通过预设程序均匀喷涂墙体 相比人工更节省材料 [8] - 三维扫描技术、喷涂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智慧建造设备已应用于实际项目 [8] - 制定基础类清单18大项53小项 提升类清单7大项16小项 亮点类清单8大项22小项 [9] - 业主可勾选改造项形成一户一策方案 使改造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9] - 建立菜单式改造清单 编写《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技术标准》提供可复制模式 [9] 智能化系统 - 全屋智慧系统以主动智能无缝交互为核心 支持多场景设备联动 [3] - 环境监测设备动态反馈温湿度、PM2.5数据 智慧照明根据自然光照自动调节亮度 [3] - 高等级隔声窗、加厚隔音墙体、浮筑楼板等组合技术有效阻隔室外交通噪音与楼内邻里干扰 [3] 创新设备应用 - 智慧爬升机器人群由站人抬升机+适老自动抬升机组成 [11] - 站人抬升机采用挂钩式设计不占用楼道与消防通道 可应对35度陡坡 [11] - 适老自动抬升机沿侧墙铺设7.5厘米隐形轨道 承重上限125公斤 [11] - 轨道90%组件可拆装 闲置时下沉5厘米不影响通行 单套成本万元级远低于传统电梯 [11]
基建→智建,中国方案!智慧赋能“好房子” 数字时代中国建造释放无限可能
央视网· 2025-09-12 14:00
建筑新材料与技术创新 - 门窗采用新材料实现隔音性能提升 关上门后声级从近50分贝明显下降[5] - 新型门窗兼具更好保温效果和更长使用寿命[5] - 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可将加工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7] 模块化建造与海外拓展 - 直布罗陀老年公寓项目采用模块化搭建技术 模块化部分占总建筑面积70%[10] - 模块化施工使1.2万平方米建筑仅用14天完成安装[10] - 模块式装配技术有效缩短工期并减少建筑垃圾产生[10] 行业组织与标准建设 - 北京市智能建造发展联盟成立 包含100多个成员单位[13] - 发布《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并启动绿色低碳建材供应商管理平台[15] - 举办多场技术发布会与签约仪式推动智能建造成果落地[15] 行业交流与发展方向 - 举办首届北京智能建造发展论坛 主题为"智聚融合 建创未来"[13] - 与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建筑产业发展进行交流分享[13] - 中国建筑企业通过智能建造技术为多国发展提供解决方案[8][10]
决胜三季度!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进度完成率突破80%
扬子晚报网· 2025-09-12 11:13
项目自开工以来,先后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三星工地"、2024年度"常州市建 筑工程标准化工地"等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航站楼西侧扩建是钢结构施工的重中之重,钢结构总量高达5000余吨,工程被科学划分 为4个主要施工分区。该区域结构形式极为复杂,汇集了劲性柱、大跨度弧形钢梁、斜柱等多种异形构 件。 其中,最大钢梁跨度达36米,最重单件钢构件重达28吨,相当于17辆小汽车,需采用500吨汽车吊进行 吊装作业,面对如此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结构,项目团队制定了周密的专项施工方案,对大型构件采 用"工厂精密加工、现场高精度焊接组装、整体吊装就位"的先进工艺,"庖丁解牛"般实现了复杂斜柱构 件精准安装,完美攻克了这一技术与管理双重挑战。 "启动吊装!"9月10日,伴随着响亮的指令,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第818块 幕墙单元体板块缓缓升空并成功就位。该项目幕墙、屋面、钢结构、安装、装饰穿插施工,整体进度完 成率80%以上。 "作为中建集团顶梁柱、主力军和机场建设领航者,中建三局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和科技实力,在国内外 已高质量建成百余座航空枢纽,形成了机场领域智能建造的三局方案。" ...
陕西建筑业加速“智”变
陕西日报· 2025-09-12 08:37
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2倍至3倍 人工成本节约60%以上[1] - AI安全隐患识别系统使隐患识别效率提高50% 事故率降低20%[4] - 空腔墙技术应用节约总成本119.13万元 免去钢筋绑扎环节[2] 装配式建筑技术突破 - 竖向构件核心技术实现工厂化预制 避免天气因素影响作业效率[2] - 装配式混凝土生产基地年产能40余万立方米 钢结构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吨[3] - 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等14项国家专利申报 取得国家级BIM成果4项[5] 数字化技术应用成果 - BIM+GIS技术搭建云平台实现施工状态可视化预演 规避设计问题[4] - 智慧工地应用造楼机/无人塔吊等设备 提升施工效率与检测精度[4] - 17项智能建造技术列入省级重大专项 给予科研资金奖补[5] 典型项目实践成效 -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后接待观众41万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4] - 西咸新区十里雅望小区项目采用空腔墙技术 3栋住宅楼主体封顶[2] - 榆林棚改项目综合运用AI识别与机器人技术 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4]
南部新城富华路两侧教育配套今年基本完工
南京日报· 2025-09-12 08:24
项目概况 - 富华路两侧教育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主要为幼儿园和中小学 [3] - 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验收,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计划今年基本完工 [1] - 中学和小学将由南师附中办学 [5] 工业化施工模式 - 项目建设推行工业化施工模式,预制叠合板、ALC墙板等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后运至现场直接拼装 [3] - 连廊采用钢结构预制构件,通过现场精准吊装快速成形 [3] - 针对单次吊装构件重量不超29吨的情况,项目团队采用双车吊协同作业完成吊装 [4] 信息化技术应用 - 项目利用BIM建模软件,从决策、设计、施工到运维全阶段实现“一模到底” [4] - 团队使用BIM搭建三维模型,模拟不同时段车辆进出地库的路线,以优化出入口规划 [4] - BIM技术为校园未来运维提前进行规划布局 [4] 智能化设备与机器人 - 施工现场配备装有楼层识别传感器和光幕智能控制系统的智能升降机,可自动识别楼层、检测载荷并超载报警 [4] - 地库施工将引入地坪研磨机器人和墙面腻子喷涂机器人 [4] - 室内装饰阶段将使用地砖铺贴机器人以提升作业标准化水平 [4]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作为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通过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实践,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样本 [5] - 工业化使施工更高效,信息化使管控更精准,智能化使建造更智慧 [5]
防水黑科技亮相 破解旧城更新渗漏难题
北京商报· 2025-09-12 00:32
城市更新与智能建造政策背景 -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从增量扩面转向挖潜提质的关键 涉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完整社区建设 适老化改造及产业园区升级[3] - 北京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 2025年计划推进约3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 创新防水材料技术突破 - 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市政工程研究院推出不动火柔性屋面防水材料"防水之星" 突破传统明火施工限制 黏结力比传统材料提高2倍 延伸率高出30%[4] - 该材料适用于混凝土 砖石 金属等多种基材 潮湿基面也可施工 施工工期缩短近50% 防水寿命延长30%[4][5] - 材料开桶即用 无需加热搅拌 支持刷涂 滚涂或喷涂施工方式 显著降低综合成本[5]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成果 - 装配式装修地面采用功能性水泥基架空地板 集成隔音 采暖 架空 调平功能 自动压铸工艺减少人力成本及养护时间[7] - 应急抢险指挥方舱通过检测预警系统联动无人机及通讯卫星 构建从风险识别到处置闭环的一体化防控体系[7] - 智能装备集中亮相包括墙体开槽机器人 振捣机器人 布料机器人及巡检机器人 实现建筑施工全面智能化升级[7] -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建筑场景 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为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7] 市场需求与行业反响 - 防水材料现场吸引物业单位及参观者关注 询价及采购意向强烈 尤其认可其雨季施工及潮湿基面适应性优势[7] - 技术创新推动传统建筑材料行业升级 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施工安全与效率矛盾 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同时增强科技感[8]
服贸会现场搭起“好房子”样板间 中国智能建造方案亮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22:21
行业技术发展 - 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展示1:1复刻"好房子"样板间 采用新型门窗墙体材料实现更强隔音保温效果和更长使用寿命[1] - 展览现场展示多功能机器人装备包括智能模板加工机器人可将加工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1] - 模块化装配技术应用使直布罗陀老年公寓项目模块化建筑部分占总建筑面积70% 现场安装仅用14天完成[2] 海外市场拓展 - 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发展让外国人享受智能建造技术红利 直布罗陀老年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采用智能装配技术[2] - 模块式装配技术不仅缩短施工工期还避免更多建筑垃圾产生[2] 产业协同与标准建设 - 北京市智能建造发展联盟成立 由10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并举办首届北京智能建造发展论坛[3] - 发布《北京市建筑行业绿色低碳信用评价标准》启动绿色低碳建材供应商管理平台为行业精准降碳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3] - 多家建筑企业举办技术发布会与签约仪式推动智能建造低碳建材等成果加速落地[3]
2025服贸会|防水黑科技亮相 破解旧城更新渗漏难题
北京商报· 2025-09-11 19:00
城市更新与智能建造发展趋势 -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从增量扩面转向挖潜提质的关键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 完整社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升级等领域[3] - 北京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2025年将推进约3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8] 防水材料技术创新 - 北京建工市政路桥市政工程研究院推出不动火柔性屋面防水材料 突破传统明火热熔施工限制 消除老旧小区消防隐患[3][4] - 该材料粘结力比传统产品提高2倍 延伸率高出30% 支持潮湿基面施工 能与混凝土 金属等多种材质牢固粘结[6] - 应用案例显示施工工期缩短近50% 防水寿命延长30% 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在隆宝宸大厦等项目成功验证[7] 施工效率与安全性提升 - 新型防水材料采用刷涂 滚涂或喷涂等简易施工方式 单人单日可完成近百平方米工程 实现"开桶即用"无需加热搅拌[2][7] - 材料通过北京市政路桥景文屯检测基地四季温度考验 保持防水层完好无损 有效解决建筑物热胀冷缩导致的反复渗漏问题[6][7] 配套智能建造技术突破 - 装配式装修领域推出功能性水泥基架空地板 集成隔音 采暖和调平功能 采用20秒自动压铸工艺大幅减少人力成本与养护时间[8] - 应急抢险指挥方舱通过检测预警系统联动无人机和通讯卫星 构建从风险识别到处置闭环的一体化防控体系[9] - 墙体智能开槽机器人 智能振捣机器人和巡检机器人等多类智能装备集中亮相 全面实现建筑施工智能化升级[9] 市场需求与行业反响 - 展会现场物业单位负责人积极咨询材料参数与造价 认可产品解决雨季施工难题的能力 表示"再也不需要等待好天气施工"[8] - 消费者反馈显示传统防水需年年返修 新型材料能有效解决老旧小区顶楼渗漏痛点 减少重复施工成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