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造
搜索文档
中国改革现场丨“好房子”的新答案:两小时建成一间房
央广网· 2025-10-27 17:01
央广网北京10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最近,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的几十户村 民喜迁新居。和普通农宅不同,他们的新家是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像"搭积木"一样建起来的。而在城市,广州 发电厂改造项目已完成总进度的40%,这一项目的装配率超七成,也是利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工业上楼", 实现"百米高层、摩天工厂"的最新突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 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装配式建造方式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些项目都采用了这 样的建造方式? 装配式农宅,和普通农宅有啥不一样? 迳下未来乡村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中建科技供图)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迳下未来乡村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和传统自己请工人"一砖一瓦"建农宅不同,目 前,这里的几十户村民已经住上了由工厂生产、模块化建造的装配式农宅。可以看到,一栋栋米白色外立面的三 层崭新农宅,鳞次栉比,非常美观。有"面子"也得有"里子",这种农宅住起来舒服吗?会 ...
潍坊召开全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作调度会,安排部署下步任务
中国发展网· 2025-10-13 16:05
刘运指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体量大、链条长,在稳定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全力稳定行 业运行,坚持问题导向,对相关指标逐一打开分析,拿出针对性务实措施,确保客观、真实、全面反映 潍坊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成效。 中国发展网讯10月9日,山东省潍坊市召开了全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作调度会,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 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建筑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分析研判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步任务,着力补 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快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实支撑和 有力保障。潍坊市委书记刘运主持并讲话,副市长周俊参加。 ——要全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打造 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做强做优骨干企业,鼓励本地企业与外地建筑业龙头企业组成 联合体,共同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持续增强潍坊市建筑企业整 体实力;聚力助企纾困解难,提速提效手续办理、要素保障、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 对建筑业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为企业健康平稳运行保驾护航。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多方力量,加强协 同配合、行业 ...
中建六局加强协同创新——精绘绿色智造图景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4
瞄准高标准打造质量工程,中建六局持续开展专业领域技术研发,并迅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在天津地铁7号线建设中,施工团队实现超深地下连续墙、负四层盾构始发、超近距侧穿立交桥桩 群等7项创新突破;在西安幸福路北延伸工程超大型独塔斜拉桥建造中,项目团队在120分钟内,让重量 达4.8万吨的斜拉桥成功实现逆时针旋转69.45度,转体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在福建龙岩大道高架桥施工 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水平二次转体"施工技术,开创钢箱梁斜拉桥独塔单转、塔梁共转先河。 近年来,中建六局在基础设施建造领域持续发力,建立7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完善协同创新机 制。"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仅去年就超过20亿元,在大型桥梁、轨道交通、大型公共建筑等领域取 得一系列重大建造技术突破,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建六局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刘晓敏 说,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国家专利2800余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50余项、省部级工法 380余项,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92项。 伴随机械轰鸣与焊花闪烁,建设者们往来穿梭,钢栈桥不断向深海挺进……不久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 的跨海大桥——大连长海大桥项目正 ...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多地扩大装配式农房试点
搜狐财经· 2025-09-20 22:33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年以来,以"好房子"建设为重点,各地不断在城镇加快推广应用装配 式建筑的同时,还在乡村积极探索装配式农房试点,让村里的住房更安全、更舒适。装配式农房,到底 什么样? 河北邢台市宁晋县大营上村村民 赵会贞:参观的人还是比较多,就跟搭积木是一样的,比较快。 在河北邢台宁晋县大营上村,村民赵会贞家的两层小楼格外显眼。米白色的墙面搭配棕色的屋檐,外观 瞧着像小别墅一样,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村民过来参观。 同样,四川盐亭县九龙镇桃花村的任晓伟,最近也是逢人就夸自家正在建的这栋房子。 今年以来,各地装配式农房试点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并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湖南,全省从 事装配式绿色农房建造的企业,就已经增加到21家。在山东,5个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专门明确要积极 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建材联动发力,建设装配式农房。 装配式农房,它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构件和部品搭建,或者是通过免支免拆模等装配式工艺建造而成。 与传统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不同,这种农房的建造施工现场,更像一场精密的工业装配,预制墙板在吊 车的精准操作下拼接成房屋框架,工人只需完成节点灌浆和细节处理。 在河北,装配式农房试点建设 ...
陕西建筑业加速“智”变
陕西日报· 2025-09-12 08:37
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机器人施工效率提升2倍至3倍 人工成本节约60%以上[1] - AI安全隐患识别系统使隐患识别效率提高50% 事故率降低20%[4] - 空腔墙技术应用节约总成本119.13万元 免去钢筋绑扎环节[2] 装配式建筑技术突破 - 竖向构件核心技术实现工厂化预制 避免天气因素影响作业效率[2] - 装配式混凝土生产基地年产能40余万立方米 钢结构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吨[3] - 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等14项国家专利申报 取得国家级BIM成果4项[5] 数字化技术应用成果 - BIM+GIS技术搭建云平台实现施工状态可视化预演 规避设计问题[4] - 智慧工地应用造楼机/无人塔吊等设备 提升施工效率与检测精度[4] - 17项智能建造技术列入省级重大专项 给予科研资金奖补[5] 典型项目实践成效 -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后接待观众41万人次 创历史同期新高[4] - 西咸新区十里雅望小区项目采用空腔墙技术 3栋住宅楼主体封顶[2] - 榆林棚改项目综合运用AI识别与机器人技术 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4]
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人工智能+铁路”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6-19 18:00
人工智能+铁路战略推进 - 国铁集团发布《数字铁路规划》等指导文件,构建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实施"人工智能+铁路"行动 [1] - 铁路行业已自主研发442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覆盖工程建设、客货运输、安全保障等六大领域 [1] - 公司召开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铁路领域创新应用 [1] 图像智能分析技术应用 - 研发投用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故障自动识别率超90%,作业人数从4人减至2人,列均作业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10分钟 [2] - 广州动车段智能巡检机器人使日常维修效率提升33%,通过高清摄像手臂精准识别车底部件缺陷 [2] -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构建铁路"智能慧眼",覆盖机车检查、基础设施监测等四大安全场景 [2] 智能装备应用成效 - 成都供电段无人机巡检系统使作业效率提高5-8倍,缺陷发现率提升5倍,劳动强度下降90% [3] - 铁路桥梁水下检测机器人识别准确率达90%,检测效率提升3倍,可应对急流深水等恶劣环境 [3] - 智能装备已应用于高空作业、水下检测等高风险场景,实现24小时值守 [3] 工程建设智能化 - 无砟轨道板智能生产线使制造精度达亚毫米级,车间面积减少30%,人工作业量减少60% [4] - 智能梁场实现钢筋加工一站式流水作业,箱梁预制人工作业量减少30% [4] - 数字孪生和装配式建造技术推动施工精度与效率提升,降低综合成本 [4]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 国铁集团发布铁路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备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等四大核心能力 [5][6] - 大模型集成铁路专业知识体系,支持语义理解、目标检测等专业应用 [6] - VR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培训,突破传统培训时空限制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统筹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发挥数据资源和产业链优势 [7] - 推动人工智能与铁路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创新应用规模 [7] - 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提升铁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7]
山河智能总部大楼成中国首个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鲁班奖项目
长沙晚报· 2025-04-03 16:41
建筑创新与工艺 - 山河智能总部大楼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成为中国首个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鲁班奖项目,体现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的典型代表 [1] - 建筑预制构件采用定制化不锈钢模具和自密实混凝土,通过"五同一"标准确保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3] - 清水混凝土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精度与艺术美感融合,外墙挂板及预制内隔墙均采用高难度工艺 [3] 智能建造与数字化应用 - 项目采用BIM正向设计,打通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信息交互,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全专业协同设计 [5] - 通过PKPM-PC系统实现数据互通,深化设计数据自动转化为物流生产清单,构件生产状态实时统计 [5] - 施工环节采用3965个预制构件,装配率达55%,创新应用夹心饼永久性保温一体化技术提升节能效果 [5] 行业示范与认可 - 山河智能办公楼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022年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全国首个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技术获奖建筑 [7] - 项目通过"BIM+装配式+智能生产"模式,为长沙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提供可复制经验 [7] - 长沙构建"四梁八柱一底座"智能建造体系,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方向转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