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湖北:点燃全民运动热情 推动体育多元发展
新华网· 2025-07-24 17:19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概况 - 2025年湖北省"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由湖北省体育局主办,以"体育+"为纽带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乡村振兴融合[1] - 活动采用城乡双线推进模式,覆盖专业场馆、居民楼下、乡村广场及校园操场,包含篮球、足球等大众项目和"村跑""挑扁担比赛"等乡土特色活动[3] - 赛事贯穿全年,覆盖湖北省17个市州、20个乡镇、20个街道,带动1000余个社区乡村的10万名群众直接参与[13] 社区与乡村赛事特色 - 荆州市沙市区胜利街道运动会广场舞比赛吸引平均年龄超60岁的社区舞蹈团每日排练4小时,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强化邻里互动[2] - 孝感应城市黄滩镇运动会拔河比赛吸引3000余人参与,同步设置35个农产品展位带动本地特色产品销售,黄滩酱油售罄[5][13] - 仙桃市干河街道运动会配套社区大讲堂、体测惠万家等服务,特聘教师现场教授运动损伤预防和居家锻炼技巧[5] 冠军校园行活动 - 跳水奥运冠军刘蕙瑕、羽毛球世界冠军王晓理、国际跳棋冠军管逸飏等体育明星走进校园,全年计划开展120场"冠军课堂"[6][12] - 刘蕙瑕在孝感分享训练经历,强调"坚持、坚强、自信"的体育精神[8] - 王晓理在荆州讲述赛场逆转故事,激发青少年永不言弃的信念[10] - 管逸飏在十堰以《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为题分享国际跳棋夺冠历程[12] 赛事经济与社会效益 - 黄滩镇运动会提升当地知名度,带动非遗产品及特色农产品销售,镇长李德奎称赛事"聚人气、活产业"[13] - 荆州区八岭山镇"环村健康跑"串联孝德文化墙、水库等景观,展示乡村新貌[15] - 湖北省体育局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强化校园体育建设[15]
两部门:积极推进国债下乡,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储蓄国债购买便利性
快讯· 2025-07-24 16:57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1] - 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 [1] - 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非法集资、反假币宣传,保护农村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 [1] -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拓宽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场景 [1] - 优化助农取款服务,强化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普及应用,引导移动支付向乡村下沉 [1] - 积极推进国债下乡,持续提升农村地区储蓄国债购买便利性 [1]
两部门: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集体经营性财产股权质押贷款
快讯· 2025-07-24 16:46
农村金融改革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农村资源资产盘活和乡风培育 [1] - 政策重点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并建设融资服务平台以优化交易流程 [1] 抵押融资创新 - 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农业设施、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及抵押登记制度,利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扩大抵押融资覆盖范围 [1] -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林权抵押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1] - 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新模式,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财产股权进行质押贷款 [1]
两部门: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
快讯· 2025-07-24 16:46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拓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服务 [1] - 鼓励金融机构在村庄规划期提前介入,提供专业化顾问建议和融资解决方案 [1] - 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和项目特点,鼓励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综合性融资服务 [1] 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 - 政策强调积极满足农村转移人口等新市民群体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1]
两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用于现代乡村产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快讯· 2025-07-24 16:46
政策支持乡村振兴融资 - 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1] - 政策强调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1] -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1] 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用于现代乡村产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 - 将规范并优化债券资金投向和政策支持机制[1] 金融资源撬动措施 -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源投入乡村振兴[1]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三农"经营主体融资[1]
两部门: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 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市民财产性收入
快讯· 2025-07-24 16:46
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1] - 政策目标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 信贷支持措施 - 扩大首贷和信用贷款投放以支持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1] - 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融资培育力度 [1] - 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金融支持 [1] 创业与供应链金融 - 加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支持返乡创业主体 [1] - 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1] -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及"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融资增信和经营增收 [1] 金融产品供给 - 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 [1] - 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市民财产性收入 [1]
两部门: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快讯· 2025-07-24 16:46
政策导向 - 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1] - 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的精准对接,包括农村公路提升、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供水保障等领域 [1] -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项目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1] 重点支持领域 - 加大对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 [1] - 强化对产地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的融资支持 [1] - 重点支持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1] - 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金融支持 [1] 公共服务领域 - 加大金融供给支持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1] - 加强对农村托育发展的金融支持 [1]
水果飘香、荷花盛放 特色农业绘“丰”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24 16:36
四川龙泉山水蜜桃产业转型 - 龙泉山将4000亩废弃撂荒地改造为水蜜桃果林,种植品种包括蟠桃和"晚湖景"等[3] - 单株果树产量可达三四十斤,目前正值晚熟蟠桃采摘旺季[1] - 生态修复项目配套建设46座蓄水池解决干旱缺水问题[5] - 聘请农业专家实施定期修枝疏果技术管理[7] 广西田东芒果产业链升级 - 田东县芒果种植规模达34万亩,其中东养村单村种植超1.4万亩[8] - 种植大户陶国甲60亩芒果年产量20万斤,电商渠道占比30%-40%[10] - 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7亿元,增幅35倍[12] - 形成覆盖10乡镇1.5万户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12] 南京西埂莲乡荷花经济 - 千亩荷博园汇聚600多种荷花和200多种睡莲,夏季吸引大量游客[13] - 通过清淤疏浚改良土壤,将低洼涝地改造为生态种植基地[15] - 开发鲜切花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延伸产业链带动居民增收[17] - 形成"水下有鱼、水面有荷、岸边有鸟"的立体生态景观[15][19]
滨州沾化:畛棒农业携手京东 共推新玉米季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5:41
行业动态 - 沾化区玉米产业凭借优良品质和蓬勃发展势头成为当地"金色名片",政府通过品种改良、技术赋能和链条延伸推动产业升级[3] - 沾化区重点推动玉米精深加工和自有品牌建设,将传统种植升级为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黄金产业"[3] - 沾化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订单农业、冷链物流、品牌推广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全国领先的农产品电商典范[6] 公司发展 - 畛棒农业作为沾化区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长期深耕玉米全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并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5] - 畛棒农业玉米产地通过京东超市"源头直发认证基地"审核,获得品质背书和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高效通道[6] - 畛棒农业与京东集团强强联合,将借助京东平台影响力、物流网络和数字营销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6] 战略合作 - 畛棒农业与京东集团合作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电商深度融合的典范,将显著提升"沾化玉米"品牌影响力[6] - 双方将在订单农业、冷链物流、品牌联合推广、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6] - 合作旨在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色"动能[6]
【财经分析】县域经济迎质效双升 “东强西弱”等问题仍待破局
新华财经· 2025-07-24 14:46
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情况 - 县域经济GDP从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8.3万亿元,规模持续扩张 [2] - 县域经济结构优化,二产增加值占比达40%,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2]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26.5%的县域GDP,二产增加值占比30%,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0% [2] 千亿县表现 - 2024年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以1.3%陆地面积和4.8%城镇人口贡献7.8%GDP和6.3%财政收入 [3]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显示强劲发展潜力 [3] - 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集群超七成扎根县城,专精特新企业占四成,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布密集 [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 百强县区域分布不均:东部67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仅3席 [4] - 江苏在百强县前后50位均占优势,湖北四川等省头部县域能级偏弱 [4] - 县域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传统产业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 [4][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三大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6][7] - 县域应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6]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解决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痛点,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堵点 [6] - 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力方向包括省级统筹特色化发展、四化同步、新质生产力培育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