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95%全国产量!盐城滨海让千年“仙草”成农旅融合新IP
扬子晚报网· 2025-11-07 23:27
公司核心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江苏老字号,从1992年的饮片厂发展为集研发、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1] - 公司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单位,拥有几十项专利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4] - 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4] 核心产品与资源禀赋 - 公司专注于“四大仙草”之一的白首乌,其种植基地占全国白首乌产量的95%,拥有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优势[2] - 基地面积达1000亩,采用1年生、2年生、4年生的梯次种植模式,并配套400亩生态防风林和160亩鱼塘,形成“林田水”共生系统[2] - 坚持绿色防控,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获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称号,产品荣获长三角特色伴手礼、江苏省优质特粮特经产品金奖等多个奖项[2] 生产加工与产品矩阵 - 拥有占地143亩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采用低温对流脱水、无尘超细粉碎等工艺[4] - 将白首乌加工成冲泡茶饮、速溶颗粒、代餐粉、含片等近百种深加工产品[4] - 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及文旅体验等多渠道销往全国,年销售额持续增长[4] 农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投资1500万元打造田园综合体,包含露营基地、水上森林迷宫、自驾游房车帐篷营地等设施[3] - 创新“露营+产业”运营模式,提供首乌宴、中医药文化体验,年接待游客量逐步攀升[3] - 基地串联周边景点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群众致富的新增长点[3][4]
内蒙古固阳县:多元业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1-06 19:49
文章核心观点 - 固阳县通过党建引领和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2024年总收入达6760.79万元 同比增长52.34% 纯收入1469.69万元[1] - 公司构建“一村一品、全域共兴”格局 重点发展特色种养殖、农旅融合及新能源等产业 并通过品牌建设与创新销售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1][3][4][5] - 公司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力争2027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亿元 通过四大工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6] 党建引领与组织体系 - 公司建立“县委统筹、镇党委主抓、村党组织落实”三级联动体系 编制《固阳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25-2027年)》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 - 按季度召开调度会 采用“问题台账+销号管理”机制 推动29个中央及自治区扶持项目落地 组织31个村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 - 深化“书记项目”培育 怀朔芪林鸡、下湿壕古榆驿站等3个项目成功“升规纳统” 成为集体经济增长领头雁[2] 产业发展与创新模式 - 西斗铺镇红泥井村建设万亩向日葵和黄芪基地 配套商业综合体及仓储物流 实现从种植向全产业链转型[3] - 下湿壕镇应用数字技术于黄芪田间管理 实现水肥一体化监测 设施农业大棚与旅游结合 吸引游客2000余人体验采摘[3] - 发展“农旅+文旅”融合业态 芍药花海、露营地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兴顺西镇探索“新能源+集体经济”模式 建设充电桩开辟绿色增收路径[3] - 兴圣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化运营”模式 芪林鸡项目自2022年来为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1] 销售推广与品牌建设 - 兴顺西镇哈达合少村创新“集体经济统筹资源+农户养殖+网红IP赋能”模式 可视化生态养殖场通过“云养鸡”实现供需对接 鸡蛋溢价率达20% 预计村集体年收益增4万元 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超3000元[4] - 银号镇开展公益乡村行活动 与5家单位签订40余万元购销合同 网红直播带货实现零售额超2.4万元[4] - 下湿壕镇白银合套村集中托管流转5000多亩土地 发展甜玉米和肉羊循环经济 亩地纯利从一二百元提升至五六百元 2024年村集体收益达150万元[4] - 推动“41°固阳献·固阳黄芪”获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全球地标优品称号 2025年荣获“全国食药同源创新发展示范县”称号[5] - 县级连续两年举办农副产品展销会 累计现场认购1048万元 达成合作意向3026万元 镇级通过年猪节、年货节等活动助力产品“出圈”[5] 经营成果与未来规划 - 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6760.79万元 同比增长52.34% 纯收入1469.69万元[1] - 2025年以来在规划指引下 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达4160.42万元[6] - 下一步将推进“总量提升、业态培育、项目提质、品牌打造”四大工程 力争2027年经营性收入突破1亿元[6]
从实验室、生产线到千里沃野 解锁农业“新吃法”“新玩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08:21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受青睐 [1]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3] - 瞄准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变化,行业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5] 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 [5] - “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7]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数据,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温度为蔬菜保鲜并调整上市期 [3] 全谷物食品研发与市场 - 全谷物食品需求增长,藜麦从沙拉点缀变为主食主角,小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8] - 青海乌兰县作为重要藜麦育种基地,在1.56万亩田里进行一千多种性状不同品种的良种选育 [8] - 山西静乐县5万亩藜麦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平均亩产超300斤,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 [9] - 燕麦、大麦等全谷物食品研发持续推进,合理增加全谷物膳食有助提升营养健康水平 [11] 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田野与餐桌的“超级转换器”,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蛋白饮品等创新成果丰富 [11] - 黑龙江五大连池作为大豆优势产区,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集聚20家大豆加工企业 [12]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4] 农旅融合新业态 - 各地田野乡村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有趣体验 [14]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凭借两千多株柿树吸引游客,今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 [14]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为独特体验 [16]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提供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体验项目 [18]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18]
四川乡城:提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17
旅游目的地开发 -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镇围绕尼丁峡谷旅游景区资源进行开发 [2] - 目标群体定位为公路服务与短途周边游客群 [2] - 打造横穿热打镇田园的观光栈道以形成优质景观带 [2] 旅游产品与服务 - 设立帐篷牧家乐以提供休闲体验服务 [6] - 开发青稞露营地以增强游客住宿体验 [8] - 提升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体系 [2] 自然资源与景观 - 尼丁峡谷拥有溪水形成的小瀑布自然景观 [6] - 尼丁峡谷谷口存在水塘与当地白藏房建筑相映成景 [4]
2025-2031年全球及中国农旅融合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环境评估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31 13:59
行业概述 - 农旅融合行业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团体旅客和散客 [3] - 主要销售渠道分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 [3] - 行业发展具有特定特点并受多重因素影响 [3] 供需状况 - 全球农旅融合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呈现持续发展趋势(2019-2031)[4] - 全球产量和需求量同步增长 [4] - 中国产能和产量占全球比重保持重要地位 [4] - 全球市场收入规模持续扩大 [4] 区域市场分析 - 全球主要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亚太、拉美及中东非洲 [4] - 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销量和收入稳定增长 [4] - 欧洲地区(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保持较大市场份额 [4] - 亚太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等)销量和收入增长显著 [4] - 拉美地区(墨西哥、巴西等)和中东非洲地区逐步发展 [4]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包括Agricultural Tour Operators International、Agrilys Voyages等企业 [5][6][7] - 2025年全球主要生产商收入排名显示行业集中度 [5] - 中国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与全球市场基本一致 [5] - 全球头部厂商份额形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 [5] 产品类型分析 -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农旅融合销量中团体旅客和散客保持增长 [5] - 不同产品类型收入规模持续扩大 [5] - 中国市场不同产品类型销量和收入趋势与全球一致 [5] 应用渠道分析 - 全球不同应用渠道销量以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为主 [6] - 不同应用渠道收入呈现增长趋势 [6] - 中国市场应用渠道发展态势与全球市场相符 [6] 产业链分析 - 行业供应链涵盖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客户 [8] - 主要采用采购、生产和销售相结合的业务模式 [8] - 典型经销商在销售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8] 主要企业概况 - Agricultural Tour Operators International 2019-2025年毛利率保持稳定 [6] - Agrilys Voyages在农旅融合生产基地和销售区域布局完善 [6] - Blackberry Farm LLC产品规格和市场应用较为明确 [6] - Expedia Inc在线上销售渠道具有优势 [6] - 其他企业包括Kansas Agritourism、Liberty Hill Farm等均在特定区域市场占据地位 [6][7] 中国市场情况 - 中国农旅融合产量、销量及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趋势 [8] - 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分布集中 [8] - 生产地区分布和消费地区分布存在区域性特征 [8]
水果飘香、荷花盛放 特色农业绘“丰”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24 16:36
四川龙泉山水蜜桃产业转型 - 龙泉山将4000亩废弃撂荒地改造为水蜜桃果林,种植品种包括蟠桃和"晚湖景"等[3] - 单株果树产量可达三四十斤,目前正值晚熟蟠桃采摘旺季[1] - 生态修复项目配套建设46座蓄水池解决干旱缺水问题[5] - 聘请农业专家实施定期修枝疏果技术管理[7] 广西田东芒果产业链升级 - 田东县芒果种植规模达34万亩,其中东养村单村种植超1.4万亩[8] - 种植大户陶国甲60亩芒果年产量20万斤,电商渠道占比30%-40%[10] - 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7亿元,增幅35倍[12] - 形成覆盖10乡镇1.5万户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12] 南京西埂莲乡荷花经济 - 千亩荷博园汇聚600多种荷花和200多种睡莲,夏季吸引大量游客[13] - 通过清淤疏浚改良土壤,将低洼涝地改造为生态种植基地[15] - 开发鲜切花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延伸产业链带动居民增收[17] - 形成"水下有鱼、水面有荷、岸边有鸟"的立体生态景观[15][1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这里一窥东北乡村的未来——走进光东村
新华社· 2025-07-21 08:22
农业产业升级 - 光东村通过科学育种和品牌培育提升大米品质,价格从2-3元/斤提升至8-50元/斤,高端产品销往日韩等国 [3] - 2024年有机大米销量达1200多吨,较十年前增长6-7倍,近期获得300吨国际订单 [3] - 大米产业带动周边40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部分农户承包60多亩地年收入超4万元 [3] 文旅融合发展 - 整合闲置宅基地开发农旅项目,包括稻田亲子乐园、小火车、螃蟹乐园及新增低空缆车等体验项目 [5][7] - 朝鲜族文化体验成为特色,游客可参与传统服饰拍照、辣白菜制作和美食品尝 [7] - 2024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1万元 [8] 乡村综合振兴 - 实施"厕所革命"完成210户旱厕改造和污水管网升级,改善基础设施 [5] - 采用"三产促二产带一产"模式,形成农业、加工、文旅协同发展格局 [8] - 案例显示东北乡村普遍通过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实现振兴,如马鞍山村和防川村 [8]
重庆“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开班
搜狐财经· 2025-07-11 17:27
乡村振兴培训活动 - 重庆市工商联主办为期3天的"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在涪陵美心红酒小镇开班 吸引50余名来自茶叶、农旅、民宿、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民营企业家参与 [1] - 培训形式包括政策解读、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分组研讨 旨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并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 [1] - 活动选址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是为了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帮助企业家通过实地体验提升能力并汲取乡村振兴经验 [3] 培训内容与案例 - 农旅融合模块以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为例 展示"农业+旅游+文化"模式如何盘活乡村资源并带动农户增收 [3] - 茶叶产业专题中重庆茶叶集团分享了标准化种植、电商营销及茶旅结合的创新实践经验 [3] - 培训还涵盖金融赋能等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为企业家提供多元化发展思路 [3] 政企合作与成效 - 培训搭建了政企沟通桥梁 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合作平台 [3] - 重庆市已有11605家企业与6034个村结对帮扶 8107家企业实施8858个乡村投资项目 总投资额达63525亿元 [3] 企业家反馈与展望 - 参训企业家表示通过培训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 并掌握了实用经验与方法 [5] - 企业家计划未来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发挥企业优势推动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 [5]
(乡村行·看振兴)文化IP解锁农田里的共富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0:29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通过农旅融合模式打造"稻梦空间"网红打卡点,形成"前院种瓜、中院民宿、后院稻田"的立体产业带,200万元投入将传统农耕转化为文化IP体验项目[1] - 明星湖旅游度假区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评为4A级景区,通过53个提档升级项目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益突破300万元[1] - 景区配套业态丰富,包括康养工作坊、特色农产品市集、船宿酒店等二次消费场景,实现农产品供不应求[1] 数字文化沉浸体验 - 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为兴安盟首家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馆,由农耕民俗博物馆改造而成,运用AI技术让游客参与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体验[2] - 体验馆开发60余项研学项目,年接待参观人数达2万人次,举办研学活动超100场[2] 智慧农业与观光采摘 - 赛银花浆果智慧农业产业园2022年建成,通过蓝莓草莓等水果生产采摘实现农业增效和旅游升级,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15万元[4] - 产业园提供50余个本地就业岗位,村民人均年增收超1万元,智能化温室让务农转型为技术工种[4] - 突泉县已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研学体验等一体化产业体系,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1万人次(+14.1%),旅游收入4.6亿元(+11%)[4]
金融助力田园生金 铜鼓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人民网· 2025-07-07 15:24
江西省铜鼓县林下经济发展 - 铜鼓县凭借88.04%的森林覆盖率优势,创新打造林菌、林药、林游为核心的林下经济体系,并延伸发展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 [1] - 金融支持助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3] 农旅融合产业 - 江西成圆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亿元打造500亩田园综合体,农行铜鼓县支行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购置互动设施 [2] - 该项目带动永宁镇兴源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5万元跃升至60余万元,并解决41位村民就业 [2] 特色产业升级 - 江西省与山同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提升赤松茸加工能力并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2] 金融支持成效 - 农行铜鼓县支行在2024年至2025年5月末期间投放农户贷款超1.5亿元,惠及农户600余户 [3] - 为23家涉农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万元,破解资金瓶颈并激活山林生态价值转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