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公园法》表决通过,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保护
第一财经· 2025-09-12 18:00
国家公园法立法背景与核心内容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12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 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1] - 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 包括总则、布局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附则 [1] - 立法目的是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管理体制与保护原则 - 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1] -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和内在规律 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1] - 明确国家公园可以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应对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1] 全民公益与公众参与机制 - 法律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开展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2]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 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2] - 国家公园建设注重机制创新 坚持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 构建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2] 现有国家公园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体制试点全面完成 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2] - 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 包括中央直管和中央委托省级人民政府代管两种管理体制 [2] - 目前首批5个国家公园都建立起局省联席会议机制 形成央地、部门、园地协同联动机制 [2] 配套法规与区域协作 - 国家正在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 [5] - 四川、陕西、甘肃以"三省决定+四川条例"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 [5] - 福建、江西两省加强协同立法 实现武夷山国家公园共治共管 [5] 国家公园建设挑战与价值 - 中国用不到八年时间完成首批5个国家公园设立 建设速度全世界最快 [5] - 国家公园多位于欠发达地区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人兽冲突突出 社区治理难度大 [5] - 国家公园作为品质最优生态系统 是气候稳定器、净水机和空气净化器 提供最普惠的生态产品 [6]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近五年来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63件次
新京报· 2025-09-12 12:56
立法数量与体系完善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36件 修改法律63件次 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 作出法律解释1件[1] - 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 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1] -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与时俱进[1] 经济高质量发展立法 -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能源法 增值税法 关税法 印花税法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乡村振兴促进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粮食安全保障法 期货和衍生品法[1] - 修改公司法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审计法 统计法 会计法 种子法 畜牧法 安全生产法 矿产资源法 科学技术进步法 反洗钱法[1] 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立法 - 制定数据安全法 对外关系法 反外国制裁法 陆地国界法 海警法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反有组织犯罪法[2] - 修改保守国家秘密法 反间谍法 兵役法 军事设施保护法 监察法 行政复议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2] - 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2] 民生保障立法 -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法律援助法 学前教育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 - 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工会法 职业教育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动物防疫法 传染病防治法 慈善法 体育法[2] - 作出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2] 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 制定黄河保护法 湿地保护法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 黑土地保护法 噪声污染防治法[2] - 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2] - 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审议中[2]
官宣确定!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江苏盐城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9-11 18:10
论坛背景与定位 - 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至25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 由江苏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主办[3][6] - 论坛主题为"美丽滨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旨在搭建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6] - 论坛规格提升 主题从上届聚焦"滨海区域生态保护"转变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9] 国际参与与合作 - 论坛合作伙伴由最初15家初创机构发展到覆盖五大洲的25家成员单位 其中外方机构23家[4] - 通过联合国海洋大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域论坛等国际会议进行宣介[4] - 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深化合作 将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等旗舰知识产品[4] 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 江苏省出台全国首部海洋经济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7] - 2024年完成涉海科技成果转化100多项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700余家[7] - 海工装备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 海洋电力装机量和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7] - 盐城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居全国首位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行业增加值居全国前列[7] 论坛活动设计 - 设置开幕式、平行论坛、特色活动等 拟邀请国内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代表约300人出席[6] - 组织国际观鸟嘉年华等民间活动 增强公众参与感[6][9] - 安排实地调研生态修复现场与绿色低碳示范点位 展现盐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9] 产业与区域发展重点 - 沿江沿海地区合作发展海工装备、船舶制造 推动向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7] - 聚焦零碳园区建设、沿海新型电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推动盐城"绿电"产业升级[9] - 公开征集国际合作项目与示范行动课题 形成可落地推广的务实成果[9]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09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与举措 - 市政府制定了环境质量改善、绿色低碳转型、生态安全保护等方面的系列目标,具体包括力争全年不发生重污染天气、声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83%、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 [1] - 推进生态与城乡发展工作从深化污染治理、加快绿色转型、守牢安全底线、打造宜居环境、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全民参与六个方面进行 [1] - 将完成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并积极推动《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落地实施 [2] 绿色低碳转型与生态经济发展 - 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将培育绿色能源产业 [2] - 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通过规划评估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双评估”,科学制定“三区三线”,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城则城的原则,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2] - 高水平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 大气污染治理进展与规划 - 市区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4年的30微克/立方米,近五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 - 下一步将加强移动源(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工业源(锅炉、企业废气)和扬尘源(工地、道路)治理,强化本地涉气污染物源头减排和污染天气预警应对 [3] 小微水体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 将小微水体划分为公园景观、村社池塘、水产养殖、农业用水及其他五类,逐一明确管理主体及管护职责,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联动、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3] - 通过市民“随手拍”、“问题爆料”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小微水体的长效监管 [3] - 生活垃圾分类已实现全市93个街道5271个小区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融合发展,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获国家部委肯定 [4] - 下一步将夯实垃圾分类基层基础,开展全覆盖检查,完善投放规范和设施标准,试点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 [4]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溱洧二水流淌诗情绿意——“诗中风光今又现”之新郑篇
河南日报· 2025-09-11 07:38
在中国众多的河流中,有两条颇为浪漫的河流——溱水、洧水。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两千多年前,《诗经·郑风·溱洧》用简约生动的文辞,将溱 洧河畔碧波荡漾、欢乐祥和的场景精准定格。 "溱与洧,方涣涣兮。" ——《诗经·郑风·溱洧》 西距郑风苑数公里,洧水公园水波潋滟、景色怡人。 洧水又名双洎河,是新郑的母亲河。总投资5.68亿元、占地1200余亩的洧水公园(双洎河综合治理示范 段)已建成开园5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引人打卡游乐。 "俺家也成了观景房喽!"家住凤台苑小区的朱先生看着洧水公园的景致,笑呵呵地说。 "好环境带来好心情,洧水河畔人气高着呢!"闲暇时间,新郑市民王俊甫和戏迷朋友总聚于洧水公园兴 济亭下练唱。 新郑,郑韩故城,《诗经·郑风》发源地。承载悠长文脉、秀美风光,溱洧二水从《诗经》中流淌而 来。 9月7日,白露。位于新郑市区东部郑韩故城城墙旁、溱水之滨的郑风苑,蒹葭苍苍,荷叶田田,绿树婆 娑,亭榭映水,尽是一派清新自然、典雅静美的景象。 每逢周末,新郑市民武丽霞总约上几个闺蜜到郑风苑转上一转。"这可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的乐园和氧 吧。《诗经》里写的,在这里都具象化了。"她调出手 ...
生态游要“流量”更要“留量”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行业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到27.61亿人次,显示行业需求旺盛 [1]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力 - 森林游、湿地游、草原游等依赖良好生态资源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 [1] - 生态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成效的体现 [1] - 行业需从追求规模的粗放式增长转向追求品质与可持续的精细化开发 [1] 行业产品与服务升级策略 - 需深挖独特IP,拒绝同质化,例如围绕珍稀动植物、农耕技艺或民族故事打造独特魅力 [2] - 从资源禀赋差异化中寻找独特魅力,案例如云南高黎贡山的深度研学和甘肃陇南的特色康养 [2] - 旅游体验需从传统观景升级为沉浸式、互动式、学习式,延长价值链条 [2] - 设计让游客成为参与者(如科学侦探、文化学徒、生态志愿者)的体验场景,建立情感链接 [2] 行业商业模式与社区参与 - 需探索让本地社区成为主导者和主要受益者的模式,鼓励村民以资源入股、参与经营、就近就业 [3] - 通过村民深度参与使当地传统和文化得到尊重与传承,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 案例如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制度,优先聘用当地居民,解决就业并发挥其优势 [3]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具匠心、更富远见的态度进行精细化耕耘 [3] - 行业是从量到质的升级之路,核心是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 [3]
专访俞海:抓住关键人、关键岗、关键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全链条管理
中国环境报· 2025-09-08 07: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责任制规定》),提出构建覆盖全面、权责 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认为,《责任制规定》明确了7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 岗位职责,尤其是明确承担重要生态环境保护职责部门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抓住关键人、关键岗、关键事,从制度设计层面把责任主体、责任 内容、责任落实、责任追究系统串联起来,让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明责知责、担责尽责,增强领导班子共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效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 中国环境报:《责任制规定》为什么强调构建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俞海: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 责'和'一岗双责'不动摇,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增强领导班子 ...
专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提供范例——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负责人马丁娜·奥托
新华网· 2025-09-07 13:12
中国空气治理成效 -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 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 2013年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 - 2023年中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达到203个 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占比约60%[1] -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1] 治理措施与政策影响 - 通过实施严格标准 完善监测体系 向清洁能源转型 产业升级及投资清洁交通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2] - 坚定的政策能带来空气质量的快速改善 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范例[2][3] - 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创造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1] 国际合作与理念推广 - 联合国机构正与非洲联盟委员会合作推进非洲清洁空气项目 包括数据共享 区域合作与统一空气质量标准[3] -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强调经济 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深度契合当今时代发展主题[3] - 清洁环境能催生绿色新产业 是人类更健康和经济更具韧性的基础 并非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3]
扎根、奉献、远行,一颗“全能豆”的新征程 | 疆品入湾记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9-06 14:05
核心观点 - 新疆油莎豆产业通过广东援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戈壁荒漠作物成长为湾区市场畅销产品 形成生态改善、经济效益和区域协同的综合产业模式 [7][8][9] 产业发展 - 油莎豆种植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5万亩 亩均产量从200公斤提升至530公斤 最高达850公斤 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种植基地 [25][26] - 形成"油莎豆+冬小麦"轮作模式 实现规模化种植 2017年试种成功 201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 [19][20][24] - 广东援疆投入40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现全产业链生产 涵盖清洗、筛选、烘干、存储和包装环节 [37][38] 经济效益 - 油莎豆深加工项目签约21个 总投资额达24.81亿元 开发食用油、豆奶、豆粉、白酒等1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 [42][43][44] - 产业园引进7家企业 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带动平均增收4.5万元 [39][40] - 新疆三礼科技公司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 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部分产品出口马来西亚、俄罗斯 [44][45][50] 生态效益 - 区域七级以上大风天数从年均27天降至9天 土地裸露期减少到20天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4g/kg [28] - 油莎豆耐旱、耐瘠、耐盐碱 试种首年即展现防风固沙效果 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产业支点 [20][21][22] - 规划建设100万亩油莎豆绿色优质高效油饲产业集群 持续巩固戈壁生态屏障 [30] 市场拓展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建立直通大湾区销售渠道 通过展销活动、线下体验馆和电商平台实现产销对接 [7][65][67] - 培育12家油莎豆产业企业 注册13个品牌商标 采用"品牌故事+质量溯源+文化赋能"三位一体建设模式 [47][48][49] - 产品在大湾区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消费者从认知"新物种"转化为忠实客户 形成稳定消费群体 [4][5][62] 区域协同 - 粤新两地深化产业协作与文化交融 广东技术资源反向输入新疆 推动当地产业链升级 [65][68] - 农业生产总值从1093万元跃升至2.89亿元 增长超26倍 人均收入从不足2万元提高至3.81万元 [55][56][58] - 市场主体从4家增长至411家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提升 [53][54][58]
国家公园法草案三审,拟增加规定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新京报· 2025-09-05 17:30
国家公园法草案第三次审议 - 草案三次审议稿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 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1] - 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规定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 [1] - 明确国家公园可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需对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1] 管理机制与地方权限 - 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制定具体办法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活动 [1]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周边自然资源 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1] 公众参与与教育功能 - 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1] - 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