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搜索文档
整理了收藏的一些文件,以及五道面试题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4-26 18:08
投资研究报告文件汇总 - 包含多份知名机构发布的2024-2025年投资展望报告,如中信证券5,363KB的《2025年投资全景图》、大摩276KB的宏观闭门会议纪要(上调中国GDP增速)[2] - 行业深度报告涵盖半导体(3,124KB的全球价值链分析)、新能源(9,897KB固态锂电池白皮书)、AI(2,994KB波士顿咨询AI智能体白皮书)等前沿领域[2][3] - 政策文件包括715KB的2025政府工作报告和158KB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言实录[2] - 并购重组专题含深交所580KB专刊和2,730KB中国并购交易分析报告[2] - 私募股权领域有10,821KB的PE知识手册和8,369KB对赌协议争议报告等实操指南[2] 白皮书与产业研究 - 人工智能领域出现18,584KB的"智能新物种"蓝图和8,046KB的AI赋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3] - 半导体产业链研究包含11,152KB光刻胶蓝皮书和10,717KB出口政策分析[3] - 先进制造方向涉及2,479KB人形机器人报告和3,261KB智能化医疗装备蓝皮书[3] - 新能源行业有9,897KB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3] 机构观点与市场研判 - 高盛发布3,795KB《中国改变游戏规则》和2,547KB全面布局投资策略报告[2] - 摩根士丹利909KB报告提出"中国正在走出迷雾"的积极判断[2] - 富邦证券发布12,036KB台湾股市投资展望[2] - 花旗4,165KB关税专题研究涉及贸易战与通胀对抗策略[2]
投机和投资到底有区别吗?
集思录· 2025-04-22 22:11
投机与投资的本质区别 - 投机是预测股价波动并试图从中获利 而投资是基于资产内在价值进行长期持有 两者在底层逻辑上存在根本差异 [1] - 市场下跌时投资者会逆势买入优质资产 而投机者因恐惧继续下跌而选择割肉 长期来看投资者更具优势 [1] - 房地产价格超出普通人收入极限是长期投机的结果 但部分房产可能已具备投资价值 [1] 投资理念的实践表现 - 投资短期内可能产生浮亏 但关注点应放在资产质量、未来产出和合理估值上 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3] - 银行股虽涨速较慢 但从投资角度仍具配置价值 可适当"追高"买入 [4] - 前几年热门行业股价三年翻两倍 投机思维会回避 但投资思维会评估未来产出后分批买入 [3] 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差异 - 投资是赚取公司分红和业绩增长的钱 投机是赚取市场交易对手的钱 套利处于两者模糊地带 [11] - 价值投资被部分人误解为简单持有知名公司 而实战中可转债套利等策略同样体现价值发现 [14] - 冯柳认为真正的投机是在价值基础上进行 通过不同人群的估值差异实现套利 而非简单搏傻 [15][16] 投资方法论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应摒弃投资/投机概念束缚 只要策略有效即可持续使用 直到失效再切换 [13] - 价值投资理念被质疑可能误导投资者 关键仍在于实际盈利而非形式标签 [14] - 低买高卖既可基于企业价值判断 也可基于价格波动规律 取决于参与者擅长领域 [13]
投机和投资到底有区别吗?
集思录· 2025-04-22 22:11
投机与投资的本质区别 - 投机与投资的核心区别在于思维模式:投机预测股价波动并追求短期价差,而投资关注资产内在价值和长期产出 [1] - 市场下跌时投资者视优质资产为买入机会,投机者因恐惧继续下跌而割肉,长期来看投资者更具优势 [1] - 房地产崩盘是长期投机的结果,价格超出普通人收入极限,但部分房产可能已具备投资价值 [1] 投资实践与思维转变 - 投资需关注持有资产的内在价值、未来产出和买入价格,而非短期股价波动,例如热门行业股价三年翻2倍后仍可能具备投资价值 [3] - 银行股被投机者认为涨速慢,但投资者可基于资产质量"追高"买入 [4] - 投资短期内可能浮亏且收益低于投机(例如今年收益-4.59%),但需坚持价值判断标准 [2][3] 市场认知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账户增长是唯一标准,投资与投机都是赚钱手段,无需区分 [7] - 另一观点定义投资为赚公司钱(分红/业绩增长),投机为赚市场交易对手的钱,套利属于中间地带 [11] - 价值投资可能被误解为单纯持有知名公司,而可转债套利等策略同样体现价值发现 [14] 投机行为的深度解析 - 真正投机应建立在价值基础上,通过不同人群对价值认知差异获利,例如在股息率3%-6%区间进行交易 [15][16] - 投机者扮演资本商人角色,利用价值观差异实现双赢交易,需深刻理解价值主观性和市场环境变化 [15] - 低买高卖策略既可基于企业价值判断,也可依赖价格波动规律,有效策略可持续使用直至失效 [13] 投资方法论争议 - 价值投资理念存在争议,部分实践者认为其导致投资弯路,强调赚钱实效高于理论标签 [14] - 投资需结合多种策略(成长/套利/吃息),成为"集大成者"更具优势 [12] - 市场存在"以结果论英雄"现象,盈利即被视为成功投资,亏损则被归为投机 [6][10]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2026年FOMC票委):比预期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引发新的前景。关税可能导致GDP增长和投资下降。
快讯· 2025-04-09 21:03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认为比预期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或引发新前景,关税可能致GDP增长和投资下降 [1] 分组1 - 比预期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会引发新的前景 [1] - 关税可能导致GDP增长和投资下降 [1]
高晓峰:3.24日内黄金操作建议及行情分析,在线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3-24 14:22
高晓峰:3.24日内黄金操作建议及行情分析,在线布 局 高晓峰:3.24日内黄金操作建议及行情分析,在线布局 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亏亏赚赚很正常,如果因为一时的亏损而单,失去信心或希望,我个人 觉得有些得不偿失,暂时的亏损不代表投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段时间对资金把控的不好或者还没有真 正学会对资金的掌控能力,因为亏损失去信心,无疑是给了自己退路,给自己暂时的失败找了一个借 口,我想每个人都不希望这样,都希望找到投资成功的成就感和胜利的喜悦感!我觉得你现在应该调整 下心情,多去总结下过去失败的原因,想想到底如何才能做好,才能赚到钱,安静的离开只会给自己心 理抹上一层阴影,心理会永久留下遗憾!如是这样,还不如大胆一点,勇敢的留下,相信自己,相信彼 此,市场对每个人很公平,你只是暂时还没做到。相信自己这一天并不远。 最新消息面: 今天公布美国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这两项PMI中的任何一项低于50,表明商 业活动出现萎缩,这种情况下,美元可能在短期内承受压力,并导致金价走高。 本周五,公布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数据,若核心PCE物价指数强 于预期,可 ...
金融破段子 | 体重管理与投资,一样又难又不难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3-10 17:09
体重管理与投资的共同点 - 原理简单但成功者少 两者都属于表面原理清晰但实际达成目标难度较大的领域 [3] - 核心挑战在于心性与行动 外部诱惑和短期挫败感是主要障碍 频繁切换方法易导致低效 [4] - 捷径冲动普遍存在 快速见效的标题(如"**天速瘦**斤")最易吸引关注 但速成往往伴随反弹风险 [5][6] 成功要素分析 - 时间周期是关键 健康减重需半年至两年建立新习惯 类比投资需长期坚持有效策略 [6] - 个性化方案至关重要 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划 盲目模仿他人方法效果有限 [7] - 自我责任意识是基础 需预先规划困难预案 分解长期目标为每日可执行动作 [7]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将健康生活方式纳入政策推广范畴 [1] - 健康管理行业或迎发展机遇 政策推动下相关产品服务需求可能提升 [1] 行为心理学视角 - 身体代谢记忆效应 快速减重触发脂肪储存机制 与市场过度反应形成类比 [6] - 毅力决定长期结果 彼得·林奇指出投资与减重同样依赖持续执行力而非短期策略 [7]
从坦诚开始:与大模型对话,也与投资和解
雪球· 2025-03-01 11:42
核心观点 - 坦诚是与大模型和投资成功的关键,越坦诚越能获得有价值的反馈和洞见 [3][4][7] - 投资中不愿承认错误会导致决策失误和亏损扩大,正视错误是改善投资表现的第一步 [9][11][16] - 市场是概率游戏,但投资者常将盈亏与自我价值绑定,形成"面子驱动型"投资行为 [12][13] 坦诚的挑战 - 坦诚的两重障碍:明知短板不愿承认(如回避亏损事实)和未察觉的深层盲区(如决策模式问题) [9] - 投资者常追问"致胜秘方"却拒绝复盘错误决策,导致无法真正进步 [9] - 男性投资者尤其容易将投资视为尊严战场,亏损时归咎外部因素而非自我反思 [11] 投资行为分析 - "打平离场"策略隐含承认初始买入错误,但多数人用补仓掩饰而非重新评估逻辑 [10][11] - 案例显示重仓科技基金亏损40%的投资者因"不服"心理持续补仓,最终被迫割肉 [11] - 追涨杀跌是常见行为模式,复盘交易可发现"市场狂热时入场"等规律性错误 [14][15] 解决方案 - 建议亏损后系统复盘交易记录,识别决策模式并学习投资心理学以校准风险承受力 [14][15] - 提出通过大模型设计"无面子压力"对话(如假设匿名情境),剥离自尊因素聚焦投资本质 [18] - 承认错误是思维重塑的起点,需重新评估初始逻辑、市场变化和投资标的长期价值 [17] 工具价值 - 大模型可作为"X光镜子",通过深度对话揭示用户未言明的投资困惑与行为弱点 [3][18] - 预设系统提示词可创建智能体,引导投资者脱离面子思维,回归数字博弈本质 [18] - 坦诚对待大模型与市场能获得更精准建议,如承认冲动亏损后获得复盘路径 [18]
李迅雷最新发声:降息降准仍有空间,2025年或降息0.75个百分点,降准1个百分点
对冲研投· 2025-02-27 20:47
中国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 2025年GDP增长目标预计维持在5%左右 [4][92] - 政策乘数效应将比2024年有正面提升 重点期待两会推出的财税改革 财政预算投入 货币政策及科技创新举措 [3][90] - 货币政策或降准1个百分点(分2-3次) 降息0.75个百分点(分2-3次) 利率下行对稳定楼市股市有积极作用 [5][78][79][80] 房地产与结构性问题 - 房地产下行带来乘数效应 鼎盛时期贡献GDP的25% 影响50余个相关行业 [2][32][33] - 房地产仍处均值回归过程 调整时间可能较长 因2021年后房价下跌属超涨后的周期下行 [52][53][55] - 需通过稳楼市缓解居民财产性收入下降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48][49] 消费与投资结构转型 - 消费是慢变量 投资是快变量 过去依赖投资拉动GDP导致债务增长过快 [41][42][43] - 中低收入阶层占总人口60%但收入仅占30% 若收入占比提升至40%可年增2000亿消费贡献 [83][84][85] - 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政府消费支出拉动内需 消费场景创新如以旧换新效果有限 [47] 财政与货币政策空间 - 建议提高财政赤字水平 通过中央财政加杠杆(当前杠杆率仅20% 远低于美国的120%和日本的240%) [66][68][69][70][72] - 实际利率仍高于美国 降息有空间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降低社会运营成本并提升资产估值 [76][77][81] - 2024年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 反映企业盈利增速下降 [37] 外部环境与贸易影响 - 美国通胀呈冲高回落趋势 难回2%以下 2025年美联储或仅降息1-2次 [12][13][14][15] - 美国维持强势美元政策 特朗普内阁贸易代表更具攻击性 需警惕贸易摩擦升级 [16][21] - 中国出口在美国消费中地位下降 加征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有限 [7][8][9] 资本市场展望 - 2021-2023年市场低迷 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净利润总额下滑 [34][3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GDP平稳增长 2025年资本市场繁荣可期 [65][93] - 需关注全球结构性风险(地缘冲突 债务危机 发达经济体衰退)对资本市场的潜在冲击 [26][27]
业绩依然坚挺!段永平:英伟达很难看懂的并不是短期的增长,而是长期的护城河
聪明投资者· 2025-02-27 14:50
英伟达财报表现 - 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393.31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20.66亿美元,同比增长72% [1]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55.8亿美元,同比增长93.32%,占营收主导地位 [1] - 2025财年总营收130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728.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1] 英伟达业务动态 - CEO黄仁勋表示Blackwell AI芯片需求强劲,已大幅增产 [2] - 盘后股价震荡微跌,市场对财报反应分化 [2] - 黄仁勋认为竞争对手即使免费提供芯片,仍无法在总成本上超越英伟达 [46] 段永平对英伟达的观点 - 长期护城河存疑,不确定10年后市场地位能否维持 [3][12] - 认可CUDA生态价值,但担忧替代方案可能出现 [13][14] - 认为科技公司难懂,因产品非消费品且技术迭代快 [11][15] 段永平投资策略 - 聚焦10年以上长期价值,仅明确看好苹果和茅台 [5][15] - 2025年1月加仓腾讯和茅台,腾讯股价当日反弹1.14% [6][24] - 通过卖期权被动调整仓位,如苹果减仓因call被行权 [9][21] 腾讯与茅台投资逻辑 - 持有腾讯超7年,认为其商业模式成熟但未达"重注"标准 [7][32] - 茅台1400元/股区间具备长期抗通胀属性,十年维度看涨 [11][13][17] - 腾讯目标市值6000亿美元,当前5923亿美元接近预期 [20] 拼多多与其他持仓 - 因创始人黄峥投资拼多多,但承认商业模式未完全看懂 [25][26][31] - 加仓西方石油因跟随巴菲特,神华因行业逻辑 [50] - 持仓调整体现"不懂不做"原则,如减苹果因被动交割 [23] 行业竞争格局 - 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巨头自研AI芯片挑战英伟达 [42] - AMD、Intel及初创公司Cerebras等推进替代方案 [42] - 黄仁勋承认竞争激烈,但强调CUDA生态和性能优势 [43][46] AI行业趋势 - Blackwell芯片推动生成式AI向物理AI演进 [47] - 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优化将成为核心应用场景 [47] - 量子计算实用化仍需15-30年,GPU仍是主流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