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举行 四川首次发布省级生态产品目录
四川日报· 2025-08-16 09:16
生态产品目录发布 - 四川发布首份《四川省级生态产品目录(2025年版)》,首次全面摸排和展示生态"家底" [1] - 目录旨在识别、评价和利用生态产品,促进生态产品商品化,为经营开发、保护补偿提供依据 [1] - 目录涵盖物质供给类(林菌、牧草)、调节服务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文化服务类(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生态产品 [1] 工业绿色化实践 - 四川多地推动工业品"绿色化",宜宾"以竹代塑"是典型案例 [1] - 竹材料应用从传统竹浆造纸、工艺品扩展到建筑、工业领域,出现定制板材、汽车隔音材料等多功能产品 [1]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四川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工作重要成果,包括"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美丽四川建设、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1] - 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浓度降至29.8微克/立方米,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 [2] - 六大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90% [2] 生态治理机制 - 四川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势头良好,生态保护可持续机制不断完善 [2] - 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河湖长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网调度",打通跨部门协作机制 [2]
学习卡 | 习近平: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6 09:11
国家公园建设与生态保护 - 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三江源)完成确权登记,获得法律意义上的"户口本" [1] - 国家公园体系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保护代表性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 [3]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保护网络并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 [5] 生态系统修复与监管 - 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3] -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并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 [7][8] - 坚决杜绝生态修复形式主义,禁止借生态建设名义破坏生态的行为 [8] 生态价值转化与绿色发展 -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生态产品市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9][10] - 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保护者回报机制 [10] - 植树造林被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环节,提出"增绿即增优势,植树即植未来"的发展理念 [12] 全民参与生态建设 - 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的关联性,需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内生动力 [13] - 动员干部群众参与造林绿化,通过代际接力持续增厚"绿色家底" [12]
2025年全国生态日海南分会场活动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8-16 09:05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2018年以来承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家试点15个 62项经验做法案例获国家部委肯定或推广 [2] - 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清洁能源岛和新能源汽车推广 "禁塑" 装配式建筑 "六水共治" 博鳌零碳示范区等标志性工程 [3] - 构建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为主体的"2+N"标志性工程体系 [3] 制度创新与立法实践 - 率先开展"多规合一" 生态保护红线 排污许可 海事审判"三合一"等制度改革 [3] - 多项生态文明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3] 行业实践案例 - 低碳航运 澄迈罗非鱼碳足迹首获国际认证 海南建筑垃圾治理 东寨港红树林生态修复 华润水泥绿色生态实践等案例进行分享 [2]
全国生态日辽宁省集中宣传活动在本溪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8-16 08:39
活动由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本溪市政府举办。活动中,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 厅、省林草局发布了本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沈阳市棋盘山管委会、大连市发展改革委、本溪市桓仁 满族自治县分享了国家级试点建设成效,本溪市政府发出生态文明建设倡议。 活动通过有效措施减少了碳排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全过程,实现了活动碳中和。剩余7吨二氧 化碳排放当量,由桓仁金山热电有限公司通过自愿注销对应数量的全国碳排放市场配额完成抵消。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为深入宣传阐释"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增强全社会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我省在本溪市举行2025 年全国生态日辽宁省集中宣传活动。 全国生态日当天,全省各地区围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活动期间,省发展改革委还联 合沈阳地铁集团开展"扫码答题赢积分绿色出行享实惠"答题活动,落实全国生态日部署,推动"双碳"战 略落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1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余村从关闭矿区转型绿色发展后,废弃矿坑变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改建为图书馆和咖啡厅,2021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2] - 北京PM_2_5平均浓度从2015年80_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_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 全国重点城市PM_2_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_1%提升至90_4%[4] 绿色能源与产业转型 - 贵州采用"光伏+农业"立体模式,光伏装机容量达2700万千瓦,实现"一地双收"[6] - 中国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合计16_5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_3万辆增至2024年1316_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 再生材料占工业原材料比重显著:纸70%、钢铁26%、有色金属26%、塑料20%以上,50%建筑材料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绿色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7] 国际影响力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蓝色循环"等模式多次获奖[9] - 中国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向非洲输出菌草技术,在阿联酋建设光伏电站[10]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高度认可"两山"理念,认为中国正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10][11] 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4][5] - 全国生态环境志愿者超3500万人,志愿服务项目150万个,形成全民行动体系[5] - 黑龙江伊春转型生态旅游后,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这份美好,与美丽有关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11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1] - 山更青 黄土高原由黄转绿 水更绿 长江水清岸绿 林更茂 大兴安岭停止砍伐 田更沃 黄河滩区盐碱地逆袭成粮仓 湖更美 厦门筼筜湖碧水重现 草更碧 祁连山牧区兴旺 沙更净 毛乌素沙地绿色蔓延 [1] 发展理念转变 - 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选一"转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融合发展理念 [1][2] - 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 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三重属性 [2] - 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经济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2] 民生与现代化特征 - 人民幸福指数与生态颜值同步攀升 生态环境改善直接提升生活品质 [2] -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普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现代化鲜明特点 [2]
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指出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8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来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该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新发展阶段特征,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科学指引 [1] - 理念推动中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1] 绿色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 - 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2] 制度与全球合作 - 健全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需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作用 [2] - 以务实举措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2] -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1] 政策执行与社会动员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 -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阐释,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2] - 动员全社会积极行动,共建美丽中国,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
扎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0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 - 政策强调以更大力度建设绿水青山,包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 - 绿色发展路径明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低耗能低污染产业结构 [2] 产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加快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转型 [2] - 政策支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2] - 国家层面将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包括落实改革任务和激励措施 [2] 国际合作与全球影响 - 中国通过绿水青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 [2] - 政策倡导携手国际各方共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3] 社会参与与领导机制 - 强调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 [3] - 动员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建设,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氛围营造 [3]
新华鲜报丨第三个生态日!大美中国日新月异
新华社· 2025-08-15 21:52
生态环境改善成果 - 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1]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1]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 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全覆盖,在森林碳汇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2] - 多措并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包括加强排污口管理、实施无废城市和低碳城市试点 [2]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包括光盘行动、全民义务植树、垃圾分类和拒绝白色污染 [4] - 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 [4]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光伏+治沙"模式在多地推广,实现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 [4]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 [4]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 中国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 [7] -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包括节水梯田模式在埃及运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在斯里兰卡落地等 [7]
李强出席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开幕式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座谈会
证监会发布· 2025-08-15 21:13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导向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 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创造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2] - 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2] - 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作出中国贡献 [2] 绿色发展战略路径 - 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3]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3] 制度保障与全球协作 - 健全制度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和内生激励 [3] - 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携手各方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3]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形成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 [3][4] 社会参与与理念传播 - 动员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 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4] - 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阐释 营造崇尚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