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药创新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亚宝药业:拟2200万元受让中药新药项目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5:41
公司动态 - 亚宝药业于2025年8月4日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签署中药新药项目技术转让协议 [1] - 公司以2200万元人民币受让中药1.1类新药"柴芩宁神颗粒"的临床试验批件、专利权及相关技术资料 [1] - 该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且无需提请董事会及股东会审议批准 [1] 战略发展 - 本次受让有利于公司快速拓展中药创新药研发管线 [1] - 交易将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1] - 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全体股东利益 [1] 财务影响 -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亚宝药业签订中药新药项目技术转让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8-05 15:39
交易概述 - 亚宝药业于2025年8月4日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签署中药新药项目技术转让协议 [1] - 公司以人民币2200万元受让中药1.1类新药"柴芩宁神颗粒"的临床试验批件、专利权及相关技术资料 [1] 战略意义 - 有利于公司快速拓展中药创新药研发管线 [1] - 加快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度 [1] - 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 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及全体股东利益 [1] 财务影响 -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 因各事项推进时间较长存在不确定性 [1]
健民集团分析师会议-20250801
洞见研报· 2025-08-01 09: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健民集团展开调研,涵盖业务销售、发展规划、营销体系等多方面情况,显示公司经营态势良好且有明确发展战略 [22][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健民集团,所属行业为中药,接待时间是2025年7月1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公司董事、总裁汪俊等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六禾投资,其类型为基金管理公司 [20]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产品销售:2025年公司优化营销考核体系,一季度克服不利因素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龙牡壮骨颗粒销售发出收入增长且结构改善,便通胶囊等保持良好态势,医院线产品销售稳定,新产品销售增长 [22] - 新兴业务:中医诊疗及大健康业务是新兴业务,中医诊疗业务健康发展,上半年新开业医馆一家,运营医馆达四家;大健康业务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主,发展状况良好 [23] - 创新药销售:公司坚持研发创新,2021年后获批多个创新药产品,2025年加快新产品商业化进程,小儿紫贝宣肺糖浆等市场开拓顺利,小儿牛黄退热贴膏获批,上市准备按计划推进并将参加医保谈判,公司还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产品管线 [24][25] - 发展规划:未来公司将深耕中成药制造主业,加快新兴业务孵化,推进“1 + N”战略目标,具体举措见已披露报告 [26] - 广告投放:公司作为OTC品牌药企,将强化品牌力,通过多渠道策略性投放广告,投放体量与去年相差不大 [27] - 营销体系改革:2024年公司推进营销体系全面改革,包括优化考核体系、组织架构,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终端去库存,改革解决存量问题,利于公司未来发展 [28] - 中药材价格影响:中药材行情回落利于公司成本下降和盈利改善,公司制造中心实施多种采购模式,与上游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保障原材料供应 [29][30]
珍宝岛(603567):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短期集采影响,研发储备向创新转型
华鑫证券· 2025-07-31 14: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受集采政策执行延长影响业绩短期内承压,但集采执行后核心产品销量有望提升,且中药创新药和参股公司的ADC药物研发迎来关键里程碑,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驱动力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珍宝岛预计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为 -7700万元到 -6600万元 [3] - 公司上半年净利由正转负,预计收入下降57%,毛利同比下降64% [4] 短期集采影响 - 中成药集采执标时间延期,核心品种降价、毛利率下降,销量增长未兑现致上半年业绩不佳 [4] - 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等多个核心品种中选集采,占2023年度医药工业板块营收超70%,此次中选对销量恢复影响大 [4] - 2025年5月起已有河南等省份推进集采落地,预计下半年核心产品销量回升 [4] 中药创新药研发 - 2025年7月,公司1.1类中药创新药清降和胃颗粒II期临床试验实现全国首例受试者入组 [5] - 清降和胃颗粒针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寒热错杂证,有望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5] 参股公司ADC平台 - 公司参股浙江特瑞思17.0211%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6] - 特瑞思核心产品TRS005是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的CD20靶向ADC,2024年获药监局许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6] - 对64例R/R DLBCL患者分析,整体ORR为48.4%,DCR为78.1%,mPFS为5.4个月等,1.8mg/kg剂量组疗效信号明显 [6][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9.84、28.23、30.66亿元,EPS分别为0.07、0.50、0.5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5.9、24.8、23倍 [8]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2707|1984|2823|3066| |增长率(%)|-13.9%|-26.7%|42.3%|8.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38|63|474|511| |增长率(%)|-7.3%|-85.5%|648.4%|7.9%| |摊薄每股收益(元)|0.47|0.07|0.50|0.54| |ROE(%)|5.3%|0.8%|5.5%|5.8%|[10]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还展示了公司各年度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费用、现金流等详细财务数据及相关财务指标 [11]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控股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48
关联交易概述 - 方盛制药拟以现金2,400万元向控股子公司方盛融科增资,新元产投、通牧科技、核心人才持股主体分别增资4,600万元、500万元、500万元,增资完成后各方持股比例分别为35%、55%、5%、5% [2] - 增资目的为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利用当地人才和政策优势加速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孵化,分散研发风险 [3] - 方盛融科已筹备多个中药创新药项目,本次增资旨在提升研发效率 [3] 股权结构及控制权 - 增资后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增至10,000万元,新增8,000万元注册资本由各方按出资比例认缴 [9] - 公司通过董事会多数席位(委派2/3董事)保持对方盛融科控制权,继续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12] - 若核心人才持股主体未成立,公司和新元产投将按55:45比例补足出资,最高持股比例可能调整至37.75%和57.25% [7] 交易参与方 - 新元产投为公司关联方,实际控制人与公司同为张庆华,董事长周晓莉兼任其执行董事 [6] - 通牧科技与公司无产权、资产、人员等其他关联关系 [8] - 核心人才持股主体拟激励管理团队,可能包含公司董事及高管 [6][7] 合作协议要点 - 各方需按业务需求分期同比例实缴出资,收到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10] - 研发成功药品品种优先转让给公司,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10][12] - 通牧科技股权10年内不得转让,12年后未上市则由新元产投按公允价格收购 [11] 对公司影响 - 增强方盛融科研发资金实力,实现研发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 [12] - 分担公司新品研发投入及风险,符合长期发展战略,对当前财务状况无不良影响 [12] - 不涉及管理层变动、人员安置等情形 [12] 审议程序 - 董事会以3票同意(关联董事回避)通过议案,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事前审议同意 [14] - 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14]
嘉应制药: 关于子公司签署《技术开发合同》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7:16
协议签署概况 - 嘉应制药全资子公司嘉应制药(湖南)有限公司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签署《技术开发合同》[1] - 本次合同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无需提交股东会和董事会审议[1] 合同签署方信息 - 湖南中医药大学注册资本198,931万元 注册地址为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产业园 主营业务为医药人才培养及中医药学科研[1]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嘉应制药及子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2] 合同技术目标 - 双方联合开发中药创新药1.1类"蠲痹历节清颗粒" 该处方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使用多年的经验方[2] - 目标是通过临床前研究及注册申报 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 技术内容分工 - 湖南中医药大学负责提供中药处方及临床技术支持 包括临床定位、药学工艺指导等[4] - 嘉应制药子公司负责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及注册申报工作[4] 技术成果归属 - 阶段性技术成果及最终成果均需双方联合申请专利[4] - 技术秘密使用权和转让权归双方共有 成果转化后可优先由子公司折扣购买[4] 合同期限与影响 - 合同有效期5年[4] - 合作将丰富公司研发管线 提升研发效率并缩短周期 符合长期发展战略[5]
[路演]盘龙药业董事长谢晓林:中药创新药研发将聚焦公司核心大品种、发力慢病创新药
全景网· 2025-05-13 08:0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主营业务基本盘并深入布局一体两翼三纵深发展战略 坚持专精特新研发思路 锚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科技创新国际化视野的战略路径 稳步夯实打造中华风湿骨伤药物领导品牌及做慢病疼痛管理专家的战略定位[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公司在原有四个三科研平台基础上新获批5个科研平台包括陕西省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 中药健康产品技术联合攻关研发转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国际研究基地 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2] - 全资子公司健康控股与博济医药全资子公司广济投资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盘龙杏林(广东)新药研究有限公司 专注于中药创新药立项研发 聚焦核心大品种及发力慢病创新药 稳步建立现代中药创新梯队[2]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5.31% 重点研究项目顺利推进[2] 医保改革与价格治理应对 - 公司主营产品盘龙七片为独家专利中成药及医保甲类产品 价格体系稳定 入选七部国家级临床诊疗指南 三个专家共识 三本国家级重点教材和一本临床路径释义并被推荐为临床用药[3] - 公司持续深化盘龙七片循证研究 提升产品优势特性 调整终端市场竞争策略 积极开发县级空白市场 加快小儿咽扁颗粒及骨松宝片等过亿元潜力产品的市场培育 实现多品增销和临床零售双轮销售驱动[3] - 利用全产业链优势加强药源基地建设 加快中成药(院内制剂)创新研发及成果转化 应对未来药品可能降价风险[3]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成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获得I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的公告
药物研发进展 -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新增成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适应症完成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30g/天)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安全性良好 [1][6][7] - 该药物累计研发支出约2165万元人民币,2019年获批上市后2024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覆盖1700多家医疗机构 [1][11] - 临床试验在8家医院开展,纳入330例受试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对照设计,主要评估支气管炎严重程度评分等指标 [6] 市场竞争格局 -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为公司独家6.1类中药创新药,目前无竞品生产批件 [3] -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超158亿元,竞品如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实体药店销售额9.24亿元,急支糖浆5.66亿元 [4] - 太极集团急支糖浆2024年销量达100ml规格1229万瓶,200ml规格1158万瓶 [4]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17.77亿元(同比+9.15%),归母净利润2.55亿元(+36.61%),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至11% [11] - 玄七健骨片销售额1.1亿元(+280%),强力枇杷膏超2亿元,依折麦布片借助集采突破3亿元 [11] - 2024年全年分红总额1.36亿元,占净利润53.34%,每股累计分红0.31元 [12] 战略发展规划 - 未来聚焦中药创新药研发,构建3-5亿级产品矩阵,推动终端覆盖率和单点增长率双提升 [15] - 优化"五大事业群"协同机制,设立精品儿药事业部,目标3-5年实现阶梯式复合增长 [15] - 研发策略包括与外部机构合作降低成本的模式 [16]
盘龙药业:连续8年增长的稀缺中药股!中药配方颗粒实现新突破,创新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12:4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74亿元,同比微降0.71% [1] - 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8.91%,连续8年正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7亿元,货币资金余额11.6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9.08%,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0.33%,环比增长1.79% [3] - 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中,公司是仅有的过去8年净利润连续增长的3家公司之一 [3] 产品与市场 - 拥有25条GMP认证生产线,涵盖12大功能类别、100多个品规 [3] - 核心产品盘龙七片在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中成药市场份额达8.05%,排名第一 [4] - 形成风湿骨病产品集群,包括盘龙七片、盘龙七药酒、骨松宝片等,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3] - 盘龙七片获评秦药"优势中成药"、"中国家庭常备风湿骨病用药上榜品牌"等多项荣誉 [4] 中药配方颗粒业务 - 2024年配方颗粒备案品种从零突破至211个,首单发货实现市场突破 [5] - 定增募投项目完成生产线建设,标准研究与备案工作提速,专业团队搭建完成 [6] - 目标成为全国第二梯队、陕西第一梯队中药配方颗粒商业化企业,打造秦药头部品牌 [6] - 依托秦岭区位优势,加快医康养新业态发展,推进西安医学院附属秦岭康复医院建设 [5][6] 研发创新 - 2024年研发支出0.38亿元,占营收比例3.85%,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7] - 新获批5个科研平台,包括陕西省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等 [10] - 盘龙杏林(广东)新药研究转化基地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10] - 1.1类中药创新药PLZY-001临床探索加速,3类化学仿制药PLJT-002等完成中试 [10] - 承担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体系构建等 [10] 战略布局 - 形成"口服+外用""院内+院外""传统制剂+高端制剂"的产品管线布局 [10] - 战略定位为"打造中华风湿骨伤药物领导品牌" [10] - 特色产品集群初具规模,院内制剂项目稳步推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