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串级萃取理论
icon
搜索文档
33年的逆袭! 中国稀土是如何做到,从“按吨卖”转向“按克算”
搜狐财经· 2025-06-24 19:01
徐光宪的科研突破 - 徐光宪带领团队突破稀土分离技术壁垒,使中国稀土从"按吨贱卖"转变为"按克算"的价值跨越 [1] - 攻克17种化学性质相近的稀土元素分离难题,提出创新的萃取法替代传统离子交换法 [7][9] - 建立包含百余个数学公式的精确模型,实现稀土分离从经验操作到科学计算的转变 [14]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串级萃取"技术使中国能生产纯度超99.99%的单一稀土元素,全球市场占有率超90% [18][20] - 该技术以高效低成本优势迅速击败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企业,90年代占据全球90%高纯度稀土市场 [22] - 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5G基站材料、航天军工部件等高精尖领域 [20] 产业格局变化 - 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掌握全球稀土定价话语权 [18][20] - 国内企业曾陷入恶性价格战导致稀土价格暴跌,发达国家趁机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 [22] - 徐光宪晚年两次致信国务院呼吁保护稀土资源,推动国家出台系列保护政策 [24] 技术推广与教育贡献 - 徐光宪选择不申请专利,公开全部研究成果并举办全国讲习班推广技术 [25] - 编写发行量超20万册的《物质结构》教材,培养中国首批放射化学专业人才 [27] - 技术成果至今应用于智能手机、风力发电机、电动汽车等现代科技产品 [27]
“稀土之父”徐光宪:让中国稀土从“按吨卖”变成“按克算”!
搜狐财经· 2025-06-23 19:04
行业历史背景 - 中国曾以低价出口稀土资源 再以百倍价格购回外国提炼的高纯度稀土材料 [1] - 稀土资源对国防装备和科技产品至关重要 涉及战斗机护目镜 导弹激光器和尖端战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 [5][9][11] - 1972年镨和钕分离被列为军工任务 因化学属性相似成为世界级技术难题 [7] 技术突破 - 徐光宪团队放弃国际低效萃取路线 主攻"萃取法"并通过"摇漏斗"实验摸索工艺参数 单次模拟实验耗时超100天 [16][18] - 徐光宪八次深入包钢工厂 独创"三出口"工艺并建立超100个数学公式的精准数学模型 实现实验室理论到大规模生产的"一步放大" [22][24][26][28] - 技术突破使稀土分离告别传统试错模式 工厂可通过计算机在数小时内计算出最优生产参数 [26] 市场格局变革 - 中国稀土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打破西方技术垄断 全球超90%高纯度稀土市场份额被中国企业掌控 [3][35] - 法国 美国和日本等传统稀土巨头因成本竞争力不足被迫减产停产并退出市场 [35] - 中国技术推广引发国际媒体称为"中国冲击" 彻底改变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33][35] 产业挑战与战略调整 - 国内企业陷入价格战导致稀土以"猪肉价"贱卖 发达国家借机大量低价进口储备资源 [37][39] - 徐光宪于2005-2006年两次上书国务院 呼吁保护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并防止放射性污染 [39][41] - 国家高层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资源保护体系 [43] 人才培养与传承 - 徐光宪自1978年起举办全国讲习班 无偿推广全套稀土萃取理论及计算软件 [30][32] - 其编写的《物质结构》教材全国发行超20万册 沿用四分之一世纪并培养首批放射化学人才 [44] - 技术精神通过学生群体传承 形成立足自主研发和心怀家国的科学理念 [46]
这对科学夫妻,在北大锅炉房里撬动世界稀土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6-15 13:33
中国稀土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当前在全球稀土加工和精炼产量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15年这一优势将持续保持[1] -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稀土产业处于技术落后状态 虽拥有全球37%储量但仅能出口廉价原料并高价进口提纯产品[4][6] -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 17种元素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 包括军工、新能源、电子等领域[8] 技术突破关键节点 - 1972年徐光宪夫妇开始研发稀土分离技术 目标解决镨钕分离这一世界级难题[21] - 创新提出串级萃取理论 突破西方主流的离子交换法局限 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和高纯度分离[22][23] - 1974年包头稀土三厂首次成功应用该技术 纯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引发"中国冲击"效应[27][31] 产业化进程 - 1978年全国推广串级萃取技术 使中国乡镇企也能掌握原本被西方垄断的工艺[30] - 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从原料出口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 全球市场份额从零提升至90%以上[40][42] - 分离技术带动下游应用创新 如高小霞研发的稀土微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28] 全球竞争格局演变 - 70年代国际市场被法国Rhone Poulenc等西方企业垄断 技术封锁严密[9][11] - 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 稀土分离成本降低至西方方法的1/10[32] - 当前中国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主导全球供应链[1][40] 产业影响 - 技术突破支撑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为5G、新能源等产业奠定基础[43] - 稀土定价权从西方转移到中国 改变全球资源分配格局[45] - 产业升级路径为其他领域突破技术封锁提供参考案例[42][43]
中国稀土往事,尊严与梦想!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3 12:28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稀土储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30%-40% [17] - 上世纪60年代稀土冶炼分离技术被美、法、日垄断,中国只能低价出口稀土矿再高价进口制品 [17] - 1974年徐光宪团队突破"串级萃取理论",打破国外垄断,1990年中国单一高纯稀土产量世界第一 [20] - 2023年中国稀土资源产量占全球61%,精炼稀土占全球92% [14] 稀土永磁材料发展 - 1985年王震西研制出磁能积38兆高的烧结"钕铁硼"磁体,打破国外垄断 [7] - "钕铁硼"磁体被誉为"磁王",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 [24] - 2012年日企发起"337调查",中国4家企业支付专利费用和解 [25][26] - 2021年中科三环打入苹果供应链,技术基本与日本同行同步 [31][32] 企业突破与成长 - 中科三环从中科院25平方米实验室起步,成为全球最大稀土永磁制造商之一 [8] - 中科三环2024年拥有200余件专利,涵盖稀土永磁材料制造核心技术 [27] - 中科三环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额占营业总额56% [47] - 金力永磁2024年在墨西哥建厂,规划年产100万套磁组件 [42] 全球化布局 - 盛和资源参股美国MP Materials公司,控制芒廷帕斯矿产品流向 [35][36] - 芒廷帕斯矿每年向中国出口近5万吨稀土浓缩物 [37] - 盛和资源是格陵兰矿业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取得80平方千米稀土开发权 [40] - 金力永磁在中国香港、欧洲、日本、美国、墨西哥及韩国设立附属公司 [45] 国际竞争与影响 - 2020-2023年美国70%稀土化合物及金属进口依赖中国 [48]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影响美国F-35战机等生产 [51] - 特斯拉单台机器人需要约3.5千克高性能钕铁硼 [49] - 美国稀土加工设施最早2027年才能量产,产能远低于中国 [51]
美国稀土库存即将耗尽,军工巨头面临停工!特朗普向中国紧急求助
搜狐财经· 2025-06-11 13:43
中美经贸谈判背景 - 中美代表团在英国伦敦举行经贸谈判 美方派出财长 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等高官参会 显示高度重视[1] - 谈判背景是特朗普输掉对华关税战 且美国稀土库存即将耗尽[1] - 美方主要诉求包括推销美债和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限制[3] 稀土产业现状 - 中国对7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包括军事用途关键的钐金属[3] - 钐磁体是制造导弹 战斗机和智能炸弹的关键材料 每架F-35战机需要约23公斤钐磁铁[3] - 中国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92% 实现从资源到加工的双垄断[8] - 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工业化生产高纯稀土金属的国家[6]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通过提高资源税和环保标准 整合小作坊 打造产业巨头 实现全链条监管[6] - 徐光宪院士团队的串级萃取理论使中国高纯度稀土生产占全球90%以上 成本仅为欧美1/4[6] - 电驱开采技术使采收率提升至95% 浸取剂用量减少80% 氨氮排放降低95%[6] 行业影响 - 美国军工巨头洛马集团表示稀土是支持客户任务的关键材料[4] - 美国为寻找钐金属替代品已花费十多年时间[3] - 离开中国稀土 美国高精尖武器装备将受到严重影响[4] - 预计中国不会完全取消稀土出口限制[8]
一对科学夫妻如何撬动世界稀土格局
观察者网· 2025-06-10 08:2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历程 -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拥有全球37%稀土储量但缺乏提纯技术 只能以原料形式廉价出口[1] - 当时国际稀土市场被法国Rhone Poulenc等西方企业垄断 技术封锁严密[4][6] - 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落后 设备多为进口二手货 纯度难以满足工业需求[7] 稀土的战略价值 - 稀土是17种化学元素总称 被誉为"工业维生素"[3] - 广泛应用于导弹制导 智能手机 风力发电 核潜艇等高科技领域[4] - 微量添加即可显著提升材料性能 如增强钢铁韧性 提高磁铁强度[3] 技术突破过程 - 徐光宪团队1972年创立串级萃取理论 实现稀土元素高效分离[16][17] - 1974年在包头稀土三厂完成工业化验证 纯度达国际领先水平[18][20] - 该技术1978年起全国推广 使分离技术从机密变为普及工艺[23][24] 产业格局变化 -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当前占据全球90%市场份额[31] - 从原料出口国转变为技术主导者 掌握全球定价权[33][35] - 带动下游应用发展 为5G 新能源车等产业奠定基础[33] 科研团队贡献 - 徐光宪高小霞夫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13][14] - 开创稀土微肥等衍生应用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22] - 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推动技术持续迭代[23][26]
稀土到底多重要?少了它,美国六代机或只能是张PPT
搜狐财经· 2025-05-06 20:27
航空航天发展态势 - 中国歼-36战机自2024年12月首次公开试飞以来,在4个月内已完成至少5次试飞 [1][9] - 中国沈飞的六代机项目积极推进,于4月16日进行了离地不足百米的超低空突防测试 [9] - 美国F-47六代机项目进展缓慢,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评审和PPT论证阶段 [9] 稀土资源与产业优势 - 中国拥有约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球储量的34% [5] - 2023年中国政府批准的稀土采矿配额为24万吨,分离精炼配额为23万吨 [5] - 全球约70%的稀土矿产来自中国,中国的稀土深加工能力高达85% [5] - 从1950年至2019年,中国在稀土领域提交的专利逾2.6万件,远超日本的1.39万件和美国的9810件 [5] 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对钐、钆、铽、镝、镥、钪、钇这七种中重稀土实行出口许可证管制 [3] - 该措施要求所有对美国的发货必须先取得许可证,并重点锁定洛马、雷神、通用动力及波音等军工企业 [3] 稀土的关键应用 - 美国F-35隐形战机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其发动机降温需铼元素,机载雷达需镝元素,导弹制导系统需钐元素 [7] - 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制造需消耗4吨稀土,相当于1600辆特斯拉Model Y电机中的关键材料总量 [7] - 日常产品如电动车包含2.5公斤稀土,手机屏幕、蓝牙耳机、节能灯泡等也广泛使用稀土 [7] 美国应对措施及挑战 - 美国试图重启封存20年的芒廷帕斯矿,并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组建"稀土联盟" [9] - 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美国将开采的原矿运至中国合作方进行提纯,投入数十亿美元后仍难以在短期内建立独立产业链 [9] - 特斯拉在2023年宣布将电机里的稀土用量削减25%,并立志未来彻底不使用稀土,但此举会影响电机的高温性能和续航能力 [11] - 美国军工企业研究用铝铜合金替代驱动磁体,但会导致电机效率降低几个百分点,另有公司尝试从废旧产品中回收稀土以应急 [11] 技术突破与产业基础 - 徐光宪院士团队提出"串级萃取"理论,将镨和钕的分离流程从一年大幅压缩至数周,提纯后纯度达到99.9999% [4][5] - 该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建立完整的稀土深加工体系奠定了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