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
搜索文档
中国光谷企业近3年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年均增长30.7%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06:14
行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在光纤光缆、芯片、显示屏等领域取得多项全球第一和国内首创成果,包括全球首个超高通量"火眼"实验室、全球首款294层TLC存储芯片、国内首个400G硅光模块等 [1] - 长飞光纤实现光纤预制棒自主生产,技术达全球最高水平,拉丝速度全球最快,单根预制棒可拉制1万多公里光纤 [2] - 华工科技拥有70多项"中国第一"技术,为中国激光行业赢得全球话语权 [2] 企业研发与市场表现 - 长飞光纤连续9年全球光纤光缆市场占有率第一,海外业务占比连续4年超30% [2] - 华工科技2024年研发投入近1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达4.3亿元 [2] - 达梦数据库拥有授权专利200多项、软件著作权300多项,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第一 [4] 政策支持与财务数据 - 近3年光谷企业累计享受税费优惠超20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从2022年179.7亿元增至2024年306亿元,年均增长30.7% [3] - 光谷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量从2022年4280户增至2024年5692户,年均增长16.35% [3] - 近3年为光谷创业投资企业落实技术转让、技术成果投资入股所得税抵免优惠1.09亿元 [7] 企业合规与税务服务 - 税务部门通过"光谷税援站"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达梦数据库等企业完善合规管理体系 [4] - 建立服务专员机制,定期开展税收政策培训,解决研发费用归集等常见问题 [5] - 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高德红外等企业连续多年获纳税信用A级评级 [5] 人才激励与创新生态 - 光谷近3年办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个税优惠1224人次,科技人才获得10万元奖励时可减按50%计税 [7] - 税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人才政策宣讲,2024年服务高层次人才超千人次,办理涉税业务380余笔 [7] - 光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73家(全国高新区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5827家且连续3年增速超10% [8]
青年人才城市体验活动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8-16 07:50
人才政策与活动 - 京口区举办青年人才城市体验活动 吸引约200名高校学生和创新创业青年参与[1] - 活动设置15个特色展位 涵盖政策咨询 健康养生 非遗技艺和公益服务等领域[1] - 人才政策咨询和公寓服务展位服务青年350余人次 青年夜校和公益项目报名达180人次[1] 财政支持措施 - 京口区金山英才专项政策向青年人才倾斜 扶持比例提高36%[2] - 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839.21万元 惠及4587人次[2] 企业人才对接 - 开展惠才暖企大走访活动 收集50余个高层次人才需求[2] - 组织43家重点企业参加30场校园招聘会 提供2433个岗位 同比增加30%[2]
多方位展现镇江厚重文化与人才政策 “山水形胜 诗意城市”主题推介会精彩上演
镇江日报· 2025-08-12 07:50
人才政策 - 镇江市为毕业生提供生活补贴 本科生每人每月600元 硕士每人每月1000元 博士每人每月1500元 补贴3年 [1] - 镇江市为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 本科生每人每月600元 硕士每人每月800元 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 补贴3年 [1] - 镇江市为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 博士毕业生分别提供15万元 20万元购房补贴 [1] 人才服务 - 镇江市为留镇来镇求职面试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 半价游园 免费公交等惠才服务 [1] - 镇江市实施人才"镇兴"行动 构建"1+2+3+N"人才政策体系 推出大学生"聚镇"和青年人才"归雁"两大计划共26条政策 [1] - 人才政策为异地求职高校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 体现城市对人才的关怀力度与温度 [2] 产业对接 - 镇江市新能源 新材料等产业与高校学科专业高度契合 推动校企合作 [2] - 通过百校访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 向高校反馈人才政策 产业结构和岗位需求信息 [2] - 城市宣传片《趁青春 "镇"精彩》和歌舞表演全方位展示城市对人才的包容性和发展活力 [2]
市人社部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 青年人才从“落脚”到“扎根”一路无忧
镇江日报· 2025-08-09 08:10
人才引进政策 - 镇江市推出"镇青驿站"计划,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单次2晚、全年6晚的免费住宿服务,并配备包含城市推介、人才政策、招聘信息等内容的入住礼包 [1] - 本科生在镇江市企业工作最高可享受4.32万元生活租房补贴,硕士21.48万元,博士29万元生活租房购房补贴 [2] - 大学生创业可享受6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00元/人带动就业补贴、最高500元/月场租补贴、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项目资助等五大政策支持 [2] 人才服务体系 - 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进"一件事"改革,整合生活租房补贴等申报流程实现一网通办 [2] - 提供政策一本通、权益一码清、服务一窗办等集成服务,打造8个人才友好示范街区 [2] - 通过"镇青驿站"计划构建从"落脚"到"扎根"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覆盖邀约、引进、创业、成长、关怀等环节 [1] 人才活动规划 - 计划于8月11-13日举办2025百校访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 [2] - 通过系列活动持续增强高校毕业生对镇江人才政策的感知度 [2]
“深梦扬帆”公益行动9个月服务2708所海内外高校3.7万毕业生 1.9万应届生住进深圳免费求职房
深圳商报· 2025-08-07 02:24
计划核心内容与规模 - 深圳推出“深梦扬帆”公益行动计划,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服务,初始免费住宿为7天,后延长至15天 [1][1][1] - 该计划通过分批、滚动方式提供1万套以上城中村改造房源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该计划已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其中已入住约1.9万人 [1][1] 计划覆盖范围与人才吸引力 - 计划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2565所院校,以及22个国家的143所海外高校,总计覆盖2708所院校 [1][2][2] - 服务人群包括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顶尖院校的毕业生397人 [1][2] 计划实施效果 - 数据显示,41.12%的入住者在住宿周期内找到工作,另有48.42%处于持续面试阶段 [2] - 该政策通过减除居住成本干扰,实质缩短求职者就业转化周期 [2] 计划运作模式与配套措施 - 该活动为政府引导、市场让利、社会参与的公益活动,房源经企业报名、专家审核、政府审查,不依靠财政补贴 [3] - 除免费住宿外,还提供续租租金9折起、300元房租代金券等优惠 [3] - 同时推出“深梦启航”租房服务计划,提供8~9折租金、押金减半等优惠,截至7月底累计服务应届毕业生超2万人次,在租住房超1.3万套 [3][3][3]
千万人口城市“破限”,落户门槛进入“45岁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25
城市人才政策 - 深圳对应届生落户要求宽松 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两年内可直接落户 无社保体检和工作要求 应届生可免费住15天公寓 [1] - 重庆 西安 郑州 青岛已全面取消人才落户年龄限制 东莞计划取消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年龄门槛 [1] - 杭州 南京 成都 深圳 武汉 苏州 长沙 合肥将本科学历人才落户年龄放宽至45周岁 [1][3] - 东莞计划对硕士以上学历 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境外学士以上学位人员取消落户年龄门槛 [2] - 重庆2019年放宽人才界定标准 取消年龄 务工 就业年限 社保年限限制 允许直系亲属随迁 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3190.47万 [2] - 郑州2023年全面放开人才落户年龄限制 允许引进人才 高校毕业生 技术工人等及其家属迁入 [3] 人才吸引力因素 - 深圳因包容环境 创业补贴政策吸引年轻人 专科生可直接落户 应届生创业有资金补贴 [4] - 深圳薪资水平 大湾区发展前景吸引北京高校毕业生 [5] - 佛山因企业岗位契合度 有竞争力薪酬 城市发展前景吸引毕业生 [8] - 惠州亿纬锂能外地员工规模扩大 锂电产业链机会 人才政策 低生活成本成招聘优势 [8] 就业市场趋势 - 2025年1-5月一线城市岗位需求占比38% 新一线城市33.9% 深圳 杭州 苏州等降低落户门槛城市跻身用人需求TOP20 [6] - 技术型 复合型人才最紧缺 搜索算法 编译器开发等AI相关岗位需求因大模型企业部署增70%而紧缺度翻倍 [7] -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推动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增10% [7] 产业与城市品牌 - 企业招聘负责人建议加快人才补贴审批效率 提升政策响应速度 [8] - 城市产业集群品牌影响求职决策 如"杭州六小龙"明确产业定位可吸引行业人才 [9] - 产业技术竞争加剧 城市需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品牌应对发展需求 [10]
细分四个领域,济南丰富完善专项人才支持政策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2:38
济南市人才政策专项措施 - 济南市出台数字经济、青年科技、银龄、种业四个细分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 进一步丰富人才支持体系 [1] - 政策制定注重精准施策 针对四类人才群体差异化需求提升政策精度 数字经济人才突出全链条引育 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创新创业 银龄人才发挥经验优势 种业人才服务"北方种业之都"建设 [1] 政策创新特点 - 适度放宽银龄人才高层次认定年龄限制 首次纳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农作物品种选育人 [2] - 对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探索评价模式创新 将青年人才承担重大任务情况纳入创新平台绩效评估 [2] 产业导向措施 - 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建设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基地 重点覆盖大模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职业需求 [3] - 青年科技领域设立"长周期稳定支持计划" 对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持续资助 [3] - 种业领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 重点突破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等关键技术 [3] 政策实施机制 - 建立部门协同工作台账逐项落实政策 定期开展效能评估并动态优化 形成"宣介-兑现-评估-优化"闭环 [3] - 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 "1"为动态优化的"双30条"基础政策 "N"为细分领域专项政策 已覆盖新就业形态、网络安全等10余个领域 [4] 政策实施成效 - 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4] - 在2024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位列全国第11 北方城市第2 全省第1 排名持续攀升 [4]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南昌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吸引人才,形成产业引才模式 [1] - 贵阳打造"筑才"品牌,以政策聚集人才,同时发展大数据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长沙推进"五区融合"创新生态圈,通过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1] -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各地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 人才政策与实施 - 南昌累计兑现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超40亿元,通过"人才10条"和新"人才10条"政策吸引人才 [2] - 政策制定需体现诚意并回应人才需求,释放留才用才的暖意 [2] - 政策落地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逐步释放红利 [2] 城市环境与人才发展 - 建设让人才创新创业且安居乐业的环境,包括优化评价机制和鼓励创新氛围 [2]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质,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民生问题 [2]
高淳发布百万元揽才政策
新华日报· 2025-05-26 04:11
人才政策升级 - 高淳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形成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的"2 0版本"政策矩阵 [1] - 新措施从优化支持范围、校地合作、引育机制、服务质效四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4+2"主导产业纳入支持范围 [1] - 人才来淳创办企业可享受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和150万元贷款贴息 [1] 校地合作与产业融合 - 高淳区人民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覆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领域 [2] - 高淳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 全区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人才引进成效 - 截至今年4月,全区集聚国家级人才1人,引进培育省、市、区级人才403人,应用型人才总量突破6万人 [2] - 依托"紫金山英才 高淳计划",累计资助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人才165人次,人才企业总营收超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2]
争取科创项目和人才,浙江这些城市有多拼?
第一财经· 2025-05-12 18:07
公司动态 - 炉神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咖啡机器人销往欧美成熟市场并在海外建立组装基地和售后团队 中东新兴市场销量快速增长 近年销量每年翻倍增长[1] - 炉神机器人公司针对国内奶茶市场需求推出奶茶机器人产品 与咖啡机器人形成差异化竞争[1] - 浙江牧星机器人公司今年一季度签下过亿订单 创历史最好业绩 南美为主要市场[2] - 浙江牧星机器人公司将生产基地搬到湖州后第二年迎来史上最大单笔订单[1] - 恩赫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获去年嘉兴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新落地嘉兴 被区位优势和低空经济规划吸引[11] - 乾火科技服务公司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参与2025嘉兴创新创业大赛 每年服务对接千余个科创项目[15] 政府支持政策 - 湖州政府提供人才补贴 厂房租赁优惠 跨境贸易便利化等一对一政策包 帮助企业在18个月内完成研发到规模化生产跨越[2] - 湖州当地平台公司对浙江牧星机器人投资1亿元 明年计划再投资1亿元[2] - 湖州每月举办政企恳谈会 展示政府亲商和服务诚意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 - 湖州迭代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 给予入选项目财政直补+基金投资+贷款补贴等综合资助最高1000万元支持[5] - 湖州已累计遴选887个创业项目 其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领域项目占比超95%[5] - 嘉兴2025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企业组和项目组两个通道 专业赛聚焦7大行业包括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等[9][10] - 嘉兴大赛优胜者可纳入县市区人才计划 优先纳入科创企业培育库 获得银行贷款授信 加入天使科创营获得融资支持等服务[10] - 嘉兴决赛获奖者可纳入星耀南湖领军人才计划 享受最高500万元政策支持[10] - 嘉兴计划到2027年建成各类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150个以上[11][14] 区域经济发展 - 湖州今年一季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增加55个 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增加30个 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增加5个[4] - 湖州一季度GDP达1023.1亿元同比增长6.6%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38.9%排名浙江第一高于省均16.5个百分点[4] - 湖州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 上市公司63家 去年44家税收超亿元制造业企业中有19家是外来投资者[5] - 湖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列浙江省第3位 被评为长三角唯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指数连续2年全国排名第1[6] - 嘉兴2010-2020年常住人口增量达89.92万人增幅19.98% 年平均增长率1.84%明显高出全国0.53%平均水平[12] - 嘉兴2021年人口增长量力压苏州佛山等城市拿下全国第一 成为当年全国唯一人口增量超10万人的普通地级市[12] - 嘉兴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3%高于省均1.8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长8.1%高于省均0.5个百分点[12] 科研平台建设 - 湖州引进联合国全球地信中心 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6] - 湖州西塞科学谷引进孙优贤院士 钱锋院士等团队25个 去年新引进浙大湖州研究院无人系统技术实验室等创新项目6个[6] - 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聚焦高端控制装备 核心工控软件和网络信息安全三大方向 下设6个专业研究所 服务新能源产业升级与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7] - 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为湖州企业和产业解决未来需求 师资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6] - 湖州集聚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累计引入半导体科研团队18个 建成42个共享实验平台 为16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带来经济效益2.1亿元[16] 创新创业生态 - 湖州推出创业第一见面人机制 构建7个1工作体系 举办135期创业会客厅活动 累计解决800余个创业难题 吸引超3000人参与 设立111个青创服务工作[8]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4000名毕业生中约4%自主创业 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8] - 湖州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 帮助学生与高层次人才合作创业 对接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8] - 嘉兴加大力度实施新制造555行动 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12] - 嘉兴汇聚合盛硅业 华友钴业 福莱特玻璃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打造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重大特色平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