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

搜索文档
青年人才城市体验活动举行
镇江日报· 2025-08-16 07:50
8月15日晚,"人才'镇兴'·青睐京口"青年人才城市体验活动举办。本次活动由京口区委组织部、镇 江市物联网产业科技镇长团、京口区文体旅局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约200名驻镇高校学生代表、创新 创业青年人才等共聚一堂,参加这场集人才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体验活动。 记者看到,在璀璨灯火与音乐喷泉的交相辉映下,江畔音乐会在长江之畔启幕。音乐会融入了人才 主题有奖问答环节,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一步宣传镇江人才政策,加深青年人才对镇江爱才惜才理念 的理解。 据了解,自2022年京口区金山英才·"金凤凰"专项升级以来,京口区不断将政策向青年人才倾斜, 扶持比例提高约36%。引导大学生留镇就业,今年以来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约 839.21万元,惠及4587人次。 同时,京口区着力构建双向需求通道,打破企业、人才对接信息壁垒。开展"惠才暖企"大走访,收 集高层次人才需求50余个。今年以来,组织现代造船、天海特种装备等43家重点企业赴南京信息工程大 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30场,提供岗位2433个,同比增加30%。(记者 景泊 通讯员 刘蕙 朱逸涵) 活动主要分为青年人才特色服务市集和江畔音乐 ...
市人社部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 青年人才从“落脚”到“扎根”一路无忧
镇江日报· 2025-08-09 08:10
人才引进政策 - 镇江市推出"镇青驿站"计划,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单次2晚、全年6晚的免费住宿服务,并配备包含城市推介、人才政策、招聘信息等内容的入住礼包 [1] - 本科生在镇江市企业工作最高可享受4.32万元生活租房补贴,硕士21.48万元,博士29万元生活租房购房补贴 [2] - 大学生创业可享受6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00元/人带动就业补贴、最高500元/月场租补贴、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项目资助等五大政策支持 [2] 人才服务体系 - 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进"一件事"改革,整合生活租房补贴等申报流程实现一网通办 [2] - 提供政策一本通、权益一码清、服务一窗办等集成服务,打造8个人才友好示范街区 [2] - 通过"镇青驿站"计划构建从"落脚"到"扎根"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覆盖邀约、引进、创业、成长、关怀等环节 [1] 人才活动规划 - 计划于8月11-13日举办2025百校访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 [2] - 通过系列活动持续增强高校毕业生对镇江人才政策的感知度 [2]
千万人口城市“破限”,落户门槛进入“45岁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25
城市人才政策 - 深圳对应届生落户要求宽松 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两年内可直接落户 无社保体检和工作要求 应届生可免费住15天公寓 [1] - 重庆 西安 郑州 青岛已全面取消人才落户年龄限制 东莞计划取消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年龄门槛 [1] - 杭州 南京 成都 深圳 武汉 苏州 长沙 合肥将本科学历人才落户年龄放宽至45周岁 [1][3] - 东莞计划对硕士以上学历 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境外学士以上学位人员取消落户年龄门槛 [2] - 重庆2019年放宽人才界定标准 取消年龄 务工 就业年限 社保年限限制 允许直系亲属随迁 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3190.47万 [2] - 郑州2023年全面放开人才落户年龄限制 允许引进人才 高校毕业生 技术工人等及其家属迁入 [3] 人才吸引力因素 - 深圳因包容环境 创业补贴政策吸引年轻人 专科生可直接落户 应届生创业有资金补贴 [4] - 深圳薪资水平 大湾区发展前景吸引北京高校毕业生 [5] - 佛山因企业岗位契合度 有竞争力薪酬 城市发展前景吸引毕业生 [8] - 惠州亿纬锂能外地员工规模扩大 锂电产业链机会 人才政策 低生活成本成招聘优势 [8] 就业市场趋势 - 2025年1-5月一线城市岗位需求占比38% 新一线城市33.9% 深圳 杭州 苏州等降低落户门槛城市跻身用人需求TOP20 [6] - 技术型 复合型人才最紧缺 搜索算法 编译器开发等AI相关岗位需求因大模型企业部署增70%而紧缺度翻倍 [7] -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推动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增10% [7] 产业与城市品牌 - 企业招聘负责人建议加快人才补贴审批效率 提升政策响应速度 [8] - 城市产业集群品牌影响求职决策 如"杭州六小龙"明确产业定位可吸引行业人才 [9] - 产业技术竞争加剧 城市需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品牌应对发展需求 [10]
细分四个领域,济南丰富完善专项人才支持政策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12:38
济南市人才政策专项措施 - 济南市出台数字经济、青年科技、银龄、种业四个细分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 进一步丰富人才支持体系 [1] - 政策制定注重精准施策 针对四类人才群体差异化需求提升政策精度 数字经济人才突出全链条引育 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创新创业 银龄人才发挥经验优势 种业人才服务"北方种业之都"建设 [1] 政策创新特点 - 适度放宽银龄人才高层次认定年龄限制 首次纳入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农作物品种选育人 [2] - 对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探索评价模式创新 将青年人才承担重大任务情况纳入创新平台绩效评估 [2] 产业导向措施 - 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建设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基地 重点覆盖大模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职业需求 [3] - 青年科技领域设立"长周期稳定支持计划" 对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持续资助 [3] - 种业领域实施"揭榜挂帅"项目 重点突破农作物种子、蔬菜种苗、畜禽良种等关键技术 [3] 政策实施机制 - 建立部门协同工作台账逐项落实政策 定期开展效能评估并动态优化 形成"宣介-兑现-评估-优化"闭环 [3] - 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 "1"为动态优化的"双30条"基础政策 "N"为细分领域专项政策 已覆盖新就业形态、网络安全等10余个领域 [4] 政策实施成效 - 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入选2024"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4] - 在2024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位列全国第11 北方城市第2 全省第1 排名持续攀升 [4]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南昌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吸引人才,形成产业引才模式 [1] - 贵阳打造"筑才"品牌,以政策聚集人才,同时发展大数据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长沙推进"五区融合"创新生态圈,通过优化环境留住人才 [1] -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各地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 人才政策与实施 - 南昌累计兑现人才生活补贴、购房补贴超40亿元,通过"人才10条"和新"人才10条"政策吸引人才 [2] - 政策制定需体现诚意并回应人才需求,释放留才用才的暖意 [2] - 政策落地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逐步释放红利 [2] 城市环境与人才发展 - 建设让人才创新创业且安居乐业的环境,包括优化评价机制和鼓励创新氛围 [2]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质,解决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民生问题 [2]
高淳发布百万元揽才政策
新华日报· 2025-05-26 04:11
人才政策升级 - 高淳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形成覆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的"2 0版本"政策矩阵 [1] - 新措施从优化支持范围、校地合作、引育机制、服务质效四个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将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4+2"主导产业纳入支持范围 [1] - 人才来淳创办企业可享受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和150万元贷款贴息 [1] 校地合作与产业融合 - 高淳区人民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覆盖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领域 [2] - 高淳经济开发区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 - 全区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2] 人才引进成效 - 截至今年4月,全区集聚国家级人才1人,引进培育省、市、区级人才403人,应用型人才总量突破6万人 [2] - 依托"紫金山英才 高淳计划",累计资助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人才165人次,人才企业总营收超2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2]
杭州和深圳,为“一张免费的床”较上了劲
吴晓波频道· 2025-03-13 00:59
理想城市核心因素 - 交通便利(50%)生活成本适中(47%)经济发展活力(46%)就业机会充足(40%)生活环境优越(36%)人才政策优厚(34%)[1] 杭州与深圳的创新竞争 - 杭州通过DeepSeek等科技公司吸引深圳创新人才 梁文锋、宇树科技等企业从深圳迁至杭州[1] - 杭州推出"下车即面试 面完免费住"模式 通过"春雨计划"提供7天免费住宿 比深圳的"青年人才驿站"更具话题性[8][10][11] - 深圳将应届生免费住宿时间从7天延长至15天 试图挽回人才吸引力[10] 全国城市人才政策对比 - 北京经开区推出"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的全周期住房支持[13] - 郑州青年人才驿站提供5920张床位 2024年服务求职者3347人次[15] - 厦门为求职大学生提供最长一年免费住宿[16] 城市产业定位差异 - 北京: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生物医药[22] - 上海:高端制造、金融服务业[22] - 深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AI创业[22] - 杭州:人工智能和硬科技 数字经济人才密度仅次于北京[21] -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 2023年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占GDP11.65%)[21] 城市发展阶段类比 -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成熟期"上市公司" 提供高精尖产业集群与资本密集优势 如北京中关村AI人才百万年薪[23] - 新一线城市:成长期"Pre-IPO企业" 差异化竞争 如合肥对引进博士给予数万元奖励[24][25] - 三四线城市:早期"天使轮企业" 侧重工具性支持 如南昌对中专学历人才发放2000元/月补助[25] 人才流动趋势 - 00后择业核心考量:交通便利(50%)生活成本(47%)经济活力(46%)[27] - 一线城市高端行业人才留存率超90% 三线城市本地人才留存意愿提升至79.2%(2025年数据)[27] - 企业竞争力是留人关键 政府补贴仅起辅助作用[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