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确细分
搜索文档
“A+H”双平台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1-26 00:21
近日,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大商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或 公布赴港上市计划,拟加入日渐壮大的"A+H"上市队伍。据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超过140家A股公司提出赴港上市或分拆 子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贾丽 企业应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与实际需求,制定清晰的资本战略,避免盲目跟风,通过灵活把握两地市场融资窗口,有效降低 资金成本,为自身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注入持续动力。 其二,夯实治理根基,实现"品牌出海"与"制度接轨"。香港市场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关系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 这要求赴港上市企业完善内控、提升透明度。企业应以治理现代化赢得投资者长期信任,同时将赴港上市作为打造国际品牌的 契机,提升品牌美誉度与知名度。 其三,推动价值共创,构建"双平台"协同发展的全球化运营能力。赴港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整合全球资源的新起点。企业 应积极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开展跨境技术与人才合作,推进"A+H"双平台在融资、治理与业务层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从"走 出去"到"走上去"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入,A股与港股市场的互联互通将更加紧密。"A+H"双平台模式 ...
关于并购,上交所最新发声!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16: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韧性与活力显著增强,投资中国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1] - 并购重组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提升的重要引擎,为国际投资者带来新机遇 [1] - 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入新的活跃周期,反映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向新求质的整体风貌 [1] 并购市场活跃度与结构变化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各类并购交易超过10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15单,同比增长138% [1] - 重大资产重组中半数为科技类并购,同比增长287%,标的资产集中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并购驱动的投资机会 -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下,并购驱动的技术升级正在多个领域形成“DeepSeek时刻” [2] - 提前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A股科技公司,将成为分享中国科技创新红利的黄金赛道 [2] - 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积极通过并购加快转型,国际投资者可把握低估值红利和价值重估机遇 [2] - A股龙头企业正通过战略性并购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拓宽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2] 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服务优化 - 沪市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300家,总市值超过60万亿元,是中国蓝筹企业聚集地和科技创新企业重要上市地 [3] - 将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优化规则体系,落实“并购六条”,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3] - 致力于打造服务型交易所,开设并购课程,总结案例,编制手册,提升实操水平 [3] - 拓展优化各项跨境互联互通机制,服务国际投资者更便利地投资中国市场 [3]
Astera Labs Q3 Earnings Beat Estimates, Revenues Rise Y/Y
ZACKS· 2025-11-06 02:36
核心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为0.49美元,超出市场预期25.64%,较去年同期0.23美元大幅增长 [1] - 第三季度净收入为2.3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3.9%,超出市场预期11.53% [1]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在2.45亿至2.53亿美元之间,每股收益约为0.51美元 [6][8] 收入增长驱动力 - 收入增长由采用多产品系列的新AI平台产能爬坡驱动 [1] - 公司正加速生产用于定制机架级AI系统的PCIe 6产品组合 [2] - Scorpio P-Series结构交换器在多个AI平台获得设计胜利,包括采用英伟达GB300、B300等商用GPU及定制AI加速器的平台 [2] - 信号调理产品组合需求强劲,受定制ASIC平台中PCIe扩展和以太网扩展连接应用推动 [3]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第三季度非GAAP毛利率为76.4%,同比收缩140个基点 [4] - 第三季度非GAAP营业利润率为41.7%,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32.4% [4]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非GAAP毛利率约为75%,非GAAP运营费用在8500万至9000万美元之间 [6] 成本与费用结构 - 研发费用为7890万美元,同比增长55.8% [4]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940万美元,同比下降16.7% [4] - 一般及行政费用为2210万美元,同比下降3.3% [4] 资产负债表状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可交易证券总额为11.3亿美元,较2025年6月30日的10.7亿美元有所增加 [5]
今日视点:从10.6万亿元“红包”看A股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4 07:14
政策生态演变 - 政策框架从零散鼓励升级为全链条制度框架 构建"激励+约束"组合 推动分红回购从"可做可不做"转向常态化机制 [2] - 新"国九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和实施风险警示 [2] -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鼓励中长期分红规划与频次优化 配合央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形成"鼓励做+方便做"的政策合力 [2] - 监管层鼓励一年多次分红 推动中期分红成为新常态 实现从"要求回报"到"培育回报文化"的演进 [2] 上市公司行为变化 - 上市公司分红理念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回馈" 2024年有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 33家超100亿元 [3] - 在上市满五年的沪深A股公司中 2024年度近五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较2023年度增长6% [3] - 回购行为从多用于股权激励转向"回购注销"占比显著提升 通过直接减少股份流通量增厚每股收益 [3] - 分红主体从金融消费等传统行业向多元领域延伸 高科技上市公司分红增速尤为亮眼 [3] 投资者结构及市场影响 - 投资者生态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 高股息资产成为资金青睐标的 [4] - 市场偏好形成正向激励 推动更多上市公司发布中长期股东回报规划 主动设定高于历史均值的分红率 [4] - 上市公司通过"闪电式回购"传递信心 形成"企业回报—投资者认同—市场稳定"的正向反馈 [4]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四载向“新” 北交所成科创企业重要孵化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3:06
北交所市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1] - 形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及医药生物五大产业集群[1] - 2025年上半年27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920.40亿元同比增长5.98% 归母净利润59.08亿元[1] 企业资质与业绩表现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54.38% 省市级占比35.77%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85%[1] - 新上市企业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从2021年41%增长至2024年70%[1] - 2025年新上市12家企业中有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属性企业[1] - 信息技术和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保持增长显示高附加值产业韧性[1] 制度创新与融资工具 - 优机股份成为首家发行定向可转债企业[2] - 定向可转债转股价格设定不低于前20日及前1日交易均价120%[2] - 转股后股份18个月内不得转让[2] - 万通液压、威博液压和盖世食品等公司已公告发行草案[2] -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并建立绿色通道审核机制[3] - 推出专精特新指数[3] 市场建设与国际化 - 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探索互联互通机制[3] -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支持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3] - 2025年8月开展920代码号段全网测试[4] - 代码统一增强市场辨识度减少价格干扰[5] 流动性及投资者结构 - 2025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291.51亿元[5] - 2025年新股首日涨幅均值达320.21% 首日换手率均值81.77%[5]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5]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重仓39家企业配置金额98.92亿元[5] 产品创新与资金流入 - 已有5只北证指数产品成立 3至5只产品在储备中[5] - 资金端持续产品增量吸引资金流入[5] - 可能迎来上市公司质地与机构关注度同步提升的戴维斯双击[5]
报告称,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总估值突破2.2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0:3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总估值突破2.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4% [1] - 平均估值达44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增长1.34亿元 [1] - 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聚集437家企业 占比达87.4%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先进制造、医药健康与人工智能成为核心赛道 [1] - 生活服务、文旅传媒和企业服务等模式创新企业持续遇冷 [1] - 具有独角兽精神的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不断涌现 [1] 行业标准与培育体系 - 发布《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标准指南》团体标准 首次构建四级分类体系 [2] - 明确技术创新度、市场渗透力、成长加速度等核心评价指标 [2] - 未来5年计划培育500余家标准独角兽、5000余家隐形独角兽及5万余家种子独角兽企业 [3] 行业生态建设 - 启动UP中国科创企业家俱乐部 打造创新企业成长生态平台 [3] - 通过客观标准识别具备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 [3] - 隐形独角兽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关键载体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大为股份2025上半年毛利率连续3年下滑,降至3.08%
金融界· 2025-08-22 10: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9亿元 同比增长18.46%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0.12亿元 同比下滑14.01% [1] - 公司连续3年中报出现亏损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下滑418.21% [1] - 毛利率从4.38%下降至3.08% 连续3年同期下滑 净利率虽从-1.87%微升至-1.76% 但仍为负值 净资产收益率为-2.09 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3] 经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为25.41天 较上年同期下降15.37% 显示存货管理效率提升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66亿元 较上年同期-0.44亿元进一步恶化 经营活动造血能力不足 [5] - 资产负债率达21.54% 同比增长4.72个百分点 公司债务负担加重 [5]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信心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机构持股家数仅2家 较2024年同期的15家大幅减少13家 机构投资者信心明显减弱 [7] - 当前总市值44.86亿元 较历史最高市值59.90亿元(2017年3月2日)低33.55% [7]
多方位展现镇江厚重文化与人才政策 “山水形胜 诗意城市”主题推介会精彩上演
镇江日报· 2025-08-12 07:50
人才政策 - 镇江市为毕业生提供生活补贴 本科生每人每月600元 硕士每人每月1000元 博士每人每月1500元 补贴3年 [1] - 镇江市为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 本科生每人每月600元 硕士每人每月800元 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 补贴3年 [1] - 镇江市为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 博士毕业生分别提供15万元 20万元购房补贴 [1] 人才服务 - 镇江市为留镇来镇求职面试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 半价游园 免费公交等惠才服务 [1] - 镇江市实施人才"镇兴"行动 构建"1+2+3+N"人才政策体系 推出大学生"聚镇"和青年人才"归雁"两大计划共26条政策 [1] - 人才政策为异地求职高校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 体现城市对人才的关怀力度与温度 [2] 产业对接 - 镇江市新能源 新材料等产业与高校学科专业高度契合 推动校企合作 [2] - 通过百校访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 向高校反馈人才政策 产业结构和岗位需求信息 [2] - 城市宣传片《趁青春 "镇"精彩》和歌舞表演全方位展示城市对人才的包容性和发展活力 [2]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喜迎开门红 发布首日涨幅为1.23%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07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发布 -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于6月30日正式发布,成为北交所第二只指数,首日报收2500.49,涨幅1.23% [1] - 指数样本为北交所市值最大的50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证券,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 [1] - 样本企业2024年合计研发支出17.9亿元,同比增长2.6%,研发强度达5.6%,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1] - 样本企业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6%和9.6%,成长性较强 [1] 指数样本企业特征 - 样本企业创新性突出,依托稳定研发投入实现较高增长 [1] - 样本企业股性活跃,市场吸引力较强 [1] - 截至6月30日,北交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8家,数量占比超50% [2] 指数战略意义 - 填补主题投资空白,与北证50形成"规模+主题"双指数体系 [1][2] - 体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引导市场关注细分领域有专长、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企业 [2] - 有望引导数十亿元增量资金入市,为新型北交所主题基金和ETF产品提供重要基础 [2] - 推动社会资源向专精特新等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2] 行业分析师观点 - 西部证券认为该指数聚焦50家市值最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战略意义 [1] - 开源证券指出北交所扶持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景气度高时成长速度加快,投资价值升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