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组合拳|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3 08:19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强调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有利于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1][3] - 在"2%左右"的价格目标指引下,预计后续政策将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1][3] - 《意见》聚焦能源、公用事业、农业、公共品、数据等多领域价格治理机制完善,旨在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 [2][3] 能源领域价格改革 - 电力领域市场化纵深推进,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完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推进工商业用户直购电扩容 [3] - 创新定价机制,包括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增量配电网价格,绿电交易体系等 [3] - 油气煤炭领域提升价格调整灵活性,成品油缩短调价周期、增强与国际油价联动性,天然气逐步放开管制环节,煤炭建立"基准价+浮动价"动态调整机制 [3] 公用事业领域价格改革 - 推进基础设施收费改革,规范铁路货运价格体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差异化停车收费 [4] - 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电气价制度 [4][5] - 非居民领域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强化资源节约导向,缓解成本倒挂压力,改善燃气、供热企业现金流 [5] 农业领域价格改革 - 强化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建立"价格+补贴+保险"三重保障体系 [5] - 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蔬菜、生猪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机制,分散生产端风险 [5] - 注重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化肥保供稳价机制,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 [5] 公共品领域价格改革 - 基本公共服务强调普惠性,公办养老、医疗、教育等核心民生领域由政府指导价覆盖,民办普惠机构收费纳入参考区间管理 [6] - 公共交通领域健全多式联运服务体系,规范自然垄断企业经营范围,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 [6]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公益用途免费,产业用途有偿(成本+合理利润)"为原则,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定价等配套机制 [6]
晨报|“对等关税”落地/价格机制市场化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03 08:19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对华实际关税税率抬升至54%,略高于市场预期 [1] - 受影响较大的地区包括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及东南亚国家 [1] - 政策保留谈判空间,可能是美方视角下双边关税差异的阶段性"终点" [1] - 市场恐慌情绪一次性到位,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执行及新政策出台 [1] - 中美关系可能从"制裁-反制裁"转向"管控分歧-防风险" [1]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强调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2] - 能源、公共事业、农产品、公共服务、数据要素等领域价格机制将优化 [2] - 在"2%左右"价格目标指引下,政策有望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2] 公用环保行业 - 电力、水务、燃气等公用事业价格有望更加市场化 [3] - 大水电因市场化程度低、低成本优势突出,预计受益于电价及收入提升 [3] - 水务、燃气行业价格传导滞后问题有望缓解,改善行业回报稳定性 [3] 物业服务行业 - 重庆物业费强限价政策预计不会全国推广,政策鼓励优质优价 [6] - 物业服务板块处于估值和盈利双重低点,未来向上弹性较大 [6] - 作为红利品种,物业服务公司安全边际显著 [6] 债市投资 - 政府债期限向超长期倾斜,利率震荡上行加剧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7] - 25Q1利率上行导致债券投资收益骤降,部分银行通过释放OCI浮盈调节利润 [7] - Q2政府债发行高峰或迫使银行售出长债,成为长债持续利空因素 [7] 景气投资机遇 - 提出"现金流改善→产能建设→盈利释放"投资框架,识别产业业绩兑现节点 [8] - 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科技制造领域 [8] 食品饮料行业 - 25Q1大众品需求同比走弱,成本端大部分原材料同比仍有下降红利 [9] - 乳品需求偏弱,餐饮供应链竞争激烈,饮料竞争温和,零食春节错峰放缓 [9] - 25Q2预计收入环比改善,看好乳品、饮料、零食板块及高股息主线 [9]
中办国办发文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事关农产品、能源、公共服务等价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21:5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日发布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涵盖价格改革、调控、监管等领域,旨在构建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发挥价格信号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宏观经济治理水平,包括促进物价合理、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新价格引导机制等内容 [1] 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 - 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重要目标,202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为2%左右,《意见》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协同价格与多宏观政策提升调控效能 [2] - 《意见》将促进物价合理作为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主要目标,包括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夯实重要商品价格稳定基础、强化重要商品价格调控 [2] - 专家认为灵敏价格信号作用大,保持物价合理需价格调控机制发挥作用,健全长效机制稳定预期,落实联动机制统筹调控与民生 [3] - 专家表示价格是宏观调控重要内容,短期价格调控要主动预调微调,中长期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能支撑宏观经济发展 [3] 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 - 《意见》指出要分品种、有节奏推进电源上网电价等市场化改革,完善电网代理购电等制度,放开部分民航国内航线旅客运输价格 [4] - 我国大力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近十年在电价、成品油、交通运输等价格改革成效显著,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达97.5% [4][5] - 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市场化是重难点,《意见》明确电价改革方向并提出解决方案,强调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5] - 《意见》指出要营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废止不当价格政策,规范自然垄断企业,加强价格监管,规范药品价格 [6] - 专家表示提高价格治理能力要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加强反垄断监管,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监管措施 [6] 创新重点领域价格引导机制 - 《意见》指出要完善农业、能源、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公共数据等领域价格政策,专家认为这些领域需创新价格引导机制 [7] - 在完善农业价格政策方面,《意见》指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稻谷、小麦等政策,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稳定生猪保险供给 [7] - 专家表示完善农产品价格治理要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收益保障机制,科学调控确保价格合理波动,不同农产品政策有不同作用 [8] - 在健全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方面,《意见》指出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边界,健全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相关收费政策 [9] - 专家表示公用事业发展需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结合,合理界定两者范围是制定价格关键 [10] - 在完善公共服务价格方面,《意见》指出对公办、民办养老等机构基本服务收费加强管理,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 [10] - 专家表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需价格政策引导,《意见》提出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有利于提升保障水平和改善普惠性 [11]
利好来了!中办、国办,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4-02 17:27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总体方向 -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6][20] - 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8][20] - 系统部署四大机制:市场价格形成、重点领域价格引导、物价调控、市场监管[1][8][20] 能源与资源领域价格改革 - 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快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2][21] -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推动电能量/容量/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健全跨省跨区送电价格机制[21] - 建设油气/煤炭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2][21] 农业与民生领域价格政策 - 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3][23] - 稳定生猪保险供给,探索蔬菜保险,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3][23] - 对民办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加强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监管[4][24] 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价格机制 - 建立天然气发电/储能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23] - 完善工业阶梯电价制度,探索碳减排价格支持政策,健全碳定价机制[23] - 制定公共数据价格政策,按用途分类实行有条件无偿/有偿使用[25] 市场监管与基础能力建设 - 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价格政策,防止自然垄断企业向竞争环节延伸[2][22] - 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交通/旅游/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监管[4][27] -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覆盖国内外/期现货市场,加强成本监审信息化建设[28][29]
中办、国办发布!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不当干预
证券时报· 2025-04-02 16:51
价格治理机制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2] -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市场形成价格为主,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 -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强化改革协同联动,实现价格合理形成、民生保障和监管透明[2]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 分品种推进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电能量、容量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完善跨省跨区送电价格机制[3] - 加快成品油、天然气、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开竞争性民航航线旅客运输价格[3] - 推进重要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建设,优化油气、煤炭交易市场,完善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和售电管理制度[3] 重点领域价格引导机制 - 健全农业价格政策,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5] - 建立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和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5] - 完善工业阶梯电价制度,健全碳定价机制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5] 公用事业与公共服务价格机制 - 健全公用事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天然气价格联动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6] - 优化居民阶梯水电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和垃圾处理计量收费[6] - 公办养老、托育、医疗机构基本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民办普惠性机构加强收费引导[7] 价格调控与监管机制 - 加强价格总水平调控,协同财政、货币等政策,保持供需平衡和价格稳定[9] - 强化重要商品应急调控,优化联保联供和应急物流体系,落实社会救助挂钩机制[11] - 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加强反垄断监管和重点领域价格检查,推进跨部门协同共治[13] 基础能力建设 - 健全价格监测预警体系,覆盖国内外、期现货市场,完善信息发布[15] - 加强成本监审独立性,完善分行业成本管制规则,推动成本约束和降本激励[16] - 加快修订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动态调整定价目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