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
搜索文档
万家门店难掩盈利困局,一心堂净利连跌两年探底
证券之星· 2025-08-03 15:09
公司业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79.23%至1.14亿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3] - 2024年营业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3.57%,但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滑65.83%至2.5亿元 [9] - 2023年营业收入173.8亿元同比下降0.29%,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下降45.6% [10] - 2024年一季度营收下滑6.53%,归母净利润下降33.83% [11] 扩张策略与门店数据 - 2020-2024年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155家、1603家、1009家、1381家、1867家 [8] - 截至2024年底直营连锁门店11498家,较期初净增1243家,覆盖10个省份 [8] - 云南省内门店占比48.49%,省外占比51.51%较年初增长4.14% [8] - 日均平效从2020年46.23元/平方米持续下滑至2024年34.42元/平方米 [10] 医养业务布局 - 斥资2400万元购买昆明市5间房屋用于医养业务 [4] - 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预计2035年达30万亿元占GDP10% [5] - 已构建昆明金鼎老年病医院+金鼎山养老院为核心的"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医养模式 [6] - 计划在昆明主城推进"1+5+100"居家养老布局,但未披露具体收入贡献 [6] 收入结构 - 2024年医药零售业务收入129.38亿元占比71.88%,药品批发收入40.87亿元占比22.71% [7] - 便利品销售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4.36亿元和5.39亿元,合计占比5.41% [7] 竞争与成本压力 - 线上医药电商分流客流,监管趋严增加合规成本 [10] - 新开门店导致房租、装修、人工等成本激增,部分新店处于亏损阶段 [10] - 未来将重点优化川渝地区存量门店,暂缓大规模新增门店计划 [11]
泰康之家·津园开业 多重创新构建养老服务新生态
环球网· 2025-07-30 14:18
行业背景 - 中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推动银发经济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增长极 [1] - 保险资产管理凭借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优势从资金提供者转型为养老生态构建者 [1] - 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独居化趋势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需求 多元养老融合模式成为新趋势 [4] 养老社区运营 - 泰康之家·津园为全国第26家投入运营社区 开业前预订超1100户 试营业一个月入住近300位居民 [4] - 公司预计年底全国26个园区将迎来2万名居民安享晚年 [4] - 京津冀地区已布局6家养老机构 形成近6000个养老单元服务网络 [7] 医养融合体系 - 构建社区诊所+自建康复医院+邻近三甲医院+远程医疗支持四重服务体系 [5] - 社区自建诊所已投入使用 二级康复医院预计明年开业并配套护理公寓 [5] - 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开展专家联动和科研共建 [5] - 计划对接天津医保系统 联合三级医院构建15分钟医疗圈 [5] 文化养老与科技应用 - 打造1.1万平方米活力中心 设20多种功能场所满足文化娱乐健身社交需求 [6] - 开设18门课程 鼓励居民成立兴趣俱乐部 建筑设计融入天津地域文化元素 [6] - 通过AI原生信息系统升级小泰智能音箱 实现情感陪伴聊天和服务自动执行功能 [6] 创新业务模式 - 推出乐享会员体系 与国航合作推出养老联名卡 提供全国旅居产品和优惠乘机权益 [7] - 探索养联体模式 以城心中小型机构辐射居家和社区养老 提供餐厅/老年大学/上门护理等服务 [8] - 养联体模式未来三到五年将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8]
万家门店难掩盈利困局 一心堂净利连跌两年探底,欲加码医养业务谋变
证券之星· 2025-07-28 18:24
业绩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79 23%至1 14亿元 创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连续第二年下滑 [1] - 2024年营业收入180亿元 同比增长3 57%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扣非后净利润2 5亿元 同比下滑65 83% [5] - 2023年首次出现营收 归母净利润双下滑 营收173 8亿元(降0 29%) 归母净利5 49亿元(降45 6%) [5] 扩张策略与成本压力 - 2020-2024年新开门店数量分别为1155家 1603家 1009家 1381家 1867家 年均超1000家 [4] - 截至2024年底直营门店达11498家 较年初净增1243家 覆盖10个省份 云南省外占比提升至51 51% [4] - 新店运营成本(房租 装修 人工等)激增 次新店处于亏损阶段 日均平效从2020年46 23元/㎡降至2024年34 42元/㎡ [5][6] 医养业务布局 - 斥资2400万元购买昆明房产 用于医养业务拓展 构建"医疗 康复 护理 养老"四位一体模式 [2] - 已形成昆明金鼎老年病医院 金鼎山养老院为核心的三级医养融合体系 计划在昆明主城推进"1+5+100"居家养老布局 [3] - 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达12万亿元(增16 5%) 预计2035年达30万亿元 占GDP10% [2] 收入结构 - 医药零售业务收入129 38亿元 占比71 88% 药品批发收入40 87亿元(22 71%) 便利品及其他业务合计占比5 41% [3] 行业竞争环境 - 线上医药电商崛起分流线下客流 监管趋严与税务政策调整增加合规成本 [5] - 未来将重点优化川渝地区存量门店 暂停大规模新增门店计划 转向服务模式扩展 [6]
引领医养融合 开辟养老金融新维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公司荣誉与品牌建设 - HWP获评"2024年度北京知名商标品牌" [2] - 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作为HWP项目首批试点机构,自2018年底项目启动以来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团队 [2] 新寿险模式与产业布局 - 公司创新构建"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新寿险模式,从产业布局、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三方面开辟养老金融新路径 [2] - 将医养康宁实体与服务作为新主业,整合碎片化医疗、养老资源,构建全生命周期"无缝对接"的医养服务体系 [2] -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特性,推动医养康宁基础设施建设 [2] -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在全国36个城市建设44个项目,入住居民超1.7万人 [3] - 五大医学中心已全部投入运营,提供超5000张医疗床位 [3]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十年保费复合增长率超10%,是"老六家"中增速稳定且快速的险企 [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1.01亿元,同比增15.3% [3] - 保险业务收入2283.24亿元,同比增12.4% [3] - 总资产达18539.31亿元,同比增25.8% [3] - 净利润147.19亿元,同比增7.4% [3]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3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1% [3] 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 "幸福有约"形成四大产品体系及六大私享服务,可对接保险金信托、家族办公室 [4] - 推出"长寿有约+健康有约"双有约解决方案 [4] - "长寿有约"通过"年金险+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模式打造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 [4] - "健康有约"通过"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健康服务"模式连接优质医疗资源 [4] - 已有20款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目录" [5] - 累计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5.1万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覆盖1.85万客户 [5] HWP队伍建设与服务生态 - 打造健康财富规划师(HWP)高素质服务队伍,具备保险、医疗健康、财富管理综合能力 [5] - 搭建专属"招募、训练、激励、成长"管理体系,从十大维度深度赋能HWP [5] - 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HWP团队规模突破千人,成员包含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 [5]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养老金融是支付能力、服务供给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 [6] - 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公司以长期主义打磨长寿时代寿险养老服务链 [6] - 持续秉承"医养融合"理念,坚定深耕养老金融,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6]
丽山健康 | 创新引擎驱动产业升级,责任担当彰显国企本色
齐鲁晚报· 2025-06-19 10:43
公司概况 - 丽山健康是山东省国企 以"让生命更美好"为使命 深耕生物医药与康养服务领域[1] - 公司采取生物医药和康养服务双轮驱动战略 深度融入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2] 生物医药业务 - 旗下山东丽山生物科技聚焦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运营三大技术平台:CDMO中试基地、基因测序中心、细胞组织库[2][7] - CDMO中试基地为山东省首家GMP级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开发平台 提供药物申报全流程服务[7] - 基因测序中心填补济南基因工程科研配套空白 可完成Sanger测序、NGS测序等业务[7] - 细胞组织库聚焦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制备存储 获自贸区济南片区官方审批设立[7][9] - 累计授权知识产权28项 4项获省级科技成果认证 CAR-T细胞制备技术实现全流程国产化[10] - 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 孵化多个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0] 康养服务业务 - 打造槿椿颐养中心(CCRC康养社区)和槿椿泺园(嵌入式医养项目)两大标杆[11][13] - 槿椿颐养中心占地75亩 总建面22万㎡ 提供1300张床位 总投资23亿元 已入住360名长者[11][12] - 创新"医养融合"模式 与三甲医院共建绿色通道 配套1万㎡老年学院年均举办活动300场[11][12] - 槿椿泺园建面3.71万㎡ 配置500张床位 首创"一人一档案"个性化服务体系[13] - 两项目均采用智慧养老平台 实现健康监测与紧急响应[12][13] 社会责任 - 承担济南市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链"建链补链"使命 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7] - 康养项目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颐加医"志愿队开展社区义诊及健康科普[17][19]
泰康之家再度亮相上海老博会,“全明星产品”展现十年运营成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14:24
行业展会与平台 - 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上海老博会)是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养老行业展会,自2000年举办以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3] - 展会同期举办"大城养老"创新发展大会,设有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认知症关爱、智慧养老等专场活动,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3] 公司战略与布局 - 公司以医养融合模式加速推进大健康服务网络布局,强调"从养到医的主动性"和"从医到养的依从性"是医养融合两大关键点 [3] - 公司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和青岛实现"一城多园"运营格局 [12] - 公司在上海形成"一园两府一医院"深度布局(申园、锦绣府、静安府+申园康复医院),静安府建成后将提供约380个养老单元 [16] 智慧医养技术 - 公司通过智能设备采集数据并建立以居民为核心的健康档案,利用AI模型优化照护计划,形成"数据飞轮"模式 [5] - "小泰智能音箱"覆盖安全、健康、餐饮等八大核心场景的30余项服务,成为全天候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6][8] - "下肢康复机器人"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通过科学步行训练帮助长者恢复下肢行走能力 [11] - 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呼吸、心率及在床状态,数据异常即刻预警 [12] 社区运营与服务 - 公司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社区居民平均年龄达83岁 [14] - 锦绣府作为上海浦东首个对外开放助餐服务的养老机构,将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5] - 社区设立乐泰学院5大学部,累计吸引超137万人次参与学习,2024年1400余位居民参与"银发志愿者"公益项目 [14] 品牌成果与影响 - 公司通过十年发展,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样本,诠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的企业价值观 [16] - 居民通过"追梦计划"实现价值再创造,包括举办个人画展、集体金婚典礼等活动 [14]
第二届温州国际康复大会长寿时代老年康复高质量发展分论坛顺利召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30 13:35
泰康之家业务布局 - 泰康之家在全国36个城市完成43个项目投资布局 在22个城市运营25个项目 成为高品质养老服务领军品牌 [1] - 公司通过论坛聚合全国优质康复资源 推动医养融合创新实践 助力高龄长者健康老龄化 [5] 老年康复行业发展趋势 - 医院康养以功能重建为目标 而泰康之家侧重健康管理与功能减退预防 体现医养融合差异化实践 [1] - 老龄化趋势下泰康方案为养老行业提供创新样板 展示全人全程全周期养老实践 [2] - 行业探索数智化康复人才培养计划 包括培养体系和临床实践 展望智能化康复技术前景 [3] 康复技术发展动态 - 认知康复面临规范化挑战 需建立标准化应对策略 [3] - 影像技术应用提升疼痛治疗靶向性与安全性 如超声引导下慢性疼痛精准康复 [4] - 研究证实认知障碍与吞咽功能存在关联性 需针对性康复策略 [4] 老年健康管理创新 - 主动健康运动被强调必要性 需建立科学运动干预体系 [2] - 规律运动对老年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提出针对性运动处方建议 [4] - 行业推动康复医学知识更新 涵盖认知障碍 慢性疼痛等多领域临床转化 [4]
国联人寿十年累亏10亿,董事长“隐身”离场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4
高管层变动 - 国联人寿高管层长期动荡,成立以来已更换四任总经理,其中总经理职位曾空缺近五年,由时任董事长丁武斌代职 [2] - 2025年1月,副总经理赵雪军晋升为公司总经理,成为第四任总经理 [3] - 2025年4月,董事长丁武斌因法定退休年龄卸任,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等职务 [2] - 公司转向内部选拔方式,从"市场化外引"回归"内部培养",试图通过稳定管理层缓解经营压力 [3] 增资扩股 - 2025年,公司审议通过增资扩股议案,注册资本从21亿元增至46.59亿元,新增注册资本25.59亿元 [4][8] - 本次增资由原股东无锡国联集团出资10亿元,新增7家股东合计出资30亿元 [8] - 增资后国有股将升至96.78%,"国资属性"进一步增强 [8] - 2023年12月,公司首轮股东增资,注册资本从20亿元增至21亿元 [9] - 2024年6月,公司通过上海联交所预披露增资项目,但最终无疾而终 [9] 经营状况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4.7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97%,均直逼监管"红线" [10] - 2015-2024年,公司仅2015年、2021年与2024年实现微薄盈利,累计亏损超10亿元 [10]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0.74亿元,延续去年盈利态势 [10] - 2020-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0.21亿元、34.61亿元、59.94亿元、84.34亿元、65.75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22.04% [11] - 2024年新单保费15.59亿元,同比下降72.96% [11] 业务成本 -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五年内增长932%至2023年的17.34亿元 [11] - 退保金从0.64亿增至13.84亿,赔付支出从0.69亿增至6.27亿 [11] - 2023年新单首年手续费支出达10.04亿元,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5.96亿元与2.29亿元 [12]
如何让“养老”变“享老” 医养融合发展或成重要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3-25 23:52
如何让"养老"变"享老" 医养融合发展或成重要路径 新华财经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张斯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银发经济""健康中国"等养老、医 疗、健康等相关话题热度不减。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3亿人,超大规模的老龄化对我 国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斗认为,"银发经济"时代蕴含着市场机遇。"但我们必须清晰 意识到,一方面养老市场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供给较为分散和不平衡。"李斗说,"我们洞察 到这两者矛盾的背后蕴藏着巨大机遇。在这样一个机遇面前,我们将结合平安集团的资源和科技优势, 聚焦'医、住、护、乐'四个场景布局。" 我国头部险企纷纷抢滩"医养融合"赛道 保险业作为养老金融的主力军,成为破解"未富先老"难题的关键角色。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 表也聚焦保险业的制度创新、产业协同与科技赋能,为破解养老难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我国头部险 企纷纷抢占"医养融合"跑道。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4)》指出,保险行业主要以"重资产-中资产-轻资产"方式布局养 老产业。为突破业务收入增长瓶颈,70%以上的寿险公司开启养老业务战略,通过自建、租赁、 ...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荣获 “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3-24 14:17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于3月22日被授予全国第四批“三级医院健康管理医学科共创共建单位”荣誉,标志着其在健康管理行业正式跻身“国家队”[1] - 全国第四批共创共建单位共28家,其中江苏省仅有5家,公司历经自主申报、资格审查、线上答辩和现场考察等多个环节的层层筛选后脱颖而出[1] - 这是泰康保险集团旗下首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1] 业务模式与服务转型 - 公司健康管理中心完成了从传统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型,其独具泰康特色的医疗和保险深度融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得到业内广泛认可[1] - 中心创新提出“提前检得出、专业评得准、检后管得好”的服务理念,将保险产品、医疗实体以及现代健康管理服务理念有机融合,提供全人群、全流程、一站式、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6] - 中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标准体检及个性化深度检查服务项目,并对大病和慢病风险进行分层风险评估,在检后提供个性化多维度的干预管理[6] 服务能力与设施规模 -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每日可满足500人次的个性化体检需求[6] - 中心服务涵盖健康管家、健康档案、风险管控、日常医疗、就诊指导、绿色通道等多项高品质特色医疗健康服务[6] - 中心结合公众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健康管理产品,包括无痛胃肠镜、入住式体检、多种肿瘤筛查、肠道菌群检测、心脑血管风险筛查、体重管理等[6] 未来发展计划与战略 - 成为共创共建单位后,中心将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大数据库、AI辅助决策等新技术,为健康管理行业输送复合型人才[6] - 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医险结合、医养融合战略,探索落地长寿医疗体系下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满足长寿时代客户全周期、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管理新需求[9] - 中心将秉承“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价值观,贯彻落实“服务好”目标[9] 市场定位与专家评价 - 专家组在2024年12月24日的现场评审中对公司的全人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3] - 专家组指出,南京仙林大学城高校师生、企业职工众多,健康管理需求旺盛,作为医院战略学科,健康管理中心在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已达到较高行业水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