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

搜索文档
回顾: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GCC2025
思宇MedTech· 2025-05-20 17:26
大会概况 - 2025全球心血管大会在北京举行,汇聚600余位临床、科研、产业、投资领域专业人士,聚焦心血管技术创新、医工交叉与成果转化[1] - 大会发布《2025全球心血管创新年度白皮书》,系统呈现全球与中国心血管器械市场格局及"单品突破→系统优化"演进趋势[10] - 颁发三大年度奖项:技术创新奖(10家)、临床应用奖(7家)、国际合作奖(4家),覆盖关键技术突破至国际协作全链条[13][1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海淀区将心血管医疗技术列为重点战略方向,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器械从"海淀出发"走向全国市场[5] - 北京强化"临床驱动+产业协同"政策,为心血管自主创新与转化提供高效服务[7] 临床专家观点 - 安贞医院于洋提出医工协作需兼顾创新深度、落地路径与市场机制,团队完成左心室辅助装置等8项自研项目[17] - 阜外医院吴永健指出冠脉介入进入"第五个十年",中国有望从跟跑转向引领,未来需聚焦血管修复与器械-药物-AI协同[20] - 解放军总医院郭伟强调临床痛点是创新之源,其团队覆膜支架等产品已在全球50余国应用,医工转化需技术-产品-临床证据三位一体[23] - 阜外医院欧阳晨曦团队研发全球首例聚氨酯人工血管,相比传统涤纶材料显著缩短手术时间30%并降低并发症[27] 企业创新实践 技术战略 - 以心医疗坚持核心自研(如药物球囊涂层配方),外围协作代工以控制成本与壁垒[37][48] - 阿迈特实现3D打印可降解支架"端到端"控制,包括材料、设备及工艺全自主[39][48] - 谱创医疗突破球囊生产技术国产化,与头部医院共创提升临床适配性[42][44] 商业化路径 - 无忧跳动通过早期医生参与动物实验构建商业化路径,解决创新器械推广惯性[44][48] - 艾科脉脉冲消融导管保留医生操作习惯,在材料/电极等"幕后"实现颠覆以加速接受度[46][48] 注册与合规 - 纽脉医疗强调注册部门需从立项介入全流程,避免时间成本损失[65][67] - 启明医疗建议明确目标市场(国内/海外)避免战略摇摆,创新器械注册难点在于路径无对标[67][69] 资本与产业趋势 - 投资机构指出心血管器械进入"产业参与者→规则制定者"窗口期,原创技术+合规能力+临床方案成核心资源[50] - 早期企业需警惕"选错赛道",中后期企业需应对集采波动并在2年内坚持以赢得下周期爆发[51] - 二级市场视角:企业需从爆品转向可协同产品矩阵,把握高估值融资窗口期[63] 国际拓展案例 - 厦心医院通过金砖国家计划推动国产器械出海,年PCI超6000例并建立跨国合作[30] - 帕母医疗PADN技术以完全原创切入肺高压领域,实现中美欧多国注册突破[58][70] - 信迈医疗msRDN系统开创高血压器械治疗新术式,通过全球多中心手术直播加速市场渗透[69]
报名!医工交叉实战工作坊 | 上海
思宇MedTech· 2025-05-16 19:41
课程核心内容 - 聚焦医疗器械创新转化 通过跨学科合作破解医工结合难题 整合医生 CEO 工程师 投资人资源打造创新闭环 [1][3] - 采用Biodesign全球前沿医工创新方法论 覆盖需求挖掘 创意生成 概念验证到产业化的全路径 [3][7] - 提供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参访机会 接触国内顶级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实践 [3][12] 课程亮点 - 顶级师资阵容 包括上海交大医学院转化处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 医疗投资人等 专家团队累计助力4家公司上市 投资孵化20+企业 [9][10] - 实战导向 通过小组演练 案例讨论 技术对接会等形式强化学员跨学科协作能力 [6][7][8] - 资源整合 搭建医生 工程师 投资人高端社群 提供项目曝光与潜在合作机会 [3][11] 课程模块 第一天内容 - 医疗创新路径解析 涵盖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知识产权布局策略 [7] - 行业趋势分析 探讨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机会 [7] - 团队实战演练 通过需求筛选 头脑风暴 解决方案优化等环节完成创新闭环 [7] 第二天内容 - 产业化路径设计 解析医疗器械融资 政府政策 投资机会等商业化要素 [12] - 小组方案汇报 获得导师团队专业点评与优化建议 [11] - 转化医学大楼参访 学习瑞金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实践经验 [12] 目标人群与报名信息 - 面向医生 工程师 投资人 创业者等群体 课程费用8999元/人 限时开放报名 [3][13] - 培训地点设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25年6月21-22日举行 [3]
奖项申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16 19:41
医疗科技行业趋势 - 医疗科技处于突破与重构的十字路口,涵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高端智能诊疗设备、创新医用材料、新型介入器械、再生医学、数字疗法及医工交叉深度融合等领域 [1] - 技术发展正在重塑疾病的发现、治疗与管理方式 [1]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概况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Global MedTech Conference 2025)将于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旨在推动全球医疗科技产业链、创新链与临床应用的协同发展 [1] - 参会规模约500人,嘉宾阵容包括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4] - 大会将集中展示与颁奖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 [4] 大会议程 - 议程包括全球医疗科技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解析、影像平台、新型耗材、脑机接口、介入器械、诊断设备等研发与转化路径、医工交叉与高值医械成果转化经验分享、AI辅助诊疗与数字疗法的落地与突破、国内外资本关注的技术方向与企业画像、海外市场准入和市场营销路径对接 [5] 奖项设置 - 大会设立五大奖项: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应用奖、2025全球医疗创新服务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供应链创新奖、2025全球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奖 [3][7] - 奖项评选对象包括医疗器械/数字医疗技术企业、医疗机构与科技公司联合团队、CRO/CDMO等服务机构、核心元器件/原材料/系统模块供应企业以及医生、科研人员或工程师个人 [6][7][9] 评选流程 - 申报阶段为即日起至2025年5月31日,评审阶段为2025年6月1日—6月15日,结果通知为2025年6月16日—6月22日,奖杯制作与确认为2025年6月23日—7月10日,现场颁奖为2025年7月17日 [10] 参选方法 - 企业需通过指定链接提交申报材料,个人需发送邮件至指定邮箱并附上个人简历、研究成果概述等材料 [9][11][13] - 参与评奖免费,组委会向获奖企业赠送会议门票 [12]
深技大成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
深圳商报· 2025-05-14 07:30
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成立 - 深圳技术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整合健康与环境工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等学科资源 [1] - 研究院聚焦四大发展方向: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助力助老助残装备、医疗大数据与医疗信息系统、跨尺度诊疗装备与系统 [1] - 研究院以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为核心目标,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 [1] 研究院战略布局 - 研究院汇聚10位院士及行业领军人才组成战略咨询团队,15位临床医学和人工智能专家组建科技专家委员会 [1] - 研究院将聚焦跨学科深度融合,紧抓人工智能机遇,推动医工结合落地实际场景 [1] - 研究院执行院长匡绍龙拥有3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曾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2] 研究方向与技术突破 - 研究院将推进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技术、健康与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微纳米诊疗装备等科学技术研究 [2] - 重点研发新型医疗器械,助力智慧医疗和康复养老产业发展 [2] - 研究院已加入深圳市生命科学行业协会等4个行业协会,推动"协会资源+科研实力+企业需求"三方联动 [2] 产业合作与联盟建设 - 研究院牵头成立"医工交叉创新联盟",联合20余家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医院和企业 [3] - 首批签约3个重点项目:康复辅助器具产学研融合发展、大健康智能终端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医工交叉创新基地 [3] - 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孵化,目标成为全国医工交叉领域标杆平台 [3]
奖项申报通知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09 18:43
医疗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科技领域正处于技术突破与产业重构的关键阶段,涵盖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高端智能诊疗设备、创新医用材料、新型介入器械、再生医学、数字疗法及医工交叉融合等多个方向 [1] - 技术发展正在重塑疾病的发现、治疗与管理模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临床应用的协同发展 [1]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概况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Global MedTech Conference 2025)将于2025年7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预计参会规模约500人 [4] - 大会聚焦全球医疗科技发展趋势、政策环境、研发转化路径、AI辅助诊疗、资本关注方向及海外市场准入等议题 [5] - 参会嘉宾涵盖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及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4] 大会议程与奖项设置 - 议程包括六大主题:医疗科技发展趋势、影像平台/脑机接口等研发路径、医工交叉成果转化、AI辅助诊疗落地、资本技术方向分析及海外市场对接 [5] - 设立五大奖项:全球医疗科技创新奖、创新应用奖、创新服务奖、供应链创新奖及创新转化奖(个人),评选标准涵盖原创性、先进性、产业化潜力、临床疗效及行业影响力 [3][7][9] - 奖项申报对象包括医疗器械/数字医疗企业、医工联合团队、服务机构、供应链企业及个人研究者 [6][9] 奖项评选流程与方法 - 评选流程分为申报(截至2025年5月31日)、评审(6月1日-15日)、结果通知(6月16日-22日)、奖杯制作(6月23日-7月10日)及现场颁奖(7月17日)五个阶段 [10] - 企业需通过在线表单提交申请,个人申请者需邮件提交简历、研究成果概述、专利证明及推荐信等材料 [9][12] - 评奖免费,获奖企业将获赠会议门票 [11]
西北首家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在西安成立
环球网资讯· 2025-05-08 23:46
研究中心成立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这是西北首家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 [1] - 研究中心定位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致力于打造"研发—验证—转化"一体化体系 [1] - 研究中心将成为陕西省医用机器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促进更多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研究中心将聚焦精密与智能 临床转化 交叉融合三大技术领域 [3] -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逐步建成全链条的医用机器人基础研发创新平台 [3] - 未来围绕十大定位展开布局 包括技术创新引领者 医工交叉标杆等 [4] - 重点攻关八大研究方向 包括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 智能辅助诊疗导航等 [4] 合作与资源整合 - 医企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达成技术共研 临床转化 产业协同三大目标 [4] - 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平台 共享资源 共育人才 培养复合型医工团队 [4] - 合作将打造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快速通道" 助力企业精准研发 [4] 行业背景与支持 - 陕西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已涵盖整机制造等主要环节 [3] - 省内培育出部分产品技术参数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机器人企业 [3] - 研究中心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与工科双重优势 为破解医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3]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医院,医工交叉领域布局加速。港股创新药ETF(159567)今日低开,或迎再布局时机
搜狐财经· 2025-04-28 10:40
市场表现 - 4月28日主要股指低开盘整 上证指数微跌-0.15% 深证成指下跌-0.49% 恒生指数下跌-0.28% [1] - 前期强势医药股部分走低 康方生物和三生制药跌超10%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经过多日上涨后下跌-2.13% 反映投资者短期谨慎情绪 [1] 人工智能医疗进展 - 清华大学成立清华人工智能医院(Tsinghua AI Agent Hospital) 已完成内测并预计上半年开放 [1] - 初期将建设AI医院系统 以全科医学科和眼科、放射诊断科、呼吸科等专科为试点 [1] - 后续构建"AI+医疗+教育+科研"生态闭环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高效扩容与均衡布局 [1] - AI医生通过海量数据积累临床经验 提升诊断准确率 [1]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持续获政策支持 被视为提升诊疗效率和加强医院管理的有效手段 [1] 行业分析与前景 - 获取诊疗数据以提升AI模型能力是行业关键 预计相关公司将受益于AI技术普惠化 [1]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深入应用 智慧医疗进程加速 多家医院已完成相关部署 [2] - AI在分级诊疗中优化资源分配 缓解大医院压力 在体检领域提升健康管理精准性和服务体验 [2] - AI在疾病早筛中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在医疗商业领域实现智能化升级并优化药品管理 [2] - 医疗AI虽未大规模落地 但广阔应用前景预示将深刻改变医疗行业运行模式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 相关产品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和创新药ETF(159992)为相关投资产品 [2]
完整回顾: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GOC2025
思宇MedTech· 2025-04-27 23:05
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吸引600余位临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参与[3][5] - 大会聚焦骨科科技创新、医工交叉、集采政策、手术机器人等热点话题[5] -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表示将支持骨科机器人、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从临床需求出发走向全国[8]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强调以政策牵引推动骨科医疗器械从自主研发走向成果转化[10] 创新成果与奖项 - 大会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指出新材料、手术机器人、AI赋能骨科为创新焦点[15] - 17家企业分获三大奖项:8家获"全球骨科技术创新奖"(如罗森博特、歌锐科技等),5家获"服务奖"(如通和立泰等),4家获"临床应用奖"(如佗道医疗等)[18][20]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北京市药监局解读创新服务政策,通过"项目制管理+全程辅导+快速通道"加速骨科器械注册审批[21]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提出构建医药健康"全链条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医疗器械从概念验证到市场落地[24] 技术前沿与临床实践 - 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提出骨科机器人应从"术中工具"升级为重构骨折治疗理念的系统平台[29] - 协和医院赵宇教授强调"人因工程"是骨科产品设计关键,可提升安全性与转化成功率[31] - 歌锐科技推出"牛顿"智能诊疗平台,融合AI大模型推动骨科机器人向全流程系统平台演进[33] - 英诺科研发ChroMg™时序吸收镁合金,匹配生物节律推动高性能植入物临床应用[35] -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指出骨科AI与手术机器人正从辅助工具走向智能平台,实现个体化治疗[39] 圆桌论坛观点 - 天智航认为未来骨科机器人需聚焦精准感知、导航算法与术中反馈系统融合[43] - 纳通医学研究院强调新材料研发需与医生共创,将术中需求反馈至工程端[45] - 春立医疗指出集采常态化下企业应注重技术壁垒和术式创新提升产品不可替代性[47] -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具备技术门槛和明确迭代节奏的赛道仍有良好融资空间[49] 下午专场技术分享 - 史赛克展示Mako机器人结合3D打印假体,推动骨科置换手术迈向个性化重建[56] - 高沃律师事务所建议骨科企业构建系统性知识产权护城河[58] - 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提出"滴定式TKA"实现膝关节置换动态调控[64] - 北医三院田耘教授指出3D打印技术需整合多孔结构与固定协同支撑[70] - 解放军总医院张卓强调医工融合需打通临床需求与设计逻辑的协同闭环[72]
对话臻络科学任康:聚焦帕金森病诊疗12年,越复杂的疾病越适合与AI结合
IPO早知道· 2025-04-21 11:02
公司核心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帕金森病诊疗领域,拥有全球唯一的完整诊疗闭环技术体系,覆盖诊断、评估、治疗、康复和个性化患者管理 [6] - 公司发布"智医灵心"系统,利用大模型、深度学习等AI技术贯穿院内外全时空场景,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帮助 [2] - 公司通过创新医疗设备、临床数据平台及慢病管理平台构建全国最主流帕金森病临床数据平台 [6] 市场覆盖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设备和软件已覆盖全国700多家三甲医院,惠及20余万患者,并进入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 [6] - 公司与赛诺菲、罗氏、波士顿科学、卫材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6] - 商业化三大板块:面向临床的创新医疗设备和SaaS数据平台、面向患者的个人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面向药械企业的数字化终点解决方案 [19] 技术优势与行业定位 - 公司认为神经系统疾病最适合与AI技术结合,因其需要多模态感知和复杂决策能力 [14][15] - 公司采用医工交叉模式,12年深耕帕金森单病种领域,形成对疾病的深刻理解和端到端解决能力 [10][25] - 公司技术产品已在临床深度落地,90%以上帕金森病中心长期使用其技术工具 [26] 市场潜力与扩展空间 - 国内帕金森病患者约四五百万人,其中60%-70%未被正确诊断或就诊,市场覆盖潜力巨大 [22] -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40%-50%,公司已布局美国、西欧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22][23] - 帕金森病是17年病程疾病,人均直接疾病负担3-4万元,市场空间可观 [17] 公司发展历程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12年,创始团队具备医工交叉背景,选择帕金森病作为技术落地切入点 [10] - 核心竞争力包括:对帕金森病的深刻理解、端到端的研发转化能力、与顶尖专家的长期深度合作 [25] - 公司已获得启明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坚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临床问题 [7][27]
骨科大咖、医工交叉,15万字研究报告现场赠送!首届全球骨科大会,报名中!
思宇MedTech· 2025-04-13 22:36
全球骨科大会2025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活动时间为9:00-17:30 [2] - 会议规模为现场500人 由骨未来 智汇骨 思宇MedTech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 [2] - 大会将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15万字纸质版 作为参会福利 [2] 会议议程 - 开幕式环节包括海淀区副区长林航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致辞 [2] - 政策介绍环节涵盖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 医保局 药监局以及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 [2] - 全球骨科器械创新大奖将在会议期间颁布 [2] 主题演讲 - 医疗技术主题包括机器人骨折治疗 人因工程在骨科研发应用 3D打印骨科应用等 [2] - 创新技术主题涵盖磁力驱动植入器械 医工交叉创新 智能诊疗机器人技术等 [2][3] - 材料创新主题包括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 纳米马达技术 个性化口腔植入物等 [3] 参与机构 - 医疗机构代表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医三院等顶级医院 [2][3] - 企业代表包括歌锐科技 英诺科 长木谷医疗 史赛克等公司 [3] - 学术机构参与方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等 [3] 会议特色 - 设置多个待定题目环节 显示会议内容仍在丰富中 [3] - 提供展位机会 可通过指定微信号联系 [3] - 会议报名可通过链接或二维码完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