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遥感
icon
搜索文档
奋力实现三季度经济目标任务 龚正主持市政府常务会议
解放日报· 2025-08-20 09:56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经济工作部署 - 上海1至7月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向好态势 [1] - 要求全力完成三季度经济增长目标任务 [1] - 强化宏观形势分析并动态完善政策工具箱以掌握稳增长主动权 [1] - 加强中观行业调度 紧盯重点领域稳住发展基本盘 [1] - 推动各行业细化优化调度措施以巩固回升态势 [1] - 开展靶向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企业落户 [1] - 重点解决链主企业问题诉求服务企业扎根 [1] - 满足出海企业法律、金融、财税、咨询等需求 [1] 湿地空间规划建设 - 原则同意《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建设试点行动方案》 [2] - 打造尊重生态规律的湿地空间 保留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 [2] - 实施分类保护利用 注重普惠共享打造全民可享湿地意境 [2] - 推动城市、湿地、社区有机融合 [2] - 在生态安全基础上打造可持续发展湿地经济 [2] 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 原则同意《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2] - 织密监测网络 完善立体监测布局提升监测能力 [2] - 加快监测数智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大数据与监测业务融合 [2] - 深化数据应用赋能精准治污 强化污染溯源 [2] - 构建监测数据与管理、执法、应急无缝衔接的治理闭环 [2] - 重点解决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扰民等民生需求 [2]
奋力实现三季度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上海湿地空间环境品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8-19 18:57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核心内容 - 上海1至7月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向好态势 需全力完成三季度经济增长目标任务 [1] - 强化宏观形势分析 加强经济增长关联性及深层次分析 动态完善政策工具箱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 [1] - 强化中观行业调度 紧盯重点领域稳住发展基本盘 推动各行业细化优化调度措施 巩固回升态势 [1] - 强化微观主体培育 开展靶向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企业落户 解决链主企业问题诉求 满足出海企业法律金融财税咨询需求 [1] 湿地空间规划建设 - 原则同意《上海市湿地空间规划建设试点行动方案》 打造尊重生态规律的湿地空间 保留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 实施分类保护利用 [2] - 注重普惠共享 打造全民可亲可享的湿地意境 让城市湿地社区有机结合 使湿地公园成为共享绿意空间 [2] - 注重保护利用 在守牢生态安全边界基础上打造可持续发展湿地经济 促进"最江南"与"潮生活"融合 [2]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 原则同意《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织密监测网络 完善立体监测布局 全方位提升监测能力 [2] - 加快监测数智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监测业务深度融合 夯实生态本底 [2] - 深化数据应用赋能精准治污 强化污染溯源 构建监测数据与管理执法应急无缝衔接的治理闭环 解决噪声污染餐饮油烟扰民等民生需求 [2]
我国“海哨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央视新闻· 2025-08-19 17:10
卫星发射与入轨 -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33分 AIRSAT-05星/海哨二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技术参数与功能 - 主载荷为X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3] - 成像最高分辨率优于1米 最大观测幅宽超300千米 [3] - 集成了智能化在轨处理模块 可实现高质量在轨雷达成像和冰、海信息智能提取 [3] - 可与地面移动载具实现星地信息的双向互联互通 大幅提升遥感卫星观测服务时效性 [3] 应用领域与运行体系 - 卫星纳入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AIRSAT星座运行 [3] - 对海洋环境与安全、极地科考与航运、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应急等应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 研制单位与项目支持 - 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 [3] - 得到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3]
北京将于2026年在全市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对象明确
新京报· 2025-08-15 15:57
普查基本信息 - 北京市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现场登记阶段安排在2027年1月至5月[1]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1] 普查内容与意义 -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生活情况[1] - 普查成果将为制定三农政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种业之都建设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撑[2] - 采用卫星遥感 人工智能等现代化调查手段确保工作质效 体现首都特色[2] 组织实施 - 北京市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已成立 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 成员包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等部门[2] - 普查经费由市 区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 - 普查情况纳入统计督察 对统计造假等违纪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2]
科创板IPO终止近三年,重启上市辅导!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搜狐财经· 2025-07-23 18:51
IPO进程 - 北京证监局于2025年7月22日受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申请[1] - 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7月18日,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4] - 参与辅导的证券服务机构包括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3][4] 历史IPO情况 - 2022年6月曾申报科创板IPO并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4] - 2022年10月31日因公司及保荐人撤回申请被终止审核[5] - 前次IPO拟募集资金9.79亿元,主要用于大数据创新应用拓展建设等项目[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19年1.99亿元增长至2021年4.50亿元,两年累计增长126%[5][6] - 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0.15亿元增长至2021年0.71亿元,两年累计增长379%[5][6] - 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0.12亿元增长至2021年0.62亿元,两年累计增长424%[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0年达1.31亿元,2021年回落至0.87亿元[6]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营物联网智能终端监测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5] - 产品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综合生态等领域[5] - 主要客户为国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或其下属企事业单位[5] - 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航天宏图、中科星图、数字政通等上市公司[5] 股权结构 - 董事长尹文君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从70.16%下降至65.74%[7] - 本次辅导结束后仍计划向上交所科创板推荐发行申请[7] 募投项目 - 前次IPO计划投资四大项目,总投资额9.79亿元[6][7] - 大数据创新应用拓展建设项目投资4.47亿元,占比最高[7] - 其他项目包括大数据SaaS服务平台建设、卫星遥感数据平台建设和研发中心建设[6][7]
中国团队研发出卫星遥感新方案,精准监测大型燃煤电厂碳排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16:30
碳排放监测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发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高精度动态量化与制图 [1] - 该技术通过优化算法和构建模型提出卫星遥感新方案显著提升反演精度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清洁生产》为全球碳盘点核查提供客观技术手段 [1] 技术应用价值 - 新技术可监测点源碳排放偷排漏排为碳交易稽查与减排政策校准提供科学依据 [1] - 有助于全球及国家层面制定碳补偿与减缓政策助力中国碳盘点及重点行业减排评估 [1] - 为厘清全球碳循环过程与机制实现精准全球碳盘点提供关键科学数据支撑 [1] 燃煤电厂碳排放现状 - 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约占全球化石燃料燃烧总碳排放量的50%是碳排放估算核心环节 [1] 传统技术局限性 - 传统计算方式存在估算结果难以对比验证的问题 [2] - 卫星遥感技术虽具优势但面临体系关键漏洞 [2] 技术创新细节 - 研究团队基于美国轨道碳观测卫星3号开发动态风向校正算法提升烟羽轨迹反演精准度 [2] - 构建大气稳定性分级响应机制的烟羽抬升模型精确刻画烟气动态抬升过程 [2] - 改进后的高斯烟羽模型成功量化全球14座大型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21.54千吨至82.3千吨/日) [2] 技术发展意义 - 研究成果标志着碳排放监测从静态清单向动态管控的重要转变 [3]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18
普查背景与目的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 [2] - 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依据 [2] - 普查首次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以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2]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3] -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3]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3]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3]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现场登记(2027年1-5月)、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3] 普查实施要求 - 强调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各方配合 [4] - 要求普查人员依法履职,严禁伪造篡改数据,严格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4]
中国团队解读卫星遥感如何守护“地球水塔”:全方位监测冰川变化
环球网资讯· 2025-06-05 20:46
冰川监测技术 - 卫星遥感成为全方位监测冰川变化最主要手段 通过多光谱 合成孔径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可监测冰川面积 运动 厚度变化及平衡线 [1][5][6] - 光学遥感通过波段运算结合AI算法实现冰川轮廓自动化识别 克服云雾遮挡及积雪干扰问题 精确计算面积变化 [6][8] - 合成孔径雷达对物质粗糙度 含水量敏感 可穿透表层区分干雪 湿雪 粒雪 裸冰分布 揭示冰川物质平衡过程 [8][11] 冰川变化影响 - 冰川加速消融直接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给 生态环境及海平面上升 威胁小岛屿和沿海城市生存环境 [2][9] - 冰川快速运动易引发冰湖溃决或河流堵塞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可监测毫米级位移 用于灾害预警 [8]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将2025年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 提升公众对冰川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2] - 冰川遥感技术直接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 增强灾害预警及脆弱区适应能力 [10] 技术应用价值 - 短期监测可预防冰川跃动 冰湖溃决等灾害 长期数据有助于制定气候适应策略 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5][10] -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团队通过遥感技术立体记录冰川变化 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