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华恒生物冲刺“A+H”两地上市:国际化布局加速、业绩波动面临挑战
财经网· 2025-10-14 17:3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开展生物基产品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是全球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1]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系列氨基酸(包括L-丙氨酸及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以2024年收入衡量,其L-丙氨酸及L-缬氨酸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1] - 公司产品线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及其他生物基产品,并与超过85个国家的768个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1.7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4.89亿元 [2] - 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3.1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4.47亿元后,于2024年下降至人民币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人民币1.09亿元 [2] - 公司毛利率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38.7%和40.4%,但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显著下降至24.8%和23.5% [2] - 净利润下滑主要系缬氨酸产品产销量增加但市场销售价格明显下降所致 [2]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已于2021年4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此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2] - 公司科创板股价在2023年至2024年5月间维持高位,市值一度超过人民币220亿元,但此后股价急转直下,截至2025年10月14日收盘报34.01元/股,市值约人民币85亿元,较峰值大幅下跌 [2] - 赴港IPO被视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若成功将为全球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3]
国产合成生物龙头冲击港交所
仪器信息网· 2025-10-14 17:09
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3] - 本次港股上市拟募资用于全球扩张业务、合成生物使能技术开发、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产能升级、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的先行者,专注于生物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并于2021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5] - 公司是全球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首家实现L-丙氨酸及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 [7]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皆位居全球第一 [7]
棉田里的“丰”景——从新季棉花采收看产业发展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07 21:09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7日电 题:棉田里的"丰"景——从新季棉花采收看产业发展新图景 为了精准施药、高效作业,无人机飞防已成为标配。"有的飞手一年能挣20多万元。"新疆沙湾市一 家农用无人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的无人机销售与飞手培训等业务迅速发展壮大,2024 年公司销售无人机240台,单一设备营业额突破1700万元。 不仅产量提升,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布局持续优化,新疆棉区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机械化、智能化 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棉花产量逐年增长,机械化采收已成为保障效率与效益的重要环节。"几年前,采棉还是个让 人头疼的活儿。全靠一双手,一人一天最多摘几十公斤,请人的话又得增加不少成本。"对比今昔,罗 钧很是感慨。如今,一台采棉机一天能收几百亩。 据新疆农业部门数据,今年新疆将投入7500余台采棉机,其中跨区作业机械超3100台,预计棉花耕 种收机械化率将保持在97%以上,机采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 产业高效发展,让罗钧这样的种植户信心更足。最近几年,他与合伙人陆续购置了5台搭载自动导 航的大型采棉机。"机械采收让我们抢农时心里更有底了。"他说。 其实,棉花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并不止于采收。在棉花种植管理 ...
20小时“长出”相当于一头猪的蛋白、合成牛黄原料成本下降超90%记者实探这个规模近万亿产业取得的颠覆性成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1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已近万亿元,发酵产能占全球70%以上,产业处于稳健前行的快速发展阶段 [1] - 生物制造技术,特别是微生物蛋白和合成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创新潜力,具备高效、绿色、低成本的优势 [1][2][3][4] -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快速转化需要学界创新与企业工程化相结合,并依赖耐心资本、针对性产业政策及产业链协同作为规模化量产的助推器 [5][6][7] 微生物蛋白技术 - 利用工业发酵生产菌丝蛋白,20小时即可完成,蛋白含量超过50%,在营养、口感、风味上接近动物源肉 [1] - 微生物蛋白生产效率远超传统养殖,占地5000平方米、年产2万吨的菌丝蛋白工厂可替代5万吨大豆或10万头牛或2400万只鸡产生的蛋白,减少超过90%的土地、水资源利用和碳排放 [3] - 该技术可拓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革新传统农业获取蛋白的方式,是保障粮食安全、减少进口依赖的关键路径 [3] 合成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 - 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制取熊去氧胆酸,有效成分制剂价格从天然熊胆粉1万元一瓶降至100元/盒以内,大幅降低制药成本 [3][4] - 突破合成生物技术实现胆红素生产,体培牛黄价格约12万元/公斤,不到天然牛黄的1/10,胆红素占合成牛黄总成本的70% [4] - 合成技术的普及应用解决了名贵动物药材资源枯竭问题,降低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成本,并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 [3][4] 微生物资源与产业基础 - 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开发处于大蓝海时代,目前发现的微生物种类不到地球上的1% [2] - 未来60%-70%的原料或化学品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生产,微生物菌种库是进行原始创新和保障产业安全、避免核心菌种资源被“卡脖子”的关键一环 [2] - 微生物底盘、基因元件和酶分子是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的基石,是生物制造产业的“芯片” [2] 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 - 推动“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落地”的衔接,通过“政、产、学、研”四方协同和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快速迭代 [6][7] - 学界创新与企业工程化模式的成功移植需要技术底层具备规模化基因、产业链生态协同创新以及耐心资本和长期政策的支持 [6] - 截至2025年8月,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已推动8项科研成果在常德本地转移、转化 [7] 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 - 工信部已遴选发布16项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应用典型案例,并组织开展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生物制造中试平台遴选及生物反应器揭榜挂帅等工作 [7] - 下一步将突出创新引领,加快新成果在应用场景方面先行先试成果转化,加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7]
华恒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全球第一的L-丙氨酸及L-缬氨酸制造商
格隆汇· 2025-09-30 15:30
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1]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的先行者,拥有前沿研发实力和成熟量产能力 [3]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系列氨基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 [3]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3] - 公司采用发酵法与酶催化法两大绿色制造技术平台,构建了核心技术群 [7] 产品组合与市场应用 - 公司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及其他生物基产品 [5] - 产品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食品饮料、先进材料、植物营养等行业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与全球85个国家的超过768个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 财务表现 - 2022至2024财政年度,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4.18亿元、19.38亿元、21.78亿元 [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0.16亿元及14.89亿元 [7] - 2022至2024财政年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8.7%、40.4%、24.8% [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1.6%及23.5% [7] 融资用途 -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加速全球化扩张及布局 [7] - 融资款项将用于合成生物使能技术、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发 [7] - 融资款项将用于产能升级及营运资金补充 [7]
刚刚!欧莱雅投的中国合成生物新贵又拿了数千万融资
公司融资与资本背景 - 生物活性原料创新企业未名拾光于2025年9月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为华泰金斯瑞和海邦投资[2] - 公司在2025年5月获得欧莱雅集团和纳爱斯集团近亿元B轮投资,自2021年成立至今已完成六轮融资[2][3] - 公司融资历程包括:2021年5月天使轮(真格基金、嘉程资本)、2021年11月Pre-A轮约5000万元(弘毅投资领投)、2022年10月A轮约1亿元(中信资本领投)、2023年12月A+轮(纳爱斯浙江投资)[3]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了“AI引擎+双底盘细胞工厂”核心技术体系,形成“生物活性分子设计-筛选-功效评估-规模化生产”闭环[5] - AI引擎借助AlphaFold、RFDiffusion等开源工具,并通过自有数据增强训练,在重组胶原蛋白设计上将研发效率提升至少5倍,未来AI研发支出占比将逐步提至50%[5] - 双底盘细胞工厂布局微生物与植物细胞,微生物工厂生产多肽、胶原蛋白等蛋白类产品,植物细胞工厂已诱导昙花、百年牡丹等80余种植物愈伤组织[6] 技术成果与行业地位 - 公司有3例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已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占国家药监局同类备案的75%,技术成果转化效率行业领先[6] - 实验室诱导的植物愈伤组织可再分化为植物克隆苗,在珍稀濒危植物保育领域实现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6] 商业模式与产品开发 - 公司采用“自研+CRDMO”双路径商业模式,既自主研发创新原料,也与下游品牌合作开发、代工生产新型原料[8] - 选品遵循“反向开发”思路,植物愈伤组织技术开发的珍稀植物提取物已拓展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客户数量超过胶原蛋白品类[8] - 在蛋白质领域针对不同皮肤层级科学区分胶原蛋白类型与分子大小,如针对抗衰防脱开发XVII型胶原蛋白,经AI设计为500-800Da功能片段以解决透皮吸收难题[8] 资金用途与发展规划 - B+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深化AI技术平台建设、拓展生物材料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4] - 公司计划未来开放虚拟细胞测试、功效评估等智能体供客户使用,强化“业务拓展产生数据-优质数据优化模型-模型反哺业务升级”的飞轮效应[5][8]
新股消息 | 华恒生物递表港交所 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0:58
公司上市申请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公司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合成生物技术商业化应用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3]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系列氨基酸(包括L-丙氨酸及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 [3]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生物基产品 [3] - 公司产品线包括氨基酸系列(丙氨酸系列、L-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维生素系列(D-泛酸钙、D-泛醇、肌醇)及其他生物基产品(生物基新材料单体、苹果酸、熊果苷)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食品饮料、先进材料、植物营养等超过85个国家的768个客户 [4] - 公司采用发酵法与酶催化法两大绿色制造技术平台,构建了涵盖菌株构建、智能化发酵、高效提纯的核心技术群 [4]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从2020年的2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6.6% [5] - 预计市场将从2030年的801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1091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11.3%,2030-2035年复合年增长率6.4% [5] 公司财务业绩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4.19亿元、19.38亿元、21.78亿元、14.89亿元人民币 [5] - 同期年度/期内利润分别为3.19亿元、4.47亿元、1.85亿元、1.09亿元人民币 [5]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8.7%、40.4%、24.8%,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3.5% [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为4.6% [6]
华恒生物递表港交所 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9-30 10:55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是全球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产品最全面的企业之一,并且是全球首家实现系列氨基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 [3]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3] 业务与技术概览 - 公司专注于利用生物制造技术进行生物基产品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拥有发酵法与酶催化法两大绿色制造技术平台 [3][4] - 产品线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及其他生物基产品,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食品饮料、先进材料等超过85个国家的768个客户 [4] - 公司的生物制造方法以可再生生物资源替代传统化学合成工艺,旨在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碳足迹 [4]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从2020年的2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 [5] - 预计市场将从2030年的801亿美元进一步增长至2035年的1091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3% [5] - 具备绿色制造能力、规模化生产技术和产业链协同优势的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4.89亿元 [5][7] - 年度利润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3.19亿元、4.47亿元、1.85亿元和1.09亿元 [5][7] - 2024年毛利率为24.8%,较2023年的40.4%有所下降,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3.5% [7]
新股消息 | 华恒生物(688639.SH)递表港交所 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0:51
上市申请与公司概况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是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的先行者,专注于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生物基产品 [3] - 公司是全球首家实现L-丙氨酸及L-缬氨酸等系列氨基酸厌氧发酵法产业化的企业 [3] 市场地位与产品组合 - 以2024年收入衡量,公司L-丙氨酸及L-缬氨酸的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一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产品包括氨基酸系列、维生素系列及其他生物基产品,应用于动物营养、日化护理等众多行业 [4]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与超过85个国家的768个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4.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7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4.89亿元 [5][7] - 公司年度利润在2023年达到峰值4.47亿元,2024年利润为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利润为1.09亿元 [5][7] - 公司毛利率在2023年为40.4%,2024年降至24.8%,2025年上半年为23.5% [7]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生物基产品市场从2020年的2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 [5] - 预计市场到2030年将达801亿美元,2035年进一步增至1091亿美元,2024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3% [5] - 具备绿色制造和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5] 技术与生产优势 - 公司采用发酵法与酶催化法两大绿色制造技术平台,构建了从菌株构建到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群 [4] - 公司的生物制造方法以可再生资源替代传统化学合成,有效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碳足迹 [4]
皇氏集团(002329.SZ):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关产品研发
格隆汇· 2025-09-29 14:48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目前暂无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展水牛奶相关产品研发 [1]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关注和评估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微生物蛋白原料应用于生物发酵奶水牛饲料的可行性及性价比 [1] - 相关技术研究目前仍处于科学研究阶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