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获2024年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齐鲁晚报网· 2025-07-14 13:36
反式乌头酸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鲁抗医药联合开发的"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生产难题,实现规模化量产,获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 传统生产方式从植物提取反式乌头酸含量仅0.1%~1%,化学合成法存在高污染问题,新技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将微生物改造为"超级工厂",利用淀粉糖转化实现高效生产 [3] - 技术体系涵盖"使能技术—细胞工厂—发酵工艺—分离纯化"全链条,十吨级生产示范中产量超过100g/L,建成全球首条生产线 [7] 技术攻关细节 - 解决"能不能改"问题:基于CRISPR技术将工业菌种基因编辑效率从5%提升至近100% [5] - 解决"会不会改"问题:通过三代基因工程菌株迭代,使土曲霉菌株实验室摇瓶产量达57g/L [5] - 解决"好不好用"问题:与鲁抗医药合作优化发酵工艺,完成十吨级放大生产验证 [7] 农业领域应用 - 反式乌头酸作为新型绿色杀线虫剂,在黄瓜、莴苣等根结线虫防治中效果显著,正与鲁抗医药推进生物农药开发 [9] - 符合国家"绿色农业"政策需求,有望解决传统高毒杀线虫剂禁用及耐药性问题 [9] 化工领域应用 - 反式乌头酸酯替代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年需求近千万吨),解决其生殖毒性问题,已应用于耐低温氯丁橡胶、PVC复合材料并商业化 [11] - 技术被列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发展生物基化学品,赋能特种橡胶、医用PVC材料等行业 [12] 产业化进展 - 技术推动反式乌头酸原料可及性,吸引企业关注并完成生产示范验证 [12] - 全链条技术贯通的生产示范线建成,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销售 [11][12]
“甜蜜”不再是负担
金融时报· 2025-07-11 11:20
公司获批与生产工艺 - 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批生产阿洛酮糖的企业,也是唯一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 [1] - 国家卫健委批准的生产工艺绑定了公司专利技术,未获许可的企业无法在国内合法生产销售 [1] - 公司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将传统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转化效率从10%提升至80% [3] - 新工艺使阿洛酮糖生产成本下降50%,并解决分离难题 [3] 产品特性与市场潜力 - 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稀有糖,口感接近蔗糖但几乎无热量,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有积极作用 [2] - 该产品被视为继蔗糖、果糖后最可能规模化应用的天然健康糖,被称为"零糖界明日之星" [2] - 传统生产方式转化效率低且成本高,微元合成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改变了这一现状 [2][3] 产能布局与扩张计划 - 公司秦皇岛一期工厂已投产,二期工厂将于2027年投产 [4] - 正在推进多个10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华北6万吨项目将于2025年10月投产 [4] - 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阿洛酮糖供应商,合规销售区域覆盖20亿人口 [4]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 - 公司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叶黄素,一个发酵罐年产量相当于250亩万寿菊种植量 [5] - 该技术无需土地种植,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资源 [5] - 公司储备有50余个类似合成生物创新项目 [5]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生物制造正打开生物医药、食品营养、美丽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空间 [6] - 北京政策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40%布局围绕生物医药领域 [5][6] - 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优势,可用于生产生物树脂、聚乳酸等环保材料 [6] 产业协同效应 - AS10菌株可盘活国内500万吨闲置生物制造产能 [3][4] - 技术推动工程菌株进入产业适配时代,为阿洛酮糖成为大宗健康糖奠定基础 [3] - 促进生物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振下游食品饮料消费市场 [4]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 全国首家获批上市
北京青年报· 2025-07-03 09:10
公司动态 -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正式获得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成为全国首家获批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 [1] - 公司全球首创的"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流程,提高了产品口感和稳定性 [1] - 微元合成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低热量健康型阿洛酮糖绿色生物制造技术项目"获批立项 [1] - 公司阿洛酮糖的合规销售区域已覆盖亚太和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人口总计约20亿人 [1] - 位于秦皇岛的阿洛酮糖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二期工厂已启动,将于2027年投产 [2] - 联合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多家传统生物制造合作伙伴推进多个十万吨级产能改造,其中华北地区6万吨产能改造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 [2] 行业背景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制造产能,约3000万吨产能中有近一半是淀粉糖产业,其中约500万吨是果葡糖浆 [2] - 果葡糖浆产业常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造成大量产能闲置 [2] - 阿洛酮糖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甜的需求,补充国内食糖缺口,且不会带来身体代谢负担,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有积极作用 [2] 技术优势 - 此次批准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技术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案例 [1] - 生产菌株AS10可以利用、盘活国内庞大的生物制造闲置产能,促进国内生物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2]
全国首家!下一代爆款甜味剂获批!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获批新食品原料 - 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得阿洛酮糖新食品原料批准上市的企业,也是唯一通过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1] - 获批的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为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案例[2] - 公司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从葡萄糖/蔗糖直接生产阿洛酮糖,简化流程并提升产品口感和稳定性[2]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 - 新工艺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使阿洛酮糖价格有望从3万元/吨降至1万元/吨,降幅达50%[4][5] - 传统工艺需两步转化且效率仅10%,与果糖混合提纯成本高[4]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热量健康型阿洛酮糖绿色生物制造技术项目"[6] 产能布局与扩张计划 - 秦皇岛一期工厂已投产,二期工厂将于2027年投产[7] - 联合多地合作伙伴推进十万吨级产能改造,华北6万吨项目2025年10月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阿洛酮糖供应商[8] - 二期健康糖项目投资4000万,可柔性生产阿洛酮糖和甘露糖醇[8]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及四大应用领域[9] - 大会包含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10]
全国首家,微元合成阿洛酮糖获批
新京报· 2025-07-02 19:49
公司动态 - 微元合成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食品原料公告行政许可的企业 可合法销售阿洛酮糖 [1] - 公司采用AS10菌株直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 是国内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案例 [1]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低热量健康型阿洛酮糖绿色生物制造技术项目"获得批准立项 [1] - 公司通过自研生物计算AI平台开发出一步发酵生产菌AS10 该菌株可无限自主复制 被称为"智能细胞工厂" [1] - 公司位于秦皇岛的阿洛酮糖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 二期工厂已启动 将于2027年投产 [2] - 公司联合多地传统生物制造合作伙伴推进多个十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 其中华北地区6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将于2025年10月投产 [2] - 公司阿洛酮糖的合规销售区域已覆盖亚太和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影响人口总计约20亿人 [2] 产品与技术 - 阿洛酮糖可满足消费者对甜的需求 补充国内食糖缺口 但不会带来身体代谢负担 [1] - 阿洛酮糖对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有积极作用 [1] - 预计国内消费者很快就能喝到含有阿洛酮糖的饮料 [1] 产能规划 - 华北地区6万吨级产能改造项目投产后 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阿洛酮糖供应商 [2]
降本、出海、降负债:牧原股份的“韧性增长”逻辑
金融界· 2025-06-26 10:29
战略布局与经营管理突破 - 公司通过"三驾马车"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养殖成本优化至12.2元/公斤新低、港股IPO取得实质性进展、海外技术输出模式成功落地 [1] - 战略转型路径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展现行业周期波动中的强大韧性 [1] 港股IPO与国际化进展 - 2025年5月27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2] - 港股上市核心诉求是为未来5-10年海外业务铺路,东南亚市场为首站 [2] - 越南子公司已投入运营,与BAF企业形成从猪场设计到人员培训的完整服务链条 [2] - 港股募资将用于供应链建设、海外并购及生物安全研发,其中合成生物技术是重点方向 [2] 成本控制与技术突破 - 2025年5月养殖成本降至12.2元/kg,环比降低0.2元/kg,成本低于11.5元/kg的场线占比达11.5% [3] - 成本下降得益于健康管理、育种优化、营养配方和智能化应用的协同突破 [3] - 种猪育种体系科学化改造改善肉质与盈利水平,低豆粕日粮规模化应用支撑饲料成本下降 [3] - 牧元安粮公司合成氨基酸研发试生产产能达设计值80% [3] - 全年成本目标为12元/kg,年底单月成本需接近11元/kg [3] 负债优化与产业协同 - 2025年计划降低负债规模100亿元,基于现金流结构根本性转变 [4] - 2024年资本开支首次低于资产折旧,增量投资转向存量优化 [4] - 长期目标将资产负债率降至40%区间 [4] - 屠宰肉食业务2900万头/年产能暂停扩张,通过渠道拓展和产品结构优化有望2025年实现盈利 [4] - 屠宰端需求反馈逆向指导养殖端育种与生产,形成全产业链价值管理闭环 [4]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提出"体面养猪"愿景,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从业者收入 [4] - 成本优势成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国际化与技术创新布局打开行业价值增长新空间 [4]
聚焦首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近50位院士专家建言
新京报· 2025-06-14 20:24
行业动态 - 合成生物技术正在重塑农业、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生产范式[2] - 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生态等方面具有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独特优势[2] - 北京将加快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新动能培育衔接[2] 学术活动 - "首都院士专家讲堂"聚焦合成生物技术革命与产业机遇[1] - 活动邀请近50位院士专家为首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1] - 4位院士分别进行主旨报告分享研究成果[1] - 圆桌对话探讨合成生物技术跨学科协同创新等话题[1] 科研进展 - 活动参观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青创空间和技术平台[1] - 与会嘉宾与3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创业代表交流[1]
若羽臣被券商维持“买入”评级,旗下斐萃品牌宣布深度联合研发
环球网· 2025-05-30 09:05
公司动态 - 公司调整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后回购股份价格上限和数量,调整后回购资金总额仍为不低于10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0万元 [1] - 公司旗下斐萃品牌与暨南大学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抗衰老研究中心",深化衰老机制、再生医学及抗衰策略研究 [3] - 斐萃已与多家头部原料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发掘"红宝石油"超级原料,具备抗氧、抗炎及提升代谢等多重功效 [3] 品牌表现 - 斐萃品牌2024年9月上线,2025年一季度增长迅猛,天猫店铺访客流量居行业第一梯队 [1] - 截至3月斐萃位列口服美容营养品类店铺第2名,天猫国际平台直播榜第10名,营养补充食品各榜前列 [1] - 绽家高端化与斐萃精准抗衰形成双轮驱动,全渠道持续放量 [1] 行业前景 -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 [2] - 2019年至今中国公开的抗衰老临床试验数量达37项,位居世界第二,近三年呈上升趋势 [2] - 抗衰产业正向着专业化、科学化快速发展 [2] 财务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预测1.766亿元,同比增长29.26%;2025年预测2.685亿元,同比增长52.06%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0564亿元,同比增长94.58%;2025年预测1.7966亿元,同比增长70.07% [2] - 东吴证券将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4亿元、1.9亿元上调至1.8亿元、2.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3亿元 [3]
5.28犀牛财经早报:银行消费贷极限逼近3%红线 苹果计划推出自己的游戏平台
犀牛财经· 2025-05-28 09:45
公募基金行业变革 - 首批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7日同日开售,距离获批仅两个交易日,发行速度创纪录[1] - 目前还有10只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档期待定,已发行的16只基金普遍将于6月中下旬结束认购[1] - 发行首日已有产品认购规模超过数亿元,显示市场对新型费率结构产品接受度较高[1] - 上一批8只浮动费率基金成立一年半以来均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30%[2] - 新一批产品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注重行业偏离度、风格暴露等组合管理指标[2] 银行消费贷市场动态 - 监管叫停年化利率低于3%的消费贷产品后,部分银行通过消费场景或利率券模式将实际利率压低至3%以下[1] - 招联首席研究员指出低利率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并加重债务负担[1] - 消费贷资金存在被挪用至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的风险[1] 存款利率下行影响 -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字头"时代,导致存款搬家效应增强[2] - 有客户将百万规模存款转入理财产品,银行也加大增额寿险产品营销力度[2] - 存款利率下调后部分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走高,反映银行资金面压力增加[2] 量化交易发展 - 20余家券商已在App中推出T0算法服务,中泰证券最新加入这一行列[3] - T0算法通过高频捕捉股价波动价差为投资者降低成本、增厚收益[3] - 该服务为券商开辟了提升佣金收入的新渠道[3] 航运市场现状 - 上海到美国集装箱船再现"爆舱",订单已排到6月份[3] - 5月19日至25日上海港美线出口装箱量达5.9万标箱,环比增长49.4%[3] - 上海港美线班轮量已恢复至每周42班的正常水平[3] 智能传感器产业 - 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展示23款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新技术、新产品[4] - 智能手机含几十个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搭载传感器可达上百个[4]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应用推动传感器在大数据、应用场景等领域规模化发展[4] 合成生物技术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技术融合成为2025第二届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大会重点议题[4] - 合成生物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通道[4] - AI在部分合成生物领域应用已有显著进展,或将重塑生命科学研究范式[4] 豆粕市场波动 - 2025年前五个月豆粕现货价格已出现两轮快速涨跌[5] - 当前市场处于多空博弈关键期,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缓解供应压力[5] - 养殖需求旺季来临和南美天气炒作成为新变量[5] 苹果游戏战略 - 苹果计划推出专门游戏应用预装在iPhone等设备上,取代现有Game Center[5] - 该应用将集成游戏成就、排行榜等功能,提升游戏体验[5] - 游戏和应用内购买为App Store贡献约三分之二收入[5] 奢侈品行业 - 香奈儿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至187亿美元,净利润大跌28.2%至34亿美元[6] - 博柏利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净利双降,净利大跌90%[6] - 行业分析认为过度提价策略已开始反噬业绩[6] 酒鬼酒业绩 - 2024年酒鬼酒营收14.23亿元同比腰斩,高端品牌内参营收下降67.06%至2.35亿元[7] - 公司表示当前战略以稳价为主,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7] 汽车行业反腐 - 东风汽车集团又有4名管理人员被查,今年以来已通报9起反腐事件[8] - 被查人员涵盖采购、计划、证券法务等关键岗位[8] 金融人事变动 - 平安资管王欣将出任平安信托董事长,接替方蔚豪[8] 财务公司违规 - 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7家财务公司因违规领罚,罚金总额494万元[9] - 江西铜业集团财务公司因违规提供融资、发放贷款被罚154万元[9] - 7家中有4家违规事项涉及贷款业务[9]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1.78%,纳指涨2.47%,标普500指数涨2.05%[9] - 特斯拉涨近7%领涨科技七巨头,英伟达涨超3%[9] - 拼多多因一季度营收不及预期股价跌近14%[9] 债券市场 - 日本出手稳定债市推动日债暴力反弹,提振美债[10] - 两年期美债标售后美债收益率刷新日低[10] 外汇与商品 - 美元指数走强,日元创四周新高后一度跌超1%[11] - 原油跌近2%,期金一度跌超2%,黄金连续两日下跌[11]
合成生物技术“破圈” AI赋能产品研发提质增效
上海证券报· 2025-05-28 02:08
合成生物产业黄金发展期 - 合成生物产业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突破+市场需求扩容"的黄金发展阶段,AI技术与生物系统解析的深度耦合将推动产业爆发式增长 [2] - 全球60%的产品未来可由生物法合成,2030-2040年生物合成材料/化学品/能源品每年将产生2万亿美元至4万亿美元直接经济影响 [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多地出台政策并设立产业基金、建设产业园,技术迭代加速(如AI应用、CRISPR基因编辑优化)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3] 企业技术进展与应用 - 康码生物:无细胞蛋白质合成D2P技术快速迭代,开发出无毒肉毒素、甜味蛋白、人造血红蛋白等产品 [4] - 华大智造:推进重组质粒构建、噬菌体展示、酶工程等合成生物项目,AI融合推动基因合成、蛋白质预测等领域革新 [4][5] - 凯赛生物: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2022年投产,开工率及市占率持续提升 [4] AI技术赋能合成生物研发 - 途深智合推出国内首个对话式多模态蛋白质设计平台,AI使蛋白设计时间从数月缩至数小时且准确率提升 [4] - 川宁生物利用AI缩短研发周期,探索生产端应用以精细调控生物发酵环节 [5] - 康码生物将AI全面应用于研发/生产/质控,D2PLab软件整合多组AI算法支持新蛋白质开发 [5] 技术融合挑战与前景 - AI在解决细胞代谢等复杂生物问题上仍处探索阶段,与工程领域的定量设计存在差距 [5][6] - 生物体系高度复杂性限制AI应用,但业界对AI+合成生物的跨界创新潜力保持乐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