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利润增长、库存攀高 电池企业Q1业绩盘点
高工锂电· 2025-04-29 19:00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总冠名为利元亨 [1] 电池企业一季度业绩 - 宁德时代2025年Q1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增长32.85% [3] - 亿纬锂能2025年Q1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37.34%,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32% [4] - 国轩高科2025年Q1营业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45.55% [5] - 三家主要电池企业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宁德时代净利润增长出色,亿纬锂能营收增速快,国轩高科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均较快 [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一季度销量增长47.1%,纯电车型同比增长47.7%,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 [5] - 商用车电动化对一季度电池企业业绩提振明显,商用车装机增速接近翻倍 [5]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二季度订单饱满 [6] 存货与市场预期 - 宁德时代一季度存货金额达656.4亿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439.8亿元和去年旺季水平 [8] - 亿纬锂能、南都电源、领湃科技、派能科技等电池企业一季度存货水平都有环比提升 [9] - 一季度存货水平对应二季度订单预期,电池企业对二季度市场信心增强 [9] 产业链价格走势 - 外部关税冲击对产业链价格预期影响较大,外销转内销可能给国内产业链价格带来压力 [10] - 二季度伊始产业链整体价格略有下滑,车企营销攻势增强对上游材料价格形成压力 [11] - 预计二季度产业链价格将有一定波动性,但大起大落可能性较小 [12][14] - 上游材料端供过于求状况逐渐缓解,上下游对合理利润的共识逐渐达成 [15]
攻关成本、良率瓶颈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何时到来?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 - 铜价震荡和安全性要求提升推动复合集流体产业化,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多个产业化项目落地[2] - 2023年3月近百亿元复合集流体项目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1月包含BOPP复合集流体项目的10亿元新型材料项目落户新会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国泰真空复合集流体研发生产基地预计5月竣工[2] - 复合集流体领域投融资活跃,3月安迈特获数亿元B1轮融资,纳力新材获近10亿元A+轮融资[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2025年复合集流体将进入初步放量阶段,U&S ENERGY将采购英联股份200万平方米复合铝箔和100万平方米复合铜箔[4] - 金美新材料已建成重庆綦江示范基地,年产能达1亿平方米[4] - 复合集流体具有安全性、减重和去金属化特性,是替代传统铜箔的理想材料[5] 产业化瓶颈 - 良率问题是限制复合集流体规模化的主要瓶颈,本质是成本问题[6] - 真空镀膜设备成本高达几百到上千万元,设备折旧摊销成本高[6] - 产业链材料价格面临降本压力,铜箔涨价困难削弱复合集流体成本优势[6] - 导电性弱于传统铜箔,影响快充性能,但安全性已获验证[16] 技术突破 - 北方华创真空实现复合集流体关键装备技术突破,推出eMeridian系列卷绕式PVD装备[8][12] - 采用低温沉积技术、e-web智能卷绕技术等核心技术提升制备产能和良率[12] - eMeridian M Series复合铜箔磁控溅射设备产能≥20m/min,方阻均匀性<+2%[10] - eMeridian R Series复合铝箔送丝蒸镀设备产能≥17m/min,方阻均匀性<+5%[12] 政策与市场 - 2025年1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支持方向[13] - 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对复合集流体企业提供设备、研发补贴[13] - 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对复合集流体需求较小,主要受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影响[15] - 未来将在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高端数码等领域推广应用[16]
攻关成本、良率瓶颈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何时到来?
高工锂电· 2025-04-21 18:34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展 - 复合集流体产业化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3月近百亿元项目落地内蒙古鄂尔多斯 1月10亿元新型材料项目落户新会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 国泰真空研发生产基地预计5月竣工 [2] - 行业投融资活跃 安迈特获数亿元B1轮融资 纳力新材获近10亿元A+轮融资 [3] - 产业链进入初步放量阶段 英联股份2025年将供应300万平方米复合箔材 金美新材料重庆基地年产能达1亿平方米 [4] 复合集流体技术优势 - 革命性材料特性 具备安全性、减重、去金属化优势 成为传统铜箔替代方案 [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工信部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方向 四川/广东/江苏等地提供设备研发补贴 [12] - 安全性已验证 可满足10C充放电倍率 应用领域扩展至人形机器人/航天航空/高端数码 [15] 产业化瓶颈与突破 - 良率与成本是核心制约 真空镀膜设备成本达数百至上千万元 设备摊销压力大 [6] - 导电性弱于传统铜箔 但电池厂商更关注安全性能 部分客户已实现与传统技术相当的性能 [15] - 设备工艺持续优化 北方华创真空推出eMeridian系列PVD装备 采用低温沉积/智能卷绕技术 提升产能良率 [8][11] 市场竞争与需求 - 铜价震荡与安全性需求推动产业化 但电池厂成本管控严格 铜箔涨价困难削弱复合集流体成本优势 [6] - 中低端新能源车需求较弱 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竞争下性价比不及传统铜箔 [14] - 2025年关键时间节点 行业需在良率/生产速度/规模效益上突破以实现大规模应用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