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合铜箔
icon
搜索文档
宝明科技:公司开发出的新一代复合铜箔通过多家知名客户的验证和认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09:36
复合铜箔技术进展 - 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复合铜箔具有卓越的性价比及优异的性能优势 [1] - 复合铜箔更适用于硅碳负极和固态电池体系 [1] - 产品已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并通过多家知名客户验证 [1]
新型锂电材料,产业化有望提速
东莞证券· 2025-07-31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新型材料,在成本和性能上优于传统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中优势凸显且应用前景广阔 [4] - 剖析产业链可知,基膜主流为PET和PP,“磁控溅射 + 水电镀”两步法是复合铜箔主流制备工艺,相关核心设备和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大 [4] - 复合铜箔成本趋于传统铜箔,未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产业化有望提速,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4] - 建议关注拥有复合集流体领先技术、具备量产能力的材料、设备和产品制造企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新型材料之一 - 集流体是锂电池主要材料,在电池中充当活性物质载体,负责电子流收集与传导,目前成本占比约13%,重量占比约18% [11][12] - 传统集流体有厚度厚、重量重等局限,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 - 高分子基材 - 金属”三明治结构,复合铜箔是负极材料,复合铝箔是正极材料 [15] - 复合集流体优势明显,复合铜箔可降成本,复合铝箔可提高安全性,还有轻量化、提升能量密度、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等优点,传统铜箔向复合铜箔迭代将成未来2 - 3年电池材料端最大降本环节 [4][18] 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中凸显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 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公布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时间表,2025 - 2026年是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关键期,复合集流体正加速导入固态电池应用 [36] - 固态电池对集流体要求严苛,复合集流体可减少锂枝晶、控制负极膨胀、巩固固固界面接触、抗腐蚀,其技术进步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至关重要 [37] - 复合集流体优势契合锂电池集流体发展趋势,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其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2025年PET复合铜箔渗透率将达10%,市场规模达140亿元,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25%以上,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38] 剖析产业链,挖掘受益环节 - 复合集流体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和核心设备,中游是复合铜箔、铝箔制造,下游用于电池制造 [41] - 复合集流体基膜主流选择为PET和PP,PI综合性能佳但成本高,高端基膜市场国外企业占优,国内双星新材、东材科技、宝明科技、英联股份等企业各有优势 [43][47] - 复合铝箔采用一步蒸镀法已率先量产,复合铜箔制备技术路线分一步法、两步法、三步法,“磁控溅射 + 水电镀”两步法是主流,磁控溅射和水电镀设备是核心设备,国内厂商具备供货能力 [48][49][53] - 磁控溅射是复合铜箔制备关键第一步,溅射靶材是关键材料,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被日美企业主导,国内企业有进展且国产替代空间大;磁控溅射技术优势显著,但国产设备面临生产效率低和成本高问题,高端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国内中低端市场国产化率达90% [54][56][59] - 水电镀是复合铜箔制备第二步,国内水电镀设备市场由国内企业主导,东威科技是龙头 [60][62] - 超声波滚焊设备是复合集流体量产关键配套,高端市场被欧洲公司垄断,国内骄成超声技术领先,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63][65] 产业化有望提速,头部企业率先受益 - 复合铜箔生产良率和成本基本具备量产条件,未来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成本优势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66] - 2026年7月1日起执行的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提高电池安全标准,为复合集流体带来发展契机 [67] - 2025年1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门发布方案,将复合铜箔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国家政策支持有望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67][69] - 多家复合铜箔厂商获电池厂商批量订单,实现商业化突破,下游客户验证将推动复合铜箔进入市场开拓和量产阶段 [70] - 部分企业在复合集流体领域布局积极,材料领域有双星新材、东材科技等;设备领域有东威科技、骄成超声等;制造领域有宁德时代、重庆金美等 [71] 投资建议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电池要求提高,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复合铜箔优势凸显,多因素推动其加速导入电池厂商,产业化有望提速 [72] - 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璞泰来、英联股份、先导智能、东威科技、骄成超声等企业 [72]
10万亿新材料市场爆发!17项半导体/显示/新能源材料正改写外资垄断格局
材料汇· 2025-07-25 23:51
新材料行业概况 - 201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8万亿美元,形成三级竞争梯队:美国/日本/欧洲为第一梯队,韩国/俄罗斯/中国为第二梯队,巴西/印度为第三梯队 [13] - 中国新材料产业2021年总产值达6.4万亿元,2010-2021年CAGR为23.1%,预计2022年达7.5万亿元,2025年将突破10万亿元 [14]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021年达595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7900亿美元,CAGR为6% [21] 半导体材料 -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643亿美元(晶圆材料404亿+封装材料239亿),同比增长16.3% [34]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达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占全球比重从2006年6%提升至2020年18% [37][39] - 电子特气在晶圆制造材料中占比13%,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5.4亿美元,中国195.8亿元,国产化率不足15% [51][54] - 光刻胶全球市场规模2021年约19亿美元(半导体),预计2025年超24亿美元,中国2021年市场规模29亿元,国产化率仅5% [71][72] 显示材料 - 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面积从2014年1.7亿平方米增至2019年2.2亿平方米,CAGR 6.1% [105] - 2019年全球TFT混合液晶需求779.3吨,预计2023年达874.4吨 [107] - OLED材料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9亿美元增至2024年26亿美元,CAGR 23.6% [5] - 聚酰亚胺(PI)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24.5亿美元,2017-2022年CAGR 10.2% [20] 新能源材料 - 复合铜箔2021年市场规模2.2亿元,预计2026年达310亿元 [20] - 导电炭黑2021年市场规模28亿元,2021-2025年CAGR 25.7% [20] - 碳纤维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43亿元,2021-2025年CAGR 19.9% [20] - 质子交换膜预计2025-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达百亿级 [20] 环保材料 - 分子筛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36.8亿美元,2020-2028年CAGR 6% [20] - 润滑油添加剂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5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 5% [20] - 气凝胶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14.1亿元,2022-2032年全球CAGR 17% [20] - 吸附分离树脂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17亿美元,2020-2026年CAGR 5.2% [20]
今日投资参考:复合铜箔龙头厂商开始批量供货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10:08
市场表现 - 7月21日三大股指震荡上扬,沪指涨0.72%报3559.79点,深证成指涨0.86%报11007.49点,创业板指涨0.87%报2296.88点,北证50指数涨2.38%,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7274亿元 [1] - 水利水电板块爆发,工程机械、建材、钢铁、煤炭、农业、化工、有色、石油等板块拉升,券商、医药、地产等板块均上扬 [1] - 东莞证券认为全市场成交规模延续放量有望支撑大盘维持震荡偏强走势,建议短期关注中报业绩占优板块,中长期关注内需、科技及红利主线 [1] 西藏水电开发 - 国务院批准成立雅江集团以保障雅下水电工程建设运营,雅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装机规划约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投资额超万亿元 [2] - 中信证券认为项目静态发电成本较高,但动态来看远期有望通过投资拉动效应、配套新能源及电价市场化实现综合平衡 [2] - 中信建投指出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西藏年总投资6倍),将拉动西部基建、清洁能源及水电开发,水利水电建设、隧道掘进、电力设备、建材等企业受益 [2] AI产业链 - 各省市推出算力补贴政策,如北京每年补贴不超过200万元,上海发放AI算力券,杭州补贴算力合同费用30%或20% [3] - 中信证券预计政策后续可能加大对AI应用层支持(如tokens调用、项目申报、Agent采购),建议关注云计算/服务器、通用Agent、垂直Agent应用 [3] 复合铜箔 - 龙头厂商开始向动力电池客户批量出货复合铜箔,下游客户处于量产定型阶段 [4] - 中信证券推荐两条主线: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企业及复合集流体产能扩张受益的设备厂商 [4] 海南自贸港 - 五部门联合印发跨境资管试点细则,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私募资管产品、公募基金等 [6] - 试点有利于丰富跨境金融产品供给,吸引境内外资管机构入驻海南 [6] 企业动态 - 京东投资三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千寻智能获6亿元Pre-A+轮融资,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众擎机器人A1轮由京东领投 [7] - 八亿时空建成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双产线,达产后预计营收超亿元,计划未来五年扩产至200-300吨/年 [7]
中信证券:复合铜箔黎明已至,龙头厂商批量供货
快讯· 2025-07-22 08:28
复合铜箔行业动态 - 复合铜箔导入电池厂商处于加速阶段 龙头厂商已开始批量出货 [1] - 下游客户正处于新产品量产定型阶段 测试逐步完成后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和放量阶段 [1] 投资主线 - 主线一:重点关注具备规模化产量能力及处于批量导入复合铜箔阶段的企业 [1] - 主线二:优选未来复合集流体产能扩张受益的设备厂商 [1]
大会回顾 | 5位行业大咖热议10TWh新变
高工锂电· 2025-07-12 18:18
行业趋势与市场空间 - 锂电产业正从"单一动力"向"全场景电动化"转型 市场空间向10TWh级发展 电动化深入船舶 飞行器 机器人 工程机械等新兴领域 [6] - 锂电需求从"单点高增"转向"多点爆发" eVTOL 低空经济 数据中心储能等新场景对电池能量密度 安全性与定制化要求更高 [6] - 固态电池成为格局重塑关键变量 主机厂推动固态电池验证与装车 2030年前后将有固态/半固态企业跻身动力与储能Top10 [6] 技术演进与创新 - 英联股份开发高抗张/高延伸MC材料 适配负极高硅体系电芯 提升生产良率和加工性能 [8] - 推出高导电一体焊接复合铜箔 方阻从36mΩ/□降至24mΩ/□ 显著减少充放电热量 适用于无人机等高倍率场景 [9] - 研发双极铜铝箔和固态电池用复合铜铝箔 适配新型固态电池结构 提升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 [9] - 卫蓝新能源攻克固-固界面难题 量产360Wh/kg混合固液电芯 蔚来ET7实测续航达1044km [18] 材料与工艺突破 - 璞泰来实现超薄铝复合集流体(6.5μm)100m/min高速复合 支持LCO电池满电4.48V通过针刺测试 [14] - 超薄陶瓷涂覆隔膜涂覆厚度仅0.5~1μm 达成500gf针刺强度 4000kgf/cm²拉伸强度 180℃热收缩<5% [14] - 宁波富理建成千吨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示范线 中试产品比容量达300mAh/g 计划2026年扩产至万吨级 [15] 产业化协同与降本 - 璞泰来通过材料-工艺-装备深度整合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如茵地乐粘结剂+嘉拓设备+卓立工艺协同 [12][14] - 卫蓝新能源SHS180-314Ah电池通过极端测试无热失控 已应用于全球首套混合固液储能电站 [18] - 英联股份AI赋能复合箔计划短期提升良品率 中期通过智能算法加速材料迭代 长期重塑电池制造价值链 [9] 未来技术方向 - 英联股份开发硫化物电池专用复合铜箔和蒸镀锂金属负极 实现膜厚精准可控 能量密度达400Wh/kg [9] - 行业聚焦多场景需求分化 规模化降本路径 以及材料 电池 设备厂商的生态协同模式创新 [19]
6.5微米!“三明治”结构铜箔、铝箔亮相
起点锂电· 2025-07-10 11:35
行业活动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2025年7月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 活动由起点锂电、起点固态电池、起点两轮车及换电主办,参与单位包括小哈换电、嘟嘟换电、雅迪科技集团、台铃集团、新日股份等30余家产业链企业 [2] 复合集流体技术突破 - 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推出10款新型复合铜箔和铝箔,复合铜箔厚度仅6.5微米,重量为传统电解铜箔的55%,采用"三明治"结构设计提升安全性能 [2] - 公司总部基地总投资超30亿元,占地300亩,规划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和10条复合铝箔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达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和1亿平方米复合铝箔 [3] - 项目预计实现年开票销售36亿元、税收超3亿元,目标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推动规模化订单落地 [3] 产业链动态 - 复合集流体技术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核心材料,公司计划通过产学研融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并参与技术标准制定 [3] - 欧盟近期资助6大电池项目总额超70亿元,同期力神电池发布六款新品,欣旺达在赣州布局新项目 [3]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直击②:锂电H1 40%增速超预期,多元材料“蓝海”浮现
高工锂电· 2025-07-09 18:04
锂电产业链整体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产业链整体增速超40%,锂电池总出货量达750-760GWh,同比增速60%-65% [1] - Q2储能板块环比激增80%以上,年增速突破110%,储能出货规模超动力电池50% [7] - 动力电池Q2环比增速15%,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比接近80% [7] 上游材料需求与技术升级 - 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同比大涨65%-70%,负极、隔膜、电解液同比增长40%-55% [2][7] - 新材料加速商业化:气相硅碳月出货超50吨,单壁碳管国产化,复合铜箔高端动力出货 [9] - 行业转向高性能差异化竞争,多维材料"百花齐放" [3] 材料市场集中度与扩产趋势 - 市场集中度回升,TOP级企业话语权增强 [8] - 磷酸铁锂和负极材料迎来扩产周期,2023-2026年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至76% [8] - 扩产逻辑包括工艺升级("一烧转二烧")、产能折扣0.7-0.75、生产基地西移 [8] 关键材料价格与技术突破 - 锂盐价格维持在6-8万元区间,钴价短期受政策影响上涨但长期供给充裕 [9] - 高压实LFP材料(>2.6g/cc)6月出货5-6万吨,倍率型LFP(放电倍率>30C)放量 [9] - 材料设备大型化、节能化趋势明显,复合铝箔成本有望降低超50% [9] 全球化与政策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通过和新电池法推迟实施,中企在美建厂受阻但海外非美地区加速 [10] - 全球化对头部企业是必选项,但面临挑战 [10] 负极材料技术创新 - 杉杉科技石墨化技术五代演进,五代炉聚焦超高温与控比表面,2025年量产 [13] - 创新技术包括列阵炉设计、模块化结构、石墨桥梁电流通路,能耗降低≥30% [13] - 倡导行业聚焦"卷技术、卷工艺、卷品质",拒绝低价竞争 [15] 电池铝箔需求与技术 - 单GWh锂电池用铝箔300-350吨,钠电池用铝箔1000-1300吨 [18] - 技术迭代聚焦更优板型、更清洁表面、更高延伸率、更适厚度 [18] - 安徽中基产品厚度9~25微米,宽度300~1700毫米,具备高因值、高延伸特点 [19] PVDF替代方案 - 东阳光突破PVDF海外垄断,2024年产能达2.5万吨,锂电市占率超30% [22][23] - 正极粘结剂HEVER 701粘接力超行业10%,隔膜涂覆HEVER 26DSG电解液溶胀率58% [23] - 未来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用凝胶PVDF及干法电极技术 [23] 新能源与新材料协同 - 中国主导光伏、风电、电动车等领域,钙钛矿电池单GW投资比晶硅低50% [26] - 储能与风电光伏紧密相关,电化学储能和氢能是重点 [26] - 新能源与新材料协同推动高效、安全、绿色转型 [27] 气相硅碳商业化进展 - 消费电子领域气相硅碳掺混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底小批量上车 [30] - 多孔碳技术演化:消费电子树脂基加速替代椰壳基,动力电池长期聚合物/焦类为主 [30] - 装备大型化从20公斤级升级至百公斤级,提升批次一致性 [31] 锂电池粘结剂发展 - 好电科技推动正极粘结剂非氟化,HD1101耐高电压、耐碱性优异 [36] - 负极粘结剂布局PAA及SBR体系,硅负极产品抑制膨胀 [37] - 隔膜粘结剂非氟化替代PVDF,适配不同涂布工艺 [38]
英联股份:复合铝箔、复合铜箔产品已在国内知名客户的固态电池进行测试
快讯· 2025-07-09 16:37
产品研发进展 - 复合铝箔、复合铜箔产品已在国内知名客户的固态电池进行测试 [1] - 研发了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并在固态电池中应用 [1] 技术应用领域 - 复合铝箔、复合铜箔产品可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 [1] - 锂金属/复合集流体负极一体化材料同样针对固态电池应用场景 [1] 客户合作动态 - 当前测试合作方为国内知名固态电池客户 [1]
总投资30.89亿元!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总部基地落成
鑫椤锂电· 2025-07-09 11:06
公司动态 - 英联股份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在江苏扬州高邮市落成 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复合集流体大规模量产的准备阶段 [2] - 江苏英联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30.89亿元 计划建设10条复合铝箔和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 [2] - 项目达产后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亿平方米复合铝箔和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 [2] 行业活动 -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即将举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