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
搜索文档
让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村居民(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15 04:28
农村数字媒体使用现状 - 农村居民偏好新媒体获取信息和社交 短视频最受欢迎 因低门槛和算法推荐机制提升用户参与度[1] - 新媒体使用以娱乐内容消费为主 但未有效转化为公共服务获取或社会治理参与渠道[1][2] 数字鸿沟问题表现 - 数字鸿沟呈现"一高一低"特征 即高龄和低教育水平群体因缺乏技能设备难以使用数字服务平台[2] - 关键群体可能错失政策信息 社会保障 法律援助 健康指导等社会资源[2] 数字服务平台优化方向 - 需结合娱乐内容与公共服务信息 制作故事性互动性公益短视频 创新政务监督互动机制[3] - 实施信息精准传播策略 根据年龄和需求差异定向投放就业 健康等政策信息[3] - 开展数字素养培训 通过帮助热线 培训班及村干部协助弱势群体使用平台功能[3] 调研数据基础 - 2024年全国性调查覆盖28个省区市80个县级行政区 包含198个村庄4816份有效问卷[1]
(乡村行·看振兴)“95后”乡村CEO把稻田“搬”上“云端” 让山沟好货俏销全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59
公司业务模式 - 推出"云认养"稻田项目 实现互联网与农业跨界融合 通过线上小程序让消费者直接认养稻田并获取全年权益[3] - 线上认养小程序提供24小时直播实时了解种养殖全过程 收获季节获得相应稻米 线下还举办插秧比赛 田间歌会 趣味捉鱼等活动[4] - 项目需要打通多个系统确保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 设计高效数据协议节省带宽消耗和设备电量 所有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被加密[4] 市场表现 - 线上认养小程序上线首日吸引来自云南 四川 广西 北京等全国各地客户 认养稻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4] - 近3万平方米参与"云认养"项目的稻田在开镰前就被预订一空[1] - 稻米产自重庆市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南川基地 品质出众口感上乘[1] 技术实施 - 项目采用复杂技术架构 需实现多端数据实时同步 承受高并发访问 处理复杂场景[3] - 技术团队需要让技术人员理解农业季节性和产销现实 同时让农业人员适应互联网敏捷节奏[3] - 项目历经三个月奋战完成开发 于2023年8月正式上线[4] 品牌建设 - 注册镇域公共品牌"稻香渔米"并设计产品包装[3] - 通过自媒体方式记录稻渔共生生态场景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3] - 项目依托"稻香渔歌"乡村振兴示范长廊 包含稻田和油菜花海等旅游资源[5]
“智”绘田野“新”画卷 乌鲁木齐市电商培训进乡村添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9-03 18:26
政策引领 - 2025年是数字乡村建设从普惠覆盖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年 各地需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5] - 乌鲁木齐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采用基础技能普及+潜力主播孵化双轨模式 系统性破解乡村数字人才断层难题[5] - 首批60余位学员接受为期4天的理论+实操+实战深度培训 课程涵盖直播案例分析/短视频制作/抖音店铺运营等高阶技能[1][5] 网信赋能 - 构建平台搭建+生态培育双轮驱动模式 重塑乡村数字经济链条[6] - 组建乌鲁木齐市互联网志愿服务队 邀请三农领域网络达人开展数字赋能e助农巡回分享[6] - 推进网络文明进乡村活动 将网络安全教育和防诈宣传植入培训课程[6] 电商兴农 - 乡村主播运用短视频数据分析技巧优化账号 通过添加话题标签提升作品曝光度[11] - 直播话术演练采用健康饮食痛点开场法 将长山子镇大米低糖特性浓缩为30秒高光话术[11] - 农户通过实战掌握抖音店铺注册/直播场景搭建等技能 实现从丰收在田到技能在手的转变[11]
让“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1 06:47
新农人群体特征 - 具备大学学历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如滴灌 覆膜操作和直播电商销售渠道 [1] - 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求 拥抱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 - 能够敏锐感知市场需求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3] 新农人职业活动 - 发展集体经济并通过直播电商等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价值 [1] - 引进文化旅游 健康养老等新型业态以盘活乡村资源 [2] - 操作智能农机和物联网监测技术实现现代农业管理 [3] 政策与制度支持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5年7月发布17个新职业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 [3] -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 与互联网平台 农业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提供智慧农业种植 农产品深加工等定制化课程 [4] - 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完善激励机制推行技术入股和分红激励模式 [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持续改善乡村道路 网络 物流等基础设施 [4] - 推进乡村教育 医疗资源提质升级以提供与城市同质的生活服务 [4] - 落实住房补贴 子女入学 医疗保障等优惠政策 [4]
塞上乡村玩转“数字魔法”(“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9:52
数字乡村建设在宁夏的实践 - 宁夏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提出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采取相应发展策略[6] - 宁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葡萄酒产业 志辉源石酒庄打造3000亩高标准智慧化葡萄园 种植16个酿酒葡萄品种 每亩产值超过万元[6] -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种植 酒庄部署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虫情、风速、日照等数据[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智能化水肥管理节水超50% 引入黄河水进行高效滴灌 相比传统灌溉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7] - 手机APP远程控制农田管理 管理者可通过移动端实时查看土壤墒情和灌溉状态 远程精准控制滴灌开关[7] - 打造"电力物联+智慧农业"示范点 建设"零碳+智慧+数字"农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产业全面提档升级[7] 未来技术发展规划 - 深度融合"3S"技术构建智慧生产体系 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8] - 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流程智能管理 为灾害预防、精准灌溉、科学施肥、高效植保及酿造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8] 数字化耕地保护体系 - 田长制结合数字平台提升监管效率 使用"宁夏耕地监管平台"APP实现拍照上传、精准定位、实时上报功能[10] - 形成"人防+技防"耕地保护新格局 通过卫星导航精准定位图斑地块 实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管理[12] - 数字平台替代传统人工巡查模式 改变过去手持纸质地图逐地块排查的低效方式 消除信息滞后和盲区问题[9] 乡村治理数字化创新 - 村级服务平台实现积分制数字化管理 村民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积分、在线申请积分、查看全村排名[15] - 数字化工具提升治理透明度与效率 系统自动统计积分并排名 避免人工记录产生的漏记、错记问题[14] - 平台功能覆盖村务全流程管理 包含村民说事、党务村务公开、书记会客厅、通知公告等多元化模块[15]
建设数字乡村,需要“精准滴灌”(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8-25 04:18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与挑战 - 数字乡村建设提速 各类事务上数字平台成为乡村治理标配 在四川、宁夏、广东等地村级服务平台普及应用 拉动村民参与并提升治理效能[1] - 面临空心化挑战 城镇化加速导致村子空心化 村里老人多且智能手机使用不熟练 乡土熟人社会习惯直接找村干部[1] - 存在形式主义风险 推广数字治理平台可能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给基层干部徒增负担[1] 数字平台应用重点与策略 - 基于实际需求精准滴灌 数字平台要真正惠及乡村必须基于实际需求找准应用重点 而非盲目推行大水漫灌[1] - 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传统治理模式中村民被动接收信息执行政策 数字平台借助积分制清单制调动村民参与意愿[2] - 提升决策精细化科学化 乡村需求复杂多元 传统治理依赖村干部个人经验判断难免粗放滞后 数字平台需利用数据提供智慧大脑[3] - 突破产业发展资源瓶颈 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等资源匮乏或错配是乡村产业振兴瓶颈 数字平台可撬动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模式[4] 数字平台具体应用案例 - 四川村级服务平台设置热情值经验值等游戏化元素及加油耕耘者基金鼓励村民使用 开发村民议事功能实现重大事项线上公示讨论表决 外出务工人员也能有效参与 村民可随时上报卫生问题安全隐患并跟踪处理进度[2] - 宁夏借助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使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全面提质升级 耕地巡查防灾减灾治安防控通过手机APP借助卫星导航与数字模型实现省时省力智能预测 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防控[3] - 各地村级服务平台整合村子特色餐饮民俗活动民宿等资源 积分可兑换产业助力服务包括文创产品设计文旅地标打造农产品包装升级 借助分享直播等功能记录展示乡村非遗文化民俗活动古建风貌 便于打造文旅IP[4]
90后同框50后,“村播”传出好声音
新华日报· 2025-08-20 17:15
数字乡村建设成效 - 90后村支书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动农产品销售 累计销售额达百万元[1][2] - 苏货直播新农人培育行动累计培育6.1万名农村电商人才[6] - 大垛镇成为苏货直播新农人行动示范镇 拥有近40名银发主播[5] 直播带货运营数据 - 单场直播半小时完成22单交易 实现销售额500多元[1] - 连续20天每日两小时直播助销蓝莓近6000斤[2] - 短视频账号总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2] 数字技术赋能措施 - 开发Deepseek新农人语言大模型 提供AI驱动的营销方案生成功能[6] - 村级直播室配备免费WIFI及直播设备 降低村民数字技术使用门槛[5] - 手把手教学银发族使用智能设备 单场直播为老人创造约50元收入[4][5] 农产品销售转型 - 改变传统中间商低价收购模式 实现终端直销价格提升[1] - 通过短视频引流直接获得蟹苗2000斤、葡萄数万元采购需求[2] - 省级互联网行业党委主导公益培训 涵盖电商运营及直播技巧[1][6]
“好村光”里的振兴“密码”
陕西日报· 2025-08-15 16:19
乡村环境改造 - 汉台区宗营镇杨家山村通过墙绘艺术和废旧物品再利用打造低成本乡村美学 如将农家院墙改造为绿皮火车主题墙绘 使用旧石槽 破瓦罐作为花盆[2] - 实施总投资700万元的狮子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以工代赈项目 将污水乱排的河沟改造为小桥流水的景观带[2] - 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达100% 采用"村收集 镇转运 区处理"模式[2] 乡村产业发展 - 杨家山村与中药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220亩标准化白芨 大黄种植基地 预计年产值突破80万元[3] - 捷帝铸造社区工厂在生产旺季每天用工四五十人 村民月收入达三四千元[3][5] - 采用"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村民资产"合作模式 用150万元产业资金撬动423万元社会资本打造精品民宿集群 年均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5] 农旅融合布局 - 打造12公里旅游环线 布局星空露营基地等业态 形成复合型农旅综合体[5] - 推动特色产业向休闲农业 观光农业 电商销售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拓展 构建"一产主导 三产融合"发展格局[5] - 暑期期间保持高人气 游客在彩色墙绘前拍照打卡 农家小院错落有致[1][7]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河东店镇褒河社区上线"智慧社区"小程序 集成文件政策 就业服务 社区动态等信息服务功能[6] - 杨家山村部署"数字乡村2.0平台" 数字大屏实时监控交通要道 重点水域和森林防火 集成智慧党建 平安监控等功能[6]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户籍人口 流动人员 车辆的智能梳理和在线信息上报 形成"一屏观全村 一网管全域"治理模式[6]
8月10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
新浪财经· 2025-08-10 20:06
数字乡村建设 -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轻工业发展 - 上半年规上轻工企业营收超11万亿元 [5] 外贸发展 - 多措并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6] 核电建设 -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10][3] 机器人产业 - "智绘光谷·CMG 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闭幕式今晚播出 [10][5] 国际冲突 - 俄称击落乌军战机和450余架无人机 乌称打击俄无人机物流枢纽 [11] - 以军持续袭击加沙地带致39人死亡近500人受伤 [12] 国际事件 - 英国伦敦爆发抗议冲突 数百人被捕 [13][1] - 美加林火蔓延 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3][2]
小乡村连接大世界 联通5G+千兆光网打通青石河村致富路
齐鲁晚报· 2025-08-01 15:47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威海联通在青石河村新建1个5G基站并优化升级周边2个基站 实现5G网络覆盖 [1] - 新增10个光接入点并敷设光缆3000余米 完成全村千兆宽带接入全覆盖 [1] - 通过FTTO高速光纤宽带网络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网络环境 支持直播业务开展 [6] 农产品电商发展 - 网络达人团队通过直播销售当地苹果、海带、海蜇等农产品 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3] - 高速稳定网络保障直播画面高清流畅 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 [4] - 销售旺季时直播间订单量激增 门口道路停满运输货车 [3][4] 企业引进与就业促进 - 韩资企业帝贺福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落户 带动本村及邻村50多名村民就业 [4] - 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 允许村民兼顾务农需求并提供加班费与保险保障 [4] - 客必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通过京东、淘宝及直播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 [6] 数字农业创新模式 - 村里开发"共享菜园"项目 一期70块小菜园被城里人抢租一空 [6] - 租户通过5G网络连接田头高清摄像头 可手机APP远程360度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6] - 二期计划拓展170块小菜园并新增果树采摘活动 目前已被全部预订 [6] 集体经济与民生改善 - 村委每年向每位村民发放200斤面粉和60斤大米 不定期发放花生油等生活物资 [8] - 使用集体收入沥青硬化道路并安装监控系统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8] - 数字乡村建设使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 反哺民生力度持续加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