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与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15年期总规模1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7:04
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 - 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落地深圳[1]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将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1] 东方富海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总规模15亿元期限15年的科创债[1] - 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 - 该项目在发行总规模和发行期限上创下新纪录有助于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债券资金转化为"耐心资本"[1] - 东方富海作为民营创投机构代表参与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并进行现场路演[2] 项目推进与政策支持 - 项目推进过程中深圳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证监局福田区等相关部门及国信证券中债信用增进高新投等市场主体协同参与[2] - 为东方富海"量身定制"增信方案创新使用政策性支持工具成为项目成功推出的关键因素[2] - 央行推出政策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用于购买科技创新债券有利于将更多长期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债券资金引向科技创新领域[2] 创投行业现状 - 创投行业普遍存在"募资难"问题民营创投机构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更为突出[1] - 民营创投机构通过发行债券补充资本金的积极性不强主要存在自身评级较低导致的发行利率高债券期限与基金期限错配担保额度低且费用高等难点[1]
博时基金赵宪成:港股IPO募资额增长,关注三大板块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5-26 09:36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港交所新股集资额超过600亿港元,融资规模暂居全球首位[1] - 宁德时代等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填补新能源、可选消费板块市值不足[1] 港股IPO推动因素 - 国内IPO收紧导致一级市场公司转向香港市场作为替代方案[1] - 香港市场融资港币有助于企业优化境外业务布局[1] -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创新高,带来港股流动性繁荣[1] - 香港政策优化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降低H股占比要求等[1] 投资标的评估要素 - 行业所处发展阶段:成长型行业如新能源、创新药长期表现更佳,成熟行业需关注估值与分红[1] - 行业竞争格局:优先选择已取得优势地位或龙头的企业[2] - 定价合理性:需计算极端市场下的安全边际,避免股价破净[2] - 市值考量:大市值公司更易进入恒生综指/港股通,流动性更有保障[2] 重点关注板块 - 科技板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与新材料、半导体[3] - 消费板块:新兴消费、服务型消费、传统消费品牌国际化[4] - 生物医药:制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细分领域潜力大[4] 投资建议 - 甄别公司需综合行业阶段、竞争格局、估值、市值等条件[5] - 适度分散投资以控制新股波动性带来的回撤[5]
打新赚钱效应显著提升港股新股有望持续受资金关注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5:49
港股打新市场表现 - 4月14日以来上市的5只新股挂牌首日全部上涨 涨幅分别为1 45%、116 70%、38 33%、20 09%、40 03% 其中映恩生物-B首日涨幅达116 70% [1] - 2025年初至4月13日港股市场16只新股中8只首日上涨 3只收平 5只破发 [1] - 2025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23 81% 较2024年全年平均破发率34 29%显著下降 [2] 一级市场认购热度 - 沪上阿姨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 83倍认购 蜜雪集团以1 82万亿港元冻资规模刷新港股纪录 [1][2] - 蜜雪集团上市首日涨超43% 打破新茶饮企业破发"魔咒" [2] 港股IPO市场动态 - 截至2025年5月13日154家企业IPO申请在有效期内 其中151家申请主板上市 3家申请创业板上市 5家已通过聆讯 [2][3] - 154家排队企业中88家为2025年首次递表 占比超57% [3] - "A+H"两地上市模式流行 宁德时代等多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宁德时代预计5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 [3] 行业结构特征 - 2025年港股IPO市场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点 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制造 消费板块涵盖新式茶饮、宠物、黄金饰品等细分赛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