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与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莞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聚焦五大新兴领域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1:21
2025年莞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聚焦五大新兴领域 中新网东莞10月21日电 (记者 许青青)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低空经济、半导 体集成电路五大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智汇东莞·聚创未来"2025年东莞市莞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大赛20日启 动,大赛获奖项目最高可获得2000平方米产业空间免租2年(价值约150万元)。 据介绍,本次大赛由东莞市委统战部、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东莞市凤岗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点 面向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全球华侨创业者,旨在打通莞港澳台侨"人才链、产业链、文化链", 推动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 此外,大赛还组建了创业导师团队,为参赛团队提供技术转化、商业模式、资源对接等方面的系统性指 导。通过"专业评审"与"产业辅导"相结合的模式,致力于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与发展潜力,为莞港澳台 侨创新创业者搭建与高端资源对接的有效平台。(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 ...
创业到凤岗!莞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提供场地奖金支持
南方都市报· 2025-10-20 19:43
10月20日,"智汇东莞・聚创未来"2025年东莞市莞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凤岗镇京东智谷园 区举行。活动聚焦莞港澳台侨创业需求,赛事推出3万平方米创业空间、3亿元股权投资等支持,依托专 属创业导师团与产业对接平台,助力优质项目落地东莞、链接产业资源。 据悉,本次大赛由东莞市委统战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凤岗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人工智能、具 身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低空经济、半导体集成电路五大战略性新兴领域,旨在打通莞港澳台 侨"人才链、产业链、文化链",推动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 落地项目可享京东智谷、天安深创谷提供的3万平方米免租产业空间(免租期不少于半年),进入半决 赛项目将获产业空间、股权投资、产业链对接支持;获二等奖及以上的个人或团队,还可推荐申报东莞 创新科研团队或青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入选者最高可获100万元市级资金奖励,全维度降低创业成 本、加速项目成长。 创业导师代表、京东集团副总裁黄东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广东省及东莞市重大产业项目,京东智谷将 持续发挥科技产业平台优势,以优质的场地服务和专业的配套设施,为更多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持,助 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科 ...
在变化中求发展的中国智慧(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02
过去3年,我走访了许多位于广东和福建的工厂。这些工厂扎根民营经济一线,生产范围涵盖家具制 造、儿童食品加工、消费电子等领域。当美国加征关税时,这些中国企业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扩展与 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统筹业务布局。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这些企业展现出非凡的灵活性和在变化中 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虽然面临美国关税挑战,但中国产业链仍具备强大的适应性。正如活水总能找 到出路,贸易流向也迅速适应新形势——中国通过其竞争优势深嵌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通过这一轮贸 易摩擦以来的情况不难看出,中国在外交上愈发自信,经济上展现了巨大韧性。 正如活水总能找到出路,贸易流向也迅速适应新形势——中国通过其竞争优势深嵌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加征关税,加剧了全球经贸的动荡形势。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美国关 税政策实际上是在对美国消费者加税。所谓关税能有效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说法,基本上是一种幻想。美 国经济结构侧重于高科技和服务行业,若要真正实现制造业回流,不仅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其成效也 难以预料。 (作者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中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
港股成新热土?卧龙电驱、埃斯顿、兆威机电纷纷冲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28 20:04
卧龙电驱港股上市申请 - 卧龙电驱于8月13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上半年营收突破80亿元人民币 [1]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 工业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2.8%) 暖通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0%) [1] 港股市场融资动态 - 2024年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 同比增长350.56% [3] - 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制造等科技板块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3] -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企业呈现密集递表趋势 包括越疆机器人、歌尔微电子、翼菲智能、兆威机电和卧龙电驱等企业 [3] 工业自动化企业上市案例 - 越疆机器人于2023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按2023年出货量计在中国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全球排名前二 [5] - 极智嘉于2024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 连续6年蝉联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1-2024年毛利从0.8亿元提升至8.4亿元 [6] - 埃斯顿于2025年6月27日递交港交所申请 按2024年收入计为全球第六大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1.7%) [11] - 翼菲智能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 但连续三年净亏损 [12] 产业链相关企业上市动态 - 仙工智能于2025年5月27日递交招股书 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 [9] - 兆威机电于2025年6月18日递交招股书 专注于微型驱动系统方案解决 [10] - 立讯精密于2025年7月2日公告拟赴港上市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4.75-67.45亿元 同比增长20%-25% [13] - 歌尔微电子于2024年7月21日递交上市申请 按2024年销售额计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2.2%) 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0%) 累计传感器出货量超50亿颗 [14] 港股上市驱动因素 - 港交所18C章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以技术潜力为核心估值依据 FINI机制缩短审核周期 [17] - A股IPO收紧与港股制度包容性形成对比 企业基于成本、效率和融资规模考量选择港股 [18]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为企业提供全球化跳板 助力海外扩张和品牌建设 [19] - 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募集金额达1067亿港元 较2023年同期的135亿港元大幅上升688.56% [16]
【上海鸣志】港股成新热土?卧龙电驱、埃斯顿、兆威机电纷纷冲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15 18:26
卧龙电驱港股上市申请 - 卧龙电驱于8月13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上半年营收突破80亿元人民币 [1]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 工业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2.8%) 暖通电驱动系统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0%) [1] 港股市场融资状况 - 2024年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 同比增长350.56% [3] - 上半年港股IPO募集金额达1067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35亿港元大幅上升688.56% [16] - 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制造等科技板块成为资本追逐焦点 [3]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企业上市案例 - 越疆机器人于2023年12月23日港交所上市 按2023年出货量计在中国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 全球排名前二 [5] - 极智嘉于2024年7月9日港交所上市 连续6年蝉联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1-2024年毛利从0.8亿元提升至8.4亿元 [6] - 埃斯顿于2025年6月27日递交港交所申请 按2024年收入计为全球第六大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份额1.7%) 中国最大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 [11] - 翼菲智能于2025年6月30日递交上市申请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 但连续三年净亏损 [12] 产业链相关企业上市动态 - 仙工智能于2025年5月27日递交招股书 2023-2024连续两年全球机器人控制器销量排名第一 [9] - 兆威机电于2025年6月18日递交招股书 专注于微型驱动系统方案解决 面向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等高增长行业 [10] - 立讯精密于2025年7月2日公告拟港交所上市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4.75-67.45亿元 同比增长20%-25% [13] - 歌尔微电子于2024年7月21日递交上市申请 按2024年销售额计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2.2%) 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43.0%) [14] 企业选择港股上市动因 - 港交所18C章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以技术潜力为核心估值依据 FINI机制缩短审核周期 [17] - A股IPO收紧与港股估值回升形成剪刀差 港股具有上市费用低、审核周期短和流动性强优势 [18]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枢纽 为企业跨境扩张提供资金与品牌背书 成为全球化发展跳板 [19]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1%,商汤-W涨4%,机构:港股科技显著受益于AI的发展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0:19
港股科技指数表现 - 7月11日港股科技指数上涨1%,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走强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超1%,成交额超1.2亿元,换手率超9% [1] - 成分股中商汤-W涨4%,中旭未来、阿里巴巴-W、中国软件国际、华虹半导体等涨幅居前 [1] 资金流向与ETF动态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近5日有3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1.4亿元 [2] - 该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覆盖可经港股通买卖的香港上市内地科技公司 [2] 港股融资市场趋势 - 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同比大增350.56% [2] - 上半年港股完成42宗IPO,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多约22%,暂列全球第一 [2]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明显,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及高端制造 [2] 行业观点与科技周期 - 港股科技板块处于AI创新浪潮之巅,未来3-4年或为AI技术革命应用落地和集中变现阶段 [3] - 历史经验显示技术革命对应阶段纳斯达克指数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类似规律或适用于港股科技板块 [3] - 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消费电子、半导体、软件等AI主要参与者,显著受益于AI发展机遇 [3]
港股融资持续火热 “科技+消费”成为主力|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7-11 07:54
港股融资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 同比大增350.56% [1] - 上半年IPO集资额1070亿港元 较去年全年增长22% 暂列全球第一 [2] - 2025年配售发行规模1569.85亿港元 已超2023-2024年之和1206亿港元 [5] 历史对比数据 - 2023-2024年IPO融资额均未超千亿港元(463.34亿/881.47亿) [4] - 2023-2024年再融资规模(配售为主)分别为661.61亿/545.99亿港元 [4] - 2025年上半年融资规模已超2022年全年2809.46亿港元 [5] 龙头企业驱动效应 - IPO前10大项目中3家超百亿港元:宁德时代410亿(占比超30%)、恒瑞医药、海天味业 [7] - A+H公司占前10大IPO项目70%(7家为A股公司) [7] - 再融资前10大项目中比亚迪/小米合计861亿港元 占比超50% [7] - 比亚迪再融资创全球汽车业近10年纪录 规模仅次于2021年美团65.9亿美元项目 [7] 行业分布特征 - 募资前三行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9] - 超百亿港元行业还包括:生物医药、软件服务、食品饮料、材料等 [9]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科技聚焦AI/新能源/机器人 消费覆盖潮玩/茶饮/医美等11个细分赛道 [11] 产业动态背景 - 景气行业(新能源/AI/生物医药等)面临技术竞争与出海压力 加速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12]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43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7日制度规则全面落地后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348.91亿元,另有近50亿元即将发行 [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建筑行业(608.68亿元,11.38%)、非银金融(457.43亿元,8.55%)紧随其后 [4]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年期及以上占比6.9% [4] 发行主体结构分析 - 央国企主导发行,中央国企(2742.34亿元,51.27%)和地方国企(1952.37亿元,36.50%)合计占比87.77% [6][7] - 民营企业参与度提升,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如东方富海(4亿元,利率1.85%)、中科创星(4亿元,利率2.10%)成功发行 [6][7] - 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发行245.7亿元(4.59%)和30亿元(0.56%) [7]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政策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担保、CRMW等方式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东方富海等机构已开始探索运用 [8] -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东方富海债券资金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7][8] - 市场预期科创债规模将持续扩大,发行期限或进一步拉长,结构将向成熟市场靠拢,助力科技型企业匹配长期研发周期 [9][10] 行业与利率特征 - 除银行外,公用事业(383.9亿元,7.18%)、石油石化(200亿元,3.74%)、有色金属等超百亿规模行业积极参与 [4] - 发行利率处于低位,10年期科创债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发行利率创同期新低 [4][7]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02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现状 - 科技创新债券自正式启航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共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超5300亿元[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2][8] - 建筑、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石油石化行业发行规模分别为608.68亿元、457.43亿元、383.9亿元、200亿元,占比11.38%-3.74%[8] 发行期限与利率特征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20年期占比6.9%[8] - 10年期科创债发行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东方富海发行利率1.85%创同期新低[9][16] 发行主体结构 - 央国企合计发行4694.71亿元,占比87.77%(中央国企51.27%,地方国企36.50%)[11][12] - 民营企业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中科创星、东方富海、毅达资本分别发行4亿元、4亿元、1.5亿元[13][14] 政策支持与市场展望 - 央行、证监会联合推出科创债制度规则,交易商协会同步构建债市"科技板"[5] - 风险分担工具(如CRMW)和"央地合作增信模式"提升民企及创投机构融资可及性[17][18] - 东吴证券预测市场体量将快速增长,发行期限拉长且主体信用资质多元化,助力硬科技领域资金匹配[21]
赚钱效应持续!四大特征解锁港股“打新”密码
证券时报· 2025-06-17 08:44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已有31只新股上市,其中仅9只破发,破发率为29 03%,较2024年上半年的35 71%有所下降 [1] - 新股首日走强具备四大特征,包括热门产业龙头企业、A股公司赴港上市、基石投资者质量、超高申购倍数 [1][3][4][5][6] 新股首日走强特征 特征一:热门产业、龙头企业 -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明显,"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港股IPO新引擎 [3] - 新兴消费涵盖潮玩、新式茶饮、宠物、黄金饰品、化妆品、医美等细分赛道 [3] - 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 [3] -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116 70%,蜜雪集团涨幅超43 21%,布鲁可、沪上阿姨、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表现较好 [3] 特征二: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 - 2025年已完成赴港上市的5家A股公司无1家破发,仅赤峰黄金首日"打平" [4] - 吉宏股份涨幅达39 06%,钧达股份和恒瑞医药涨幅超20%,宁德时代涨幅超16% [4] - A股公司赴港上市时存在折价,为打新留下市场空间 [4] - 宁德时代募资达410亿港元,成为融资额最大的案例 [3] 特征三:基石投资者的质量 - 基石投资者制度对港股新股表现有关键影响,知名投资者可为企业质量"背书" [5] - 映恩生物基石投资者包括BioNTech、礼来亚洲基金、富国、易方达等15家机构 [5] - 宁德时代基石投资者包含中石化、高瓴资本、科威特投资局等,合计认购203 71亿港元,占募资总额的66% [5] 特征四:超高申购倍数 - 蜜雪集团申购金额创纪录达1 83万亿港元,申购倍数超5000倍,机构认购倍数达35 23倍 [6] - 首日涨幅超10%的13只新股中,绝大部分认购倍数超百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