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与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43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自5月7日制度规则全面落地后呈现爆发式增长,5月7日至6月19日全市场发行334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348.91亿元,另有近50亿元即将发行 [1][2] - 金融机构为发行主力,20家银行发行规模达2180亿元,占比40.76%,建筑行业(608.68亿元,11.38%)、非银金融(457.43亿元,8.55%)紧随其后 [4]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期占比52.10%,5-10年期占比21.26%,10年期及以上占比6.9% [4] 发行主体结构分析 - 央国企主导发行,中央国企(2742.34亿元,51.27%)和地方国企(1952.37亿元,36.50%)合计占比87.77% [6][7] - 民营企业参与度提升,发行规模378.5亿元(占比7.08%),首批民营创投机构如东方富海(4亿元,利率1.85%)、中科创星(4亿元,利率2.10%)成功发行 [6][7] - 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发行245.7亿元(4.59%)和30亿元(0.56%) [7]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政策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担保、CRMW等方式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东方富海等机构已开始探索运用 [8] -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东方富海债券资金用于创投基金出资及置换 [7][8] - 市场预期科创债规模将持续扩大,发行期限或进一步拉长,结构将向成熟市场靠拢,助力科技型企业匹配长期研发周期 [9][10] 行业与利率特征 - 除银行外,公用事业(383.9亿元,7.18%)、石油石化(200亿元,3.74%)、有色金属等超百亿规模行业积极参与 [4] - 发行利率处于低位,10年期科创债利率区间为1.85%-2.69%,民营企业发行利率创同期新低 [4][7]
超5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迈入新台阶
证券时报· 2025-06-19 21:02
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启航以来,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5月7日至6月19日期间,全市场共发行334只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总发行规模超过53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 作为科创债发行的主力军,展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截至目前,20家银行发行科创债的规模接近22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科创债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迈入全新阶段,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发行规模超5300亿元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同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 构建债市"科技板"的 通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声,科技创新债券制度规则全面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5月7日至6月19日期间,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科技型企业等合计发行334只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达到5348.91亿元。同时, 按照目前的发行计划来看,还有近50亿元科创债将在近期启动发行,发行人包括特变电工、青农商行、中交建筑等。 行业划分来看,银行成为科创债发行的主力军。截至目前,20家银行 ...
赚钱效应持续!四大特征解锁港股“打新”密码
证券时报· 2025-06-17 08:44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港股"打新"赚钱效应仍在持续。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已有31只新股上市,其中仅9只破发,破发率为29.03%。而在2024年上半年,港股一共有70只新股上市,25只 新股破发,破发率为35.71%。证券时报记者综合众多港股新股的表现,发现这些新股首日走强具备四大特征。 特征一:热门产业、龙头企业。 在今年的港股IPO中,"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的特征极为明显。无论从IPO数量还是募资金额上看,"新消费+硬科 技"成为港股IPO的新引擎。其中,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涵盖潮玩、新式茶饮、宠物、黄金饰品、化妆品、医美等细分赛道;科技板块则聚焦人工 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以及高端制造等前沿科技范畴。 而与新消费和科技相关的新股,今年一般都取得了不错的上市表现。以今年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的13只新股来看,映恩生物涨幅最高,达到 116.70%,该公司是今年大火的创新药赛道;蜜雪集团则是当前新消费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涨幅也超过43.21%。 其他公司如布鲁可、沪上阿姨都是典型的新消费公司,而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则是代表性的科技、医药类企业龙头。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 ...
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15年期总规模1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7:04
债券市场"科技板"启动后,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债券"落地深圳。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将创新推出债 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 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记者了解到,东方富海落地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项目背后,是深圳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深圳市分 行、深圳证监局、福田区等相关部门、国信证券、中债信用增进、高新投等市场主体参与并协同推进。 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与地方政府、市 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采用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摊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 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东方富海"量身定制"合适的增信方案,成为项目成功推出的关 键因素。为此,项目各参与方在方案设计上创新使用政策性支持工具。 5月9日,东方富海还作为民营创投机构代表,参与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办的"科技创新债券上线 暨集中路演活动"并进行现场路演 ...
博时基金赵宪成:港股IPO募资额增长,关注三大板块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5-26 09:36
文/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 赵宪成 港交所近日迎来宁德时代新股上市,这使得香港当年的新股集资额超过 600 亿港元,融资规模暂居全球 首位。这背后的推动因素可能有: 一是国内IPO从2024年开始呈现明显的收紧状态,目前释放节奏依然较慢,而大量的一级市场公司为了 实现融资选择了香港市场IPO,这是一种替代方案; 二是由于香港市场融资港币,可以帮助部分致力于全球化的公司优化境外业务布局; 三是香港市场越来越受到南向资金的青睐,今年以来,每个月南向资金的净流入都在创新高,这带来了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繁荣,为IPO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香港为港股IPO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降低 H股占比要求、优化上市规则等。 第四,考虑市值。在港股市场中,市值较大的公司可以快速进入恒生综指/港股通,市值较小的公司很 难预判什么时间能够进入港股通,那么未来的流动性就很堪忧。港股的特点是流动性长期低于A股,因 此要参与市值较高的公司,以防止在大盘较弱的情况下新股市值缩水。 综上,港股是一个价值投资市场,要更加考虑企业的长期价值,结合行业发展阶段、竞争格局、估值、 市值等多方面的考量做好新 ...
打新赚钱效应显著提升港股新股有望持续受资金关注
中国证券报· 2025-05-14 05:49
● 本报记者 周璐璐 近期,港股打新赚钱效应显著提升。根据Wind统计,4月14日以来上市的5只新股挂牌首日全部实现上 涨,并出现一只上市首日翻倍股。在此之前,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挂牌首日有涨有跌。同时,今年以来 有多只新股在一级市场受到投资者热捧。例如,日前登陆港股市场的沪上阿姨香港公开发售获3616.83 倍认购,蜜雪集团以1.82万亿港元冻资规模刷新港股纪录。 分析人士称,无论是一级市场认购情况,还是二级市场表现,均显示出资金正逐渐加强对港股新股的关 注,预计2025年港股IPO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连续5只新股挂牌首日股价上涨 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4月14日以来,共计5只新股挂牌上市,分别为正力新能、映恩生物-B、博雷顿、 钧达股份、沪上阿姨。根据Wind数据,上述5只新股上市首日全部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1.45%、 116.70%、38.33%、20.09%、40.03%。 在此之前,2025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挂牌首日有涨有跌。根据Wind数据,2025年初至4月13日,港股市场 共计迎来16只新股,其中8只新股上市首日实现上涨,3只新股上市首日收平,5只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 行价。 不过,整体来看,港股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