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市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手握60万现金,到底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近乎明示
搜狐财经· 2025-10-14 02:42
房地产市场现状 - 六月份全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37个,下跌城市数量为45个,下跌城市数量超过上涨城市 [1] - 同期二手房市场表现更弱,环比上涨城市仅有8个,下跌城市高达91个 [1] - 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总量已攀升至199万套,相比年初的159万套增长约25% [1] - 上海、武汉和西安的二手房挂牌量增长尤为突出,分别飙升82%、72%和40% [1] 政府政策应对 - 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00个城市出台超过300次楼市调控政策 [3] - 超过20个城市取消曾经严格的限购或限售措施 [3] - 银行房贷利率从之前的4.6%降至4%以下 [3] - 郑州、南京等城市推出创新政策,允许居民使用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购房首付款 [3] 行业长期趋势与需求变化 - 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刚性购房需求将逐渐减少 [7] - 年轻一代不婚不育观念日益普遍,将进一步压缩未来刚需市场 [7] - 城镇居民普遍拥有多套房产,未来年轻人可能通过继承解决居住问题,而非再次购买 [7] - 房价持续下跌和新房销售惨淡导致楼市赚钱效应消退,传统炒房者买涨不买跌 [7] - 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后,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普遍下调,改善型购房需求减少,购房决策更趋审慎理性 [7] 市场观点与投资建议 -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行业繁荣不会超过50年,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超过30年 [4] - 建议手握60万现金的购房者暂时将资金存入银行,待几年后房价真正回落再出手购置,以降低购房成本和月供压力 [6] - 当前在高位入市可能成为楼市泡沫接盘侠,面临资产贬值和房产市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8]
“双节”新市象|国庆中秋假期楼市表现平淡 预计第四季度会有所好转
搜狐财经· 2025-10-10 18:23
楼市整体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楼市整体表现平淡,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均有所降温 [1][5] - 重点14城新房日均成交量为449套,较2024年国庆假期日均成交量下降27.2% [5] - 重点8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为239套,较2024年国庆假期日均成交量下跌38%,但较2023年上涨16.4% [5] 市场表现分化原因 - 消费者购房态度谨慎,观望心态重,市场呈现买方市场特征 [3][5] - 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1.23亿人次,出游高峰压制线下看房需求 [5] - 2024年9月推出的政策导致去年同期房屋交易基数较高,使得今年同比表现降温 [5][7] 核心城市与项目表现 - 部分核心城市项目表现优异,受利好政策和开发商大力促销影响 [1][8] - 14个重点城市中仅有北京、青岛、杭州3城新房日均成交量同比上涨,其余11城均下降 [5] - 开发商促销力度加大,推出特价房、折上折、购房券、送车位等多种优惠活动 [8][9] - 具体案例:美的置业假期总销售额达16亿元;越秀地产北京香山樾项目成交额1.04亿元,广州琶洲南TOD项目单日业绩超2亿元 [9] 第四季度展望 - 预计第四季度楼市成交表现会好于第三季度,全年呈现“前面高、中间低、后面略翘尾”的走势 [1][11] - 核心城市因新增供应增加和需求坚实,“好城市+好房子”仍有机会;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外流与库存高企压力 [10] - 第四季度为交易旺季,开发商将冲刺全年业绩,加大优质房源供应和促销力度,同时各地政策储备积极 [10][11]
手持100万现金,该买房还是放银行?专家给出两点建议是否可行?
搜狐财经· 2025-10-09 01:18
房地产市场趋势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新建商品住宅售价指数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从7月的40个增加至8月的50个 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从30个减少至19个 [1] - 2022年前八个月 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为85亿平方米 同比大幅萎缩44% [3] - 一 二线城市共计27城的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7% 三 四线城市73城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5% [3] 政府政策应对 -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救市政策 包括取消限购 降低首付比例 下调房贷利率 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3] - 截至2022年8月底 全国范围内的救市政策累计已突破700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280次 [3] 金融环境变化 - 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各类期限的存款利率 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6% [3] 资产配置策略分析 - 专家建议购房者瞄准一 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产 认为具备长期增值潜力 [4] - 专家建议手握100万现金同时背负房贷的群体用这笔钱提前偿还贷款 [4] -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房产首付款可能超过100万 且不能保证永不贬值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时东京黄金地段房产曾出现70%跌幅 [6] - 有能力提前还贷的家庭可能已还清利率高于5.88%的旧有房贷 且拥有超百万可支配现金的家庭在国内属于少数群体 [6] - 三年期定存100万本金每年可带来2.6万元稳定利息收入 年化回报率为2.60% [8] - 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取稳定利息或购买国债 可提供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垫 并保持现金流从容以待楼市触底时机 [8]
房价从2.5万降至1.5万,不仅赔了首付款?老业主直言:从没想过房价会跌
搜狐财经· 2025-10-08 11:56
房价下跌现状与影响 - 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中,有六十三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挫,三四线城市部分区域出现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断崖式暴跌 [1] - 以具体案例为例,一套原价两百五十万的房产市值跌至一百五十万,跌幅达一百万,导致首付七十五万尽失且需倒贴二十五万才能结清一百七十五万贷款 [2] - 房价从每平米两万五千元骤降至一万五千元,使购房者面临首付款被吞噬、陷入负资产困境及家庭财政紧绷等多重考验 [1][2] 房价下跌的核心驱动因素 - 人口结构变化是根本因素,全国新生人口同比锐减百分之五点七,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占比达百分之十九点八,削弱新增住房需求基础 [4] - 百分之四十三点八的三四线城市面临人口净流出,其房价跌幅平均比人口净流入城市高出十五个百分点 [5] - 居民部门杠杆率达百分之七十五点三,远超国际百分之六十警戒线,透支家庭购买力,例如月收入两万的家庭需负担近万元月供 [5] - 全国商品房库存量高达五点八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超过二十四个月,远高于十二至十八个月健康标准,供应远超需求 [6] - 投资性购房需求占比从2018年的约百分之三十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十二点三,投机资金撤离加剧价格下行 [6] 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中介的应对策略 - 行业需告别“高周转、高杠杆”粗放模式,转向精细化、差异化产品战略,聚焦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以增强可持续性 [10] - 大型房企的非住宅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百分之十五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六,积极拓展物业管理、养老地产等多元化业务 [11] - 房产中介行业租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例如部分门店租赁收入占总营收百分之六十五,远超买卖佣金,提供租赁代理、房屋托管等增值服务 [11] 市场长期趋势与购房者策略 - 住房正从投资品回归消费品本质,购房首要目的应回归居住需求满足,而非盲目追逐资产增值 [11] - 楼市区域分化显著,一、二线及强二线城市房价调整后有望趋稳,而人口外流、产业薄弱的三四线城市调整过程更漫长复杂 [11] - 有购房意愿者应利用“买方议价权”,当前二手房成交价与挂牌价平均差距达百分之十五,部分议价空间超百分之二十 [9] - 购房需关注经济基础扎实、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及板块,提高首付比例以压缩贷款规模,避免过度负债 [10]
楼市大局已定!45%有多套房的家庭,将要面临这4个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9-03 19:45
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 - 国内房价自2022年起进入长期调整 平均房价跌幅超过30% 环京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燕郊跌幅超过50%[1] - 调整从二三线城市如天津、郑州、武汉开始 后扩展至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尽管有救市政策出台但调整大局已定[1] 多套房家庭面临挑战 - 全国超过45%家庭拥有多套房产 这些家庭将面临四个主要难题[3] - 二手房变现困难 原因包括挂牌量快速增加而购房需求萎缩 供大于求现象明显 投资购房群体退出或观望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家庭收入减少支撑不了高房价[5] - 房贷压力加大 收入减少但房贷支出不变 案例显示武汉投资者2019年购买160万房产现值110万 仍承受每月8000元固定利率房贷压力[8] - 养房成本持续上升 一套100平米物业费每月200-300元 多套物业费超千元 另有取暖费、电梯使用费、维修基金等支出 且物业费用逐年上调[10] - 以租养贷难度增加 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出租房供大于求 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房租价格持续下跌 难以实现租金覆盖房贷[12] 市场现状与投资建议 - 楼市失去赚钱效应 房子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 建议多套房家庭趁房价高位出售落袋为安 持有现金在通缩时期更踏实[12] - 刚需购房家庭可关注救市政策 有机会捡到性价比较高房产[12]
信号强烈!一线城市数据下滑,大家不是买不起房,而是不敢买?
搜狐财经· 2025-08-26 23:32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市场弥漫观望情绪 买家预期房价继续下跌 传染性强 [3] - 上海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 其悲观情绪可能对其他城市产生毁灭性冲击 [9] - 稳定上海楼市对提振全国市场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是稳住军心的关键 [8][10] 成交量表现 - 7月二手房成交量1.69万套 未跌破1.5万套心理防线 显示市场活跃度尚存 [4] - 当前呈现"价跌量稳"特征 买家持币等待更优惠价格 卖家需降价促成交 [4] 供应压力与库存 - 7月二手房挂牌量达22.3万套 形成巨大卖盘压力 [4] - 房源持续增加 中介反馈单次刷新APP即新增数百套 形成"房源海啸" [5] 价格变动趋势 - 5月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7% 6月继续环比下跌0.7% [5] - 7月环比跌幅扩大至1.82% 呈现连续三个月下滑且跌幅加速态势 [5] - 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受压 卖家通过降价争取快速成交 [5] 宏观背景因素 - 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 住房需求基础发生变化 [6] - 全国范围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楼市进入长期调整期 [6] - 一线城市与低线城市市场分层明显 上海仍具备人口吸附力和资源集中优势 [7] 政策应对措施 - 政府持续推出托市政策 包括降低首付比例 下调利率及优化限购等 [6] - 政策目标为防止市场快速下跌 目前已产生一定稳定作用但尚未完全遏制下滑惯性 [6]
楼市大局已定!未来国内超过41.5%的家庭,不得不面临3大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8-22 07:55
核心观点 - 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家庭资产面临缩水 流动性枯竭 适老化改造需求紧迫 就业与收入不确定性加剧等挑战[1][2][3][4][5] - 需优化资产配置 提前规划养老需求 保持现金流稳定以应对行业下行风险[9] 行业数据表现 - 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25年上半年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显著下滑 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超10% 核心二线城市跌幅超5%[2] -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超7.8亿平方米 部分三四线城市库存周期超5年[2] - 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 北京超14万套 成都突破20万套[2] - 房地产行业关联超100个行业 贡献GDP占比7.3%[4] 家庭财富结构 - 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总财富比重超70%[1] - 超41.5%家庭面临资产缩水风险[1] - 典型房产价值从2018年320万元降至2025年275万元 年均缩水率3%[2] 人口结构与需求变化 -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3亿 占总人口比例21.4%[3] - 80后90后独生子女家庭需承担四位老人赡养责任[3] - 三居室适老化改造成本达12-15万元[3] 就业市场影响 - 2025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4] - 传统行业岗位萎缩 智能系统替代人工趋势加速[4] - 企业经营压力导致降薪/调岗/裁员措施增加[4] 应对策略 - 优化资产配置 减持非核心房产 增加金融资产比重[9] - 提前规划适老化改造 利用地方政府补贴政策[9] - 保持现金流稳定 通过节流和开源增加收入[9]
马云又说对了?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下半年楼市将发生重大转变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38
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5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30% 深圳南山科技园次新房价格遭遇腰斩 [1] - 全国住房总量超过6亿栋 足够容纳30亿人居住 远超14亿人口实际需求 [3] - 00后比90后少4700万人 00-10后比80-90后少1.1亿人 [3] 供需结构变化 - 城镇化率接近70% 新增购房需求大幅减少 [3] - 2026年全国小学生预计减少263万人 需求端持续萎缩 [3] - 百城二手房市场挂牌量突破300万套 90后购房意愿明显降低 [5] 政策与制度变革 - 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建立 五年计划推出600万套保障房 [3] - 北京保障房租金低于市场价30% 对商品房需求形成分流 [3] - 现房销售占比从2020年10.5%大幅升至2024年26.5% [3] 市场发展趋势 - 房贷利率跌破3% 未来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5] - 一线城市限购进一步放开 非核心区域已放开 核心区域预计松动 [5] -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40以上 下跌速度可能加快 [5] 结构性机会领域 - 改造老小区位于城市核心地段 医疗交通商超学区配套齐全 [8] - 一线城市地铁口次新房租金回报率超过3.5% [8] - 智能系统完善的新房和次新房成为抗跌硬通货 [8] 市场机制转变 - 期房销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现房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3] - 市场从卖方市场彻底转变为买方市场 [5] - 大中城市旧改全面提速 一线城市中心区老旧小区纳入拆迁范围 [5]
王石预测的楼市“软着陆”会实现吗?调整还需要3-5年?
搜狐财经· 2025-08-13 20:35
行业调整周期 - 房地产行业调整至少需要3-5年时间 房企洗牌才刚开始 [4] - 政策工具箱持续释放缓冲空间 包括4800亿土地收储资金进场托底 浙江四川试点专项债收购存量房 [4] - 行业面临7.7亿平米待售库存压力 开发商通过首付5万住三居 送车位直降15%等促销手段加速去化 [5] 市场分化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5% 二手房却逆势增长11.0% [5] - 北上广非市中心租金回报率风险补偿回正 市中心房价仍维持高位 [5] - 一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缩至8个月以内 可能率先企稳 上海内环品质次新房带看量近两月上升30% [6] 区域市场差异 - 强二线城市深陷拉锯战 武汉南京核心区新房去化周期长达18个月 土地流拍成常态 [6] - 三四线城市面临严峻挑战 某北方城市新区亮灯率不足三成 收购价不到当初楼面价一半 [6] - 人口净流出城市房价回暖可能永远等不到 [6] 购房者面临挑战 - 银行审批严格到查支付宝流水 需要备三成首付加百万应急金 [7] - 建议避开小开发商期房 优先考虑二手现房或国企楼盘 [7] - 自住客遭遇限贷令 贷款成数从七成骤降到五成 需要额外筹措资金 [7] 市场机会与价格变化 - 北京回龙观板块次新房从年初均价6.2万/平 部分急售房源跌破5.5万/平 [7] - 广州黄埔区地铁口两房总价已回到2019年水平 [7] - 市场为资金充足者敞开议价空间 投资客扛不住利息抛货 自住客等待更低价格 [8]
疯抢80轮,溢价80%成交!深圳顶豪,割肉离场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58
深圳豪宅市场调整 - 深圳蛇口双玺花园三期398平方米豪宅通过法拍以5830.16万元成交 单价14万元/平方米 较市场价4043.95万元溢价80% [2][3] - 该房源此前二手挂牌价为6500万元 单价16.37万元/平方米 最终法拍成交价较挂牌价低约700万元 [3][5] - 2023年2月同户型曾创1.1亿元成交记录 单价27.64万元/平方米 当前成交价较峰值下跌逾33% [15][18] 项目历史价格走势 - 双玺三期2016年开盘均价12.8万元/平方米 2018年推盘均价12.4万元/平方米 当时398平方米户型开盘价约4534万元 [9] - 2020年11月业主登记过户价仅4500万元 低于4年前开盘价格 [10][11] - 2024年同户型成交三宗 价格分别为6860万元、7350万元和7200万元 较2023年峰值明显回落 [17] 资产抵押与债务情况 - 2022年9月业主抵押房产向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借款6000万元 [13] - 本次法拍成交价5830.16万元不足以覆盖债务本息 [15] - 房产存在物业费欠款及司法查封记录 买受人需承担额外费用 [14][24] 产品分层价差特征 - 楼层价差显著 7层与8层价差达72万元 高楼层(10层以上)因海景视野更优溢价明显 [22] - 当前市场挂牌价呈现分层差异:高楼层单价超30万元/平方米 中低楼层单价约17万元/平方米 [15][20] 临深区域市场分化 - 惠州大亚湾等临深板块房价较2015-2020年峰值大幅回调 部分房源价格腰斩 [33] - 深圳核心区土地市场仍受追捧 华润等央企近期创土拍地王记录 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 [30][33] 开发商背景与风险传导 - 法拍房源业主陈江洪系惠州灿邦集团实控人 该公司为惠州本地知名开发商 [26][28] - 灿邦集团2022年起出现项目延期交付 与新城控股合作被市场解读为资金链紧张 [30] - 企业法人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反映区域性房企经营压力向个人资产传导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