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
搜索文档
穿越时光看日本
虎嗅APP· 2025-11-10 21:19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分析日本“团块次代”在泡沫经济破裂后所面临的教育内卷、就业冰河期、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以及日本后续在经济转型、应对老龄化、医疗改革和企业出海等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与社会转型提供借鉴 [4][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日本“团块次代”的困境与影响 - “团块次代”作为日本第二代婴儿潮,面临教育资源稀缺和激烈竞争,社会流行“四当五落”的备考文化 [6] - 该世代在1990年代进入职场时恰逢房地产泡沫破裂,遭遇长达10年的就业冰河期,成为“失落的一代人” [6] - 就业市场剧变导致学历贬值和高学历贫穷现象出现,1998年企业二代在新招员工中占比高达五成,加剧阶层固化 [7] - 政策选择保企业、保既有就业,牺牲了新一代就业机会,导致僵尸企业横行和银行坏账问题,错失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展机遇 [11] 日本经济与人口结构转型 - 人口结构误判导致第三次婴儿潮未出现,1990年代新生儿比预期少500万,2024年新生儿总数跌破70万人 [10] - 1992年至1995年实施六次大基建,新增40万亿日元项目,但乡村举债模式导致地方债务激增,1999年达180万亿日元,为1989年的三倍 [11][12] - 经济转型后,服务业成为新增长引擎,2010年后零售、信息和医疗三大服务业年均增长7% [16] - 日本股市市值最大产业转为工业、消费品、信息产业和医疗健康,合计占市值65%,金融占比降至8%,地产不到2% [19] 日本医疗改革经验 - 医疗改革应对老龄化挑战,到2020年医保药品支出未超10万亿日元,较1990年增长不超过一倍,而老龄化程度翻了三倍 [13] - 改革核心包括完善分级诊疗和康养体制双轨制,培养药剂师作为“第二医生”,形成诊所药店复合体模式,2022年有11万家私人诊所、6万家药店和8000所医院 [14] - 推动制药业整合,企业数量从超过1000家减少至100家左右,提升收入集中度 [15] - 建立国民护理保险和DPC支付制度,考核病床使用效率以控制成本 [15] 日本企业出海战略与成效 - 日本出海成效显著,2022年海外资产达418万亿日元,接近国内资产545万亿日元的规模 [17] - 出海分为三步:优势产业抱团出海、全产业出海、打造品牌文化壁垒提升溢价 [18] - 制造业出海黄金期为10年,之后会催生新兴市场产能替代,2000年后加大非制造业海外投资 [19] - 出海模式围绕产业链协同,保留本土高利润产能,利用海外订单反哺本土供应商,带动中小供应商发展 [18] 对中国的启示 - 需完成制造业出海与服务业升级两大转型,以创造高质量就业,推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20] - 需应对经济转型与人口结构转型交织期的挑战,如老龄化、少子化、地方债务和阶层固化等问题 [21] - 中国在AI技术浪潮中与美国同为引领者,但需关注AI对消费、设计、营销、信息等行业就业的替代影响 [21][22] -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贸易战和逆全球化阻力,但数字经济生态出海相比日本更具优势 [22]
手握60万现金,到底该买房还是存银行?王健林近乎明示
搜狐财经· 2025-10-14 02:42
房地产市场现状 - 六月份全国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37个,下跌城市数量为45个,下跌城市数量超过上涨城市 [1] - 同期二手房市场表现更弱,环比上涨城市仅有8个,下跌城市高达91个 [1] - 全国13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总量已攀升至199万套,相比年初的159万套增长约25% [1] - 上海、武汉和西安的二手房挂牌量增长尤为突出,分别飙升82%、72%和40% [1] 政府政策应对 - 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00个城市出台超过300次楼市调控政策 [3] - 超过20个城市取消曾经严格的限购或限售措施 [3] - 银行房贷利率从之前的4.6%降至4%以下 [3] - 郑州、南京等城市推出创新政策,允许居民使用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购房首付款 [3] 行业长期趋势与需求变化 - 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刚性购房需求将逐渐减少 [7] - 年轻一代不婚不育观念日益普遍,将进一步压缩未来刚需市场 [7] - 城镇居民普遍拥有多套房产,未来年轻人可能通过继承解决居住问题,而非再次购买 [7] - 房价持续下跌和新房销售惨淡导致楼市赚钱效应消退,传统炒房者买涨不买跌 [7] - 经历三年疫情冲击后,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普遍下调,改善型购房需求减少,购房决策更趋审慎理性 [7] 市场观点与投资建议 -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行业繁荣不会超过50年,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超过30年 [4] - 建议手握60万现金的购房者暂时将资金存入银行,待几年后房价真正回落再出手购置,以降低购房成本和月供压力 [6] - 当前在高位入市可能成为楼市泡沫接盘侠,面临资产贬值和房产市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8]
早报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等职务;高通公司被立案调查;多地考编放宽35岁门槛;贾国龙回应西贝更换门头
虎嗅APP· 2025-10-11 08:23
娃哈哈集团管理层变动与品牌调整 - 宗馥莉已于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2] - 娃哈哈集团核心成员严学峰已于10月5日被解除立案审查并回到宏胜集团正常上班[3] - 为维护品牌使用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新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原因为“娃哈哈”商标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存在法律风险[4] 字节跳动教育领域新动向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活动,该机构为民办非营利性,旨在培育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4] - 张一鸣指出当前人才教育存在“过拟合”现象,强调将聚焦思维活跃、抗压韧性及全局视野的培养[5] OpenAI全球基础设施扩张 - OpenAI与阿根廷公司Sur Energy签署意向书,将在阿根廷建设高达500兆瓦容量的大型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最高可达250亿美元[7] - 该项目命名为“星际之门阿根廷”,是OpenAI“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建设行动首次进军南美市场[7] 餐饮行业动态 - 知名餐饮品牌鼎泰丰宣布其微信商城将于2025年11月30日停止营业[8] - 鼎泰丰在大陆门店数目已降至14家,近年来已关闭多家线下门店[8] - 西贝北京石景山万达店更换门头,Logo从红白配色改为白绿配色,“莜面村”改为“我从草原来”,但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这只是小范围尝试,不会普及全国[21][22] 美国政府裁员与债务风险 - 美国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表示,随着政府“停摆”进入第10天,联邦政府雇员裁减程序已正式启动[9] - 美国教育部员工数量从特朗普上任时的约4100名降至政府“停摆”时的约2500名[9] -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美国公共持有债务占GDP比例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116%,债务过快增长正催生与二战前“非常类似”的氛围[34][35][36] 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监管与风险 - 高通公司因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被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11] - AI伴侣应用‘Chattee Chat’和‘GiMe Chat’因服务器安全漏洞导致超40万用户数据泄露,包括4300万条私密对话和60万份图片视频[18] 中国恒大集团资产处置 - 香港高等法院判令中国恒大集团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涉及33家境外公司和7个银行账户,资产价值上限为77亿美元[12] - 被冻结资产包括中国香港、英国、美国的物业,以及私人飞机、豪车和游艇等[12] 人口结构与就业政策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9][20] - 四川眉山市、遂宁市及上海等地放宽考编年龄限制,本科要求放宽至38周岁及以下[14][15][16] 企业声明与市场回应 - 智元机器人回应赴港上市传闻,称其为不实消息,此前传闻其目标估值为51亿至64亿美元[25][26] - 向华强发声明否认“向家破产”传闻,强调夫妻二人从未破产,名下公司运营正常[28][29] - 山姆回应大疆产品降价事件,称已制定会员补偿方案,在10月2日-8日期间购买该商品的会员可凭凭证在10月31日前到店享受特殊补贴[30]
老,无所“依”|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25 08:22
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 - 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 发达经济体从1975年30岁增至2024年43岁 新兴经济体从19岁增至30岁 预计2075年分别达47岁和40岁[4] - 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62岁升至75岁 发达经济体从72岁升至82岁 新兴经济体从58岁升至73岁[6] - 中国2024年末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 占总人口22% 65岁以上占比15.6%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9] - 中国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1年 远快于法国126年/美国72年/日本24年[9] - 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预计达3.7-4.0亿 80岁以上高龄人口将达1.35亿 超过日本现有人口总量[9] 老年生理特征与定义演变 - 人体器官从25岁起开始衰老:皮肤胶原蛋白合成放缓 听力下降 30岁后肌肉每年流失0.5%-2% 40岁心脏功能衰退[12] - 老年定义随制度演变:1889年德国首创70岁养老金制度 后调整为65岁 现代WHO定义60岁以上为老年人 OECD常用65岁标准[13] - 传统社会老年象征智慧与权威 工业社会后成为制度边界概念 被绑定生理衰退与社会退出标签[14] 中国老年群体异质性分析 - 中国老年人内部差异极大:60岁人群存在网购盲区与短视频带货达人并存 70岁人群有环球旅行者与未出县者并存[15] - 异质性源于多重历史分流:1958-1961年饥荒影响超1亿人健康 1962-1979年1700万知青城乡分流 1977年高考录取率仅5%[17][19][20] - 1998-2002年国企下岗超2000万人 1998年住房商品化使房产占家庭资产七成 互联网普及率仅52%[20] - 养老金差距显著:机关退休金为城乡居民28倍 企业职工为城乡居民15倍 月均金额分别为6243元/3271元/223元[22][24] 老年消费市场分层模型 - 老年消费受经历/资源/能力三维度影响:经历塑造价值观与风险偏好 资源决定支付能力 能力决定消费执行可行性[28][29] - 九类消费人群分布:高资源高能力体验升级型占4% 中资源中能力健康管理型占16% 低资源低能力脆弱依赖型占10%[38] - 整体储蓄率达60% 为居民平均水平两倍 累计财富78.4万亿元 人均26.4万元[23] 高价值消费群体特征 - 体验升级型:追求高端旅游/俱乐部/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设备普及率仅0.4% 集中高端国际品牌[40][41] - 康养优选型:青睐高端保健品与护理服务 16.6%老年人服用保健品 其中8.9%年消费超5000元[42][43] - 品质稳健型:文娱消费主力 老年大学数量7.6万所 学员超2000万 2023年汽车销量227万辆[44][45][47] - 健康管理型:偏好预制菜与外卖 银发族预制菜购买量2019-2021增190% 5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50%[50][51] 低消费现实与市场误区 - 80%老年人处于低消费区间:超80%未服用保健品 超80%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月均费用超2600元) 超80%未外出旅游[58][60][63] - 旅游消费中80%年花费低于5000元 实际出游比例不足20% 短途平价游为主流[63] - 市场存在样本偏差:研究多聚焦高价值群体 忽视低收入群体 导致银发蓝海叙事与实际情况脱节[55][56] 互联网与数字化渗透 - 60岁以上网民占比14.4% 互联网普及率52% 非网民中老年人占52.1%[67][69] - 短视频成为入网关键引擎:31.3%老年新网民首次上网为看短视频 银发人群月活达3.29亿 月人均使用129小时[72] - 适老化改造加速:2021年工信部发布适老化设计规范 疫情促使2020年老年网民激增3600万[71] - 老年人成为内容新变量:小红书60岁以上月活超3000万 抖音老年创作者累计发布超6亿视频[7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缺口 - 住房适老化不足:63.3%住房无电梯 城镇老人最需加装电梯(13.55%) 农村最需如厕改造(18.1%)[88][91] - 健身服务缺失:全国仅数百家老年健身房 但60岁以上健身参与率16.59% 接近中年人水平[93][96] - 交通设计缺陷:红绿灯基于1.0-1.2米/秒步速设计 老年人平均步速仅0.8米/秒 反应延迟0.6-1.2秒[97] 健康医疗与情绪问题 - 情绪障碍高发:26.4%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 6.2%属中重度 全球27.2%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98] - 医疗资源错配:60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超80% 多重用药率70.8% 日均服药8.6种[104] - 陪诊需求爆发:超九成老人需要陪诊 相关企业达1527家 小红书"陪诊"话题浏览量超3亿[105][109] 社会观念与代际关系 - 性健康被忽视:46.8%男性与40.7%女性老年人性生活活跃 但艾滋病新增感染超20%来自60岁以上群体[112][114] - 老年离婚率上升:北京西城区法院2016-2021年离婚诉讼中近半为60岁以上 女性主动居多[115] - 代际支持显著:90%老年人参与养育孙辈 0-2岁儿童中60%-70%由祖辈照顾 老年流动人口中43%为照顾晚辈[123] - 再就业分化:28.1%老人愿意工作 城镇14.4%/农村24.5%已就业 价值延续型返聘顾问 生计补偿型从事低端服务[131][133]
马云预言应验了?2026年的房价,3大信号已出现!
搜狐财经· 2025-09-18 15:40
核心观点 - 马云2017年“房价如葱”的预测正在应验 国内房价已进入长期下跌通道 预计2026年仍将延续此趋势 [1][3][4][10] 房地产市场趋势 - 2021年下半年起房地产市场进入长期调整 二三线城市房价率先下跌 2023年上海 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也出现明显调整 [3] - 国内平均房价从历史最高位跌幅已超过30% 部分三四线城市如鹤岗 阜新 铁岭等地房价跌至几万元或十几万元一套 [3] - “房价如葱”的核心是房价逐步与当地居民收入挂钩 使多数家庭能轻松实现住房梦 [3] 影响房价的三大信号 - 信号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2024年已突破3.1亿 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 [4][6] - 老年人口增加且拥有自有住房 而年轻人口减少 90后人口1.75亿 00后人口1.45亿 导致未来购房需求大幅萎缩 [6] - 信号二:房地产市场长期供大于求 存量房有6亿栋 足以容纳30亿人居住 同时每年仍有上千万套新增商品房入市 [8] - 房价下跌导致投资和改善型购房需求观望 进一步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8] - 信号三:保障房将加快入市 未来5年计划提供600万套保障房 平均每年120万套 [10] - 保障房价格远低于周边商品房 将分流商品房市场的需求 增强房价下行压力 [10] 市场展望与建议 - 预计2026年房价将继续下跌 最终回归至合理价格区间 [4][10] - 建议购房者等待房价跌至与当地居民收入接轨的合理区间后再出手 [10]
三亿中国老年人,最复杂的真相
虎嗅· 2025-09-16 15:28
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 - 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 发达经济体从1975年的30岁增至43岁 新兴经济体从19岁增至30岁 预计2075年发达经济体达47岁 新兴经济体达40岁[2] - 全球平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 从62岁升至75岁 发达经济体从72岁升至82岁 新兴经济体从58岁升至73岁[4] - 中国老龄化规模与速度全球领先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仅用21年(法国126年/美国72年/日本24年) 65岁以上人口占比年增幅从2010-2015年0.3个百分点升至2020-2024年0.6个百分点[6] 老年群体内部异质性 - 中国老年群体经历多重历史分流 包括健康分流(超1亿人经历饥荒)[23]、地域分流(1700万知青下乡)[23]、教育分流(1977年高考录取率5%)[23]、职业分流(超2000万国企下岗)[23]、资产分流(住房商品化致家庭资产分化)[23] - 养老金收入结构分化显著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月均6243元 企业退休人员月均3271元 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223元 三者比例为28:15:1[25] - 老年群体财富集中度高 75岁以上群体持有全球20%财富 中国60岁以上人口累计财富78.4万亿元 人均26.4万元 储蓄率达60%(居民整体储蓄率约30%)[26] 老年消费市场分层 - 消费能力三维度模型:经历(价值观/偏好)、资源(支付力)、能力(执行力)[33][35][36][37] - 九类老年消费者画像:体验升级型(4%)[46]、康养优选型(4%)[46]、高端照护型(2%)[46]、品质稳健型(16%)[46]、健康管理型(16%)[46]、支持依赖型(8%)[46]、节俭保守型(20%)[46]、基础保障型(20%)[46]、脆弱依赖型(10%)[46] - 高消费群体特征:体验升级型偏好高端旅游/智能穿戴(智能穿戴用品普及率仅0.4%)[50][51] 康养优选型年保健品支出3000-10000元(仅8.9%老年人年保健品消费超5000元)[53][80] - 中低消费群体特征:80%老年人保健品年消费低于3000元[80] 80%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月费用超2600元)[82] 80%年旅游花费低于5000元(仅9.1%老年人2020年外出旅游)[84][85] 互联网与数字化参与 - 老年网民规模快速增长 2016-2021年60岁以上网民增近1亿 2020年疫情初期激增3600万[97] - 短视频成为老年人入网核心引擎 31.3%老年新网民首次上网为看短视频 银发人群月活达3.29亿 月人均使用时长129小时[98] - 数字鸿沟依然显著 52.1%非网民为60岁以上群体 主因包括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91] 仅7.34%60-69岁人群数字素养达高级水平[112] 适老化服务与医疗需求 - 住房适改需求迫切 63.3%存量住房无电梯[119] 适老化改造以如厕洗浴设备(14.6%)/地面改造(13.6%)/厨房改造(12.2%)为主[122] - 老年医疗多病共存特征突出 60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超80% 多重用药率70.8% 日均服药8.6种[142] - 陪诊服务需求爆发 超九成老年人需要陪诊 主因就医流程复杂/智慧设备操作难 陪诊企业三年内从28家增至1527家[145][148] 老年社会议题与代际关系 - 情绪健康问题严峻 26.4%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 其中6.2%为中重度[133] 全球27.2%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群体[133] - 性健康被系统性忽视 46.8%男性和40.7%女性老年人性生活活跃 但60岁以上群体占艾滋病新增感染超20%[154][157] - 代际支持成为常态 90%老年人参与孙辈照料 30%儿童完全由祖辈照顾 老年流动人口中43%因照顾晚辈流动[167][168] - 再就业意愿分化 28.1%老年人愿意再就业 城镇实现率14.4%/农村24.5%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达38.3%[180]
好抽象,韩国给独居老人发AI玩偶,24h陪伴+健康监测
36氪· 2025-09-01 16:22
产品与功能 - 韩国初创公司Hyodol开发了一款能够监测健康状况的AI玩偶 专为独居老人提供24小时陪伴、监护和情感慰藉服务 [1][3][4] - 玩偶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 能以欢快嗓音与老人交流 并主动提醒按时吃饭和服药 [8] - 产品配备颈部红外线传感器和胸部麦克风 可检测老人活动状态并记录日常健康回答 数据通过微软AI程序分析后传递至社工团队 [9] - 在紧急情况下(如24小时无活动或表达自杀倾向)会自动向护理团队发出警报 曾成功干预一名有自杀倾向的老人 [4][9][11] 市场推广与规模 - 韩国政府与工业技术部于2019年联合投资2亿韩元(约102万人民币)部署该产品 目前已有超过12000台玩偶在韩国独居老人家中提供服务 [3][6][11] - 每台玩偶售价160万韩元(约8160人民币) 成本仅为护理人员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11] - 全球老龄化趋势推动护理机器人市场扩张 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7亿美元 [18] 行业应用与案例 - 日本使用宠物机器人Paro提供情感互动 新加坡部署人形机器人Dexie带领老人锻炼和娱乐 纽约采用AI机器人ElliQ建立主动情感联系 [13][15][16] - 韩国面临严重护理人员缺口 2023年缺口达19万人 预计2032年将扩增至155万人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储备预计2030年耗尽 [11] 社会需求背景 - 韩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独居老人面临严重孤独问题 老年人抑郁症、痴呆症及慢性疾病高发 自杀率在OECD成员国中居首位 [4] - 护理机器人可降低老年人护理成本并弥补人力短缺 同时提供情感慰藉缓解焦虑情绪 [4][11] 潜在问题与改进 - 产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老人私密对话和健康数据被远程监听 部分用户不知情 [18] - 模拟亲密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 有老人在机器人维修时索要娃娃 甚至要求与玩偶一同安葬 [18] - 痴呆患者可能轻信机器人指令 曾发生老人因玩偶语句独自前往溪边的危险事件 公司已删除可能引发危险行为的语句 [19][20]
好抽象,韩国给独居老人发AI玩偶,24h陪伴+健康监测
量子位· 2025-09-01 12:39
产品功能与特性 - 内置基于ChatGPT的对话系统 能以欢快嗓音与老人交流并主动提醒按时吃饭和服药 [14] - 颈部红外线传感器可24小时监测老人动作 无活动时自动向护理团队发出警报 [15] - 胸部麦克风记录老人对日常健康问题的回答 通过微软AI程序分析情绪状态并传递结果给社工 [15] - 在紧急情况下可第一时间通知护工和家人 例如曾及时转发老人自杀倾向信息并启动医疗干预 [18] 市场部署与规模 - 韩国政府大规模分发数万台给独居老人 目前已有超过12000台投入服务 [3][11] - 单台售价160万韩元(约8160人民币) 相当于护理人员年收入的一小部分 [21] - 韩国工业技术部与九龙区于2019年共同投资2亿韩元(约102万人民币)用于部署 [21] - 全球老年人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77亿美元 [29] 社会需求背景 - 韩国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独居老人面临严重孤独问题且自杀率在OECD国家中居首位 [4][5] - 2023年韩国护理人员缺口达19万 预计到2032年将扩增至155万 [20] - 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计划资金储备预计到2030年耗尽 [21] - 产品设计理念源自韩国"孝道"文化 旨在提供24小时陪伴和情感慰藉 [6][13] 行业对比案例 - 日本推出可发出呼噜声和摇尾巴的宠物机器人海豹宝宝Paro [23] - 纽约开发可主动聊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ElliQ 造型类似皮克斯灯泡 [25] - 新加坡使用人形机器人Dexie带领老人锻炼、玩游戏和唱歌 [27] 潜在问题与挑战 - 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老人私密对话和健康数据可能被远程监听 [31] - 模拟亲密感可能导致过度依赖 有老人在机器人维修时强烈焦虑甚至要求同葬 [32] - 痴呆患者可能轻信机器人指令 曾发生老人因听从"听溪水声"建议而险酿事故 [33][34]
如果情况不变,2025年9月以后,国内多数家庭,将面临“四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1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1] 房地产市场趋势 - 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 房产占家庭总资产77% [4] - 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明显下滑 [2]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老龄化加剧需求萎缩 房价收入比达40倍 居民收入下降支撑力不足 [4] 投资市场环境 - 2024年A股股民人均亏损14万元 2025年一季度人均亏损12.3万元 [6] - 公募基金亏损幅度达20-30%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且出现亏损 [6] - 银行间货币市场收益率下滑 债券市场风险上升 [6] 就业市场状况 - 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1222万人 [8] -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市场需求萎缩 [8] - 社保新规实施后企业倾向聘用退休人员及兼职以节省用工成本 [8] 人口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约400万 全年或跌破900万 [11] - 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43万对 同比减少49.8万对 [11] - 结婚成本高企 生育成本上升 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 [11]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到日照调研旅居康养工作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12:47
行业调研与合作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张其光一行6人赴日照调研旅居康养项目 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1] - 调研组走访了中科颐城 海拓芙蓉花开 山海瑞颐康养中心等7个项目 深入了解日照市旅居康养规划布局和项目运营特色 [3] - 张其光高度评价日照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康养配套设施 认为其具备发展高品质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 [3] 行业发展前景 - 张其光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和消费升级 康养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5] - 建议日照市整合资源完善配套设施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养品牌 [5] - 中房协将发挥桥梁作用 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日照 [6] 企业合作意向 - 华住集团城家产研院总经理左贵潏表示日照项目与集团业务布局高度契合 [6] - 未来将探讨在旅居公寓 康养服务 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可能 [6] - 日照市房地产业协会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 推动旅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