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从“输血”向“造血”发展 写在雪域高原上的优质资源新密码
央视网· 2025-07-09 11:40
医疗援藏成果 -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填补技术空白并培养2000多名本地医务人员,推动13所县医院诊疗能力提升[3] - 投入18.2亿元建成12间标准化手术室、3个高原病研究室,配置达芬奇机器人等设备[3] - 北京援藏医疗队组织全国手外科专家为昌都300多名手足畸形儿童免费手术[1] - 复杂骨关节置换术、妇科恶性肿瘤等需转诊的难题现可在西藏本地治疗[3] 教育援青成效 - 六省市118名教师在青海17所学校担任校长和骨干教师,引入东部优质教育资源[10] - 海南州高级中学获700多万元投入更新实验设备,38个班级实现智慧化教学[12] - 江苏名师"空中课堂"远程教学覆盖青海学生,开设40多个社团丰富课余生活[14] - 培养骨干教师1000多名,5所受援高中本科总体上线率提升至70.93%[16] 综合援建项目 - 第十批援藏干部投入116亿元实施1400多个民生项目,改善农牧区饮水、环境和交通条件[6] - 培育提升747个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6][7] - 第五批援青队伍累计投入83.9亿元实施2000余个重点帮扶项目,覆盖民生、产业、生态等领域[16]
丹心映雪域 齐心同筑梦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援藏援青产业发展 - 山东援藏工作队帮助白朗县发展大棚种植产业 培养30余名果蔬种植能手 村民次欧通过种植西瓜和陇椒实现单茬收入1万元 [2] - 农业农村部援青干部推动青海龙羊峡构建鲑鳟鱼全产业链 涵盖孵化、养殖、加工和冷链物流环节 [3] - 浙江援藏工作队在那曲市色尼区建设杭嘉新村 推动牦牛集中养殖合作社模式 村民次仁顿珠计划转型开设甜茶馆 [4] - 江苏援藏升级"格桑花开"产业园 安徽援藏培育牦牛肉干和水果深加工产业 陕西援藏引进54种瓜果蔬菜新品种 [4][5] - 福建援藏打造"市县联动、县县有特色"产业格局 浙江援青促成浙商投资协议 科技部援青引入寒地小龙虾养殖项目 [5] 教育与医疗支援 - 北京同仁医院援青专家郭婧团队为玉树儿童建立2万份视力档案 开展护眼科普课程 [8] - 北京市卫健委与拉萨市卫健委联合成立西藏首个手足畸形诊疗中心 提供筛查和矫治服务 [8] - 17个支援省市实施"以省包校"方案 提升西藏学校综合实力和教师教研能力 青海5所高中本科上线率提高至70.93% [9] - 吉林援藏教师张艳推动美术教学改革 与本地教师结对开展公开课和研讨会 [9] - 上海音乐学院援青专家汤声声辅导藏族学生组建乐团 并助力学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 [10] 民生与基建投入 - 上海援藏工作队投入森嘎村灾后重建 住建局副局长梁靓驻守工地推进进度 [6] - 第十批援藏累计投入116亿元实施1400个民生项目 第五批援青投入14亿元完成235个项目 改善饮水、交通和环境 [7] - 中国华能集团援青项目在尖扎县德吉村开展烹饪培训 村民达巴通过技能提升使农家院收入增长 [7] 文化与民族团结 - 湖南援藏打造"格桑花开"青少年夏令营品牌 河北援藏组织藏族青少年赴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1] - 天津援藏开发通用语言学习平台 黑龙江援藏举办"黑土颂·雪域情"文化交流 浙江援青推动"浙青一家亲"文化走亲活动 [12] - 上海援青专家组织果洛州学生乐团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促进民族艺术交流 [10][11]
“石榴籽图书室”揭牌,诉说杭阿故事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46
文化润疆行动 - 杭州市网络作协石榴籽图书室由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捐资援建,于2025年6月落成,旨在为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巴格其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优质阅读资源 [1] - 图书室为寄宿学生提供课余精神家园,帮助乡村孩子跨越地理阻隔接触更广阔的知识 [1] - 该图书室是杭州文艺界文化润疆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 [1] 文艺交流活动 - 杭州文艺家们在阿克苏开展为期一周的"杭阿携手 共创美好"采风创作活动 [1] - 活动包括网络作家分享交流、名家讲堂、文化惠民演出等内容 [2] - 两地文艺家将探索建立文艺交流长效机制,共同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团结的作品 [2] 社会影响 - 巴格其小学师生对图书室表示热烈欢迎,学生代表称每天课间都会前往阅读 [1] - 烽火戏诸侯鼓励孩子们通过阅读探索世界,同时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1] - 活动促进杭阿两地文化交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力量 [2]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07 10:22
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 - 广西全区共有社区2373个,形成多种互嵌式类型,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大工程搬迁社区、外来客商社区、旅居者社区、城市原生社区和新兴社区 [7][17] - 全区71.0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到5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72.42% [13] - 广西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采取"插花式"安置,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格局 [15] 社区经济发展 - 河池市天峨县长安家园社区的易安产业园引进壮峨食品有限公司、长安制衣厂等企业和就业帮扶车间8家,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000余人,人均月收入3600元以上 [51] - "小梁送工"就业服务项目累计组织输送各族劳动力14.5万人次,实现总增收超1600万元 [47] - 百色深圳小镇兰花基地通过产业培育,使搬迁群众从打零工转变为经验丰富的兰花种植能手 [52][53] 社区文化融合 - 广西三月三已发展成为各民族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符号 [60] - 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社区建立乡愁记忆馆,展示各民族的历史图文资料、生产生活实物,唤起情感共鸣 [62] - 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推出"明城有约"系列历史民俗文化实景演出,成为各民族常态化大联欢的盛会 [64][66] 社区服务创新 - 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创新"党建+8"融入社区管理模式,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 [33] - 百色市深圳小镇配套建设深百实验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显著提升搬迁学生成绩 [79] - 灵川县九龙社区打造"家文化 邻里爱巢"主题,开设国学、茶艺、书画等共学课堂,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难题 [83]
五大工程铸就“苏韵伊情”援疆工作品牌江苏“助攻”,伊犁高质量发展“进球”
新华日报· 2025-07-07 07:26
产业援疆工程 - 江苏援疆团队通过"苏韵伊情"产业引导工程投入20.09亿元产业援疆资金,吸引60多家江苏制造业企业落户伊犁,形成5700余名少数民族职工就业规模 [2] - 9家援伊产业园通过811亿元江苏企业投资构成产业链,推动当地就业机会增长 [2] - 通过体育赛事引流,江苏援疆推动伊犁特色农产品营销中心与苏伊年货节联动,累计实现18亿元农特产品销售额 [2] 教卫援疆工程 - "苏韵伊情"教卫提质工程投入11.16亿元建成北疆唯一区域医疗中心,引进428项新技术,其中327项填补当地医疗空白 [3] - 1027名江苏教师组成支教团队,通过"苏伊杯"教学大赛与3000余名当地教师结对,1.08亿元资助金惠及13142名伊犁学子 [3] - "润心明眸"公益行动已覆盖10万多名小学生和老年白内障患者 [4] 人才援疆工程 - 江苏援疆团队实施干部培训工程,累计培训6.9万人次干部人才,推动100多名经济领域干部赴江苏产业园实践锻炼,带回274个落地项目和84.52亿元资金 [5][6] - 省农科院伊犁分院专家团队在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广农业新技术,文旅、科技等5个援疆小组团在产业协作、人才培育等领域实现突破 [6] 文化援疆工程 - 江苏援疆团队投入资金建成伊犁州博物馆新馆,设立"秋白书院"与"石榴籽书屋",组织300场文艺演出 [6] - 支持创作《伊犁谣》《巩留的冬季》等原创音乐,举办伊犁河"宁萌"跨年音乐会,推动非遗文化传播 [7] 民族交融工程 - 江苏援疆团队投入5.11亿元推动4367对结对共建,覆盖652户"最美家庭","青苗筑梦"行动惠及20多万青少年 [7] - "引客入伊"战略带动1.2万名伊犁各族代表赴江苏学习交流 [7]
“同‘甘’绘新篇·‘孜’色铸华魂 ——纪念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红色非遗特展”在京开幕
新华社· 2025-07-01 20:00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同'甘'绘新篇·'孜'色铸华魂——纪念红军长征入川90周年红色非遗特展",以唐卡艺术等非遗为核心载体,结合沉浸式体验展现长征精神与民族团结 [1] -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甘孜会师·红韵丹心""非遗刻史·九轶弥坚""雪域迎红·历史回响""赤粮千钧·征途共负",重点展示汉藏同心故事及甘孜州红色遗产保护成果 [7] 主办方与参与机构 - 主办方包括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甘孜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3] -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新华每日电讯》社、甘孜州委州政府等机构代表出席开幕式 [3] 展览内容与特色 - 核心展区"甘孜会师·红韵丹心"由8幅唐卡组图构成,再现朱德与格达活佛的深厚友情,观众可通过二维码进入沉浸式音频剧 [7] - 展览展示甘孜州民族民间手工艺非遗协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共建的"甘杭工艺大师联创中心"作品,体现汉藏两地合作 [9] - 设置唐卡绘制、雕版印刷等互动体验区,非遗传承人现场引导观众感受技艺魅力 [9] 文化交流与巡展计划 - 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刘洪代表向蒙藏学校旧址捐赠非遗展品,深化京甘两地文化交流 [5] - 展览将在杭州、延安等城市陆续举办,作为全国巡展的首站 [9]
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回信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1 06:11
嘎拉村经济发展模式 - 核心产业为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400万元[14] - 2024年桃花节接待游客1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60万元[11] - 发展采摘种植园项目,种植樱桃、梨、桃、苹果等6000多株树苗[9] 产业结构多元化 - 运输业带动个体经济,村民达瓦坚参运输年收入从早期1-2万元增长至十几万元[8] - 民宿经济快速发展,全村33户中13户经营民宿[13] - 推出桃花胸针、桃花书签等文创产品,形成旅游衍生收入[16]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观光天桥、人行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11][13] - 民宿完成标准化改造,配置独立卫生间和24小时热水[12][13] - 村内实现道路硬化和网络覆盖,距市区仅12公里[15] 运营管理模式 - 旅游项目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物资集中采购[10] - 建立红色研学展览馆,打造"团结颂"文化IP[15] - 实施"旅游+"战略,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13] 品牌建设成效 - "桃花村"品牌价值显著,桃花节成为年度核心活动[10][11] - 通过央视等媒体曝光提升知名度[7] - 文创产品成为游客打卡标配[16]
6月2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21:27
物流行业 - 今年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38.7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6] - 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点 [6] 通信行业 - 前5个月千兆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23亿户 占总用户数的32.7% [14] - 5G移动电话用户接近11亿 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占比超六成 [14] 水利建设 - 前5个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89.7亿元 [16] - 在建水利项目3.1万个 水利建设继续保持高投资水平 [16] 能源行业 - 我国首个发电专业大模型"擎源"发布 涵盖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产业 [17] - "宁电入湘"工程完成试运行 线路全长约1616公里 [18] -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全面竣工 年供水量达5.26亿立方米 惠及人口300多万 [19] 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加速打通农村市场"堵点" [11] - 各地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 激发农村消费新活力 [11] 外贸行业 - RCEP深入实施 区域间关税水平降低 产业链协同更加紧密 [10] - 政策红利助力外贸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 [10]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 绿道超12.8万公里 [7][8]
6月29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20条
快讯· 2025-06-29 20:01
物流行业 -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3% [3]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 [4] - 前5个月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89.7亿元 [10] -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全面竣工投运 [13] 外贸与区域经济 - RCEP助力我国外贸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 [5] - "港车北上"今年已突破100万辆次 [14] 新能源与电力 - 新能源汽车下乡 激发农村消费新活力 [6] - "宁电入湘"工程完成试运行 开始送电 [12] 通信技术 - 前5个月千兆5G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8] 科技创新 - 我国首个发电专业大模型在京发布 [11]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在京举行 [15] 金融与信用体系 -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体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