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搜索文档
当体育激情撞上民族风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8 06:13
体育赛事活动 - 珙县每年指导开展“引进来”、“走出去”、“内循环”等群众性体育赛事50余次 [15] - 珙县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例如近期举办了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川滇篮球交流赛 [8][14][15] - 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期间,珙县累计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400万元 [15] 体育基础设施与人才 - 珙县拥有“四川省篮球之乡”的美誉,篮球底蕴深厚,自1987年县女篮首夺全省冠军后,多年来已培养出576名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22名 [14] - 珙县现有广场舞、太极拳、乒乓球等体育协会16个,普及全民健身常识受益各族群众达5万余人次 [15] - 珙县组建了手毽、珍珠球、竹竿舞等民族体育兴趣小组和传承队 [15] 民族特色与群众参与 - 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有汉、苗、回等29个民族成份,通过开展“同运动·一家亲”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14][15] - 活动融合民族特色,如在中场间隙表演竹竿舞,在罗渡苗族乡进行特色插秧比赛 [10][14] - 群众参与广泛,例如61岁的苗族退休职工杨晓蓉与退休老友们通过练习柔力球等运动找到健康、快乐和归属感 [15]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当地以赛事为契机,融合农产品展销、苗族蜡染非遗展示等,实现以赛促旅、以赛促兴 [15] - 体育作为支点,撬动民族团结、产业升级、乡村振兴 [16]
“风”从何起归何处(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04
风电产业发展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利用平均海拔2210米的山地风力资源,建设310台风机,可为108万户家庭提供一年绿电 [1] - 为发展风电基地,丘北县新建产业道路320公里、乡间道路17公里,打通了农产品流通的"毛细血管" [2] - 风机竖起后快速恢复生态,实现万寿菊与风筒并立,体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发展观 [3] 文旅与农业融合发展 - 昆明晋宁区通过联农带农模式,村集体成立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400亩花卉示范园区每年可提供135个就业岗位、带动增收540万元 [1] - 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借文旅融合成为热门取景地,景区内仙人洞村有农户靠新建民宿年收入超200万元 [1][2] - 普洱等地打造"茶咖寻踪"旅游目的地,推动本土茶和西洋咖啡豆协同发展 [2]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通过关停周边矿山、恢复环湖生态、实施雨污分流等综合治理措施,五百里滇池重焕光彩 [4] - 普者黑景区保护好野生荷花,珍稀品种"大洒锦"年年现身,体现了"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的理念 [3] - 高精度数智化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为碳交易提供精准数据,彰显全国一盘棋的绿色发展思路 [3] 区域经济与对外开放 - 中老铁路开通4年来,货运已覆盖19个国家,运输商品超3300种 [4] - "云南稻"种到印度尼西亚,实现增产增收增友情,体现了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开放成果 [4] - 推动各族群众联合创业、跨区流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思维导图来了!一图了解《谱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华彩乐章——中国西藏的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智库报告
新华网· 2025-10-16 21:34
经济发展 -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实现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 - 2024年西藏落实资金123.9亿元优先用于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 [4] - 2024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78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增长8.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4] 文化保护 - 截至2024年12月西藏调查登记各类文物点446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3个点 [4] - 西藏共有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80个中国传统村落 [4] - 西藏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60项,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 [4] 社会民生 - 西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86%,乡镇标准化中心校实现全覆盖 [5] - 碘缺乏症、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5] - 2024年西藏落实资金51.9亿元新建300个高原和美乡村 [5] - 截至2024年西藏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48万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均达100% [5] 基础设施 - 主电网实现西藏全区74个县(市、区)和主要乡镇全覆盖,农牧区实现100%用电保障 [5] - 2024年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25个高海拔村庄的1553户农牧民家庭全部用上清洁能源供暖 [5] 生态保护 - 2016年至2024年年均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1.6万个,实现年人均收入3500元 [5] - 2025年一季度西藏持续推广"个人碳账户",实现碳账户全区覆盖,碳减排总量达2684.1吨 [5]
滋养“新疆好地方”
人民日报· 2025-10-16 14:45
生态治理成效 - 赛里木湖生态系统显著恢复,现有140多种动物和630多种植物栖息[1] - 通过拆违建、禁放牧、迁牲畜及修复植被等措施,湖区从生态退化转变为“纯净之蓝”[1] - 生态改善带动旅游业发展,景区今年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成为重要收入来源[1] 治理策略与机制 - 采用系统治理方法,结合林长制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输水长效机制等制度创新[2] - 广泛应用遥感监测、智能种植机器人等技术提升治理精准性[2] -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牧民转型为生态管护员或旅游从业者,保障其收入增长[2] 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 - 当地牧民通过经营小店、参与马队运营等旅游相关业务,实现收入远超放牧[2] - 生态治理成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3] - 旅游业发展体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1] 社会参与与民族团结 - 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治理,如赛里木湖禁牧转产协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沙等行动[3] - 民族团结成为生态治理成效卓著的深层源泉,凝聚守护共同家园的合力[3] - 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协作,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共同行动,促进理解与尊重[3]
“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各地广泛开展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主题活动
人民日报· 2025-10-14 11:01
活动主题与目标 - 活动主题为“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旨在教育引导少先队员争当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1] - 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部署开展,于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纪念日举行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在北京景山学校,通过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新队员入队及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并参观展览,坚定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1] - 在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通过党员、团员、老队员代表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以及“红领巾讲解员”讲述高原官兵故事,激励少先队员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1] - 在福建省厦门市青少年宫和红领巾主题教育基地,队员们通过观看儿童剧沉浸式了解少先队光荣历史 [1] - 在江西萍乡市安源区,少先队员通过演绎红色情景剧来纪念这一日子,并有一批新队员加入少先队 [1] - 在云南,“红领巾讲解员”通过讲述云岭大地的红色历史与革命故事,展现新时代少先队员铭记历史、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1] - 在山西,通过《小小石榴籽·童心向未来》队课,让少先队员交流并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2] - 广西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云联动”方式,联合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等地少先队员代表,开展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同写一封信等活动 [2]
阳光人寿新疆分公司:护航天山南北,以保险温度礼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齐鲁晚报· 2025-10-13 17:02
七秩风华映天山,同心筑梦谱新篇。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从戈壁荒滩到繁华都市,从阡陌纵横到通衢八方,新疆的跨越式发 展离不开金融力量的坚实支撑。作为深耕新疆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阳光人寿新疆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治疆方略与新 疆高质量发展大局,以"保险为民"为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赋能、消费者权益守护、银发服务升级等领域持续深耕,用专业服务与责任担当,为新 疆各族群众编织民生保障网,为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注入"阳光力量"。 (慰问驻村干部) 守护消费权益,筑牢民族团结与丝路民生屏障 作为金融服务"窗口",阳光人寿新疆分公司以"全流程管控、多维度覆盖"消保体系,护航"一带一路"金融安全与民族团结。机制建设上,构建"一 把手负责制"架构,设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将消保要求贯穿全流程,以合规守护多民族群众金融权益;服务升级方面,结合多民族特色,制作维吾 尔语、"馕言文"等特色消保短片,通过职场大屏、"我家阳光"APP传播,并在重要节点开展"消保进社区、团场"等活动,以互动形式普及金融知 识,既提高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增进民族情感;针对特殊群体推出"绿色通道",上门理赔、双语服务专员让每一位 ...
“牧区大寨”续新篇 民族团结花正艳
内蒙古日报· 2025-10-10 19:09
生态治理与精神传承 - 乌审召镇各族群众通过治沙护绿实践传承“牧区大寨”精神,其奋斗史诗由牧区大寨博物馆内300余件展品展现 [1] -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宝日勒岱为代表的各族干部群众向毛乌素沙地宣战,1965年乌审召被命名为“牧区大寨” [3] - 精神在治沙护绿中代代相传,例如牧民巴图与护林员李建军搭档共同守护2000多亩治沙成果 [7] - “造林大户”吉日嘎拉图一家四代41年来在沙地植树,使1.2万亩荒沙变成林海 [7] 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 - 内蒙古牧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成立“鄂尔多斯传统奶制品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产业协作平台带动农牧民增收 [9] - 公司创新“中央厨房+养殖基地”模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标准、统一加工”,解决分散养殖痛点 [9] - 目前联合体已带动500户农牧民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2.1万元 [9] - 通过“企业+嘎查集体经济+牧户”模式,在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引入一百多头娟姗牛,使村集体5年内获得30万元纯收入 [9] 生态建设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审召镇累计完成重点公益林管护70.15万亩、植树造林4.3万亩 [10] - 植被覆盖率与森林覆盖率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9.03%与4.48% [10] - 在2023年推进的43万亩裸露沙地治理项目中,100余户各族群众组成“植绿大军”共同劳动 [10]
【省教育厅】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融媒体主题展示活动举行
陕西日报· 2025-10-10 06:41
活动现场举行了"石榴信箱"开箱仪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邮政定制的"石榴信箱"专属 信箱,在31个省(区、市)的200多所学校布设。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以书信为媒,用规范汉字在信纸上 描绘民族团结的温暖故事。据统计,活动共收到来自1000多所学校的近5000封学生书信。 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师生带来了原创 情景剧、舞蹈、歌曲等,表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情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艺术表演的形式, 展现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中的担当和责任。(记者:郭妍) 近日,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融媒体主题展示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本次展示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陕西省教育厅指导,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高等教育 出版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师范大学承办,旨在通过创新形式展现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中秋雅韵润心 文明实践凝力——“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化活动涵育家国情怀
新华社· 2025-10-06 20:37
活动概览与核心主题 - 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多个中央部委联合举办,主题为“我们的节日·中秋” [1] - 活动旨在通过传统佳节弘扬家国情怀,融合传统意蕴与现代艺术 [1] - 活动覆盖全国多地进行示范,包括江西宜春、陕西商洛、重庆永川 [2] 示范活动特色与内容 - 示范活动包含文艺表演、非遗展演、民俗体验、主题巡游等多种形式 [2] - 陕西商洛柞水县终南山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展示了柞水渔鼓、洛南草编、丹凤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 江西宜春万载古城通过非遗好戏、璀璨烟花等活动营造浓郁节日氛围,推动传统文化出彩出圈 [2] 基层实践与社区参与 - 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活动延伸至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3] - 安徽凤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中秋诗词吟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诗词中的家国之思 [3] - 此类基层文化活动旨在服务群众、凝聚邻里向心力和家国同心之力 [3] 民俗体验与创新形式 - 今年活动强调“体验式”和“沉浸式”,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插花技艺、“头簪菊花”习俗体验等 [4] - 重庆渝中鹅岭公园传统菊展融合数字化赏菊体验,将科技与自然之美结合 [4] - 市民通过猜灯谜、做月饼等活动,感受“小家团圆”与“大国欢庆”的同频共振 [4] 民族团结与文化融合 - 活动促进民族共同参与,如在西藏昌都硕督古城,各族群众围坐一堂举办“诗歌音乐会” [4] - “唐卡明月酥”特色月饼将唐卡绘画的吉祥图案和色彩美学融入食品制作 [4] - 活动通过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等形式,增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 [4]
云南哈尼梯田上演“泥地狂欢” 体育赛事激活乡村丰收季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8:22
原标题:云南哈尼梯田上演"泥地狂欢" 体育赛事激活乡村丰收季 10月3日,2025年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大赛云南省主会场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 县哈尼小镇启幕。数百名参赛选手在千年梯田间展开泥地寻宝、稻田捕鱼、民族摔跤等特色赛事,在竞 技中感受丰收喜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元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19万亩哈尼梯田,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 同构的农耕文明体系,被誉为世界农耕史上的生态奇迹。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本赛事以"和美元阳、喜迎丰收、欢度国庆、全民健身"为主题,创新将多项特色赛事融入梯田景 观,让全民健身真正走进田间地头。 元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萍表示,本次赛事将农民丰收节与全民健身大赛有机结合,既是对全民健 身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创新举措。"诚邀大家跟着赛事游元 阳,在运动竞技中领略梯田壮美,感受多元民族文化。" 清晨,哈尼小镇在缭绕的云雾中苏醒。300余名参赛选手脚踏松软泥土,在层叠梯田间竞逐"哈尼梯 田泥泞挑战赛"。"泥地寻宝"环节,选手们俯身金色稻浪,仔细搜寻南瓜、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