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胡彬:气候融资转向公平有效新方向
经济日报· 2025-11-17 08:03
COP30大会核心议题 - 构建规模充足、分配公平、获取便捷的新一代气候资金体系成为核心议题[1] -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空前,但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资金缺口巨大[1]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过去10年发达国家未能完全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资金结构失衡,适应领域投入严重不足[2] - 全球年度气候资金需求已跃升至万亿美元量级,旧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2]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责任界定、资金性质和使用重点三方面主要分歧[3] - 用于帮助脆弱国家和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严重短缺,许多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因债务和信用等级问题难以获得优惠资金[3] 气候融资机制创新 - COP30重点讨论“巴库—贝伦气候融资路线图”,旨在大幅提升全球气候资金目标[2] - 巴西倡议设立“永久热带森林基金”,探索以森林碳汇等生态资源为基础、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主导的公共气候基金新模式[2] - 全球气候融资呈现从“援助逻辑”向“投资逻辑”转变的趋势,公私融合成为主导模式[4] - 区域合作机制加速兴起,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涌现出以区域国家为主导的融资倡议和碳市场合作[4] - “全球碳市场联盟”倡议取得积极进展,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增强透明度使碳信用成为可融资的优质资产[4] 中国在气候融资中的角色 - 中国可推动建立“全球南方气候融资协调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整体话语权[6] - 中国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积累成熟经验,可通过分享相关标准、建设绿色金融数字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国降低融资成本[6] - 中国可与巴西在热带雨林保护、绿色信贷等领域开展基金合作,在非洲推广“绿色贷款+碳资产抵押”等创新模式[6] - 中国可依托全国碳市场建设经验,积极推动与金砖国家、东盟等碳市场标准的对接与互联[6]
气候融资转向公平有效新方向
经济日报· 2025-11-17 06:08
全球气候融资体系重构 - 全球气候资金需求已跃升至万亿美元量级,旧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COP30大会标志着气候融资进入系统性重构的新阶段 [2] - 构建规模充足、分配公平、获取便捷的新一代气候资金体系是本届大会的核心议题,也是影响全球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 [1]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发达国家过去10年未能完全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且资金结构失衡,适应领域投入严重不足 [2] - 气候资金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责任界定、资金性质和使用重点三方面的分歧 [3] - 许多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因债务和信用等级问题难以获得优惠资金,陷入气候行动与债务攀升的两难困境 [3] 融资机制创新趋势 - 公私融合成为弥补公共资金不足的主导模式,通过风险共担和收益保障机制引导全球私营资本投向气候领域 [4] - 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涌现出以区域国家为主导的融资倡议和碳市场合作,形成自下而上的区域性创新 [4] - 全球碳市场联盟等倡议旨在通过统一标准、增强透明度,使碳信用成为可融资的优质资产,推动气候资金向内生性激励转型 [4] 新兴市场融资倡议 - 巴西倡议设立永久热带森林基金,探索以森林碳汇等生态资源为基础、由全球南方国家自主主导的公共气候基金新模式 [2] - 巴库—贝伦气候融资路线图旨在将全球气候资金目标大幅提升 [2]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发展 - 碳定价、绿色分类标准等工具与金融产品结合,是未来气候融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 - 推动与金砖国家、东盟等碳市场标准的对接与互联,可使碳减排产生的环境效益转化为融资来源 [6] -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的成熟经验可通过分享标准、建设数字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国提升融资能力 [6]
巴西政府希将“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打造成气候融资新典范
商务部网站· 2025-11-14 00:29
基金战略定位 - 巴西政府计划将“永远的热带雨林基金”打造为气候融资的新典范 [1] - 基金战略意图是超越单纯捐款模式,转向投资模式,旨在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1] - 基金部分收益将用于资助保护雨林的国家 [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COP15会议上承诺每年捐款1000亿美元,但该资金至今未到位 [1] - 当前捐款模式被认为无法满足实际的气候融资需求 [1]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呼吁 加强气候融资对接发展中国家需求
搜狐财经· 2025-11-12 06:44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2022年全球气候融资总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目标 但与2035年新集体量化目标1.3万亿美元标准差距巨大 [2] - 2022年适应资金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中占比仅为28% 2023年适应资金在全球气候融资中占比仅约3.4% 显示规模小且难以吸引私人资本 [2] - 2022年最不发达国家仅获取约18%的对外气候融资 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获资比例仅约2.8% 存在显著地理与脆弱性错配 [3] - 气候融资性质以债务为主 加剧发展中国家债务压力 未能满足脆弱国家的适应与损失赔偿需求 [2][3] 国际金融架构的结构性限制 - 资本成本过高、债务不可持续、财政空间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并开展气候行动的能力 [3]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仅有37% 世界银行为43% 远低于其人口及经济权重 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决策中缺乏影响力 [4] - 融资程序复杂、气候资金渠道碎片化、贷款附加条件性过强 多边机构缺乏代表性与公平性 [3][4]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央银行互换额度 遇到外部冲击时只能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 且多伴随严格宏观条件 [3]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方向 - 改革需围绕提高金融稳定性与韧性、扩大并改善气候与发展融资、重塑全球金融治理的公平性三大核心 [4] - 建立更公平强大的国际金融安全网 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与公正性 减少金融冲击对发展中国家财政空间的侵蚀 [5] - 大幅扩大公共国际融资规模 增加非债务型融资 改革多边开发银行业务模式 将公共投资置于核心位置 [5] - 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治理结构 增加发展中国家在投票权、董事会和规则制定中的代表性 [5] - 推动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更加中立公平 将气候与发展必要投资视为理性支出而非债务风险 [5]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呼吁——加强气候融资对接发展中国家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1-12 06:11
文章核心观点 - 联合国报告指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限制,必须进行系统性改革才能实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动员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 [1][3][4] 当前气候融资状况与问题 - 2022年气候融资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但与2024年COP29设定的1.3万亿美元新目标差距巨大 [1] - 融资性质以债务为主,未能满足脆弱国家的适应与损失赔偿需求 [1] - 2022年适应资金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中占比仅为28%,2023年全球气候融资中适应资金占比仅约3.4%,规模小且难以吸引私人资本 [1] - COP28设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承诺和拨付规模有限,实际需求远大于已承诺资金 [2] - 资金分配存在显著地理与脆弱性错配,2022年最不发达国家仅获取约18%的对外气候融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获资比例仅约2.8% [2] 国际金融架构的结构性限制 - 结构性限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并开展气候行动,而非仅因资金总量不足 [3]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中央银行互换额度,面临高成本借贷与货币风险,削弱其投资气候转型的财政与政策空间 [3] - 当前金融架构存在资本成本过高、债务不可持续、财政空间有限、融资程序复杂等问题 [3] - 多边机构缺乏代表性与公平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仅有37%,世界银行为43%,远低于其人口及经济权重 [3]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方向 - 改革需围绕提高金融稳定性与韧性、扩大并改善气候与发展融资、重塑全球金融治理的公平性三大核心 [4] - 主张建立更公平强大的国际金融安全网,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与公正性,减少金融冲击对发展中国家财政空间的侵蚀 [5] - 建议大幅扩大公共国际融资规模,增加非债务型融资,改革多边开发银行业务模式及风险评估与项目审批模式 [5] - 推动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更加中立与公平,将气候与发展必要投资视为“理性支出”而非“债务风险” [5] - 建议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治理结构,增加发展中国家在投票权、董事会和规则制定中的代表性 [5] - 应尊重发展中国家政策自主性,减少与贷款挂钩的政策条件,停止将宏观紧缩作为获取融资的前提 [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在巴西贝伦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11 17:52
大会核心议题与目标 - 关注能源转型、气候融资、气候变化适应等议题,呼吁各国团结一致加快实现公正转型 [1] - 大会重点之一是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预计到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下降12% [3] - 需要推动气候行动与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相融合,成为一场真正落实行动的大会 [3] 主要与会方观点 - 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表示各方需制定行动议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3]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巴黎协定》取得切实进展,但应对气候危机仍任重道远 [3] - 巴西总统卢拉呼吁守住1.5摄氏度红线,履行气候承诺并为气候适应和能源转型提供资金 [3] 大会规模与“中国角”活动 - 大会吸引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等参会,预计持续至21日 [4] - “中国角”举行多场边会活动,与会者肯定中国在能源转型和碳排放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值得借鉴 [5] - 中方将通过数十场活动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举措和成果,分享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5]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瞻
新华社· 2025-11-11 14:17
COP30大会概况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举行 [1] -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各方需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新阶段 [1] - 国际社会期待大会成为人类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转折点 [1][5] 国家自主贡献进展 - 截至9月30日,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巴黎协定》缔约方提交或宣布了包含2035年减排目标的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 [4] - 即便全面落实现有承诺,本世纪全球变暖幅度预计将达2.3至2.5摄氏度,超出《巴黎协定》2摄氏度目标 [4] - 大会候任主席强调三大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将气候机制与实体经济联系、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4] 气候融资目标与分歧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方展现清晰路径,以实现到203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 [6] -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的融资 [6] - 美国作为历史上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今年未派出高级别官员出席大会 [8] 南南合作与中国角色 - 巴西总统卢拉指出巴西与中国在新能源等方面有深入合作,中国在能源转型领域为各国树立典范 [11] - 中国已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11] - 中国将在大会期间举办多场中国角活动,并设有专门的南南合作日 [11] -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关键引领者,也是世界和平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 [12]
各界期待把绿色承诺变成切实行动
金融时报· 2025-11-11 09:26
COP30大会背景与巴西的重视程度 - 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法案于11月11日至21日将首都临时迁至贝伦以配合COP30举行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均可在贝伦办公所有文件和指令签发地改为贝伦[1] - 临时迁都决定彰显巴西政府对COP30大会的高度重视[1] COP30大会的核心议题与目标 - 大会焦点是将气候承诺转化为切实行动为人类自然与气候共建更繁荣安全和韧性的未来[1] - 关键议题包括推动各国设定与净零目标一致的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并推动能源农业交通等关键部门系统性转型[4] - 具体行动方向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可再生能源规模增至3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遏制森林砍伐并大幅削减交通排放[4] 气候融资的挑战与目标 - 发展中国家适应资金缺口每年高达1870亿美元至3590亿美元[2] - COP29同意在2035年前由发达国家主导提供至少每年3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并努力使资金规模增长至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3] - "巴库至贝伦路线图"是COP29和COP30主席团为实现1.3万亿美元目标制定的联合计划需明确各国具体行动[3] 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与挑战 - 过去10年全球气候治理在曲折中前行例如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但中国欧盟等坚持绿色转型稳住了基本盘[5] - 各国行动力不足问题突出在最新提交的国家气候承诺中仅约三分之一国家明确支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约三分之二国家未按时提交或未提交减排承诺[4] - 化石能源削减的表述频频引发争议不同国家立场分歧严重[6] COP30大会的预期成果与领导层呼吁 - 大会主席杜拉戈呼吁各国以最高雄心水平提交新版国家自主贡献覆盖所有温室气体和经济部门[8] - 杜拉戈强调COP30必须展现兑现资金的决心提出确保到2035年提供3000亿美元并规划实现每年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长期目标[8] - 杜拉戈和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均强调COP30应是"实施的COP"聚焦落实包容和创新三个关键方面[9] 气候变化的紧迫信号 -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2015年至2024年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7] -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破纪录高温降水极端变化导致洪涝干旱野火肆虐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增加[7]
特稿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瞻
新华社· 2025-11-11 01:09
大会背景与核心目标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举行,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新阶段 [1] - 国际社会期待COP30成为人类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转折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公正转型 [1][3] 国家自主贡献(NDC)进展与挑战 - 截至9月30日,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巴黎协定》缔约方提交或宣布了包含2035年减排目标的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 [2] - 即便各国全面落实现有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本世纪全球变暖幅度预计将达2.3至2.5摄氏度,超出《巴黎协定》设置的2摄氏度目标 [2] - 大会候任主席强调三大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2] 气候融资议题与分歧 - 联合国秘书长提出需实现到203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其中发达国家必须率先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 [4] - 巴西总统卢拉提出希望在联合国框架内建立确保环保措施执行的治理机制,探讨对不遵守气候承诺的国家采取惩罚措施 [4] - 美国今年未派出高级别官员出席COP30,被批评为逃避责任并阻碍气候议程推进 [4][5] 南南合作与中国角色 - 巴西与中国在新能源等方面有深入合作,中国在能源转型领域快速发展,为各国树立典范 [6] - 中国已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6] - 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6] - 中方在大会期间举办多场中国角活动,并设有专门的“南南合作日”,中国被视为全球气候治理关键引领者 [7]
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开幕 呼吁合作应对气候危机
新华社· 2025-11-11 00:33
大会核心议程 - 大会聚焦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危机 加速减少排放 增强气候韧性 推动包容公正的转型 [1] - 重点议题包括新一轮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推动实现气候融资目标 支持适应气候变化 加快公正转型 [1] - 大会将主要关注加强多边主义和气候机制 将气候机制与实体经济联系起来 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2] 大会组织与参与 - 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 由上届大会主席宣布开幕并任命巴西资深外交官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为新任主席 [1] - 巴西总统卢拉呼吁各国兑现气候承诺 加快气候行动 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 [2] - 大会将持续至21日 吸引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方代表参会 [2] 关键人物表态 - COP30主席多拉戈表示多边主义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道路 希望推动气候行动融入经济活动并创造就业 [1] -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全球必须以更快速度减少排放和增强韧性 并就落实公正转型步骤达成共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