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红利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红利港股ETF(159331)盘中净流入超千万份!连续分红12个月,连续5日净流入!关注可月月评估分红的红利港股ETF(15933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5:06
资金流向 - 红利港股ETF(159331)今日盘中净流入1100万份 [1] 行业优势 - 港股通高股息行业在通胀尚未回归背景下凭借稳定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保障分红能力及股东回报 [1] - 自由现金流充沛企业既能延续分红表现又可通过资本开支转化为ROE抬升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 [1] - 港股较A股估值更低且外资占比更高 [1] 资本吸引力 - 美元走弱背景下港股更易吸引国际资本配置进一步强化高股息资产吸引力 [1]
低位布局港股红利资产 港股通红利ETF富国结募在即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16:02
港股市场资金配置热潮 - 港股市场成为资金关注焦点 年初以来出现港股科技 消费 医药 红利等多轮主题热潮 [1] - 国际资本加速从美元资产向新兴市场转移 因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规模创新高 截至2025年7月25日净买入超82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9亿元 [1] 港股红利资产投资优势 - 港股红利资产具有高股息率特性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5.69% 高于中证红利指数的4.46% [2] - 估值水平具吸引力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市盈率为7.47倍 低于中证红利指数的8.13倍 [2] - 成分股以央国企为主 合计权重占比87% 具备较强抗周期波动能力 [3]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特征 - 分红稳定性强 近7成权重个股连续10年分红 [3] - 成分股市值规模大 前五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1899亿元 前十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3922亿元 [3] - 股息率水平突出 前五大权重股平均股息率8.62% 前十大权重股平均股息率7.96% [3] 港股通红利ETF产品特点 - 管理费率具竞争优势 管理费+托管费合计0.40% 较其他同类ETF的0.60%低33% [4] - 拟任基金经理港股投研经验丰富 自2017年加入富国基金 管理多只港股ETF产品 [4]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超600亿元 截至2025年7月25日 [4] 市场环境与投资机遇 - 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下 长期资金仍偏好红利资产 [3] - 政策支持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入市 为红利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持 [3] - 港股凭借"中国资产+国际规则"属性 成为跨市场配置核心枢纽 [1]
低位布局港股红利资产,港股通红利ETF富国结募在即
金融界· 2025-07-30 09:29
港股市场资金配置 - 港股市场成为资金关注焦点 从年初的"港股科技"热潮扩展到"港股消费"、"港股医药"、"港股红利"等多个板块 [1] - 国际资本加速从美元资产向新兴市场转移 港股凭借"中国资产+国际规则"属性成为跨市场配置核心枢纽 [1] - 南向资金持续加仓 截至2025年7月25日净买入超82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9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海外资金回流与南向资金加仓形成"双轮驱动" 加速港股估值重估 [1] 港股红利资产优势 -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高达5.69% 市盈率为7.47倍 相比中证红利指数的4.46%和8.13倍更具性价比 [2] - 成分股中87%权重为央国企 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周期波动能力 [3] - 近7成权重的个股连续10年分红 包含众多港股"分红常青树" [3] - 前五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1899亿元 平均股息率8.62% 前十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3922亿元 平均股息率7.96% [3] - 30只成分股总市值平均6029亿 市值中位数2742亿 呈现大市值特征 [3] 港股通红利ETF富国产品特点 - 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 聚焦港股优质红利资产 [2] - 管理费+托管费合计0.40% 较同类产品0.60%低33% [4] - 拟任基金经理田希蒙管理规模超600亿的港股通互联网ETF 具备丰富港股投研经验 [4] - 产品首发将于2025年7月31日结募 [1] 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 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下 长期资金仍偏好红利资产 [3] - 政策支持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入市 为红利资产提供流动性支持 [3] - 低利率环境下 高股息资产成为投资者重要配置方向 [2]
布局港股红利资产正当时,港股通红利ETF富国结募在即
全景网· 2025-07-30 09:27
港股市场资金配置热潮 - 港股市场成为资金关注焦点 资金配置热情高涨 从港股科技扩展到港股消费 港股医药和港股红利等多个领域 [1] - 多重利好因素共振 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推动国际资本从美元资产转向新兴市场 [1] - 港股凭借中国资产加国际规则的独特属性 成为跨市场配置的核心枢纽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超8200亿港元 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9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海外资金回流与南向资金加仓形成双轮驱动 加速港股估值重估 [1] 港股红利资产投资优势 - 港股红利资产在低利率时代优势凸显 高股息率特性成为投资者新方向 [2] -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5.69% 市盈率为7.47倍 优于中证红利指数的4.46%和8.13倍 [2] - 高股息低估值特点使港股红利资产在追求收益同时具备安全性 [2] - 指数成分股央国企权重合计占比87% 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周期波动能力 [3] - 近7成权重个股连续10年分红 保证分红持续性和稳定性 [3]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成分股特征 - 前五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1899亿元 占比28.90% 平均股息率8.62% [3] - 前十大权重股平均总市值3922亿元 占比47.09% 平均股息率7.96% [3] - 30只成分股总市值平均6029亿元 市值中位数2742亿元 呈现大市值特征 [3] - 投资价值稳定且潜力巨大 [3] 港股通红利ETF产品特性 - 跟踪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的ETF产品 为投资者提供布局港股红利资产契机 [1][2] - 管理费加托管费仅0.40% 较其他跟踪同指数ETF的0.60%低33% [4] - 产品具备高股息 低估值 低费率的组合优势 [4] - 既是捕捉港股重估机遇的高效工具 也是对抗低利率环境的优选标的 [4] 基金管理团队实力 - 拟任基金经理田希蒙自2017年加入富国基金 积累丰富港股投研经验 [4] - 目前管理港股通互联网ETF及联接基金 恒生红利ETF及联接基金等多只产品 [4]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超600亿元 管理能力备受认可 [4]
红利当“红” 浦银安盛基金加码布局港股高股息资产
全景网· 2025-07-15 11:02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自去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 上市公司持续提升分红力度以回馈中小投资者 [1] - 险资等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推动红利资产成为当红板块 [1] - 包括银行在内的高股息行业在过去一年经历较大涨幅 [1] - 随着股价上升 红利股的股息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1] - 板块内部各类资产价值逐步分化 [1] - 港股红利板块因更具性价比的投资价值开始受到投资者关注 [1] 产品特征与投资策略 - 浦银安盛基金推出港股通央企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代码A类024398 C类024399 [1] - 产品聚焦港股红利板块 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 [2] - 该指数当前股息率达7.87% 高于中证红利指数5.44%的股息率 [2] - 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除传统银行大金融外 还涵盖工业 能源 制造业等行业优质标的 [2] - 基金将精选代表中国核心资产的优质央企上市公司 [2] - 把握南下资金和海外资金加码香港市场的投资机遇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浦银安盛基金积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 强化权益类产品创新能力 [1] - 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和浦发银行集团财资金融赛道引领下 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2] - 已连续推出指数家 全球科创家 固收家等投资业务品牌 [2] - 融入指数投资发展热潮 加大科技投资投入力度 [2] - 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丰富投资工具 [2] - 此次新产品将发挥团队主动量化能力 提供贴合业绩比较基准的长期投资工具 [2]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拉升涨近1%,全球长期资本加速涌入,港股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7-14 10:05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HSSCHKY)强势上涨1 09% 成分股中国神华(01088)上涨5 00% 中国燃气(00384)上涨2 30% 中国建筑国际(03311)上涨2 08% 中国石油股份(00857)和邮储银行(01658)等个股跟涨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上涨0 76% 冲击3连涨 最新价报1 05元 近1周累计上涨0 87% [3] 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港股红利ETF博时盘中换手0 34% 成交1637 32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2 46亿元 [3] - 海外长线资金动作频频 德国养老金斥资5000万美元委托富国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布局中国权益资产 外资巨头巴克莱银行频频加仓国内ETF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吸金"6377 74万元 日均净流入达1275 55万元 [4]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港股红利ETF博时前一交易日融资净买额达468 52万元 最新融资余额达1076 77万元 [4] 机构观点及市场分析 - 长江证券认为 港股红利资产走强主要受益于风险偏好相对下调后的防御配置需求 港股和A股高股息标的除权除息后存在填权行情 较多个股在除权除息后可能要到7月、8月会出现填权行情 [4] - 下半年是保险进行OCI配置和会计准则切换的转折阶段 预计保险增量资金仍然会优选A股和港股的高股息标的 对港股红利行情有所支撑 [4] 基金表现及数据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规模达46 97亿元 [4] - 近2年净值上涨41 17% 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98/2229 居于前4 40% [5] - 自成立以来 最高单月回报为24 18%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为3 44%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4 96% [5]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18 06% 近1年夏普比率为1 55 [5]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39% 回撤后修复天数为37天 [6] 基金费率及跟踪精度 - 管理费率为0 50% 托管费率为0 10% [6] - 近1月跟踪误差为0 052% [6] 指数构成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兖矿能源(01171)、恒隆地产(00101)、信义玻璃(00868)、电讯盈科(00008)、恒基地产(00012)、中煤能源(01898)、中国石油股份(00857)、建发国际集团(01908)、中国宏桥(01378)、邮储银行(01658)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8 65% [6]
连续吸金19周!南向、险资为何双双加码港股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03 13:16
港股红利低波ETF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累计上涨19%,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次于有色金属 [1] - 该ETF基金规模自1月中旬上市以来已增加2倍,连续18周保持资金净流入,本周前3个交易日净流入超3300万元 [2] 资金流向与市场动态 - 南向资金2025年上半年净买入港股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的80%,银行股年内净买入超2000亿元 [4] - 险资举牌次数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90%以上投向港股 [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新规要求险资从2025年起提高权益投资比例,红利资产因分红稳定、波动率低成为保险和养老金账户的标配底仓 [7] - 港股红利低波ETF跟踪的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高达7.83%,远超A股红利指数(5%-6%)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7%) [7] - 该指数市盈率仅7.22,市净率0.62,大量成分股处于破净状态 [7] 指数编制与产品特点 - 指数编制设定单一个股权重上限5%以分散风险,动态剔除短期大跌个股,持仓聚焦金融、能源等成熟行业 [9] - 港股红利低波ETF采用0.2%的全市场最低综合费率,支持T+0交易,并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一年最多可实现12次现金分红 [10]
连续40个交易日获净流入!港股通红利ETF(513530)人气直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11:38
港股红利资产配置热度 - 港股通红利ETF(513530)连续40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最新份额16.36亿份、规模26.82亿元,月内规模增长34% [1] - 该ETF跟踪的港股通高股息(CNY)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7.66%,显著高于中证红利(5.50%)和深证红利(4.47%) [1] - 作为A股市场首只可通过QDII模式投资港股通高股息(CNY)的ETF,其税率结构较传统港股通渠道更具优势 [1] 保险资金配置动向 - 2025年保险举牌次数合计19次,涉及16家公司,其中举牌港股13次 [1] - 行业分布上,今年举牌19次中9次举牌银行股,其中7次举牌港股银行 [1] - 险资加码港股银行股的热情持续高涨 [1] 基金产品特性 - 港股通红利ETF(513530)及其联接基金可每月进行分红评估,每年最多可分配12次 [2] - 华泰柏瑞基金拥有超18年指数投资经验,旗下红利ETF(510880)和红利低波ETF(512890)规模分别达194亿元和188.04亿元 [2] - 公司打造了覆盖AH两地的"红利全家桶"产品线 [2]
央企并购重组加速,恒生央企ETF(513170)近一年净值上涨18.78%
新浪财经· 2025-06-23 13:44
恒生央企ETF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3日13:15 恒生央企ETF(513170)上涨0.89% 最新价报1.35元 [1] - 截至6月20日 恒生央企ETF近1年净值上涨18.78% [1] - 盘中换手1.61% 成交848.99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2906.40万元 [1] 央企并购重组动态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 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1] - 2025年初以来 淮河能源集团 国家电投集团 华电国际 上海电力等多家能源电力国企央企启动重大资产重组 推动国有资本向能源安全核心领域 新型电力及新能源前瞻性领域集中 [1] 港股红利资产吸引力 - 港股恒生高股息指数股息率达8.1% 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5.8% 扣除20%分红税后港股红利资产实际收益仍显著优于A股同类资产 [2] - 恒生央企ETF(513170)紧密跟踪恒生中国央企指数 该指数聚焦蓝筹央企龙头 具有估值更低 股息率更高的特点 [2] - 高股息红利资产作为"哑铃"一端可在回报率下行环境中提供稳定股息现金流 或具中长期配置价值 [2]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成分 - 截至2025年6月19日 恒生中国央企指数(HSCSOE)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84% 包括建设银行(00939) 工商银行(01398)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中国银行(03988) 中国移动(00941) 中芯国际(00981)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中国人寿(02628) 中国神华(0108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 [2] 产品信息 - 恒生央企ETF(513170)场外联接A:023222 联接C:023223 [3]
长江证券另类策略首席陈洁敏:下半年配置天平或仍倾斜港股高股息资产,保险增量资金为港股红利行情重要支撑
格隆汇· 2025-06-20 17:54
港股红利资产表现及驱动因素 - 2024年港股红利资产表现强劲,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自4月8日低点累计上涨20.91%,二季度以来受益于风险偏好下调后的防御配置需求[1][3] - 港股高股息标的年初至今取得约20%绝对收益,显著优于A股中证红利指数,主要因港股标的普遍具备更高静态股息率[3] - 二季度港股红利资产快速修复至美国关税扰动前水平并创年内新高,而恒生科技指数尚未恢复至前期高点,显示防御性资产更受青睐[3] 险资举牌港股红利资产原因 - 保险资金配置港股高股息资产需求强烈,主因OCI账户定位及国内资产荒背景下稳健高收益资产稀缺[1][4] - 港股银行流通市值较小(约千亿级),相比A股同类型公司(万亿级)更易触发举牌机制,适合大体量险资操作[1][4] 港股市场分红特征 - 2024年港股分红现金总额达1.38万亿港币,同比增速超10%,分红比例接近40%,平均股息率4%,均较2023年提升[5] - 金融、能源板块分红金额和股息率领先,地产板块分红表现优于A股同行,港股通范围内各板块股息率均显著高于A股对标板块[5] 港股红利资产定价逻辑 - 外资审美偏好影响定价,高质量行业龙头涨幅居前,全球无风险利率变化和流动性折价也是重要定价因素[6] - 港股流动性长期弱于A股导致估值折价,但使得股息率更具性价比,交易制度允许做空使定价更充分[6] AH溢价收敛影响 - AH溢价指数创5年新低,反映港股优势产业基本面强韧和短期流动性改善,短期或影响港股高股息资产性价比[8] - 中长期看配置资金多来自保险、社保等长期资金,且标的多为分红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底仓价值不受短期波动影响[8] 分红季节效应与填权行情 - 港股红利资产月度胜率较高(除1月、10月),受季节效应影响较小[9] - 港股和A股高股息标的普遍存在填权行情,但时间周期差异大,统计显示较多集中在7-8月出现[1][9] 投资者适配性及配置建议 - 适合风险厌恶型个人投资者、收益增强需求者及配置型投资者,通过指数产品参与可保持高股息特性[1][10]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等月分红产品适合定投,初始配置建议5-10%资产比例,专业投资者可动态管理增强稳健性[11][12] 下半年行情展望 - 成长股行情缩圈背景下,若无重大产业机会出现,市场风险偏好或继续倾向高股息资产[11] - 保险OCI配置和会计准则切换将带来增量资金,预计继续优选A股/港股高股息标的支撑行情[2][11]